02书屋 > 1848大清烧炭工 > 第141章 攻守易形

第141章 攻守易形


东线战场。

    随着钦差大臣林则徐率九千广东绿营、东勇、潮勇、闽勇入桂。

    抽调梧州协参将成安所部,南宁协副将盛钧所部合计一千五百广西绿营协防浔州府。

    广东副都统乌兰泰引一千五百八旗兵、三千五百广东绿营、东勇入援。

    广西提督张必禄引一千川兵、两千黔兵驰援。

    再加上浔州府本地的驻防兵勇。

    东线战场清军已高达两万四千余众。

    东线的太平军主力面对清军不再有兵力上的优势。

    太平军主力撤出平南县城后,亦丧失了对平南县浔江两岸平原地区的控制权。

    此时太平军的控制区域与团营令时期大致相当。

    太平军沿思旺江、南木江天然水道构筑防线,以江口圩为中心,与兵力两倍于己的清军对垒。

    从表面上看,太平军主力此举是为了坚守太平军控制下最后一块富庶地区:新圩平原。

    实际上,经历了平南县城的惨痛教训。

    太平军痛定思痛,早已决定放弃含江口圩、新圩在内的新圩平原地区。

    此番摆出一副同清军对峙的阵势,实际上是为了掩护金田村、新圩附近的老弱妇孺撤进紫荆山地区以及物资的转移。以作下一步打算。

    太平军的团营地设在金田,举家随行的老弱妇孺亦安置在金田、以及金田附近的新圩。

    起事以来,经过不断扩充,金田、新圩一带的上帝会队伍人数已高达七万余众。

    保障如此之多的人员,如此巨量的物资有序转移进入紫荆山需要时间。

    太平军的高层也意识到随着外省客军的入桂,清军的战斗力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提升。

    原来那套一味出击,攻圩占墟的打法已经不适用,太平军需要改变战术,转攻为守。

    姗姗来迟的广西提督张必禄抵达桂平城时,钦差大臣林则徐正在次子林聪彝、随行幕僚的陪同下乘船观察太平军的防线与周围的山川形势。

    晚间,林则徐强撑着病体回到桂平城,两位一文一武,命运际遇颇为相同,负责主持广西“剿匪”大局的两位老臣终于在桂平城府衙的西花厅会面。

    浔州府知府刘继祖,从武宣赶来汇报匪情的李孟群,亦在府衙西花厅恭候林则徐多时。

    见到林则徐在儿子林聪彝的搀扶下走进西花厅,众人急忙起身相迎:“林公。”

    眼窝凹陷,满脸沟壑纵横的张必禄操着浓重的川音说道:“林公,上帝会教匪不比天地会,就连我这个广西提督,都被他们逼得不得不绕路。”

    十年前张必禄入粤抗英的时候,张必禄还没抵达广州,林则徐就被调走了。

    没能和林则徐一起共事抗夷,一直是张必禄此生的一桩憾事。

    不想到了快要入土,重病缠身的年纪,却双双被重新启用,一同离开桑梓地不远千里来到粤西剿匪。

    “张公路上遇到教匪阻截了?”林则徐亦尊称张必禄为张公,不以官职相称。

    作为嘉道两朝战功卓著,文武兼备的全才,张必禄也当得起林则徐称他一声张公。

    “阻截说不上,在龙山偶遇一群不留辫子,披头散发的歹人,看到官军便打。”张必禄无奈地摇摇头说道。

    龙山、莲花山有匪的事情他知道。

    明知山有匪,偏向匪山行倒不是因为张必禄莽撞头铁。

    张必禄有一千川兵、两千黔兵随行。

    这些兵都是咸丰许可他挑选入桂剿匪的老部下,久经战阵,曾追随他在滇、黔、川等地辗转剿匪、平土司。

    有这些老部下随行,张必禄觉得龙山、莲花山的匪类奈何他不得,说不准还能顺路剿了盘踞在龙山、莲花山的教匪,给林则徐送上一记见面礼。

    岂料这些教匪的战斗力和战术素养远远超出了预期,龙山教匪据险而守,他所带来的这些绿营老卒竟无法从教匪手里讨到便宜。

    张必禄只得及时止损,绕过龙山、莲花山来到桂平城。

    “张军门在龙山所遇之教匪乃贵县秦日昌所部之长毛教匪。”一旁的李孟群见终于有机会插话,遂开口说道。

    不过碍于张必禄的面子,李孟群未当面点破张必禄在龙山所遭遇的是他认为的“从匪”。

    听到李孟群能直接点出盘踞在龙山、莲花山地区的教匪首领名字。

    林则徐不由得多看了李孟群一眼。

    他来桂平城已有五日,屡次询问过当地官员和绿营将佐关于上帝会教匪的情况。

    怎奈当地官员和绿营将佐无所作为,对教匪知之甚少。

    乌兰泰、江忠源路上所俘虏的四十几名教匪,林则徐也都一一审问过,所获得的信息极为有限。

    目前林则徐仅知道上帝会教匪匪首有金田村韦正、平在山彭刚、无籍游荡的广东花县教书匠冯云山三人。

    至于谁是匪首,林则徐尚不得而知。

    “你可知上帝会教匪匪首是谁?且与本钦差细细道来。”林则徐有些期待地看向这位表现欲很强的后生,希望这位后生能给他带来惊喜。

    李孟群遂将自己所知道的长毛、短毛之别,以及他认为上帝会教匪的匪首是平在山彭刚诸事,连同向荣让他代为转交的战报呈递林则徐。

    为了证明自己所言非虚,李孟群还把缴获的短毛自制武器上交给林则徐查看。

    听了李孟群这一席话,看完李孟群带来的东西,林则徐愈发困惑了。

    李孟群的剖析有理有据,还有物证,连向荣都能为他作证。

    不过林则徐也有他自己的判断。

    上帝会教匪起事前曾向金田村汇聚,平南县城的百姓也说上帝会教匪曾于平南县城封什么天王。

    林则徐亦曾让幕僚打探收集过彭刚的信息,彭刚长期在平在山,上帝会教匪封王的时候此人不在平南县城。

    综合所收集到的信息,林则徐认为上帝会教匪首领应当是在平南县城自封天王的那位。

    虽然林则徐尚不知道上帝会教匪的天王是何人,但他可以肯定这个天王不是平在山的彭刚。

    彭刚长期游离于金田贼匪主力之外,平南城封天王时也不在,不可能是教匪的首领。

    林则徐认真地看完了向荣报捷的战报。

    绿营军官的战报有多大水分,长期担任封疆大吏的林则徐岂能不知?

    林则徐根据多年和绿营打交道的经验,剔除了向荣虚报夸大的水分,认为向荣在台村-彰钟桥一战并非是大胜,最乐观的情况也是惨胜。

    他瞥了一眼公案上的舆图。

    伤亡斩获向荣可以虚报,可楚军、镇筸兵目前的驻地,向荣可没办法虚报。

    要真如向荣所言,楚军和镇筸兵大胜彭刚所部的上帝会教匪。

    此时楚军、镇筸兵的驻地应该在三里墟甚至是东乡才对,不应该在远离教匪东乡巢穴三四十里地外的彰钟桥安营扎寨。

    尽管林则徐不认为彭刚所部的短毛教匪是主匪,但楚军、镇筸兵的战斗力林则徐还是有所耳闻的。

    彭刚所部的短毛教匪能击败向荣所部的楚军、镇筸兵,其实力必定不凡,不容小觑。

    林则徐更倾向于认为彭刚是上帝会教匪中的实力派,而非上帝会教匪匪首。

    “彭刚所部的短毛教匪和其他教匪不同,善制善用铳炮,其部铳炮,比之官军都有过之而不及。素闻广东的火器兵冠绝南疆,乌都统又是八旗中精通火器的翘楚,卑职斗胆恳请林钦差遣一精锐火器营前往武宣制敌。”李孟群提议道。

    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朝廷对重炮这等军国利器非常重视。

    向荣的楚军属于绿营系统,没有专门的授权只能装备一些劈山炮之类的小炮,军中罕有重炮。

    乌兰泰不一样,乌兰泰属于八旗系统,在这方面没有什么限制,且此人喜欢钻研捣鼓火器。

    李孟群听说乌兰泰此次入桂带了不少重炮,希望林则徐能调一些重炮用于对付东乡地区以火器见长的短毛教匪。

    林则徐没有马上答应下来,只是说道:“此事我自当斟酌,李知县,你且稍后且留下,关于上帝会教匪,我尚有很多疑问。”

    李孟群家世虽然显赫,不过目下他仍旧是一个小小的七品知县。

    能有和钦差大臣单独面谈教匪的事情,李孟群非常激动,忙拱手道:“卑职谨遵钧命。”

    一旁一直没能搭上话的浔州府知府刘继祖非常嫉妒地瞥着李孟群。

    这小子走的什么狗屎运,能得林钦差单独留下谈话。

    “上帝会教匪非天地会之流,上帝会教匪据形胜而守,教匪精悍能战,急战恐非上策,林公可有对敌之策?”

    谈了上帝会教匪匪首系何人的问题,张必禄切回正题,询问林则徐的对敌之策。

    张必禄来时和秦日昌所部的太平军交过手,对太平军的实力有初步的了解。

    上帝会教匪贼势甚炽,训练有素,绝非寻常贼匪和叛乱土司所能比拟。

    作为一名成熟的绿营老将,各地绿营和团练什么情况张必禄心里清楚,想要速胜剿灭上帝会教匪,就目前的形势而言,希望渺茫,只能另寻他策。

    “张公所言有理,上帝会教匪据形胜而守,一时难以聚歼。为今之计,坐困蚕食方为上策。上帝会教匪所据形胜险要者,无非紫荆山、平在山两山。”

    林则徐命林聪彝将桌案上的舆图拿至近前,费劲地指着舆图说出了他的想法。

    “我军只需将上帝会教匪驱赶进紫荆山、平在山,置重兵,设重炮封锁出山要隘、黔江水道,绝其出掠之路,使教匪无粮无盐可食,无火药铅子可用。待其坐困疲敝,即可一鼓作气歼之,亦可分化化解,能招抚为朝廷所用则招抚之,不愿受招抚者,举重兵歼之。

    教匪虽然从平南劫掠到了不少粮秣,然其聚众数万,坐吃山空,这点粮食他们吃不了多久。

    俟其弹尽粮绝之时,教匪所依仗的形胜之险,亦将成为教匪之囚笼。紫荆山、平在山之险,既能挡住我们进山,也能困住他们自己。”

    抵达桂平城的五天里,紫荆山、平在山周围的地形,林则徐能看的地方都看了。

    对浔州府教匪的情况,他也了解的差不多了。

    除了西线彭刚所部的教匪暂时还没有交过手之外,其余部署的上帝会教匪,林则徐已经和他们过过招。

    根据这些天下来的作战经验,林则徐认为上帝会教匪勇不畏死,尤其擅长近战。

    虽然林则徐所带来的这些兵勇已是南方清军的精华,其中不乏勉强能用于近战的部队,比如福建的藤牌兵、东勇、潮勇、楚勇。

    但清军擅长近战的部队数量还是太少了,不够用。

    林则徐决定扬长避短,利用清军在远程武器和后勤供应上的优势,直接将教匪封死在紫荆山、平在山两地。

    俟其坐困而亡,避免上帝会教匪流窜到他处。

    当然,实现林则徐这一战略的前提是攻占东线上帝会教匪苦苦坚守的新圩平原。

    肃清盘踞在南线龙山、莲花山的上帝会教匪。籍此彻底控制封锁住黔江水道,断绝平在山的上帝会教匪同贵县之间的联系。

    如此,林则徐的坐困蚕食之策方能奏效。

    “此计不失为良策。”张必禄微微颔首,只是林则徐此策太过费钱耗时,张必禄担心清廷,亦或者说京师紫禁城里头的那位少年天子沉不住气。

    “三四万大军云集浔州府,我军每月所耗费的粮饷亦不在少数,林公,朝廷那边得等的起吗?万一朝中有人参你怎么办?”

    张必禄提出的这个问题,正是林则徐最担心的。

    浔州府上帝会教匪的明枪易挡,朝堂上的暗箭难防。

    能不能弹压住粤西教匪和会匪的决定性因素,不在于他这个钦差大臣。

    而在于京师紫禁城的咸丰。

    林则徐最担心的是咸丰像他父亲一样朝令夕改,急于求成,做事缺乏足够的耐心与决心。

    “朝廷那边由我顶着,张公曾带过水营,不知张公可愿屈就,扩充统带浔州府水营?以绝教匪之水上粮道?”林则徐询问张必禄道。

    眼下浔州府大军云集,陆师的将领林则徐不缺。

    他缺的是水师的将领。

    浔州府水网密布,只在陆地上对上帝会教匪进行封锁,不进行水上封锁是行不通的。

    刘继祖虽然以招抚的艇军为班底筹建了浔州府水营。

    可事实已经证明,单靠刘继祖利用受抚水匪所组建的浔州府水营,无法控制封锁住黔江水道。

    “只要粮饷到位,水营的事情包在张某身上。”张必禄应承了下来。

    (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5031_5031746/1111101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