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战略转移
会议召开前,萧国达带着两个暂编营的营长来找彭刚,询问彭刚暂编营的营长算不算营长,有没有资格参会。
萧国达想借此机会弄清楚彭刚对暂编营的态度。
暂编营到底是裁回男营还是保留编制,抑或是说直接升格为常备营?
五个暂编营一路来的表现都很不错,敢打敢拼,尤其是暂七营和暂八营两个营。
为攻克武宣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代价,两营合计阵亡一百八十七人。
眼下正是用兵之际,彭刚没理由将这些经过实战洗礼,形成战斗力的暂编营重新打回预备役。
彭刚的态度是倾向于将五个暂编营升格为常备营。
“暂编营的营长也是营长,都来一起讨论吧。”彭刚凝思片刻,对萧国达交代说道。
“童子营、女营、翁叟营的主要负责人也一起叫来。”
等参会人员到齐,彭刚正式开始会议:“清军包围我们的包围圈已破,秋收也早已结束,大冲附近的粮食都收了上来。
我军营伍人数已逾三万七千人,每天光是米都要吃掉四百多石,再继续留在山里,就算清军不来围困我们,我们自己也会饿死在山里。
接下来何去何从,往何处进军,诸位有什么想法,但说无妨。”
如果算上俘虏,彭刚的营伍人数已经超过了四万。
四万人长期窝在山里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三线清军破了两线,广西提督毙命。
他们已经打出了一个宝贵的战略窗口,近期清军肯定是没办法限制他们的行动。
现在的局势对他们很有利。
战略防守阶段已经结束,也是时候进行战略转移,前往更广阔的天地。
参会的左军高层年龄都很年轻,普遍在二十岁左右。
这些小年轻除了两世为人的彭刚,其他人一辈子连本府、本县都没出过,见识比较有限。
出过省,见识比较广的人只有罗大纲、苏三娘、邱二嫂、谢斌这几个年龄稍大,天地会首领和绿营军官出身的左军高层。
这些人的想法也比那些相对更单纯的小年轻多。
按理说接下来往哪里进去如此重要的战略决策,是要在总部进行讨论的。
彭刚把这件事情放在左军内部进行讨论,说明彭刚现在已经有了脱离太平军独自行动的念头。
罗大纲、谢斌等人其实是比较排斥洋教的。
上帝会当初拿下蒙冲王家,把王家祖坟都刨掉的做法虽然让长期受王家压迫的紫荆山会众大快人心。
可也让非紫荆山籍的上帝会会众有点反感。
罗大纲和谢斌两人,与其说他们是加入上帝会太平军,倒不如说他们加入彭刚更为恰当。
彭刚要独自行动,罗大纲和谢斌等人不仅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反而有些高兴。
彭刚也不是没想过和神仙兄弟姐夫商量接下来的进军路线。
只是天国高层的政治斗争已初见端倪。
上一回彭刚到蒙冲,请求援军协同配合歼灭黔江南岸张必禄所部清军。
彭刚功劳盖过主力部队,其中的几位神仙兄弟姐夫,包括关系和他不错杨秀清都对彭刚心生忌惮。
当时彭刚的左军还只是击溃了西线向荣、周天爵所部的清军。
南线张必禄所部清军的覆灭,彭刚的功劳更上一层楼。
只会让他们更加忌惮。
其实那日走出蒙冲围堡的时候,石达开和彭刚说的也有道理。
紫荆山东面门户风门坳易守难攻。
主力部队部署一个军守风门坳都绰绰有余。
他们完全可以腾出更多部队围歼南线的张必禄。
杨秀清、萧朝贵二人不派中军、前军、右军。只派后军和半个中一军。
很难说没有借此机会削弱左军以及另外两个非桂平嫡系军的想法。
天国高层的政治架构本就不稳定,天王洪秀全已经被架空不说,还没什么进取心。
眼下还有神权干涉政务军务的隐患。
他的这些神仙兄弟和姐夫,能共苦中苦,难共甜中甜。
外部压力强,身处逆境绝境时绝对可以团结一心。
外部压力小了,局势相对安稳了,还能不能团结,难说。
而现在恰恰是撤离平南县城以来,太平军局势最好的时候。
去蒙冲和他们商量,不仅很难商量出个结果,极有可能在拉扯中浪费宝贵的战略窗口期。
石达开有和彭刚说过把持天国最高权柄的杨秀清、萧朝贵二人厚桂平嫡系兵马,薄非桂平旁系兵马的事情。
历史上太平军是在进入湖南,得到湖南天地会、矿工支持,进行新一轮扩充后,队伍才达到十万人的规模。
而现在太平军含左军在内,人数已经超过了十万。
虽然兵力比历史上同阶段时要充裕的多,相应的后勤压力也大得多。
彭刚的左军属于非桂平嫡系兵马。
若后勤紧张,杨秀清和萧朝贵肯定是先紧着自己的嫡系。
即使彭刚和杨秀清私交比较好。
但在牵涉到核心利益问题时,私人交情肯定是要给核心利益让步的。
换做是彭刚自己,也是在左军物资充沛的情况才会匀一些物资给友军。
与其跟着主力走,分配物资时看天父天兄的脸色分汤喝。
不如自己闯出一条路吃肉。
大堂内,参会的众人议论纷纷,讨论来讨论去,总结下来主要有四种主张,第一种主张是打桂平城。
桂平是距离他们最近,他们最熟悉的府城。
清军大军云集桂平,桂平城囤积有很多粮秣军需,打下桂平城可以暂时解决补给问题。
不过这种主张最先被推翻。
桂平城的清军守军比左军的总人数还多,城坚炮利,又有林则徐亲自坐镇,攻打桂平风险太高,拿下桂平城的希望十分渺茫,划不来。
第二种主张是沿黔江、柳江水道北上象州城。
象州城的城池规格是州城,要比府城低一个档次。
象州的主要守军是被他们打怕了的临沅镇总兵李能臣所部的滇军,战斗力孱弱,相对而言更好打。
象州城的军需粮秣虽然没有桂平城那么多,可多少还有点,供应他们营伍半个月应该不成问题。
打下象州城,部队和随军家属可在象州城获得补给休整。
届时根据形势进可北上柳州乃至省垣桂林府。
广西地瘠民贫,粮食最多的三个府分别为桂林府、梧州府、柳州府。
这三个府也是广西境内开发程度和汉化程度最高的三个府。
道光末年桂林一府年征米十二万三千石,冠绝全省,占广西田赋总额的四分之一。
当然,这只是纸面上征收的田赋,实际上征收的远比这个数字高。
同时期梧州府所征收的田赋在十万石上下,略逊于桂林府。
不过梧州为西江商贸门户,商贸发达,每年能收十一二万两的厘金,居全省之首。
经西江转运广东的广西米谷超过七成都从梧州关过境。
比较反直觉的是,尽管广西天灾连绵,粮食告急,饿殍遍野,广西的粮食还是被粮商源源不断地被输送至相对而言不那么缺粮的广府地区。
因为广府的粮价要比广西还高40%以上。
柳州府产年征米近八万石的样子,要比桂林府和梧州府都少。
但柳州府是军事重镇,囤积有大量的军粮,军粮储量比较可观。
昔日驻扎武宣、象州周天爵、向荣的西线清军粮食来源除了对武象二地敲骨吸髓外,另一大来源就是从柳州调粮应急。
第三种主张是攻打梧州,在梧州府进行补给,然后沿西江下肇庆,直接夺取以广州为中心的广府地区作为立业之基。
第四种主张最小,主张西进滇黔,给出的理由是滇军和黔军比较容易打。
这个主张和第一个主张一样,很快被否决了。
如果彭刚的队伍只有一两千人,确实可以考虑考虑西进滇黔。
可他的队伍有四万人。
粮道即活路。
按照四万人的粮食消耗量,即使是省着吃,也要做到半个月攻占一座县城或者大圩补充粮食才能维持消耗。
西进滇黔,沿途既没有便利的水道可走,也没有大型的产粮地能及时提供补给。
走这条路,四万人最后能有一万人能活着进入滇黔都算是天父天兄保佑了。
另一个历史时间线,1852年,萧朝贵率轻兵二万奔袭长沙,除了萧朝贵本人性子比较急外,根本原因是太平军大部队在郴州粮尽,不得不分兵就食。
权衡之下,只有第二种、第三种主张最贴合实际,最可行。
即由黔柳水道北上桂林,或是攻占桂林,或是寻机由湘桂走廊平原(全州)入湘。
这条路线的优点很多,有现成的水道可以走,沿途多为粮食产区,中大型城池比较多,容易获得补给,可以兼顾队伍中的老弱妇孺。
东下梧州,趋肇庆,占广府也较为可行。
只是东线清军主力未灭,走这条路,容易被林则徐的广西清军和徐广缙的广东清军两面包夹。
考虑到清廷中不少人认为彭刚才是上帝会教匪匪首,这种可能性不低。
不过下广东,夺取广府乃至整个广东为基业,彭刚最顾虑的是另外两个问题。
“若能拿下广东最好,广府富庶,不仅粮食比广西多,每年还能收不少关银哩,十三行的行商也个个富得流油,吃了他们好几年的军费都不愁了。正好我也很久没吃广东菜了,有点怀念广东菜的味道。”
罗大纲是广东嘉应州(梅州)人,难免有衣锦还乡之心,他比较支持东下广东。
“我觉得进占广东不妥。”谢斌不赞成东下广东。
“广东的来土之争可比广西还要厉害,广府人和来人仇深似海,道光二十年,我随陈连升到广州抗击英夷时,大敌当前,广府的绿营兵乡勇还能和来人兵内讧。”
谢斌在广东待过一点时间,亲眼目睹过广东土客之争的激烈,双方几乎是不死不休。
谢斌所言正是彭刚最担心的问题。
广东的来土之争比广西还要激烈。
广东的核心地区是以珠三角广州为中心的广府地区。
如果以广东为根据地,彭刚的主要敌人反而不是清军。
而是和客家人有深仇大恨的广府人,以及当地强大的宗族势力。
除非彭刚能把广府人都杀光给客家人腾地方,否则这个问题在短时间内就是无解的。
根据地需要群众基础,占领广东作为根据地,彭刚所要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缺乏群众基础那么简单,而是大多数的群众和你敌对。
取广东为根据地,处理内部土客矛盾的统治成本过于高昂,确非良策。
“广东的清军实力如何?”彭刚看向罗大纲和谢斌,询问二人广东清军的实力。
“乌兰泰差不多带了一半广州的驻防八旗入广西,广州驻防八旗估摸着还有大一千多的披甲兵丁,绿营我不怎么了解,反正肯定比广西多。”罗大纲想了想说道。
“广东绿营经制兵兵额差不多有七万上下,当然这是纸面上领饷的人数,若按吃四成的空额算,四万绿营还是有的。”对于绿营,谢斌要比罗大纲更了解其中内情。
谢斌的说法虽有出入,但大差不大。
根据《清史稿·兵志》、《大清会典》等文献的记载,广东省绿营的经制兵额约为六万八千至六万九千。
清朝中后期,绿营的实际在营人数远低于编制名额。
缺额率通常在30%到50%甚至更高。
取中间值,广东绿营实际的在营人数确实在四万出头。
尽管林则徐入桂抽调了些广东绿营,广东绿营大三万人还是有的。
“若打广东,广东绿营反而是其次。”邱二嫂插了一句。
“后军和中一军的兄弟说,林则徐带来的东勇和潮勇和他们打得很凶,比绿营还卖力。”
东线战场,太平军表面上看着是在和清军打。
实际上太平军主力主要是在和广东的东勇、潮勇交手,绿营八旗更多的时候是在后头看戏当啦啦队。
江忠源的楚勇也是劲敌,不过楚勇人数太少。
正面作战,林则徐还是依赖人数众多的东勇和潮勇作战。
彭刚都怀疑林则徐是不是故意征募这么多东勇和潮勇入桂剿以客家人为主的太平军。
东勇、潮勇客场作战都打得这么凶,这么积极。
如果是在广东主场作战肯定更加难缠。
彭刚在正堂内来回踱步,思量着到底是东进还是北上。
广东的清军实力确实比广西清军要强得多,而且广东不怎么缺粮饷。
比之清军,太平军的长处是野战。
在攻城方面的经验比较欠缺。
进军广东,必经之路西江水道边上的两座府城。
即梧州和肇庆肯定是要打的,广州城肯定也是要打的。
左军打过攻城战,不过两次攻城战打的都是武宣县城。
左军目前还没有攻打府城这个级别城池的经验。
梧州府城和肇庆府城的清军兵力肯定没桂平前线多,彭刚有重炮,打这两座府城彭刚有信心。
至于打广州省城,实事求是的来讲,他真没有太大的信心。
而且拿下广州,还需面临另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处理好和英国政府以及英印当局的外交关系。
权衡再三,彭刚还是觉得沿黔柳水道北上,一路打一路招兵买马,扩充营伍,扩大基本盘较为稳妥。
西线清军主力已覆灭,走这条路线进可攻,退可守,容错率比较高。
象州城是州城,城池规格比武宣高,比桂平低,正好借此机会锻炼积累攻打州一级城池的能力和经验。
彭刚回到位置上落座,迎着众人的目光,做出了决定:“我先带兵北上攻打象州城,如若能打下象州,全部营伍转移至象州城,若打不下,再做计较。各营伍都回去好好准备准备,收拾好东西,等我移营的命令。”
如果能打下象州,就移营象州继续北上柳州、桂林。
打不下的话。
女子尚且能开能合,他一个大丈夫自当是能屈能伸。
进军象州失利大不了重新回来向神仙兄弟认个错,服个软,跟着主力部队走。
武宣城还在左军手上,由程大顺的暂七营和萧茂灵的暂八营负责防守。
大军可以在武宣集结,稍稍休整后北攻象州。
打象州要走黔柳水道,必须带上一个艇营。
彭刚让陈阿九带上五营(艇营)随一营、二营、三营、暂十营、暂十一营出征象州。
罗大纲统六营(艇营)、四营、暂九营三营坐镇后方,保护营伍中的老弱妇孺,防备清军狗急跳墙,偷袭平在山老巢。
出发前,彭刚去信蒙冲,通知他的神仙兄弟姐夫们他要打象州。
蒙冲总部的几位反应比较迟缓。
彭刚敲定攻打象州城之时。
蒙冲总部的几位上帝会决策层仍旧沉浸在消灭张必禄所部南线清军的喜悦之中,对未来尚无明确的规划。
彭刚的信件送抵蒙冲围堡,洪秀全、萧朝贵、杨秀清等人大为恼怒。
尽管彭刚在信中说得好听,说是左军要做开路先锋,为天军探路。
可彭刚未经总部商议许可,便引兵北攻象州,却是不争的事实。
恼怒归恼怒,不过他们也拿彭刚无可奈何。
西线、南线清军的覆灭主要功劳在彭刚的左军。
左军虽喜欢独来独往,可立下的功劳比其他军都大。
即使他们对彭刚不经商量,就独自发兵象州的独断行为感到不满,也找不到什么有力的理由指责彭刚。
(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5031_5031746/1111098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