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天国战略
从汉阳到荆州府城江陵有六百里水程,五百里陆程,相距颇远。
搜集江陵城的情报非一朝一夕之事。
在情报局收集江陵城情报期间,彭刚不打算让他的部下都在汉阳、汉口闲着。
江陵虽远,可长江支流汉江两岸的县城近。
距离汉阳城最近的县城是汉阳府境内,汉江北岸的汉川县。
汉阳至汉川的汉江河道虽然弯曲,但全程也不过一百四十来里。
即使是逆流而上,也仅需两三天的时间。
彭刚点了陆勤的一团,命陆勤带领一团,并七团(工兵团)的两个营溯流西进,攻打汉川。
汉川县县城的清军非常识时务。
府城汉阳、省城武昌都抵挡不住的长毛和短毛。
小小的汉川县又拿什么挡?
汉川县县城的清军兵勇闻知汉阳的短毛已经乘船沿汉江北上,直接弃守汉川,连夜遁逃。
陆勤仅仅只花了两天半的时间就拿下了汉川县县城,等待彭刚的进一步指示。
北殿一路上攻城略地,无往不胜,只要是彭刚想打的城池,除了柳州府府城马平,就没有拿不下的。
对于拿下一座县城,彭刚已经没有什么成就感。
彭刚给陆勤下令,留下一个营在汉川吃大户、征集粮秣、购买船只。
剩下的部队继续逆流西进,攻打沔阳州、潜江县,以打通前往荆州府府城江陵的交通线,为接下来攻打荆州满城铺路。
武昌城内的杨秀清获悉彭刚只用了不到三天的时间便轻取汉川县城,据此认为湖北的清军极为不堪。
遂派遣杨辅清率领三千东殿牌面,两千东殿牌尾,合计五千人,顺长江东下,直取黄州府府城黄冈。
八月十五中秋节,也就是距离派遣陆勤攻打汉川城的半个月后。
情报局的邱二嫂、刘统伟等人终于将收集到的荆州府府城江陵城的情报呈递至彭刚案牍前。
江陵城城垣完好,无有缺损。
负责江陵城防务的是六十二岁的荆州将军台湧,属满洲正白旗。
台湧过往履历平庸,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政绩和战绩,典型的八旗庸人。
能当上荆州将军,纯靠上三旗的血统外加熬资历,连匪都不曾剿灭过,不足为惧。
虽说荆州将军不足为道,但江陵城的防御颇为严密,作为驻防八旗所在地,江陵城有很多重炮,但八旗炮兵不精。
江陵城驻军数量比武昌多。
江陵城守军主力为四千八旗兵,全部驻防在荆州满城。
有荆州城守营、荆州水师营两个营,是给当地驻防八旗打下手的辅助单位,拢共也就五六百号人。
团练民壮的数量暂时不明。
以荆州府府城江陵当前的状态,彭刚认为只要没有清军援兵,拿下江陵城,将荆州满城从地图上彻底抹除不是问题。
彭刚带上情报局的搜集到的资料,在黄大彪的护送下渡江前往武昌城的东王府。
前去和杨秀清说说他攻打荆州的计划,同时探一探杨秀清对武汉三镇的态度,以及杨秀清接下来的战略规划。
武汉三镇已下,太平天国大势已成,彭刚羽翼亦丰。
他政治诉求和主张,除了反清消灭鞑虏这一条和太平天国是一致的之外。
其余的政治诉求与主张同太平天国相去甚远,难以调和。
继续和太平天国搅和在一起没有太大的意义。
无论是杨秀清接下来是何战略规划,彭刚都要打下一片独立的,属于自己的根据地,作为推翻满清政权的根基。
单靠太平军流寇作战的作风,只能撼动满清的统治根基,无法推翻满清。
时隔半个月,再次来到武昌城,走的还是原来的那条路。
武昌城的情况却和半个月前大不相同。
现在的武昌城给彭刚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百业萧条,缺乏大城市应有的烟火气。
城内正常开业的商铺仅剩十分之二三。
街道上除了太平军士卒,鲜有武昌百姓出行。
这与一江之隔,所有生产活动、商业活动照旧的汉阳、汉口已然是两副迥然相异的景象。
刚入汉阳门,彭刚便看见东殿检点林启荣来到黄鹤楼旁的一座还算气派宅院门前。
将悬挂在门口,一面写着民字的号布撤下,换上一面兵写着兵字的号布。
旋即林启荣带着一群东殿牌面进入了这座宅院。
彭刚环顾四周,但见街道两旁的宅院商铺,门前皆悬挂着一面号布。
多数号布上写着兵字,只有少数号布上写着民字。
彭刚正四处张望间,只听得宅院内传来翻箱倒柜之声与哭喊声。
他没忍住多往院子里头看了几眼。
只见十几名东殿牌面正在院子里翻箱倒柜,搜寻物资。
书籍、字画、珠宝古玩、西洋钟等物被弃之如敝履,散落一地。
这些东殿牌面只要金银柴米油盐酱醋茶布,书籍古玩奇珍等对他们没什么用的东西,院子里的这些东殿牌面看都懒得多看一眼。
“林检点!”彭刚对院子里的林启荣喊了声。
林启荣听到有人喊林检点,下意识地转过身,见是彭刚喊他,急忙出门拜见彭刚:“原来是北王殿下!参见北王殿下!”
乘骑在马上的彭刚指了指门前的写着兵字的号布,询问林启荣道:“林检点,这号布上的兵字是何意?方才你又缘何将写着民字的号布撤换下?”
“北王殿下有所不知,东王十日前下令,武昌城内之人,凡不愿从不愿入馆从我太平天国者,可进贡免入馆。”林启荣向彭刚解释道。
原来是十日前杨秀清在武昌当地不得志诸生的帮助下,完成了对武昌城居民的登记造册。
因武昌城内有殷实之家既不愿被太平军裹挟从军,又不愿献出钱财。
杨秀清大为恼火,施行了一道进贡者仍归本业的政策。
凡是进了贡的,给一面民字号布悬挂于门前,表示已经给太平天国上了贡,不必入馆、从军,可以继续当百姓。
凡是没钱没东西上贡,以及不愿上贡的,挂上兵字号布,家庭成员全部入馆从军,宅院充公。
“这家人不像是没能力上贡的人家?可是不愿上贡之家?”彭刚瞥了一眼满地的书籍古玩奇珍,问道。
“五日一贡,这家人上回的贡物交了,这回的贡物交不起。”林启荣耐心地向彭刚解释道。
“东王只要能吃穿用的贡品,地上的这些东西全都不要,不能当贡品。”
五日一贡.
杨秀清这是铁了心要将整个武昌的人都裹挟进太平军。
这么做,虽然能够让太平军部队人数在短时间内急剧膨胀。
但这些市民从未经历战阵,不少人沾染有游民或市井习气。
此外,被裹挟进太平军队伍的还有武昌的豪绅大贾,这些人更是仇视太平军。
杨秀清不加甄别,一概裹胁,这种做法实在是不明智。
此举非但不能增强太平军的实力,反而降低了太平军的纯度,徒增管理难度和后勤负担。
“林检点,这些东西,我们北殿愿用粮食布匹同你们换。”彭刚抓着的马鞭的手指了指散落一地的书籍古玩奇珍说道。
长江流域富庶,太平军弃之如敝履,觉得毫无价值的这些书籍古玩奇珍想要变现不难。
太平军实在是缺乏善经济,会变通之人,眼界终究还是低了些。
武昌城豪绅大户所珍藏的书籍古玩奇珍,只要找到买家,打开销路,能换到的银钱不比太平军在武昌城直接收刮到的银钱少。
更何况这些书籍古玩奇珍体积小,价值高,携带起来还更方便。
“北王殿下若是喜欢,这些东西送给北王便是,说什么换不换的。”林启荣满不在乎地说道。
“还是用粮食布匹同你们换为好,还请林检点为我到各殿广而告之,这些你们不要的东西,都可以拿到汉阳门外找北殿换粮食布帛,我这便派人来汉阳门外开摊子收,一手交粮,一手交物。”彭刚说道。
他要的不是一家一户所收藏的书籍古玩奇珍。
整个武昌城的书籍古玩奇珍,他全都要。
北殿占领了湖北的物资中转中心,第一大市镇汉口。不缺粮食布帛,用便宜的粮食布帛和其他殿交换高价值的书籍古玩奇珍,是一本万利的好买卖。
“好嘞。”
林启荣应了一声,交代身边的东殿牌面快把地上的书籍古玩奇珍全部捡起来装箱,回头拿到汉阳门外找北殿换粮食布帛。
辞了林启荣,彭刚循前街继续东行,前往东王府。
前街为武昌城之主干道,居住在前街的武昌人,非富即贵。
男女别营之令颁布已经一年零八个多月。
太平军对下奉行禁欲主义,男女之事抓的很严,哪怕是夫妻私会也不行。
人的原始本能岂是说禁就能禁的?更何况太平天国诸王还不能够以身作则,亲自作表率。
以往太平军只能兄弟之间互相解决生理问题。
现在进入大城市,大城市富贵人家娇生惯养的孩子是比皮糙肉粗的兄弟更好的平替。
在本能欲望的驱使下,军中的高级军官自然不会放弃这个大好机会。
东王府内,杨秀清、洪秀全、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并一众谋士们正聚在一起讨论建都,以何处为小天堂。
见彭刚来了,洪秀全给彭刚赐座,让彭刚加入这场讨论。
彭刚撩袍落座,倾听着他们的讨论。
与以往不同,每位王爷身后,或多或少都站着几位谋士。
这些谋士多数是最近才刚刚投靠太平天国的湖北不得志士子,多为本地生员、童生。
举人、进士则一个都没有。
“《周礼·地官司徒·大司徒》有言,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
日南则景短,多暑。日北则景长,多寒。日东则景夕,多风。日西则景朝,多阴。
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天地之所合也,四时之所交也,风雨之所会也,阴阳之所和也。
凡建邦国,以土圭土其地而制其域。
定都应定于地中之地,我华夏地中之地乃古之长安,今之西安。”
崇尚周礼的冯云山引经据典,觉得应该以大地之中的西安为都。
“关中四周山川拱卫,又有崤函之险,秦以八百里秦川成就帝业,我们亦可西安为基。”
冯云山的以西安为都的想法给彭刚一种很不靠谱的感觉。
再者,今日的西安和秦朝的西安完全不是一回事。
秦面对的是分散,难以形成合力的关东六国,秦横扫六国时可不仅有秦地,还有巴蜀为粮仓、
现在以西安为都,不仅要面对尚处于大一统状态的满清政权,还要面对西北的势力。
太平天国是宗教政权,定都西安,最大的敌人就不是满清了。
更何况现在的西安府也算不上多富裕,物产并不丰盈。
“不如以武玱为小天堂?”韦昌辉觉得现成的武昌就挺好。
武昌府和汉阳府都是富庶的大府。
尚有洞庭湖畔的岳州府大部、长沙府北部、常德府府城武陵都还在太平天国手里,能够屏护武汉三镇。
彭刚也觉得挺好,定都武昌虽然不高明,若太平天国以武昌为小天堂,替他牵制住湖湘一带的清军。
他就可以直接顺江下江南,以江南为基业之地。
有太平天国在上游为他牵制清军,彭刚在下游的压力会小很多。
彭刚偏头看向杨秀清,想听听杨秀清有什么高论。
讨论归讨论,实际上能决定太平天国未来走向的,只有掌握天国军政大权的杨秀清。
“我们现在舟楫过万,何必舍易求难,舍近求远,取西安为小天堂?我听说西北比咱们广西还穷,以西安为小天堂,如何能供养我们这么多人?”杨秀清摇了摇头,相继否决了冯云山和韦昌辉的观点。
“武玱乃九省通衢之地,四面八方都要受敌,武玱不好守,可以据而守之,不可为小天堂。”
“不若直捣黄龙,一举北上荡平清妖妖穴京师?”洪秀全主张一步到位,直接杀到京师去,一统天下。
“京师路远,况且京师作为咸丰妖头的妖穴所在,清妖最多,非一朝一夕可下,久围坚固大城又非我天军所长,不稳妥。”杨秀清依旧摇头,认为洪秀全直取京师的想法太过冒险激进。
有一河南籍谋士插了一句,提出定都洛阳,取河洛为基的想法,并举了北宋的例子,但响应者寥寥。
“四哥觉得哪里当小天堂最好?”石达开偏头看向杨秀清,他想听听杨秀清的想法。
“江宁虎踞龙盘,形胜之地,又有长江天堑,明太祖朱元璋因之得以成就帝业。
清妖妖廷的妖脉在漕运,江南是天下最富裕的地方,赋税重地。
漕八省中,以江苏、浙江二省最富最为紧要,漕运的关键节点也在此处。
若占了江南,断了清妖妖廷的财赋,清妖的半条命就没了。
苏州赋之财赋便远超整个广西,足以供养咱们。”
杨秀清扶着下巴,略一沉吟,说出了他的想法。
“以江宁为小天堂,取江南之钱粮财帛为我天国所用,坐镇江宁,利用江淮水网运河之便,北伐西征南讨,何愁天下不定?
依我的想法,应该借长江之便,直前冲击,循江而略城堡,舍要害,专意江宁,而据为根本。”
诸王所有的战略构想规划,无疑是杨秀清的战略最为高明,最具有可行性。
若太平天国真能践行这一战略构想,未必不能逐鹿中原,定鼎天下。
遗憾的是太平天国没有擅长内政、懂经营经济的人才。
从始至终都奉行掠夺式扩张的政策,掠城即弃。流寇思想一直延续到天国覆灭。
没有稳固坚实的后方、一定的战略纵深、雄厚的物资基础作为支撑。
杨秀清坐镇江宁,北伐西征南讨的战略构想,终究不过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成功。
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最终还是以杨秀清的战略占了上风。
太平天国决策层确定了循江而略城堡,舍要害,专意江宁的战略方针。
散会后,彭刚单独留下了下来,和杨秀清说出了把拔除荆州满城,为武昌、江宁扫清后顾之忧的想法,详细向杨秀清介绍了荆州府府城江陵当前的情况。
“你让罗大纲顿兵岳州府待命,派遣陆勤西进,攻略汉川等地,就是为了打江陵吧?”杨秀清耐心地听彭刚说完,杨秀清凝思一阵,表态道。
“打荆州府府城江陵虽然不顺路,但满城在荆州,你要打江陵,我是支持的。西殿的兵马也还在岳州府,辅殿的韦俊部署尚在常德府城武陵,他们距离荆州比较近,既然要打,你们三殿就联手打江陵,灭了荆州满城。”
杨秀清支持彭刚拔除荆州满城,觉得拔除荆州满城不仅可以屏护武玱,还可以屏护将来要攻取的江宁这些长江中下游战略重地。
清理满城这一政治意味浓厚的举动,也能够震慑清廷,提振天下汉人对太平天国的信心。
目下杨秀清正在把整个武昌地区的民众全都裹挟进太平天国,征集舟楫,改装建造战船,为夺取江宁作准备,短期之内还不会离开武玱。
派遣偏师去打荆州,即使出现意外,武昌的主力也能出兵接应,风险可控。
“四哥英明!”
杨秀清同意彭刚打荆州满城,并且愿意派出西殿兵马会同北殿一起打,彭刚很高兴。
“速战速决,快些打下荆州满城,莫要延误。”杨秀清微微点头说道。
支持归支持,但杨秀清不希望北、西、辅三殿的部分兵马滞留荆州府过久,以免出现什么变故,影响到接下来东下攻打江宁大计。
“定不负四哥所望!”彭刚信心十足地答复道。
(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5031_5031746/11110882.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