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1848大清烧炭工 > 第271章 东王之宴

第271章 东王之宴


“四哥,时候不早了,四哥若无差遣交代,小弟就回汉阳处理公务去了。”

    同杨秀清计议毕打荆州满城的事情,彭刚起身告辞,准备打道回他的汉阳。

    “七弟暂且留步,半月未见,今日又是中秋佳节,我们兄弟二人一起吃个饭吧,我还有些事情要同你商议。”杨秀清挽留彭刚在东王府用餐。

    “呀!瞧我这记性,连这日子都忘了,四哥见谅。”彭刚讶然道。

    “既是中秋佳节,不如我把兄弟们都喊来,晚间一同吃饼赏月?”

    “早间你来之前,我们几个已经一起吃过饼了。”杨秀清笑着说道。

    “我们几个都在武昌,府邸大都在前街,要见面也方便。倒是你,一直都在汉阳,想见一面却是没那么容易,我们到内宅去吧。”

    “那小弟便厚着脸皮在四哥府上讨顿饭吃。”彭刚回以笑脸。

    杨秀清都已经把话说到这份上,于公于私,彭刚都不好拒绝。

    来到内宅,杨秀清早已提前在内宅大堂摆设好宴席,请彭刚就坐。

    彭刚刚一落座,十余名歌姬舞姬鱼贯而入,歌舞助兴,甚至还有人抚琴。

    “赞美上帝,为天圣父;赞美耶稣,为救世圣主~”

    开动前,杨秀清双手合十感谢天父天兄赐食,随即右手从额头至胸前,再从左肩至右肩划了个十字。

    这是太平天国用餐的规矩,开动之前要先感谢牢记天父天兄的恩情,然后才能开饭。

    诸王之外,还要多说上一句赞美天王。

    此外还有吃饭时不得身靠桌子,不得跷二郎腿,动碗筷时不得谈话,吃完一道菜肴后,才能再上下一道菜肴的规矩。

    彭刚低头看了一眼满满一桌子的美味佳肴。

    显然,诸王是不受吃完一道菜肴后,才能再上下一道菜肴的规矩约束。

    至于受不受其他规矩的约束,彭刚尚不得而知。

    彭刚照猫画虎,学着杨秀清的样子感谢了天父天兄赐食,比划了个十字。

    唠了一会儿过往在浔州府城桂平搭救冯云山,紫荆山时期的往事,铺垫了一番。

    杨秀清放下筷子,问道:“七弟觉得若留一殿人马坐镇武昌,分守洞庭,能否守得住?”

    虽说太平天国已经制定循江略城,舍要害,专意江宁的战略方针。

    不过杨秀清不打算就这么轻易放弃已经占领的洞庭湖沿岸至武昌一线的大片地区,准备留一殿人马守一守,以牵制清军,为大军攻取江宁争取时间。

    长江沿岸的其他城池,杨秀清有信心速下,至于江宁能否速下,杨秀清并无十全的把握。

    杨秀清幕僚中的首席钱江游历过江宁,钱江是江南人,添油加醋地向杨秀清介绍了一番江宁。

    江宁城虽是江苏的省垣,但其城池沿袭自前明,规格要比省城高,是都城规格的城池。

    江宁城城墙周长六十一里有余,是武昌城的三倍半。城墙均高五丈半,是武昌城的近两倍,驻军也比一般的省垣多。

    “能否守得住,想必四哥心中已有答案。”彭刚喝了一口燕窝鸽蛋汤,回答说道,“一殿兵马本就不多,坐镇武昌,分守洞庭,兵力太分散,难以久守。”

    杨秀清是一个很自信,自信到有些刚愎自用的人。

    如果对一殿人马坐镇武昌,分守洞庭有信心,杨秀清不会专门开口询问。

    杨秀清能问出这个问题,说明杨秀清没打算让彭刚的北殿留守武昌,觉得带上北殿东下打江宁城更有把握。

    杨秀清清楚北殿的兵又精又多,水师部队更是冠绝诸殿,若是北殿守武昌、洞庭,杨秀清不致问这个问题。

    金角银边草肚皮。

    武昌就是中间的草肚皮。

    武昌、洞庭无险可守,四面八方受敌。要保障武昌、洞庭的安全,荆襄、长沙都要分兵拿下来。

    分兵之后的北殿固然还能战胜清军,但前提是要顶住与清廷的长期消耗。

    再者,杨秀清又是以江宁为小天堂。

    自古消灭江南政权。

    如西晋灭东吴,隋灭陈,北宋灭南唐,大都是从长江中上游发兵,而非直接强行横渡长江天堑。

    “如此说来,只能把洞庭沿岸的兵力收缩到得胜府(岳州府)到武玱一线,方能守得住。”杨秀清凝思片刻,说道。

    “能不能守的住姑且不论,但要比分守洞庭要稳妥些。”彭刚说道。

    只守岳州府到武昌一带的沿江地区,兵力更为集中。能不能守住仍旧很难说,不过肯定要比分守洞庭守得更为长久。

    谈罢公事,杨秀清拍了拍手掌。

    大堂之内的歌姬舞姬渐次退出大堂,换了一批女子进来。

    三十五名江汉地区官宦人家的妙龄女子莲步微移,裙裾无波,微微低着头,一言不发地走进大堂,向彭刚和杨秀清请安。

    “前番送七弟的那些苍梧女子,七弟一个也不曾娶,想是七弟出身于书香之家,眼界高,寻常女子入不了七弟的眼。这些都是武昌省垣官宦人家的闺秀,七弟切不可再挑剔了。”杨秀清示意方才那名抚琴的女子走到最前边来,旋即看向彭刚,问道。

    “你可知她是谁?”杨秀清指着这名女子问道。

    此女约莫十六七岁的模样,并不浓施脂粉,然天然之容已足以夺人魂魄。

    眉眼间透着书香门第养出的清雅与规矩,却又藏不住一抹少女的灵动天真。举止温婉含蓄,目光流转之间带着三分忧思六分慧黠。

    “小弟实是不知,敢问四哥她是哪家的闺秀?”彭刚从头到脚上下打量了此女一番,很快便将视线从这名少女身上挪开。

    倒不是此女不够漂亮,也不是彭刚不近女色。

    十六七岁,放在后世也就是高中生的年纪,还未完全长开,况且此女缠足,不契合彭刚的审美,彭刚没有太大的兴趣。

    彭刚的目光又扫过其他女子的脚,这些女子中约莫有三分之二是缠足的。

    广西和湘南,尤其是广西,妇女大多要参与劳动,缠足的女子很少,尤其是客家女子,基本不缠足。

    各王早期在广西迎娶的王娘缠足的较少,多为天足。

    到了富庶的江汉平原,缠足的女子骤然多了起来。

    “此女乃是伪清湖广总督程矞采之女程岭南。”杨秀清见彭刚的目光只是在程岭南身上扫了几眼便挪开了,颇为惊讶。

    当初陈承瑢在总督府里搜出程岭南的时候,可是差点走不动道。

    杨秀清本人初次见到程岭南也没彭刚这般淡定从容。

    程岭南也暗自诧异,她自认为自己的姿色足以迷倒这些粤西的泥腿子,为程家人寻得荫蔽,保全程家人。

    不想北王似乎对她无甚兴致,大出所料。

    思及于此,程岭南惴惴不安,俏脸上闪过一丝慌乱。

    东王忍痛割爱将她许以北王,若北王不纳,她们程家人可如何是好?

    程岭南这大半个月来虽未出门,武昌城内其他官宦人家的结局和下场,她还是有所耳闻的。

    “程矞采今年都六十七八了,没想到还有这么年轻的女儿。”彭刚说道。

    湖广总督程矞采彭刚还有些印象,最早守衡阳的就是程矞采。

    只是程矞采不战而退往长沙,彭刚没有机会擒杀这位湖广总督。

    左宗棠给他说和的王夫之六世孙王佺家的那门亲事,王佺和程矞采是同龄人,不过左宗棠给彭刚说的媒是王佺的孙女而非女儿。

    彭刚的关注点过于奇特,杨秀清顿觉无语。

    (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5031_5031746/1111088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