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老实的江夏旧绅
“记于心,感于怀,而不践之于行。非君子之风。”左宗棠叹息一声,微微摇头说道。
“季高今日是专程来的说客的?”刘蓉颦着眉头。
“应北王之命,来当说客只是其一。”左宗棠也不遮掩回避,坦然说道。
“孟容有大才,你的弟弟和那些学生也不是凡俗之辈,我不愿看到明珠蒙尘。
你们协助刘蓉和朱孙贻办湘乡县团练,无非是想在这乱世之中做出一番事业,你,还有你的弟弟,王錱他们就甘心草草了此残生?
当然,这些都是次要。我此番专程登门拜访孟容,邀孟容出山,更多的是为了自己。”
“为了自己?”刘蓉不解道。
左宗棠应北王之命而来,不希望他刘蓉和那些湘乡县生员们庸碌此生,这些缘由刘蓉都明白,也相信。
只是为了他左宗棠自己这一条,刘蓉不甚明白。
“北王在清丈均分治下田地,需要大量干练的吏员。正在筹备成立行政学堂,他知你是干练能吏,精于政务,整肃过湘乡县的吏治,他想延请孟容你出山,担任政务学堂的讲师,主持政务学堂。”说到这里,左宗棠顿了顿,继续说道。
“江夏县清田队人员,虽然有些是北王自己的学生和王老先生的学生,但多数都是我的学生。我的这些门生,早晚是要授官的。
一家一系独大,素为上位者所忌。孟容若愿出山主持行政学堂,行政学堂里的那些学生,既是北王的门生,也是孟容你的门生。
将来北殿的官不全是我的门生,北王也更能放心大胆的用我。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所以我此番前来既奉上命,也为老友,更为自己。”
“季高考虑的倒长远。”刘蓉若有所思,缓缓放下手中的烟管,说道。
“北王在江夏县清丈均分田地山塘一事,我有所耳闻。只是我听说,北王现在只给北殿之人分田地山塘,可有此事?”
“北王也给江夏县的业农之民按人头发给田地山塘。”左宗棠回答说道。
“不过江夏县之民多为他殿编入馆中带走。残留、侥幸逃回江夏县的业农之民无多,故而声量小,坊间只传北王为北殿中人均分田地山塘,不传北王也为江夏县业农之民发给田地山塘。
江夏县之后,下一个要清田分田的县便是汉阳县。武汉三镇的战事中,汉阳得以一日速克,汉阳县损失的丁口不多,汉阳县正式施行《耕者有其地法令》之后,就没人嚼北王只为北殿中人分发田地钱粮的舌根子了。”
“下一个清分田地的县选在汉阳?北王倒是好魄力。”刘蓉微微一怔,说道。
“莫说汉阳县,汉阳府损失的丁口都不多,汉阳又地近武昌。汉阳若清分田地,武汉三镇难免要震荡。”
刘蓉被俘后一直随北殿,北殿曾在汉阳、汉口驻扎三月有余。
这三个多月时间里,刘蓉也被安置在了汉阳城,汉阳城的情况,刘蓉多多少少知道一些。
北殿虽然驻防汉阳府期间公审抄掠了汉阳府内的大地主大富户,但汉阳府境内的中小地主富户尚存。
清分田地就是动这些人的命根子,这些人不会坐以待毙,必将反扑。
“若不清分汉阳县的田土,汉阳县业农之民如何能为北王所用?”左宗棠说道。
“乱世用重典,眼下战事不紧,正是梳理内政的良机。若束手束脚,贪图安逸,偏安武汉三镇,日后战事紧急,再想清分汉阳县乃至汉阳府的田土,只会难上加难。”
刘蓉来了兴致,沉吟良久,开口说道:“季高若无公务在身,今日你我二人可否小酌一番?”
“求之不得。”左宗棠欣然应允。
随着江夏县清分田地工作的深入,梁子湖西畔的东湖镇也开始了清分田地。
安庆战役期间,有三百余名东湖镇人冒着杀头的风险脱离东殿,历经艰难险阻,逃回江夏东湖桑梓地。
原东湖镇富户的周汝诚、周济鸿、周济深父子便是其中之一。
历经战乱,半年前还是人丁繁茂,有着二十几口人的周家,而今仅剩下了他们父子三人。
原本的周家六兄弟,也变成了周家两兄弟。
其余的几个兄弟,不是死于战火,便是不知所踪,渺无音讯。
至于女眷么,因太平天国除了北殿之外,其他殿行的是男女馆制度。
周家的女眷多在东殿女馆之中,没能一同逃离东殿,回到江夏县,目下生死未卜。
周家老二周济鸿来到驻防东湖镇圣兵开设的粥棚领了一袋红薯,顺道向粥棚的圣兵打听北殿对江夏县业农之民具体政策。
负责东湖镇粥棚的组长是湖南永州府人,举家加入北殿的时间不长也不短。
他们家前几天刚刚在白沙洲附近分到了三十几亩上好的沙洲地,心情极好,耐心地周济鸿解释了对江夏县本地务农者的政策。
周济鸿牢记于心,谢过粥棚的那名圣兵组长,临别时,这名圣兵组长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喊住他,塞给他一个装了书的褡裢,并嘱咐了一番,让他回去好生读这些书。
回到院墙倾颓、房屋坍塌,仅存两间偏房尚能勉强居住的周家宅院内。
回去的路上,周济鸿撞见了原来的打短工的同乡吴得柱。
吴得柱拉住他眉飞色舞地向他炫耀他们吴家分的就是原来周家的好地。
周济鸿又急又怒,举拳欲打。
当吴得柱说出他大儿子已经加入北殿,当了圣兵,周济鸿无可奈何地把刚刚举起的手收了回来。
步入院内,其父周汝诚和五弟周济深正在弯腰拾掇着一片狼藉的院子。
数月的奔波劳累,周汝诚早已瘦到脱相,连发辫都变得斑白。
想到从安庆逃到黄梅县的一路上,父亲将或是乞讨,或是偷来的食物让给他们兄弟二人,自己时常饿着肚子,周济鸿鼻子不由得一酸。
背着褡裢的周济鸿向周汝诚走去:“爹爹,我回来了。”
“让你打听的事情,你都打听到了?”周汝诚暂时放下手中的活计,抬头问道。
“打听到了,咱们江夏县原来的业农之民,也按丁口分田地,每人分五亩中田,咱们家有三口人,能分到十五亩中田。”周济鸿愤愤不平道。
“咱们家隔壁原来农忙时常给咱们家打短工的吴得柱一家子,原来分地没有,分到了足足二十五亩田!
他们家分的田,都是咱们周家的田!刚才在路上撞见他,别提多嘚瑟了,还说他已经让大儿子报名参军当了圣兵,说他们家现在也是北殿的人了。”
周家原来有两顷半的田,五口鱼塘,在东湖镇还有间鱼铺,虽说和省垣武昌的大富大贵之家没法比,可也是殷实之家,衣食无忧。
看到原来自家的短工分的田比他们家多,还他娘的分的是他们家的田,周济鸿心里很不是滋味,气呼呼地补充说道。
“这田也不是那么好拿的,要剪了辫子才能拿田。爹爹,不然咱们跑吧,不受这鸟气!”
周济鸿话音刚落,周汝诚便甩了他一个耳刮子:“跑?!咱们现在除了这座宅子,分文不剩,口粮都是靠北殿接济,往哪里跑,又能去哪里?”
他们周家现在唯一的家当只剩脚下的这座宅院,连他们的吃的口粮,都要去北殿在东湖镇开设的粥棚领。
周家的田被分了出去,周汝诚心里又何尝没有情绪。
毕竟这是他们周家祖辈数代人积攒下来的家业。
换做是半年前,突然有造反武装把他们周家的家业分给泥腿子,周汝诚肯定不同意,会想方设法抗争。
但这半年多来,周家突遭厄难,周汝诚又遭遇了许多事情,遇事冷静了许多。
从坐拥两顷半的田产的殷实之家,到只能分得十五亩中田,落差固然很大,难以接受。
不过在东殿男馆中待了数月,侥幸逃回江夏县的周汝诚,只求一个安稳,希望两个儿子能够在这乱世活下来。
“我就是气不过!”周济鸿捂着被打得通红的左脸说道。
“爹爹,不然我也报名当圣兵吧,多少能给家里省点口粮,也能为家里挣个身份,不致被人欺负。”周济深想了想,说道。
“铳炮刀枪无眼,不许去!都给我在家里老实待着!”周汝诚厉声呵斥道,制止了周济深的这个念头,旋即偏头看向老二周济鸿,问道。
“布告上写的明年免纳粮,少要田可换些山塘,此事你可问过圣兵了?”
“问过了,确有此事。”周济鸿回答说道。
(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5031_5031746/1111086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