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1848大清烧炭工 > 第348章 恩典

第348章 恩典


“见过北王殿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刘齐衔,庞公照,赵修廉等人鱼贯入殿,向彭刚行礼。

    彭刚虚抬了抬手,示意他们起身:“都起来吧。”

    待他们起身,彭刚便对他们进行了任命。

    刘齐衔暂时先担任副考官,会同刘蓉一起,襄助刘炳文完成此次科考。

    担任首次北试的副考官,意味着他能认收北殿首批的进士当门生。

    北殿初立,很多地方官职空缺,首批进士肯定是要出任要职的。

    这批门生的含金量,自是不必多言。

    再者,能和彭刚的老师刘炳文一起共事,本身也是极大的殊荣。

    刘齐衔高高兴兴地接受了这一差事。

    庞公照担任岳州府府治巴陵县知县。

    附郭县在职位重要性和仕途前景上,地位要比寻常知县更高,职级会比普通知县高半级。

    彭刚任命庞公照巴陵县知县,实际上是给庞公照升了半级。

    在清时,根据县的冲(交通要冲)、繁(事务繁杂)、疲(赋税拖欠)、难(民风彪悍难治)的四字诀来分等。附郭县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冲、繁、疲、难四字俱全的最要缺或要缺。

    只是普通县的知县是地方的父母官,天高皇帝远,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基本上就是一个土皇帝,除了不能世袭,在任期间和欧洲中世纪的小领主没什么区别。

    而附郭县知县头上有一大堆上司:知府、布政使、按察使、巡抚、总督等高官,这些高官皆可对附郭县的知县的工作指手画脚。

    附郭县知县的任何一项决策,无论审判案件、征收钱粮、兴修工程,都可能受到上级的干预和审查。更像一个执行差事的差役,而非乾纲独断的一县父母。

    所以附郭县的知县很考验人,虽然在上司眼皮子底下办事,更容易升迁保举,是个绝佳的晋升跳板。

    可一旦出了什么差错,附郭县知县因位卑言轻之故,也会被上司首先拎出来顶包。

    故官场有前生不善,今生知县;前生作恶,知县附郭;恶贯满盈,附郭省城的谣谚。

    不过彭刚治下目前尚未任命知府,只任命了知县,附郭县知县暂时还是人人艳羡的美差。

    以彭刚目前任命的几个知县而论,附郭湖北省垣的江夏县知县郭崑焘地位最高,汉阳府汉阳县知县王大雷次之,黄州府黄冈县知县王旭焘再次之。

    庞公照这几天时常到郭崑焘的府邸上走动,对北殿的官场情况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忙不迭谢恩领受了彭刚的任命,接过彭刚授予的官袍印信。

    至于赵修廉,赵修廉虽然不是官,只是个师爷。

    但庞公照能主动奉平江县来投效,赵修廉是出了大力的,居功甚大。

    考虑到赵修廉是谙熟刑名的老刑名师爷,正是彭刚急需的专业人才,遂任命赵修廉为武昌行政学堂的首席刑名讲师,负责专门教授武昌行政学堂的学员刑名。

    清时表面上是知县掌一县之权,不过一县的实际运作却依赖师爷。官仆作主,幕友当家乃是常态。

    在具体、实际的基层行政事务执行方面,师爷的经验和能力通常远远超过他们的知县东翁。

    行政学堂的校长刘蓉曾为湘乡县知县朱孙贻的幕宾,从本质上讲,刘蓉也曾干过师爷的事。

    刘蓉麾下的武昌行政学堂讲师团队,多数系师爷出身。

    这些人不是彭刚从攻占府县俘虏来的师爷,便是主动投效的师爷,名声最显者,乃首席钱谷讲师,原来黄梅县知县杨壎的幕宾首席,钱谷师爷陈克让。

    任命毕刘齐衔、庞公照、赵修廉三人,彭刚召见了江夏县知县郭崑焘。

    江夏县已经完成了土改,完成土改的县,享受一整年免赋税的优惠政策。

    江夏县作为首县,是第一个配齐县丞、主薄,四科一队主辅基层官员的县,并且江夏县基层官员的质量要显著优于其他县。

    故目前郭崑焘的任务不算繁重,彭刚让郭崑焘负责安置已经抵达武昌,正在备考的士子。

    科考士子的接待、安置、登记等一应具体事务,大多压在郭崑焘肩上。

    不多时,江夏知县郭崑焘便匆匆赶到北王府,步入西花厅,立刻向彭刚行礼:“卑职郭崑焘,参见北王殿下。”

    “不必多礼,坐。”彭刚指了指下首的椅子,待郭崑焘小心坐下半个屁股,便开门见山地问道。

    “科考在即,各地士子汇聚武昌,如今情况如何?已抵达武昌的参考士子,具体有多少人?籍贯分布,可曾统计清楚?”

    郭崑焘显然对此早有准备,从袖中取出一本簿册,双手呈上,同时口齿清晰地回禀:“回殿下,截至昨日,已抵达武昌并在府学、县学登记在册的参考士子,共计八百三十七人。籍贯分布,卑职已初步厘清。”

    “讲。”彭刚身体微微前倾,示意郭崑焘继续说下去。

    “此番前来应试的士子,以湖北本省为主,约占近六成,湖南部分地区虽新附不久,但已有很多湖南士子在殿下这里任职,又有左先生和刘先生这两块金字招牌,湖南士子响应亦算踊跃,约占三成余。剩下的则来自江西、安徽两个邻近省份。”郭崑焘回答回答说道。

    彭刚微微颔首,这个比例大致符合他的预期。

    湖北是彭刚的基本盘,鄂东南的士子能近水楼台先得月。

    至于湖南,彭刚麾下的文官多来自湖南,湖南三亮彭刚居其二,确实能对一些麾下文官在乡的亲友,以及左宗棠、刘蓉两人的门上产生吸引力。

    当然,能有如今这局面彭刚也得好好谢谢曾国藩。

    曾国早先在长沙设立审案局,本着宁错杀不放过的态度,刑上士人,有些投效彭刚的湖南士子挚友及其远亲都遭到了波及清算。

    虽说后来连骆秉章、张亮基都觉得曾国藩的审案局做的太过,迫于压力,将曾国藩调往衡州府,让曾国藩去湘南折腾。

    可曾国藩此举对湘北士人产生的负面影响已难以弥合。

    不少湘北士子,尤其是彭刚新占之湘阴、益阳、沅江等地的湘北士子,担心审案局回迁长沙,遂心一横,也来武昌准备参加武昌的科考。

    江西、安徽的士子前来,则显示出彭刚的吸引力已开始向湖湘以外的地区辐射。

    尽管来的人少,多以投机士人为主,终归也是件好事。

    “各县之中,以何处士子最为踊跃?”彭刚追问道。

    郭崑焘翻开簿册,略略看了几眼,禀道:“回殿下,截止目前,参考人数最多的是汉阳府汉阳县,其次……”

    说到这里,郭崑焘顿了顿,语气中带着一丝讶异说道:“是黄州府黄梅县,再次,便是江夏县。”

    “黄梅县?”彭刚闻言,亦是眉头一挑,感到很意外。

    当初太平军攻打武汉三镇,彭刚占据了长江北岸的汉阳、汉口两城。

    太平军东下,从江夏县裹带走了大量人口,却未能从彭刚实控下的汉阳带走一丁一妇。

    汉阳只是在清田时期被彭刚消灭的汉阳团练武装,总的人口没有明显减少。

    汉阳统治时间长,又是重要程度略逊于江夏县的人口大县,参考士子居首,也在情理意料之中。

    黄梅县地处鄂东边缘,与安徽、江西接壤,是彭刚势力范围的末梢,统治相对薄弱的区域。

    此前彭刚重心都放在武汉三镇及其周边的州县上,对黄梅这类边缘县,并未进行重点经营,只要求不出乱子,影响当地驻军就好。

    按照常理,这类地区的士子对新政权的认同感和向心力应该较弱,观望者居多。能在开考前一个多月,就有一百四十多人长途跋涉赶到省城,这个数字,远超彭刚的预估,着实给了彭刚一个不小的惊喜。

    “黄梅县竟有如此多的读书人前来?”彭刚来了兴趣,追问道,“我听说黄梅县文风不是太盛,想必其中另有缘由?”

    郭崑焘见彭刚问起,回复说道:“殿下明鉴,黄梅虽也算文教之地,但往年岁科两试,赴省城应试者,绝无如此规模。此次能有这么多士子前来,据卑职所知,乃是黄梅知县杨壎之功。”

    “杨壎?”杨壎曾当过广西浔州府桂平县的知县,又是主动投效彭刚的第一个在职知县,彭刚对杨壎印象颇深。

    彭刚开科取士的门槛低归低,经过考校,通晓文墨就登记给予参试资格,但黄梅县一县就能吸引上百读书人来到武昌应试,说明黄梅县知县杨壎此事上是下了大功夫的。

    “正是。”郭崑焘说话的语气中也带着对这位湖南同乡的几分佩服。

    “卑职据黄梅来的士子所言,自殿下颁布开科取士的诏令后,杨壎便不辞辛劳,奔走于县内各乡塾、书院以及士子家中劝本县士子来武昌应试。许多家境贫寒或心存疑虑的士子,都是被他一个一个亲自劝说,甚至资助盘缠口粮,才下定决心前来武昌应试的。杨壎甚至亲自为本县士子讲解殿下所编纂之书。”

    彭刚静静地听着,目前已经抵达武昌城的参考士子也才八百来人,杨壎能在短时间内劝来一百四十多名士子来武昌应试绝非易事。

    这杨壎不仅是个识时务,看来还是个有能力、执行力强、懂得因势利导的干才。

    “这些士子远道而来,多有不易,传本王令。”彭刚点点头说道,“对所有已登记在册的参考士子,提前发放准考凭证。凭此凭证,可免费入驻原武昌府学、江夏县学及相邻空置官舍之内,官舍不够,便租用附近民舍,免费提供食宿直至科考结束,一应所费,由圣库承担。”

    “殿下仁德!卑职代士子们叩谢殿下恩典!”郭崑焘连忙起身,深深一拜。

    彭刚压了压手示意郭崑焘坐下,继续说道:“此外武昌府学、江夏县学的藏书楼需日夜开放,凡此次科考所需之书籍,尤其是我编纂的算学教材、舆地志略书籍,以及农政钱谷、刑名等书籍,需备足副本,供士子们免费翻阅、抄录。让他们临阵磨枪,也能快利三分。”

    已经完成土改的县,彭刚命当地军政主官给县里的读书人免费发放过此类书籍,尤其是彭刚自己所主著撰的算学教材和舆地智略,早就让武昌的印书处多加刊印发行。

    至于没有完成土改的县,尤其是西征新近占领的地区,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此前并未专门接触过这些书籍。

    虽说首次北试对外地前来应试的士子不公平,可彭刚还是要尽量缩小其中的差距。

    至少让其中的有天分的读书人,能以较低的成本接触到这些书籍,考试的时候能答出题目来,不致无从下笔。

    “卑职明白,此事已安排妥当。”郭崑焘点头应道。

    这件事情郭崑焘也意识到了,早已在武昌府学、江夏县学备足了书籍,赠予来登记参考的学子。

    “还有一事。”彭刚突然想起什么,说道。

    “本王听闻不少士子,尤其是外地来的,此前未曾接触过这些书籍,临考在即,多有挑灯夜读、刻苦备考者。夜间照明,烛火昏暗,恐伤眼目,亦不便久读。”

    彭刚顿了顿,吩咐道:“旗昌洋行和利名洋行,送了我一百二十桶上好的鲸油,其油清澈耐燃,烟尘也少。你去圣库取四十桶来,分发至府学、县学及各士子聚居的官舍,专供夜间照明读书之用。务必让士子们有个亮堂的读书环境,也算是本王的一片心意。”

    1850年代初,虽然已经有了从原油中提取煤油的技术。

    不过受限于原油产量有限和提取成本的原因,此时煤油尚未风靡全球。

    高端照明燃料,仍旧是鲸油的天下。

    在石油时代到来之前,鲸鱼是早期工业化进程中一个意想不到的关键角色,说鲸鱼油是工业革命的润滑剂和光明之源也毫不为过。

    机械的运转离不开鲸油的润滑,从鲸鱼身上提取的生物润滑剂是目前最好的机械润滑物。

    鲸鱼可谓是浑身是宝,鲸须是此时女士紧身胸衣、雨伞骨架、钓鱼竿、马鞭等产品的上好原料。鲸骨可用于制作各种工具和装饰品。抹香鲸肠道里的龙涎香更是顶级的香,价值连城。

    经历了工业化初期一个世纪的高强度捕捞,此时鲸鱼已经陷入了濒临灭绝的境地。

    抹香鲸在传统的、容易抵达的渔场(例如太平洋赤道附近)已经变得非常稀少。

    英美两国传统捕鲸大国,尤其是美利坚的捕鲸船队,现在甚至都已经前往偏远的日本近海、北太平洋等海域去寻捕鲸群。

    彭刚曾同马沙利、金能亨的谈话中得知,美利坚现在有不少捕鲸船在日本海岸遭遇海难,上岸求生的船员被日本当局扣留。

    他们从和江户幕府关系不错的荷兰人口中获悉,不少被江户幕府羁押的美利坚船员已经被日本人玩死了,华盛顿方面正在考虑对日本进行“友好”外交访问,震慑江户幕府当局,同江户当局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以解救出船员,为后续美利坚在日本近海捕鲸扫清障碍。

    能让一个次强从国家层面出手保障一个行业,足见捕鲸业对美利坚之重要,利益之丰厚。

    旗昌洋行、利名洋行赠送给彭刚的照明用鲸油,是从抹香鲸头部的提取的鲸脑油,是一种蜡酯,在常温下是油色清澈,燃烧时非常明亮、烟雾少。

    此油非常的珍贵,除了北王府晚间照明之外,彭刚只给武昌的三个学堂各提供了十桶。

    就个人层面而言,目前仅有左宗棠、彭刚的祖岳父王佺、罗大纲三人获得彭刚亲赠鲸油的殊荣。

    郭崑焘曾经收到过左宗棠赠送他的十斤鲸油,此油确实好用。

    彭刚竟舍得拿出如此之多的鲸油,专供士子夜读,这份爱才重士之心,着实令人感佩。

    他说话的声音都有些激动:“殿下如此体恤士子,必令天下读书人感念恩德,竭诚报效!卑职这就去办,定将殿下的恩泽,晓谕每一位参考士子!”

    “目下武汉三镇民间并未有此油流通,我不希望听到有人说在民间市场上发现有人售卖此油。”彭刚提醒道。

    “若有一滴油流出去,卑职任凭殿下处置。”郭崑焘向彭刚保证道。

    彭刚点点头:“去吧,妥善办理,勿使一人向隅。”

    郭崑焘躬身退下,步履匆匆,心中已开始盘算如何将彭刚的这些恩惠最快、最有效地落实下去。

    (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5031_5031746/1111080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