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学的比谁都起劲
好不容易有完全脱产学习,不用闭门造车,有士子可以一起学习交流不说。
彭刚甚至往武昌府学、江夏县学派遣了武昌行政学堂、讲武堂的讲师,八名导生为应考的士子解惑,并提供一些武昌行政学堂的试题供入住武昌府学、江夏县学的练习。
在周济深看来,这是难得的学习机会,没理由不好好珍惜,把时间浪费在其他事情上。
北试在即,他现在一门心思只有学习,对于其他的事情提不起兴趣。
因师资短缺之故,自平在山时期起,彭刚开办的学堂便实行导生制度。
导生制度即由教师先对一部分优秀学生(导生)进行重点培训,然后由这些导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转授给其他学生,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
一团长陆勤、二团长李奇、乃至参谋长黄秉弦、副参谋长张泽等人都当过一期、二期学员的导生,彭刚忙时曾代彭刚教授讲解一些简单基础的文化知识,帮助其他学生巩固知识。
当然,北殿最知名的导生还是要数陈玉成。
由于陈玉成年幼,又天资聪颖,彭刚一直将陈玉成放在武昌讲武堂充当导生,一直从三期学员的导生,做到了四期学员的导生。
导生的学习底子和能力本来就比普通学生好,为了教别人,导生必须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这极大地巩固和提升了他们自己的学习效果。
加之导生需要更经常地同普通学生、教师打交道,协助教师管理班级课堂,无形之中锻炼了沟通能力、组织能力与领导才能。
故武昌三大学堂,无论是讲武堂、行政学堂还是师范学堂的导生,皆是学堂讲师、校长乃至彭刚本人重点培养关注的对象。
有专门的讲师、导生坐镇府学、县学为参考士子们答疑解惑。
周济深抓住了这个大好机会,向派驻在武昌府学的讲师、导生求教士子们口中的旁门杂学。
至于此次北试占比占四成的八股文,周济深并未在这方面下太大的功夫。
据周济深了解,此次参加北试的士子,功名最高者不过生员。
大家写八股文的能力相差不大,再者,八股文需要日积月累,难以速成,短时间内他就是不眠不休地恶补八股文,提升也有限。倒不如把主要精力放在策论、算学、舆地、农政、钱谷刑名上,提高考中的概率。
府学藏书楼旁的东厢房,如今被辟为了答疑堂,每日固定时辰都有行政学堂的讲师或导生在此值守,为应试士子们答疑解惑。
自探视毕唐组长,周济深这些时日一直过着宿舍、食堂、答疑堂三点一线的日子。
周济深早已是答疑堂的常客,他几乎将在八股文上省下的时间,全数投入到了这些实学之中。
考前的第五天,周济深正为《算学高阶》中一道涉及田亩面积与赋税折算的复合应用题所困,蹙眉凝思半晌不得其解,便揣着书匆匆赶往答疑堂。
今日答疑堂坐堂的是讲武堂的讲师江忠信,以擅长算学著称,是周济深理想的解惑之人。
江忠信正被几名士子围着询问舆地问题。
周济深耐心等在一旁,目光不经意扫过窗边,却见一个与自己年纪相仿的士子,正旁若无人地伏案疾书写文章,引得路过几人侧目微叹。
那士子写完最后一笔,掷笔于砚,长舒一口气,抬眼正对上周济深好奇的目光。
他见周济深手中拿着《算学高阶》,眉头微挑,嘴角扬起一丝略带戏谑的笑意,主动开口道:“这位兄台,可是要去向那江讲师请教疑难?”
此人语调清朗,带着几分湘音,自有一股疏狂之气。
周济深见他气度不凡,连忙拱手:“在下江夏周济深,确为此书一题所困,特来请教。兄台大作,文采飞扬,令人钦羡。”
“在下湘潭王闿运。”王闿运随意还了一礼,指了指身旁的空位。
“些许文字游戏,何足挂齿。你如此勤勉于这算学杂艺,莫非欲做北王麾下之计相乎?”
王闿运言语间虽带调侃,却并无恶意,更多是好奇。
周济深坐下,坦然道:“王兄说笑了。北王取士,策论、算学、舆地等占六成之重,显而易见是要求我等学以致用,非徒以文章华美为能。这算学关乎田亩钱粮,乃是实实在在的治政之基,岂能视为杂艺?譬如眼前此题,若不能厘清,他日为官,如何清丈田亩,均平赋税?岂非误国误民?”
王闿运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讶异,收起几分随意的性子,正色道:“周贤弟之言倒是务实。不过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若无名篇巨制阐发义理,凝聚人心,纵有区区算学之能,又何足以定国安邦?文章若能做得好,传诵于世,令士民知北王据江汉而望天下之志,其功未必逊于理清一县之赋税。”
两人一个重实学,一个尚文采,在这答疑堂外争论起来。
周济深引述彭刚颁布的科考纲要,强调实务之急迫;王闿运则引经据典,论述文教潜移默化之力,认为文章做得好有时能抵得上一支雄兵。
两人声音渐高,引得周围士子纷纷侧目围观。
恰在此时,江忠信已解答完舆地问题,闻声走了过来。
江忠信虽然现在已经是讲师,论年纪其实和他们相当,也都是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
江忠信并未直接评判孰是孰非,而是微笑着对二人说道:“两位兄台所言,皆有道理。北王常言,文以载道,学以致用。
文章义理,犹如一座房子的蓝图纲领,不可或缺;而算学、舆地等实学,则如砖石木料,乃是根基。无蓝图则建筑无序,无砖石则蓝图成空谈。”
旋即江忠信看向王闿运:“王兄文采斐然,若能以手中之笔为刃,阐发北王新政之深意,描摹经世济民之蓝图,驳斥清廷对咱们的污蔑,自是厥功至伟。”
而后又转向周济深:“周兄笃实好学,致力于夯实根基,将来若能将一地之钱谷刑名打理得井井有条,亦是我殿之基石栋梁之才。”
周济深是答疑堂的常客,江忠信认得周济深,见周济深手里拿着本《算学高阶》,知其又是来请教疑难,遂带着周济深到自己的座位上为其答疑解惑。
困惑得解,周济深一面在心中细细回味复盘,一面挪步离开答疑堂。
一名同是江夏县籍贯的士子胡春芳提醒周济深道:“周老弟,莫要把王闿运那厮的话放在心上,我与他同居一舍,这厮白日在人前显摆他的文才引人注意,晚上研习他口中的所谓杂学,学的比谁都起劲,睡得比所有人都晚。”
胡春芳早就看不惯他舍友白天人前装逼,晚上偷偷用功的这副做派,好言提醒周济深,希望自己这位同乡不要被王闿运误导影响。
“多谢胡兄提醒,愚弟心中自有分寸。”因同县学子之故,周济深与胡春芳在饭堂前日相识,两人很快熟络了起来,成为朋友,经常同桌一起吃饭。
临考前夕,从北王府到白沙洲一条不到二十里长的短距电报线路铺设完成。
彭刚顺势成立的武昌电报总局专司电报事务。
中国在两汉时期便已具备成熟的锻造、拉拔等基础金属加工能力,长期领先世界。
宋应星《天工开物》系统记录了锻铁、拉拔铁丝的完整流程,包括通过模具逐次拉细、退火等关键工序。
武汉三镇的作坊具备铜线制作能力。小规模生产一些铜线铺设实验性质或是短距离的电报线路,于彭刚而言并无技术障碍。
但要为覆盖全境的电报网络,铜线的产能和品控确实是一大问题,暂时还难以支撑。
想把电报线路铺开,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由蒸汽动力驱动的机械化生产线。
以高效、低成本地生产出长度极长、规格统一、导电性良好的铜线。
彭刚已委托法兰西的利名洋行代他回法兰西采购一条完整的铜线生产线。
毕竟铜线生产线最核心的蒸汽动力轧机、拉丝机等机器远东地区无法提供解决方案,暂时还只能去欧洲或者美利坚采购。
其实论需求,武昌到汉阳、汉口之间的通信需求更大,尤其是武昌与汉口之间的通信。
武汉、汉阳、汉口三地皆只有一江之隔,在这三个地方铺设实验性质的短距电报线路性价比更高。
彭刚也希望能够和汉口那边随时保持联络。
汉口是彭刚在正式征收赋税之前最重要的钱袋子,彭刚迫切地希望能够跨过长江阻隔,随时能够与武昌保持高效联络。
不过想把电报线路铺设到汉口,需要铺设水下电缆,水下电缆对缆线的绝缘、防腐、耐压和抗拉伸要远比陆地上的缆线高得多。要用到电缆绝缘包裹(古塔胶)、电缆铠装技术。
目前彭刚在武汉三镇的手工作坊生产出的铜线,无法胜任水下电报线路的铺设。
这一时期已经有海底在运营的海底电缆,皆是从英吉利铺设往欧洲大陆的线路,且英吉利铺设往法兰西、荷兰、比利时等国的水下电缆也是近一两年才铺设完成,正式投入运营的。
这项技术对于欧陆老牌工业强国而言也是很新的技术。
为武昌电报总局的成立完成剪彩,勉励了一番电报总局的工作人员后。
彭刚顺势成立了一个规模较小的学堂:武昌电报学堂,专门负责培养、培训电报业的人才,并允许他们使用现有的短距电报线路进行实操。
目下武昌电报总局的核心技术雇员都是美利坚人,信息传输乃机密,彭刚不希望这种局面持续太久。
处理完电报行业的事务,彭刚于武昌城附近驰马看了一番秋收的景象,便回到了北王府的西花厅处理今日的军政。
“殿下,英法美三国洋行的运输船队已抵达汉口,法兰西、美利坚诸洋行的首批货物将近期于汉口的码头装船,前往上海中转。”张泽向彭刚汇报说道。
“湖口、彭泽已失,从洞庭湖到天京的长江水道,不再全部由天军所控制,法兰西、美利坚诸洋行,希望我们的水师能为他们提供护航,掩护他们的船队通过战区,将他们的船队护送到安徽境内的水域。”
以清政府内严外谄之秉性、江西水师营勇实力之孱弱,肯定是不敢主动招惹悬挂米字旗、三色旗和星条旗的武装商船,更何况英吉利船队中可是有正儿八经的军舰。
法兰西、美利坚两国洋行要求彭刚的水师为他们提供护航,护送他们到安全的安徽境内水域。
无外乎是这次携带的货物价值大几百万两白银,太过贵重,不希望出现什么闪失。
湖口、彭泽两地的失守,已经是两个多月前的事情,这两个月的时间里,仍旧有外国洋行的武装商船大摇大摆地跨过江西水域,毫发无损地来到武昌,说明现阶段大清确实还不敢招惹洋人。
“让他们在货物完成装船后候着,等准备好之后,一齐送他们到出江西战区的水域。”彭刚想了想说道。
湖口、彭泽在赛尚阿、李孟群等人的重兵围攻之下失守,目前太平军在江西境内仅存马镇当一处沿江要地。
马当镇目前由石祥祯、林启荣等人联手坚守。
连石达开本人也从安庆亲赴马当镇以北的望江县,一来应援马当镇,二来阻截安徽的清军加入马当战场,致使江西的局势进一步恶化。
江西战场是目前除了韦昌辉、林凤祥等人的北伐战场之外,战事最为激烈的战场。
彭刚西征结束后,石祥祯、林启荣等人屡次向彭刚求援,希望彭刚能够为他们守马当镇提供一些帮助。
正好借此机会,顺路向马当镇输送一些粮秣军需。
彭刚在江西前线的支点是九江府的德化、瑞昌两县,较之于江西清军地处上游。
江西清军攻打九江府府治德化以及瑞昌县本就不易,如能保全马当镇,东西北三线作战的彭刚在上游的防务压力会轻松很多。
只要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彭刚还是很愿意为马当镇的太平军守军提供一些帮助。
“属下这便给法兰西、美利坚领事回话。”张泽点点头说道。
“货物装船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晚些给他们答复亦可。”彭刚的目光落在舆图的湖口上,询问道。
“湖口清军的情况可曾探查清楚了?”
“赛尚阿、张芾、李孟群等人是在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才拿下的湖口,湖口又地处同咱们对峙的前沿地带,他们对湖口的防务非常重视。
目前湖口是由有着满洲悍将之称的西安镇总兵福诚统带不下万人的陕甘营勇留守,另有江军团练头目刘于浔统带本地团练,连同其从南昌府带来的江军,不下六千人负责协防。”
一个小小的湖口城置大一万的重兵,还有相当数量的精锐,看来赛尚阿确实对彭刚很忌惮,担心被彭刚偷屁股。
“殿下,刚到的东王诰谕,殿下是否现在看?”黄秉弦捧来杨秀清遣使送来的诰谕,询问彭刚道。
(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5031_5031746/1111080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