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如进士
“江西、安徽的士子中,有几个八股、策论的分数尚可,奈何其他科目的分数惨不忍睹。”刘齐衔解释说道。
“故而无人得中,江西、安徽的应试士子中,分数最高的仅有四百四十八分。”
江西、安徽两地的士子来得迟,同样是临时抱佛脚,他们抱佛脚的时间也要比湖湘两地的士子少得多。
故而在新设的五科实学之中,江西、安徽两地的士子成绩普遍要比湖湘的士子差。
彭刚凝思良久,说道:“江西、安徽士子涉险来武昌参加北试,若无一人得中恐寒了江西、安徽士子之心。
原有的榜单不动,安徽、江西的参考士子,各点两名分数最高的,给予他们殿试资格,以资勉励。”
眼下除了九江府的德化、瑞昌二县,彭刚在江西、安徽两地还没有实控区。
即便是九江府的德化、瑞昌二县,也是彭刚统治的边缘地带。
赣、皖两省有读书人愿意来参加考试,彭刚已经感到有些惊喜。
彭刚觉得有必要点四个赣、皖两省籍贯的应考士子作为表率以示勉励,以便下次北试能吸引到赣、皖两省的读书人。
“遵旨。”刘炳文、刘齐衔等人齐刷刷回答说道。
他们对此皆无异议,前明尚有南北榜。
既使以当前清廷的科考而论,不同省份科考的难度亦是天差地别,似江南那等文脉荟萃之地。
很多生员单论考试能力,要比边疆地区的举进都强,之所以未能得中,无非是江南科考竞争实在过于惨烈。
彭刚点四个江西、安徽的士子参加殿试,在刘炳文、刘齐衔、刘蓉等人看来十分正常。
“殿下,武昌行政学堂缺生源,应试的士子皆通晓文墨,属下以为,未上杏榜的应试士子,可酌情纳入武昌行政学堂就学,学成之后委以职事,亦可为我所用。”刘蓉上前一步,建议说道。
彭刚已经在武昌开设的四个学堂中,行政学堂的招生门槛是最高的,故而武昌行政学堂自成立伊始,就面临生源不是很充足的窘境。
“我正有此意。”彭刚拿起桌面上的排名列表,认真查看了起来,旋即提起笔,又划了一道行政学堂线。
“没上杏榜,但分数在四百分以上的士子,赐予如进士功名,准予进入武昌行政学堂深造。
分数不及行政学堂线,年龄在三十五岁以下的,若身体素质达标,能通过武昌讲武堂考核的,亦可入武昌讲武堂进行深造。
若不愿投笔从戎的,可入武昌师范学堂进行深造,学成毕业之后给予编制。”
目下彭刚扫盲的工作尚停留在培养教师阶段,还未完成铺开。
知识分子,哪怕是小知识分子,于彭刚而言都是难得的人才。
既使没能得中的士子,也要尽可能的想办法留下来为自己做事。
定了成绩,彭刚命身边的承宣官李汝昭到武昌照壁前放杏榜,公布会试成绩。
太平天国的承宣官,主要负责文书传达、命令传递和政务沟通等事务,相当于各王王府与各级官府,乃至军队之间的联络官和机要秘书。
北殿的承宣官亦然,彭刚基本上是拿这些承宣官当秘书使唤。
太平天国的承宣官论地位,相当于是天国的中层官员,但由于承宣官为诸王近侍,实际上的地位会比名义上的地位高得多。
承宣官分为殿前承宣官、正、又正、副、又副五个等级。
目下北殿有两个殿前承宣官,一个是刘炳文之子刘思进,一个是湘南文人李汝昭。
彭刚的三十多个承宣官都是较早投效彭刚的小知识分子,不是来自广西,便是来自湘南。
其他诸王的承宣官亦然,基本上也都是投效太平天国的广西、湖南的读书人。
所不同的是,按照太平天国的职同官制度,其他殿的承宣官会被授予诸如职同XX的品级,以明确地位高低,并且承宣官可以染指军务。
北殿军政的界限较为分明,承宣官则无职同之说,且不能染指军务。
彭刚会时不时提拔一两个承宣官到圣库系统或者地方任职。
目前彭刚派遣承宣官最多的地方,一个是黄梅县,一个是大冶矿务局。
李汝昭领命,驰马执榜前往武昌贡院放杏榜。
时维十一月朔日,武昌贡院照壁之前早已人头攒动,北围得水泄不通。
很多士子已经聚在武昌贡院的照壁附近等待放杏榜。
会试决定了有没有资格当进士,能不能通过会试成为贡士,是大多数应此次北试的士子们最为关心的问题。
毕竟后面的殿试通常只考一场策问,按照惯例,殿试原则上不再淘汰人。
上了杏榜,基本上就等同于已经是进士。
杏榜因发榜时正值春季杏花盛放,故得名“杏榜”。
只是此次北试的杏榜有些名不副实,十一月就发布了,要比清廷的杏榜公布时间早得多。
毕竟参加北试的士子人数少,仅有一千八百多人,阅卷的速度肯定要比清廷的会试快得多。
当以李汝昭为首的承宣官在三十余名北殿圣兵的护卫下,将那张决定数百人命运的黄榜高高张贴起来时,整个场面先是一静,随即爆发出巨大的声浪。
“中了!中了!我中了!”
“唉又落榜了”
“诶,我无缘大清的科举,不想也无缘此次北试,此番算是白来一趟。”
中榜者狂喜的呼喊,于落榜者失落的叹息声不绝于耳,交相映衬。
以后很多后排看不清榜单的士子发出嘈杂的叫声。
士子们的目光自然最先聚焦于榜首。
“会元,湘潭王闿运!”
当公布了会元的名字,人群中顿时响起一片混杂着惊叹与了然的嗡嗡声。
王闿运才华横溢、文名早著,在应试士子中本就备受关注,其夺得会元,虽令人羡慕,却也在情理之中,无人感到意外。
王闿运本人,依旧是一身青衫,立于人群外围,嘴角噙着一丝淡然的笑意,并无太多狂喜之色,仿佛一切尽在掌握,此番能中北试的会元在他意料之内。
他只是微微颔首,对周围投来的祝贺目光坦然受之。
“第二名,汉阳李旭诚!”
“第三名,江夏周济深!”
应北试的士子以湖北人居多,其中尤以汉阳县士子最多。
会试第二、第三名的名字引来更多本地士子的欢呼。
周济深正与兄长周济鸿挤在一起看榜,闻听自己名字高悬第三,一时竟愣在原地,直到周济鸿用力拍了他的肩膀,他才“啊”的一声回过神来,眼眶也湿润了。
他想起了在府学挑灯夜读的夜晚,更想起了家中父亲的期盼。
会试第三!这是他此前不敢想象的高名次!
“第十八名,江夏胡春芳!”
江夏士子胡春芳听到自己名字,激动得连连跺脚,向四方作揖,口中不住念叨:“皇天不负苦心人,皇天不负苦心人哪!”
而周济鸿,在榜尾的位置艰难地找到了自己的名字时,忍不住长长舒了一口气,擦拭一番额头上细密的汗珠。
虽然名列榜尾,但终究是跃过了龙门,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他紧紧握住弟弟的手,兄弟二人相视而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杏榜题名者终究是少数。更多的士子,在反复确认榜上无名后,脸上瞬间失去了血色,取而代之的颓然、失落、不甘、迷茫之色。
有人当场掩面,不愿让人看见失态;有人怔怔站在原地,仿佛魂魄已被抽走;也有人强颜欢笑,向中榜的同乡或友人祝贺,眼神却难掩黯淡。
“罢了,罢了,时也命也……”一位年纪稍长的士子摇头叹息。
“苦读十载,竟不如那黄口小儿!”也有人心中不忿,低声抱怨,目光扫过远处淡然自若的王闿运。
最初的巨大失落过后,也有一些心态较好的士子自我安慰了起来。
“唉,说起来,此番来武昌,虽未中榜,却也混了一床厚实簇新的被子,这等好物,在家时哪里舍得置办?”
“正是!白吃白住一个多月,每日饭菜油水十足,还有那鲸油灯照明,这等待遇,以往赶考何曾有过?”
“还见识了火车、火轮、电报这等神物,大开眼界,也不算虚度光阴,不虚此行。”
这番言语,引得不少落榜者点头称是,心中的郁结似乎稍稍纾解了一些,没那么难受了。
就在落榜士子们不住嗟叹,准备带着复杂心情返乡之际,李汝昭再次发布了一道布告。
布告明确宣布,本着爱才惜才之心,对于此次科考中,总分虽未达到会试录取线,但分数在四百分以上的,一律赐予“如进士”功名,准予进入武昌行政学堂深造。
“如进士?”
落榜士子先是一愣,随即狂喜,尽管他们尚不清楚如进士到底算不算进士,可很多士子,尤其是本地士子意味着进入武昌行政学堂深造意味着什么。
北王喜欢在清田队成员中提拔人才,授予官职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已经完成耕者有其地之策的县,部分县令、主薄、县丞,大部分科官皆来自清田队。
而武昌行政学堂又是清田队的人员储备池,现在的清田队,有一半的人是来自武昌行政学堂。
况且武昌行政学堂的校长,是此次北试的副考官刘蓉。
能当副考官的学生,亦是一种殊荣。
李汝昭接着宣布:分数未达行政学堂线,但年龄在三十五岁以下,身体健康,能通过武昌讲武堂考核者,亦可入讲武堂深造!
只是文贵武贱的思想早已根深蒂固,愿意投笔从戎,进入武昌讲武堂的落榜学子寥寥无几。
少数几个有意愿的,还是看在武昌讲武堂的校长是彭刚亲自挂名,入武昌讲武堂意味着能成为北王门生份上。
而对于那些既不愿从军,又未能达到前述标准的年轻士子,布告给出了第三条路:可自愿进入武昌师范学堂深造,学成之后,同样授予实职!
武昌师范学堂的吸引力则要比武昌讲武堂高得多。
武昌师范学堂的校长是彭刚的老师刘炳文,而刘炳文是此次北试的主考官,能成为刘炳文的学生,在很多落榜士子看来,未来的前程自然是不会差。
三道政令,如同三道阳光,穿透了失败的阴霾,为几乎所有落榜的士子都照亮了前路。
“北王万岁岁!!”
“殿下隆恩!学生必当结草衔环以报!”
方才还垂头丧气的士子们,此刻一个个激动得面红耳赤,许多人更是难以自持,纷纷面向北王府的方向,整理衣冠,郑重其事地躬身长揖,遥遥拜谢。
“兄长,我.我考了四百一十二分!我能进行政学堂了!”一个年轻人拉着同伴的手,语无伦次地说道。
“我去讲武堂!大丈夫当马上取功名!”另一人挺起胸膛,眼中闪烁着新的斗志。
就连那些年纪稍长、无意再入学的士子,也感慨万千:“北王思虑竟如此周详,亘古未有。即便返乡,此番经历,也足以傲视同侪了。”
会试之后便是殿试。
彭刚在北王府大殿举行了殿试,按照排名顺序一一对每个贡士进行了策问考校。
除了极个别印象在殿试表现出彩,给彭刚留下的印象很深的。
比如原本杏榜名列第十八的胡春芳,破格被彭刚提拔为二甲第三。
当然,给策问表现极差的,彭刚也给降了些的名刺。
不过殿试与会试表现反差极大的贡生不多,多数人贡士的排名没有明显变化。
殿试结束后,状元为王闿运,榜眼为李旭诚,探花为周济深。
基本上和杏榜上的名次无二。
殿试结束之后,一甲的三人,同二甲的前十名合计十三人,被彭刚任命为承宣官。
一甲三人授予副承宣官之职,二甲的十人则授予又副承宣官之职。
能从一千八百多名考生中脱瘾而出的,必然有长处在身。
这十三人彭刚决定留在身边重点培养,至于剩下的二甲、三甲进士。
则在武昌行政学堂完成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在清田队实习满三个月后,根据培训、在清田队实习时的表现,授予官职。
正当彭刚举行殿试之际,未能得见彭刚的法兰西利名洋行大班雷米因茶叶的交付问题急得暴跳如雷,求见彭刚。
只是彭刚在殿试期间非常忙碌,雷米求见彭刚无果,只得退而求其次,见了彭刚的弟弟彭毅。
见雷米一脸火气,彭毅还以为雷米是因利名洋行的法兰西人又在汉口被游手无赖给碰瓷了。
当初英吉利使团的三个印度殖民地土兵因强暴本地浣衣妇女未遂,经过交涉,除却三个英印殖民地土兵在武汉三镇被游街示众之后枪决之外。
受害者获得了一百五十两到三百两不等的赔偿。
此事传开,不少本地乃至外地游手无赖觉得自己发现了生财之道。
把汉口的洋人当成行走的银子,专程到汉口找洋人碰瓷。
虽说在将四十多名碰瓷的游手无赖治罪,送到大冶去挖矿后,汉口的碰瓷情况好了不少。
然财帛动人心,偶尔还是有些胆肥的游手无赖,尤其是在赌档输急眼了的赌徒铤而走险,顶风作案者仍旧不少。
彭毅以为雷米是为了法兰西商人在汉口被碰瓷的事情专门来见彭刚的,遂对雷米说道:“雷米先生,汉口的事务目前由陈兴旺,陈先生暂署,如若贵国商民在汉口被碰瓷,可以找陈先生,如若陈先生繁忙见不到陈先生,也可以找汉阳知县王大雷,王知县没那么忙。这些事情,就没必要惊扰北王殿下了。”
“我不是为了这些琐碎事情来的!而是为了茶叶的交付,你们的商人和我在上海接触到的那些奸商一样,一样不守信用!”雷米气呼呼地说道。
“阁下,我要提出严正抗议,你们对我们法兰西洋行区别对待!”
(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5031_5031746/1111079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