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我,野原广志,霓虹影视之星! > 第234章 关东电视台的困境!铃木清斗前辈的

第234章 关东电视台的困境!铃木清斗前辈的


野原广志的身影消失在电梯口后,办公室里的热闹气瞬间淡了下来。

    明日海重新坐回沙发,目光落在鱼缸里慢悠悠游动的锦鲤上,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冰凉的杯壁,刚才还带着笑意的眉头,此刻紧紧皱了起来。

    高田俊英看他这副模样,也收起了刚才的热络,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温热的抹茶没能驱散他眼底的凝重:“怎么?还在担心关东台的事?”

    明日海轻轻叹了口气,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那是这半年来天天泡在关东台积累下的倦意:“高田局长,你是没去过现在的关东台制作部——上个月我去的时候,三楼的编导办公室里,一半的工位都空着,剩下的要么是头发花白的老员工,要么是刚毕业没经验的新人。你知道吗?去年咱们收购关东台时,他们最拿得出手的‘黄金制作组’,现在只剩下组长铃木一个人,剩下的五个核心编导,三个被调到东京台的综艺部,两个被东京市电视台挖走了,连带着他们正在筹备的《关东美食纪》都烂了尾。”

    他顿了顿,手指在茶几上轻轻点了点,像是在数着关东台的烂摊子。

    语气也愈发疲惫:“现在关东台的制作组,平均年龄快五十了。上周我跟他们开选题会,有个老编导还在提‘拍一部乡土剧续作’,说《关东家族物语》十年前火过,现在再拍肯定有人看——可他忘了,去年那部续作的收视率只有3.2%,连东京台深夜档的一半都不到。年轻的编导倒是有想法,有个叫本田的小姑娘,想做一档‘关东老街探访’的纪录片,拍那些快消失的手工作坊,结果被制作部的老主任驳回了,说‘没人爱看穷酸的老东西’,还说‘不如多转播几集东京台的《超级变变变》,省事儿还能保收视’。”

    高田俊英的眉头也拧了起来,他放下茶杯,指尖轻轻敲着茶几,发出沉闷的声响:“我知道关东台现在难,但没想到难到这个地步——坂田台长上次只跟我说‘关东台的原创节目占比太低’,没说人员流失这么严重。”

    “他是怕你着急。”

    明日海苦笑了一下,从公文包里又拿出一份薄薄的报表,推到高田面前:“这是关东台上个月的节目表,你看看——除了晚上七点到九点的黄金档,还播两集自己拍的地方新闻和老乡土剧,其余十二个小时,全是转播咱们东京台的节目,从早上的晨间剧到凌晨的动画重播,连广告都是东京台剩下的。有次我跟关东台的台长喝酒,他跟我诉苦,说现在关东地区的观众,都快忘了关东台是本地台了,年轻人宁愿看东京市电视台的选秀节目,也不愿意看关东台转播的《世界奇妙物语》。”

    他想起上个月在关东台遇到的一件事,语气又沉了几分:“有个刚入职半年的年轻剪辑师,跟我说他来关东台是想做自己的节目,结果天天在剪东京台的重播素材,上个月提交了辞职报告,说‘在这里看不到未来’。我留他的时候,他问我‘常务,您说咱们关东台,是不是早晚要被东京台吞得连名字都不剩?’——你说我怎么回答?我总不能告诉他,咱们现在连保住关东台的制作资质都难。”

    高田俊英拿起那份节目表,指尖划过密密麻麻的“转播”字样,脸色越来越难看。

    他从事电视行业三十年,见过不少电视台起起落落,却从没见过一个曾经的地方强台,沦落到靠转播别人的节目苟活的地步。

    虽然之前的时候,高田俊英很乐于见到关东电视台的没落。

    可是现在自己成了关东台的制作局长,眼界更高了,还知道要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来为现在的东京台分忧之后。

    现在再看到关东电视台的惨状,心里的确有些无奈。

    这些烂摊子可都是他要管的。

    于是高田俊英也叹了口气,看着明日海无奈的问道:“那些老员工就没一点危机感吗?他们就甘心看着关东台变成东京台的‘转播站’?”

    “怎么甘心?”

    明日海摇了摇头,语气里带着复杂的情绪:“上次我跟制作部的老主任吵架,他跟我说‘关东台本来就是靠乡土剧起家的,现在年轻人不爱看,不是我们的错,是时代变了’。你听听,这是什么话?时代变了,他们不变,还怪时代?还有些老员工,觉得咱们东京台是‘外来者’,处处防着咱们,上次我想把东京台的年轻编导派过去带带新人,他们说‘关东台的规矩,外人不懂’,硬是把人挡了回来。”

    他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继续说道:

    “现在关东台的收视率,全靠老一辈观众撑着——晚上七点的地方新闻,收视率能到5.8%,可一过九点,收视率直接掉到1.1%,连深夜档的动画都不如。上个月财务给的报表,关东台的广告收入比去年降了40%,好多本地商家都跑去跟东京市电视台合作了,说‘市台的节目年轻人看的多,咱们的广告要打给年轻人’。再这么下去,不用等坂田台长发火,关东台自己就撑不住了。”

    高田俊英沉默了片刻。

    手指在节目表上重重敲了一下,语气变得坚定起来:“所以咱们才必须让广志去——关东台不能就这么垮了,它不仅是咱们东京台的‘左膀’,更是咱们对抗东京市电视台的‘盾牌’。你知道吗?上周高桥一夫跟我打电话,说他们市台下个月要推出一档《东京周边探访》的节目,专门拍关东地区的景点,还请了神木俊介当主持人,明摆着是要抢关东台的本地观众。”

    明日海的眼神瞬间冷了下来,神木俊介的名字让他想起了麒麟集团,想起了那个跟田中三上神走得极近的佐藤德川:“他们这是借着‘探访’的名义,想把关东地区的观众都拉过去——毕竟现在田中三上神在关东的支持率不低,好多商家都想借着他的势头,跟市台搞好关系。”

    “不止如此。”高田俊英的声音压得更低了,像是在说什么机密:“坂田台长上周跟我透露,田中三上神最近给东京市电视台批了十亿日元的‘发展基金’,说是要‘打造地方特色节目’,其实就是想让市台跟咱们抢市场。你想想,咱们现在要是丢了关东台,就等于丢了关东地区的三千万观众,到时候市台再跟咱们抢东京的观众,咱们就是腹背受敌。”

    他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继续分析道:“而且现在台里的高层也不太平——有几个副台长跟田中三上神走得近,上次开会的时候还说‘关东台是累赘,不如早点放弃’,明摆着是想借着关东台的问题给咱们施压。岛津社长那边虽然全力支持咱们,可他现在忙着竞选市长,精力有限,能给咱们的帮助也不多。咱们要是不能在三个月内把关东台盘活,不仅咱们要写辞职报告,坂田台长在集团的日子也不好过。”

    明日海听得心里一沉,他之前只看到了关东台内部的问题,却没意识到外部的局势已经这么严峻:“这么说,咱们现在是退无可退了?”

    “是没有退路了。”

    高田俊英点了点头,语气却忽然缓和了些,目光落在刚才野原广志坐过的沙发上:“不过还好,咱们还有广志。你想想,当年《暗芝居》是什么情况?没人看好,预算只有其他动画的一半,结果他硬生生把它做成了‘都市怪谈’的标杆,收视率破10%;还有《七武士》,多少人说‘武士片已经过时了’,结果他拍出来的片子,不仅票房破89亿,还拿了东京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

    他想起去年跟野原广志一起参加台里的庆功宴,那个年轻人在台上发言时,没有说一句豪言壮语,只说“想拍观众愿意看的故事”,可就是这份踏实,让他拍出了一部又一部好作品。

    于是高田俊英沉声道:“广志跟那些眼高手低的年轻人不一样,他知道什么是‘因地制宜’——在熊本能做出‘熊本熊’这种火遍全国的IP,在关东台,他肯定也能找到适合当地观众的内容。你没听他刚才说的《关东深夜食堂》?这个想法多好,既用了咱们东京台的成功模式,又结合了关东的地方特色,比那些生搬硬套的节目强多了。”

    明日海看着高田俊英眼底的信任,心里的担忧也渐渐淡了些。

    他想起去年跟野原广志一起审核《深夜食堂》的样片,那个年轻人能注意到“炸猪排要配关东酱油”这种细节,能耐心跟演员讲“普通上班族吃食堂时的心态”,这份对细节的执着,对观众的尊重,确实是现在关东台最缺的。

    明日海也点头道:“你这么一说,我倒觉得有点希望了——上次松本庆子跟我说,广志是她见过的‘最懂观众的年轻导演’,连黑泽英二前辈都愿意跟他合作,说他‘能拍出武士的魂’。”

    “可不是嘛。”

    高田俊英笑了笑,语气里带着几分欣慰:“所以接下来,关东台的改革,就全靠你了。”

    他身体微微前倾,眼神变得格外认真:“我跟坂田台长已经商量好了,从今天起,关东台的内容改革,你全权负责——广志需要什么资源,你直接批;他想做什么节目,不用先跟台里汇报,做完样片再拿过来审核就行。财务那边我已经打过招呼了,关东台的制作预算,除了之前追加的五亿,要是不够,还能再申请三亿,绝对不能让广志因为钱的事束手束脚。”

    明日海愣了一下,没想到高田会给他这么大的权限——要知道,以前关东台的任何预算变动,都需要台里的三四个领导签字,现在竟然能让他全权负责,还能“先做后报”。

    他看着高田俊英真诚的眼神,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之前积累的疲惫仿佛都轻了些:“高田局长,谢谢你——其实我知道,你一直担心我会因为‘关东派’的身份偏袒关东台,现在你这么信任我,我……”

    “什么关东派、东京派,都是过去的事了。”高田俊英打断了他的话,语气带着几分感慨:“坂田台长说得对,现在的东京台,要做的是‘大东京圈’的电视台,不是搞内部分裂的小团体。你是关东台出来的,比我们更懂关东的观众,让你负责改革,再合适不过。”

    他拿起桌上的文件夹,翻到“关东台改革方案”那一页,手指在“目标”那一栏重重指了指:“咱们的目标,不是让关东台变成第二个东京台,而是让它成为咱们东京台的‘拳头’——东京台有《超级变变变》《世界奇妙物语》,关东台就要有能吸引本地观众的‘王牌节目’,让关东地区的观众提起电视台,首先想到的是‘东京台旗下的关东台’,而不是东京市电视台。”

    明日海郑重地点了点头,眼神里重新燃起了斗志。

    他想起刚才野原广志说的“有温度的内容”,想起关东台那些还在坚持的年轻编导,想起自己刚进关东台时的初心——那时候他也是个想做“好节目”的年轻人,想让关东的故事被更多人看到。

    “高田局长,你放心。”

    明日海的声音坚定而有力:“接下来的三个月,我会天天泡在关东台,跟广志一起盯着每一个节目提案,每一个样片剪辑。就算是拼了我这把老骨头,也要把关东台改革出个样子来,绝对不会让它成为东京台的累赘,更不会让东京市电视台看咱们的笑话。”

    高田俊英看着他眼底的光芒,满意地笑了。

    他端起茶杯,对着明日海举了举:“好!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来,咱们以茶代酒,祝咱们关东台改革成功,也祝咱们东京台,能在这次的风浪里,站稳脚跟。”

    明日海也端起茶杯,跟他轻轻碰了一下。

    清脆的碰杯声在安静的办公室里响起,像是为这场注定艰难的改革,敲响了启程的钟声。

    鱼缸里的锦鲤依旧慢悠悠地游动着,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在茶几上投下细碎的光斑。

    高田俊英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心里忽然想起刚才野原广志离开时的背影——那个年轻的身影,挺拔而坚定,像一棵在风雨里也能站稳的小树。

    他忽然觉得,或许这次,他们真的能赢。

    毕竟,野原广志从来没有让他们失望过。

    而明日海则拿出手机,拨通了关东台办公室主任的电话,声音里带着久违的干劲:“喂,是我——明天早上九点,让制作部的所有编导都到会议室开会,有重要的事要宣布。另外,把关东台近三年的节目报表和观众反馈都整理好,明天早上我要看到。”

    挂了电话,他看着桌上的文件夹,指尖在“野原广志”的名字上轻轻点了点。

    或许,这个年轻人,真的能给关东台,带来不一样的未来。

    ……

    电梯门“叮”地一声在  12楼打开,野原广志刚走出电梯,就被一群人围了上来。

    北川瑶抱着一摞刚整理好的《暗芝居》投稿汇总表,站在最前面,浅灰色的职业套装领口沾了点墨渍,显然是刚才整理文件时蹭到的,她脸上带着急切又好奇的表情:

    “部长,您从高田局长办公室回来啦!是不是有新的任务?刚才我听宫泽秘书说,您和明日海常务聊了很久,难道是关于关东台的事?”

    桥下一郎也挤了过来,手里还攥着那支磨得发亮的铅笔,指节因为用力有点发白——他之前听说关东台要改革,心里一直惦记着会不会让他们这个特别制作部帮忙,毕竟《暗芝居》当初能起来,也多亏了广志。

    他语气带着点小心翼翼:“部长,要是关东台那边需要动画组的人手,您尽管说,我们《暗芝居》第六季的脚本已经储备得差不多了,能抽出人去帮忙。”

    田中圭拍了拍桥本的肩膀,笑着接过话:“桥本你就是太急了,部长刚回来,还没歇口气呢。不过话说回来,部长,我听综艺部的人说,东京市电视台下个月要搞个《东京周边探访》的综艺,还请了神木俊介当主持人,明摆着是要抢关东地区的观众,咱们台是不是要反击啊?”

    广志看着眼前这群人,每个人眼里都带着关切和期待,心里泛起一阵暖意。

    他抬手压了压,示意大家安静,声音平稳又温和:“大家的心意我知道,不过现在还没到需要麻烦大家的时候。高田局长和明日海常务找我,确实是关于关东台的事,但具体的方案还没定,等下周我去关东台调研完,再跟大家说。”

    他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桥本身上:“桥本,《暗芝居》的投稿征集启事,明天一定要在《朝日新闻》的文化版登出去,我已经跟财务打过招呼了,预算不用愁;山本,‘老邮差’的脚本反转,明天我要看到修改版;田中,《超级变变变》的复活赛评委,你今天下班前把名单初稿给我;伊藤,水上祥老板的食堂装修,你明天上午去看看,把需要还原的场景拍下来,回来给我一份报告,不要影响后续《深夜食堂》的拍摄。”

    “放心吧部长!”四人异口同声地应下,北川瑶立刻掏出笔记本,把广志的安排记下来,笔尖在纸上划过的沙沙声,在走廊里格外清晰。

    广志点了点头,没再多说,转身往自己的办公室走去。

    身后的职员们见他没细说,也没再多问,各自回到岗位上忙碌起来——他们早就习惯了广志的风格,不轻易许诺,却总能把事情做得漂亮,既然他说等调研完再说,那就一定有他的道理。

    推开办公室的门,一股淡淡的咖啡香扑面而来——北川瑶知道他喜欢喝黑咖啡,早上特意帮他泡了一杯,现在还冒着热气。

    广志走到办公桌前坐下,指尖轻轻碰了碰咖啡杯,温热的触感顺着指尖传来,让他紧绷的神经稍微放松了些。

    桌上摊着几份文件,最上面是明日海给他的《关东电视台运营报告》,封面上“关东台”三个字用红色的字体印着,格外醒目。

    广志拿起报告,翻到“历史沿革”那一页,指尖划过“1975年,关东台凭借《关东风情画》斩获年度最佳地方节目奖,收视率一度超过东京台”的字样,眼神里泛起几分复杂。

    他对关东台并不陌生。刚穿越到这个世界,进入东京台工作时,就常听老员工说起关东台的辉煌——70年代末到  80年代初,关东台凭借一系列接地气的乡土剧和地方新闻节目,在关东地区的收视率稳居第一,甚至有过“东京台看娱乐,关东台看生活”的说法。

    那时候的关东台,不仅能和东京台平起平坐,还培养出了黑泽英二这样的一级导演,手里握着不少优质的地方资源。

    可从  80年代中期开始,关东台就走上了下坡路。

    当时的台领导想跟风做“都市偶像剧”,放弃了擅长的乡土题材,结果偶像剧没做起来,老观众也丢了,收视率一落千丈。

    为了活下去,关东台开始大量转播其他电视台的节目,原创节目占比从原来的  60%降到了不足  10%,人才也开始流失——很多被东京台挖来,不少年轻编导去了新兴的民营电视台,剩下的要么是安于现状的老员工,要么是刚毕业没经验的新人。

    四年前,东京台趁着关东台资金链断裂,低价收购了它,本想借着关东台的地方资源拓展市场,结果却陷入了“派系斗争”的泥潭。

    东京派的员工觉得关东台是“累赘”,不愿意分享资源;关东派的老员工觉得东京台是“外来者”,处处设防,两边闹得不可开交,直到现在坂田信彦升任台长,强硬地推行“大东京圈融合政策”,撤掉了几个挑事的中层领导,又亲自负责整合两大派系,斗争才渐渐平息。

    “现在想想,坂田台长让我负责关东台改革,恐怕不只是因为我能做节目。”

    广志靠在椅背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心里渐渐理清了思路。

    东京市电视台在田中三上神的支持下步步紧逼,不仅挖人,还针对性地做关东地区的节目,想抢东京台的地方市场。

    岛津义弘正在竞选市长,需要东京台在地方上的支持,而关东台作为东京台在关东地区的“窗口”,要是能盘活,就能帮岛津争取到不少地方选民的支持。

    更重要的是,坂田信彦想借着这次改革,彻底消除东京派和关东派的隔阂,让两个台真正融合成“一家人”——而他,既不是东京派也不是关东派,又是坂田一手提拔起来的,最适合做这个“中间人”。

    可改革哪有那么容易?

    明日海说关东台现在靠转播苟活,铃木清斗之前也跟他提过,关东台的老员工守着旧观念,年轻人大都走了,自我造血能力差。要是只靠拍几档新节目,恐怕很难改变现状——他需要先了解关东台的实际情况,知道哪些人能用,哪些资源能挖,哪些问题是顽疾,才能制定出靠谱的方案。

    广志拿起桌上的座机话筒,手指在拨号盘上停顿了一下——他想到了铃木清斗。

    铃木清斗是他刚进东京台时的领路人,当时他还是个刚毕业的新人,跟着铃木清斗做助理导演。

    铃木清斗性格温和,却很有才华,不仅教他怎么选景、怎么跟采访对象沟通,还在他被岩田正男刁难时,站出来替他说话。

    后来铃木清斗升任制作局常务副局长,成了二级导演,却依然很关注他。

    更重要的是,铃木清斗在关东台待过二十几年,对那里的人和事都很熟悉,肯定能给他不少有用的建议。

    拨号盘转了三圈,电话接通了,传来铃木清斗温和的声音,带着疲惫的沙哑——现在是下午五点多,铃木清斗也的确很疲惫了:“喂,您好,这里是铃木清斗办公室。”

    “铃木先生,我是野原广志。”广志的语气放得温和些,带着晚辈对长辈的恭敬。

    电话那头顿了一下,随即传来铃木清斗爽朗的笑声:“广志君?稀客啊!你这小子,自从两个月前跟你聊过《七武士》的后期,就没再联系过,是不是忙着跟美伢桑约会,把我这个老东西忘了?”

    广志忍不住笑了,手指轻轻挠了挠下巴:“铃木先生您说笑了,前阵子去熊本出差,帮美伢的漫画社对接熊本熊的  IP开发,刚回来就被高田局长叫去开会,还没来得及给您打电话。您身体还好吗?上次听您说有点腰痛,现在好些了吗?”

    “好多了,好多了。”铃木清斗的声音里满是欣慰,“还是你小子细心,还记得我腰痛的事。上个月去医院做了理疗,现在好多了,能跟黑泽英二那老家伙下围棋了。对了,你刚说被高田局长叫去开会?是不是关于关东台的事?”

    广志微微一怔——铃木清斗果然消息灵通。

    他没隐瞒,坦诚地说:“是,高田局长和明日海常务让我兼任关东台的内容总监,负责那边的节目改革。我现在对关东台的实际情况不太了解,想跟您请教一下。”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然后传来铃木清斗轻轻的叹气声:“我就知道……上个月明日海跟我聊起关东台,说想找个能做事的人去改革,我当时就猜可能是你。广志君,不是我泼你冷水,现在的关东台,比你想象的还难。”

    他的声音变得严肃起来,带着几分无奈:“之前的关东台,那时候虽然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但还有几档能拿得出手的原创节目,比如《关东美食纪》,收视率能到  7%左右。可现在呢?你去看关东台的节目表,除了晚上七点到九点的地方新闻和两集老乡土剧,其余时间全是转播东京台的节目,从早上的晨间剧《樱花物语》到凌晨的《暗芝居》重播,连广告都是咱们台剩下的,人家商家宁愿给市台多花钱,也不愿意跟关东台合作。”

    广志握着话筒,手指微微收紧——明日海跟他说过类似的情况,但从铃木清斗嘴里说出来,更让人觉得沉重。

    “还有人才。”

    铃木清斗继续说道,语气里带着惋惜:“五年前关东台的制作部,还有十几个能独立做节目的编导,现在呢?能留下的,要么是快退休的老员工,要么是没经验的新人。去年市台挖走了三个核心编导,都是能做原创节目的年轻人,其中一个叫佐藤的,他跟我说,在关东台‘看不到希望’,市台给的薪水是关东台的两倍,还能让他自己做节目,他没理由不去。”

    “老员工呢?”广志轻声问道:“他们就没想法吗?”

    “想法?怎么没有?”铃木清斗苦笑了一声,“有个叫松井的老编导,以前做《关东风情画》很厉害,他想重启这个节目,拍现在关东地区的变化,结果制作部的老主任驳回了,说‘现在年轻人不爱看这些,不如转播《超级变变变》省心’。松井跟我打电话,说他现在每天就是剪转播的素材,感觉自己‘像个机器,不是编导’。还有些老员工,觉得咱们东京台是‘侵略者’,对改革很抵触,上次明日海想派几个年轻编导去帮忙,他们说‘关东台的规矩,外人不懂’,硬是把人挡了回来。”

    广志沉默了片刻,手指在桌面上轻轻划着圈——这些情况,比他想象的还复杂。老员工守旧抵触,年轻人流失严重,原创能力几乎为零,还要面对市台的竞争,这样的烂摊子,难怪明日海会头疼。

    “铃木先生,您觉得,关东台还有救吗?”广志轻声问道,语气里带着几分认真。

    电话那头顿了顿,然后传来铃木清斗坚定的声音:“有救!怎么没救?关东台有别人没有的优势——它是关东地区的‘本地台’,观众对它有感情。以前《关东风情画》火的时候,多少人每周守着看?现在虽然年轻人走了,但还有不少老观众在支持,晚上七点的地方新闻,收视率能到  5.8%,这就是基础。关键是要有人能找到‘突破口’,能做出让观众喜欢的原创节目,能让年轻人看到希望,能让老员工愿意改变。”

    他的语气忽然变得温和起来,带着几分期许:“广志君,我觉得你就是那个‘突破口’。从你做《暗芝居》开始,我就知道你不一样——别人觉得‘都市怪谈’没人看,你做火了;别人觉得‘武士片过时了’,你拍的《七武士》成了年度票房第二;别人觉得《深夜食堂》太‘慢’,你让它成了次黄档第一。你总能把别人觉得‘不行’的事做好,关东台这个烂摊子,或许只有你能收拾。”

    广志听着这话,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铃木清斗的信任,比任何鼓励都管用。他深吸一口气,语气变得坚定起来:“铃木先生,谢谢您。我明天打算去关东台调研,先了解实际情况,再做方案。今晚您有空吗?我想请您喝杯酒,详细跟您聊聊关东台的事。”

    “有空!怎么没空!”铃木清斗立刻应下来,声音里带着笑意,“就去‘樱咲居酒屋’吧,那里的烤青花鱼不错,咱们边吃边聊。晚上七点,怎么样?”

    “好!七点我准时到。”广志点头应下,“我让北川瑶先订个位置。”

    挂了电话,广志靠在椅背上,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

    夕阳把云层染成了橘红色,透过窗户,在办公桌上投下细碎的光斑。

    桌上的《关东电视台运营报告》还摊开着,上面的“问题分析”一栏,密密麻麻地写着各种问题,可广志的心里,却没有之前那么沉重了。

    他知道,改革肯定不容易,会遇到很多困难,老员工的抵触,年轻人的招募,原创节目的策划,市台的竞争……但他有信心。

    就像铃木清斗说的,关东台有基础,有观众的感情,只要能找到正确的方向,就能盘活它。

    “咚咚咚——”敲门声响起,北川瑶端着一杯新泡的咖啡走进来,浅灰色的套装上沾了点咖啡渍,显然是刚才泡咖啡时不小心蹭到的。

    她把咖啡放在广志面前,轻声问道:“部长,您刚才打电话是跟铃木常务吧?晚上要订居酒屋吗?”

    广志点头,拿起咖啡喝了一口,温热的液体滑过喉咙,带着淡淡的苦味,却让他精神一振:“嗯,订‘樱咲居酒屋’,要个靠窗的位置,晚上七点,我跟铃木先生。另外,你帮我整理一份关东台近三年的原创节目清单,还有现在在职的编导名单,明天早上我要带过去。”

    “好的部长!”北川瑶立刻点头,拿出笔记本记下来,“我现在就去整理,保证明天早上给您。对了,桥本课长刚才问,《暗芝居》的投稿征集,要不要在台里的官网也登一下?”

    “官网?”广志愣了一下,随即摇了摇头,“不用了,现在上网的人不多,还是以报纸为主。另外,你跟桥本说,让他从动画组选两个细心的年轻人,下周跟我去关东台,帮忙整理动画相关的资料。”

    “好的,我马上跟桥本课长说。”北川瑶应下,转身准备离开,走到门口时又停下,回头看着广志,犹豫了一下,还是轻声说道:“部长,您要是忙不过来,就跟我们说,咱们部里的人都愿意帮忙。关东台的事虽然难,但我们相信您。”

    广志看着北川瑶真诚的眼神,心里泛起一阵暖意。他笑了笑,点了点头:“好,我知道了。你去忙吧,记得早点下班。”

    北川瑶应了一声,轻轻带上了办公室的门。

    办公室里重新安静下来,只剩下窗外偶尔传来的车鸣声。

    广志拿起桌上的《关东电视台运营报告》,翻到“地方资源”那一页——上面写着关东地区有不少未开发的乡土文化,比如传统的“关东祭”,还有很多老字号的小店,这些都是可以利用的素材。

    “或许,可以从‘乡土’入手。”广志轻声自语,手指在“关东祭”三个字上轻轻点了点。

    关东台的优势是“本地”,那就做本地观众喜欢的内容,不用跟风做都市偶像剧,不用模仿市台的选秀节目,就做关东地区的人和事,用新的形式包装,比如《关东深夜食堂》,比如《关东祭的故事》,让本地观众看到自己的生活,看到自己熟悉的地方,这样才能吸引他们。

    他拿出笔,在笔记本上写下“初步方向”:

    调研关东台现有团队,选拔  10名年轻编导,来东京台学习三个月;

    挖掘关东地区的本地资源,策划  2-3档原创节目,以“乡土文化”“本地美食”“普通人的故事”为主;

    重启部分经典老节目,如《关东风情画》,用新的视角拍摄;

    减少转播比例,逐步提高原创节目占比,争取三个月内原创占比达到  30%。

    写完这些,广志放下笔,看着窗外的夜色。

    路灯已经亮了起来,暖黄色的光透过窗户,照在笔记本上,那些字迹显得格外清晰。

    他知道,这只是初步的想法,具体还要看调研的结果,还要跟明日海、铃木清斗商量,还要面对各种困难。但他不担心——就像他以前做《暗芝居》《七武士》一样,只要方向对了,只要肯努力,就没有做不成的事。

    晚上六点半,广志收拾好东西,拿起外套走出办公室。

    12楼的办公区已经没多少人了,只有桥本还在动画组的工位上,对着电脑修改《暗芝居》的分镜稿,灯光下,他的侧脸显得格外专注。

    “桥本,早点下班吧,别太累了。”广志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

    桥本抬起头,看到是广志,立刻笑了笑:“部长,您要走了?我把这个分镜改完就走。”

    “好。”广志点头,转身往电梯口走。

    电梯缓缓下降,广志靠在轿厢壁上,看着不断变化的楼层数字。

    他想起美伢早上说的,晚上要一起吃豚骨拉面,现在看来要爽约了。

    他拿出传呼机,给美伢发了条信息:“美伢桑,晚上要跟铃木先生谈工作,不能陪你吃拉面了,抱歉。明天晚上我请你吃银座的铁板烧,补偿你。”

    很快,美伢的回复就来了:“没关系呀广志君!工作要紧!明天晚上我要吃芝士煎蛋卷!还要带梦伢上次说的草莓蛋糕回来!”

    广志看着传呼机上的信息,嘴角忍不住上扬。

    有这么一群支持他的人,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都有信心克服。

    电梯门打开,广志走出写字楼,发动丰田皇冠,往“樱咲居酒屋”的方向驶去。

    夜色渐浓,东京的街道上亮起了霓虹灯,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5031_5031703/1111091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