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扎根在各自热爱的土地上
只是好景不长,顾耀赫接到命令,要去戈壁滩执行任务,即日出发,甚至都来不及与亲人多做告别。
戈壁滩的风,裹挟着沙砾,永无止息地呼啸着。
吉普车在颠簸的碎石路上艰难前行,车窗外是一望无际的灰黄,天地间仿佛只剩下这种苍凉的颜色。
顾耀赫坐在副驾驶,身着褪色的作训服,脸上带着风沙刻下的痕迹,眼神却依旧锐利如鹰。
他奉命前来这片荒芜之地,参与一项代号“磐石”的后勤保障基地建设任务,重点是测试和完善在极端环境下的食品供应体系。
这里的环境,比合山严峻百倍,是对食品厂新技术和最忠诚战士的双重考验。
他偶尔会拿出贴身收藏的全家福,看着照片上笑容温婉的沈妙音和虎头虎脑的儿子,冷硬的目光才会流露出片刻的柔软。
他知道,妙音此刻,也一定在另一条战线上奋斗着。
合山县的喧嚣与戈壁的寂静仿佛是两个世界。
送走丈夫后,沈妙音没有太多时间沉浸在离别情绪中。
合山食品集团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尤其是在彻底扫清林哲瀚、林文瀚势力的障碍后,来自军方和民间的订单纷至沓来。
原有的生产线已接近满负荷运转,扩大产能,优化布局迫在眉睫。
经过集团管理层反复论证和实地考察,一个大胆的方案被提上日程,在邻省山区,依托当地丰富的野生菌菇,笋类和优质山泉水资源,建立一个新的分厂。
这不仅能够就近获取原料,降低成本,更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将顾氏食品厂的帮扶模式复制出去。
这个重任,自然落在了沈妙音的肩上。
山区建厂,困难远超想象。
选址地是一个名为云雾岭的乡镇,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几乎为零。
最初的团队驻扎在简陋的乡镇府招待所,夏天蚊虫肆虐,冬天阴冷潮湿。
沈妙音带着核心团队,几乎是白手起家。
每一项工作都充满挑战。
她常常穿着一身利落的工装,踩着满脚的泥泞,奔波在建设工地上,与工程师讨论图纸,与当地干部沟通政策,手把手地教新招的工人操作规范。
这里没有顾家小院的温馨,也没有合山县城的便利,但她身上那股韧劲和魄力,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她将在石头洼村积累的与群众打交道的经验运用到这里,耐心倾听当地人的诉求,尊重他们的习俗,尽可能为参与建设的村民提供优厚的待遇和保障。
“沈厂长,这路不通,大型设备进不来啊!”施工队长看着崎岖的山路发愁。
“那就先用小型设备,人拉肩扛也要把基础打好,我们立刻打报告,申请专项资金,优先把这条路修通!”沈妙音的语气不容置疑。
“沈厂长,这批新招的工人,很多连螺丝刀都没拿过,培训起来太慢了。”
“慢不怕,关键是用心学。找几个悟性好的,成立技术骨干小组,重点培养,让他们去带动其他人。我们要相信乡亲们的学习能力。”
沈妙音亲自给工人们做示范,讲解要点,没有丝毫厂长的架子。
夜深人静时,她会在临时搭建的板房里,就着昏黄的灯光,审阅图纸,核算成本,撰写给集团和县里的报告。
偶尔,她会拿出顾耀赫从戈壁寄来的信。
信上的字迹刚劲有力,描述着那里的艰苦与壮阔,也诉说着思念与牵挂。
“耀赫,我这里一切都好,山区虽然艰苦,但乡亲们很淳朴,干劲也足,分厂的地基已经打好了,预计明年开春就能试生产,你在那边,也要照顾好自己。”
她在回信里,从不提自己遇到的具体困难,只分享进展和山区的趣闻。
她知道,丈夫的任务同样艰巨,她不能让他分心。
就在云雾岭分厂建设进入关键阶段,主体厂房即将封顶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山洪,给了沈妙音和她的团队当头一棒!
连续数日的暴雨,导致山体滑坡,冲毁了部分刚刚建好的厂区围墙和临时仓库,囤放的部分建材被冲走,更糟糕的是,通往山外的唯一公路被巨大的落石和泥浆彻底阻断,成了孤岛。
消息传到合山,顾耀赫在戈壁也通过加密电话得知了情况,心急如焚,却鞭长莫及。
“沈厂长,怎么办,材料运不进来,食物也快告急了,工人们都有些恐慌。”
副手焦急地汇报。
沈妙音站在被冲毁的断壁残垣前,雨水和泥浆沾满了她的裤腿,她的脸色苍白,但眼神却异常镇定。
“慌什么!”
她的声音清晰而有力,穿透雨幕,“天灾难免,但人定胜天!立刻清点人员,确保没有伤亡。组织所有能动的人,分成三组!一组抢修内部受损设施,抢救能用的物资,二组由熟悉地形的老乡带领,尝试开辟临时小路,运送紧急物资!”
“三组负责安抚工人情绪,统一分配现有食物,优先保障老人和体弱者!”
她挽起袖子,拿起铁锹,第一个走向淤泥堆积最严重的地方,“路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我们心不散,劲不松,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她的身先士卒,像一剂强心针,稳住了惶惶的人心。
工人们看到厂长都冲在了最前面,纷纷拿起工具,跟着她一起投入了抢险救灾。
与此同时,沈妙音想办法通过尚未完全中断的无线电,将情况简明扼要地汇报给合山集团总部和当地县政府,请求支援。
在等待外部救援的同时,她带领着云雾岭分厂的员工和村民们,依靠最原始的工具和顽强的意志,硬是在泥泞中清理出一条勉强通行的便道,将急需的药品和少量食物运了进来。
三天后,当县里组织的救援队终于打通公路,带着物资和设备赶到时,看到的是虽然满身泥泞,可斗志未泯的建设团队。
带队的县领导紧紧握住沈妙音的手,动容地说:,沈厂长,你们受苦了,也创造了奇迹啊!”
经过这次山洪的考验,云雾岭分厂的凝聚力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当地村民真正把食品厂当成了自己的产业,建设进度非但没有停滞,反而在恢复后大大加快。
戈壁的风依旧凛冽,顾耀赫站在哨所外,望着远方天地相接的混沌一线,手中紧紧攥着刚刚收到的家书。
信是沈妙音在山洪过后写的,语气平静,只略提了提遇到的“小麻烦”和“已顺利解决”,更多的,是描绘灾后重建的热火朝天和山区雨后初霁的壮美风景。
他能从这平静的字里行间,读到妻子所经历的惊心动魄与付出的艰辛努力。
他的心为她骄傲,也为她心疼,抬头,看向东南方向,仿佛能穿透千山万水,看到那个在群山环抱中奋力前行的纤影。
“妙音,等着我。等任务完成,我就回家。”他在心中默念。
而远在云雾岭的沈妙音,刚刚送走一批前来考察的客商。
她站在即将竣工的新厂房前,看着远处盘山公路上如织的车流,心中对未来的规划愈发清晰。
她与他的战场不同,一个在荒原戈壁守护国之命脉,一个在绿水青山开创富民产业。
但他们的心在一起,根都深扎在这片他们共同热爱并誓死守护的土地上。
真正的考验或许还会来临,但他们坚信,只要方向一致,信念不移,再远的距离,也无法阻隔他们向着共同目标前进的脚步。
(https://www.02ssw.cc/5031_5031679/1111096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