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困难接踵而至
戈壁滩的清晨,是在风沙拍打帐篷的簌簌声中到来的。
顾耀赫睁开眼,鼻腔里满是干燥的沙土气息。
他利落地起身,折叠好行军被,动作一丝不苟,仿佛仍在合山那间熟悉的卧室。
走出帐篷,凛冽的寒风瞬间穿透作训服。
一望无际的灰黄是这里永恒的主色调,天地辽阔得让人心生敬畏,也倍感自身的渺小。
远处,巨大的天线阵列在风中发出低沉的嗡鸣,这里是“磐石”基地,国家在西北边陲的重要耳目和支撑点。
顾耀赫的任务,是确保这颗“磐石”有一颗强劲稳定的“胃”,高效可靠的极端环境后勤食品保障系统。
食品厂研发的新型高能压缩干粮,自热食品和长效保鲜菜品,将在这里接受最严酷的检验。
早餐是在简陋的食堂解决的。
夹杂着沙砾的小米粥,硬邦邦的馒头,还有寥寥几根咸菜。
基地的供给线漫长而脆弱,新鲜蔬菜是奢侈品。
顾耀赫默默吃着,心里却在盘算着如何进一步优化食谱,既要保证营养热量,又要考虑指战员们的口味和心理健康。
“顾团,今天第一批试制品到了。”技术员小李匆匆跑来,脸上带着兴奋与紧张。
仓库里,码放整齐的包装箱上印着熟悉的“合山食品”标识。
顾耀赫亲自开箱,拿起一块新型压缩干粮,仔细检查外观、硬度,然后掰下一小块放入口中。
浓郁的谷物香和淡淡的咸味在口中化开,口感比上一代产品有了明显改善,但吞咽后,喉咙深处仍有一丝难以避免的干燥感。
“水,还是关键。”
顾耀赫对身边的研究员说,“在极度缺水的环境下,任何加剧干渴的因素都必须消除,记录一下,建议微调配方,增加少许润口成分,哪怕只提升一点点舒适度。”
接下来的测试更为严苛。
自热食品在低温大风环境下的加热效率,持续保温时间,各类食品在昼夜巨大温差下的品质稳定性,模拟长途运输后的包装破损率,每一项数据,顾耀赫都亲自核对,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
工作之余,最大的慰藉是沈妙音的来信。
信纸似乎还带着合山水土的湿润气息,字里行间描绘着云雾岭的青山绿水和建厂的热火朝天。
她总是报喜不报忧,但顾耀赫能从字句的细微处读出她的疲惫与坚韧。
他提笔回信,戈壁的星空格外璀璨,清冷的光辉洒在信纸上,他写下的,除了思念,更多是鼓励和看似不经意的技术讨论,他知道,妙音能懂。
然而,戈壁的考验从不单一。
一天深夜,急促的哨声划破寂静。
“沙尘暴!紧急加固!”
顾耀赫一跃而起,带领战士们冲向物资堆放区。
狂风卷着沙石如同实质的墙壁般推进,能见度骤降,呼吸都变得困难。
他们用身体抵住颤抖的帐篷,用绳索加固物资箱,在怒吼的风沙中奋战到天明。
风沙过后,一片狼藉。
部分临时设施被掩埋,刚运抵不久、准备用于关键测试的一批精密检测仪器,因帐篷破损进了沙土,出现了故障。
基地条件有限,维修困难,而测试节点迫在眉睫。
“顾团,这下麻烦了,没有这些数据,后续改进就缺乏依据。”小李愁容满面。
顾耀赫抹去脸上的沙尘,眼神却异常坚定,“办法总比困难多,仪器坏了,我们就用最原始的方法,口感主观评测加强,组织更多战士试吃,详细记录反馈,保质期测试,我们人工模拟环境,加大抽样频率,时间是紧了点,但基础数据必须拿到手!”
在他的带领下,一套土法上马的补充测试方案迅速制定出来。
基地的指战员们也被这种严谨和执着打动,积极配合。
顾耀赫的身影,频繁出现在食堂,哨所,训练场,收集着最一线最真实的反馈意见。
他发现,在极端环境下,人对食物的需求不仅是热量,更是心理慰藉。一款口味稍好能勾起些许家乡记忆的食品,对士气的提升是数据无法完全体现的。
这份认知,让他对后勤保障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
他将在合山的管理经验和在戈壁的实践体会相结合,撰写一份详尽的《极端环境下野战食品保障改进建议与人性化考量》,不仅关注技术参数,更强调了“食为兵之胆”的精神层面作用。
这份报告,后来被送往更高层级的部门,引起了高度重视。
与此同时,云雾岭的群山深处,沈妙音面临的则是另一种挑战。
分厂建设已步入正轨,主体厂房巍然矗立,但真正的困难才刚刚浮现。
最大的问题,来自于人。
当地村民淳朴,但也因长期闭塞,观念相对保守。食品厂招工,吸引了大量劳动力,但也引发了一些新的矛盾。
一天,副厂长愁眉苦脸地找到沈妙音,“沈厂长,坏了,几个老师傅带着十几个熟练工,吵着要加薪,不然就撂挑子去邻省新开的一家矿场,那边工资开得高。”
沈妙音心头一沉。
这批技术骨干是她从合山带过来,手把手培养起来的,是分厂顺利投产的关键。
他们若被挖走,影响巨大。
她没有立刻表态,而是先派人去了解了矿场的情况。
回报是矿场工资确实高,但劳动强度大,安全保障差,且是短期项目。
沈妙音心中有数了。
她没有直接拒绝加薪要求,而是将骨干们请到简陋的办公室,泡上本地产的野茶。
“各位师傅的辛苦和贡献,我心里有数。”沈妙音开门见山,“厂子刚起步,困难多,大家的待遇,我一定尽力争取,但我想请大家想想,矿场的活儿,能干一辈子吗?风险大,离家远,而我们食品厂是要在这里扎根,长远发展的。”
“现在苦一点,但未来,大家会是厂里的元老,技术中坚,不仅能稳定就业,还能把技术传给子孙后代,这才是真正的铁饭碗。”
她顿了顿,拿出初步拟定的技能等级评定和晋升通道方案,“光画大饼不行,这是我草拟的方案,以后工资不仅看工时,更要看技术等级,带徒成果,厂子效益好了,大家的待遇自然会水涨船高。”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而且,我们正在规划员工宿舍和子弟学校,就是要让大家安心在这里安家落户。”
(https://www.02ssw.cc/5031_5031679/1111096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