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子不类父?爱你老爹,玄武门见! > 第126章 人口

第126章 人口


奴隶制。

    可以说是井田制的孪生制度。

    三代以来,天子、诸侯王、大夫,都拥有大片封地,这就是私家井田。

    这种私家井田,主人对土地虽然也没有名正言顺的最终处置权,但却比平民百姓仅有的耕作权大大进了一步。

    只要贵族不犯罪,不招天子讨伐,不在战争中失败,这些土地实际等同自己的私有财产,可以转让、赠送甚至买卖。

    有了土地,就得有人耕种,天子、诸侯和大地主,就把战俘、罪犯以及各种原因依附于他们的穷困庶民,强力安排在自己的土地上耕耘,这些人便是奴隶。

    奴隶主除了给耕耘者留下仅够生存的物品,收获物必须全部上缴奴隶主,天子和大大小小的诸侯封主、大地主及其家眷,正是依靠从这些“奴隶井田”和平民百姓的公田缴来的收获物,维持着军队、官吏和舒适富裕的生活。

    官私井田的劳动者奴隶,也叫做隶农,他们没有官府承认的平民身份,官府籍册也不登记他们入册。

    这些人的身份只存在于贵族的“奴籍”之中,甚而来源于战俘和罪犯的奴隶,脸上还烙有或刺有贵族特有的印记,即或脱逃,也无处容身,世世代代,奴隶们只能在贵族的井田里无偿劳作。

    这种被强力禁锢于井田中的耕作奴隶,是奴隶制中最多的存在。

    另一种奴隶,是劳工奴隶,又被分为官府奴隶和私人奴隶,来源也是战俘、罪犯家眷及穷困潦倒者,官府奴隶除了做仆役外,就是听从官府命令做苦役。

    随着卫鞅变法彻底废除了井田制,孪生的奴隶制却并没有结束,而是迎来了新的发展,奴隶被彻底划分为官奴隶和私奴隶。

    官奴隶主要来源于罪人和战争俘虏,私奴隶则可以通过买卖、继承等方式获得。

    尽管高祖皇帝入关时约法三章,但大汉仍沿用秦法,包括连坐收孥法等,孝文帝时期曾试图废除收孥相坐法,但实际上并未完全执行,一人犯法,妻儿连坐,延宕至今。

    尤其是摊上了当今陛下,施行酷吏政治,株连、连坐大行其道,官奴这个优质“财货”,又怎么能放过呢。

    正所谓有样学样。

    天灾人祸之下,大汉权贵不但广泛地兼土并地,也以人口买卖的形式,招纳了无数奴隶,或者说奴仆,不入朝廷籍册之中。

    在传统社会下,人口,就代表着生产力,大汉立国以来,人口逐渐恢复、增长,但红利,却让达官显贵、地方豪族给吃了。

    有了人,有了粮,地方豪族歪心思随之而起,买卖、冶炼铁器,将之武装起来,成了护院私卫,有甚者,家中豢养着死士。

    这就是为何一起杀戮,就有成千上万人人头落地的原因之一,主、奴俱殇。

    孝文帝没能做到的事,上君能做到吗?

    能!

    上君、丞相、大将军如同大汉江山的那个“山”字,坐在宣室殿中,注视着中外两朝公卿、列侯、宗室大臣们,给出了选择。

    土地或人口,二选一。

    这似乎不难选,没有了土地,所有的豪族势力立刻就要土崩瓦解了,没有了人口的红利,豪族势力的发展只是停滞了些。

    而且,朝廷也给出了补偿,所有想要脱离奴籍的奴隶,会为豪族开垦十亩荒地或两万钱。

    一亩良田的价格在二千至二千五百钱。

    大汉的奴价基本基本稳定在一万五千至两万钱之间,有时也能高达四万钱,但此类特殊奴隶不具备参考性,上君的诚意,堪称赤诚。

    田地新政近乎于朝廷在向豪族购买那些未入籍册的奴仆,连抢夺都算不上。

    以太子宫的势力,是有强抢的能力的,但上君却选择了“买”,虽然是强制性的买,可也说明了上君的善啊。

    自己活,也让别人活。

    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上君的底线了,放开土地限制,给予万民,包括奴仆能够凭借双手,踏踏实实安下来心过日子的机会。

    太常卿周建德望着公孙弘,问道:“相国,如果族中奴仆不愿意脱籍呢?”

    这天下,也不是每个豪族的家奴与婢女都对主家充满着仇恨与抵触,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间,不少家奴和婢女对自己卖身的宗族很有感情,豪族收留了他们,给他们饭吃,给他们活儿做,让他们活了下来。

    也许会受到老爷的打骂,少爷的调戏,但不用独自顶梁过日子,辛苦的程度可能还要小些。

    在时下,顶梁过日子,不仅要受到官府各式各样的盘剥,各种名目的徭役,还要自己对抗各种天灾人祸,不是那么容易的。

    平曲侯的周建德自问对族中奴仆尚算过得去的,那么,朝廷想买,奴仆自己不想走怎么办?

    “遵从心愿。”刘据接言道。

    改变奴隶制,只是土地新政的目的之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让天下之人有地可耕,从山林之间走出来,从群盗之身化庶民。

    如果奴仆不愿意自我救赎,那朝廷只有放弃助人情节,尊重个人命运。

    况且,有了土地新政,豪族哪怕为了挽回奴仆的心、挽留奴仆的身,也会提升奴仆的待遇,他,已经来过了。

    “上君圣明!”周建德一躬到地,颂圣道。

    “上君千秋万岁,长乐未央!”宣室殿内外两朝朝臣,发自内心齐声颂圣道。

    虽说上君要减少他们的奴仆,但给了他们钱,给了他们田地,一些富裕权贵不觉得什么,看着冰冷的钱地,不去触碰,也没什么感觉,但对一些没落权贵来说,不亚于快回家,朝廷发钱了。

    变革,未必要流血啊。

    公孙弘望向御座,迎上了幼龙之目,君臣嘴角都在上扬,一老一少两只狐狸的笑意连掩饰都掩饰不住。

    愚蠢的权贵、豪族,大概永远不会懂“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的道理,再多的钱财放出去,豪族也守不住,迟早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流回朝廷,那时候,豪族何在?

    (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5031_5031645/1111102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