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抗战胜利后,捡了个女鬼子 > 第278章 奇迹的代名词

第278章 奇迹的代名词


“一个月?吃上热饭,穿上棉衣?”

王部长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他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觉得他不是自信,而是狂妄。

“小许同志,你可能不清楚情况。我们现在缺的不是一个月,而是所有东西!棉衣,要从全国各地调集,光是运输到东北就要半个月。热饭?前线连炒面都送不上去,哪来的条件做热饭?锅碗瓢盆,柴火粮食,这些东西怎么运上去?”老将军苦口婆心地解释着,试图让许峰明白这项任务的艰巨性。

“王部长,您说的困难,我都明白。”许峰的态度很谦逊,“但我认为,办法总比困难多。”

刘参谋长一摆手,制止了还想说话的王部长。“好了,就这么定了。老王,你经验丰富,要多带带许峰同志,给他当好参谋。后勤部所有人员、物资,全部听从许峰同志的调遣。谁要是不配合,拿我是问!”

这话说得极重,等于是给了许峰一把尚方宝剑。

散会后,作战室的人陆续离开,脸上神色各异。有的人对许峰充满期待,盼着他能再次创造奇迹;有的人则抱着看笑话的心态,想看看这个年轻人怎么在一个月内兑现他的“狂言”。

刘参谋长单独留下了许峰。

“压力很大吧?”他递给许峰一支烟。

许峰摇摇头:“谈不上压力,只是觉得责任很重。”

“这就对了。”刘参谋长点点头,“我把你从航校调回来,还有一个原因。苏方已经正式通告我们,他们将派遣空军部队,以‘志愿军’的名义入朝参战。他们的米格-15,性能远在F-86之上。所以,制空权的问题,暂时不用我们操心了。”

许峰心中了然。这确实是最好的选择。以目前国内的工业基础和飞行员储备,想在短时间内和鹰酱空军全面抗衡,无异于痴人说梦。有苏联“老大哥”的顶尖战机和王牌飞行员撑腰,志愿军的地面部队将获得急需的空中掩护。

“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集中一切力量,做好地面上的事。”刘参谋长拍了拍许峰的肩膀,“几十万将士的性命,现在可都系在你身上了。需要什么支持,人、财、物,只要我能给的,绝不含糊。”

“我需要几个人。”许峰立刻说道,“我原来的警卫排长张大山,还有闷三儿他们。另外,我这次带回来的那个鹰酱俘虏,约翰·史密斯,我需要他。”

“一个鹰酱兵?”刘参谋长有些意外。

“他是个优秀的地勤技师,精通美军的各种装备,尤其是汽车发动机。我们的运输线上,缴获的美式卡车不少,但很多都因为故障趴窝了,他能派上大用场。”许峰解释道。

“有点意思。”刘参谋长笑了,“用鹰酱人来修我们的车,去打鹰酱人。行,我批准了。明天就让他们去后勤部找你报到。”

第二天一早,许峰正式走马上任。志愿军后勤部的办公室设在一栋旧式的二层小楼里,里面堆满了各种文件和账本,算盘声此起彼伏,电话铃声响个不停,一片忙乱景象。

许峰的到来,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大家只是抬头看了一眼这个传说中的年轻副部长,然后又继续埋头于自己的工作。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疲惫而压抑的气氛。

王部长把许峰领进一间独立的办公室,里面除了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空空如也。

“条件简陋了点,你先将就一下。”王部长的语气不冷不热,“各科室的负责人,我都打过招呼了。你有什么想法,可以随时找他们谈。不过我得提醒你,他们都很忙,忙得脚不沾地。”

言下之意,别来打扰我们,我们没空陪你这个年轻人纸上谈兵。

许峰并不在意他的态度,他笑了笑:“王部长,我刚来,对情况不熟。我想先去仓库和运输站看看。”

“可以,我让小李带你去。”王部长说完,便转身离开了,似乎一刻也不想多待。

一个叫小李的年轻干事带着许峰,先去了位于奉天东郊的中央仓库。仓库巨大,里面堆满了山一样的物资。棉衣、药品、粮食、弹药,分门别类,但管理上显得有些混乱。

许峰一边走,一边开启万用雷达。在雷达的扫描下,整个仓库的内部结构、物资数量、甚至是每一袋粮食的饱满程度,都清晰地呈现在他脑海中。

“这些是准备送往前线的棉衣吗?”许峰指着一堆打包好的军服问道。

“是啊,”小李叹了口气,“这是从华北运来的五万套,前天就该上火车的,结果铁路那边说没有空余车皮,一直拖到现在。前线的部队都快冻僵了,我们这儿心急如焚,也没办法。”

许峰走到那堆棉衣前,伸手摸了摸。然后,他皱起了眉头。

“这批棉衣有问题。”

“有问题?”小李愣住了,“能有什么问题?都是后方服装厂加班加点赶制出来的。”

“棉花不对。”许峰拆开一个包,从里面抽出一件棉衣,撕开一个口子,露出里面的填充物,“这不是新棉,是回收的旧棉,甚至混了芦花。这种棉衣,根本不保暖,战士们穿上,到了朝鲜的冬天,跟穿件单衣没区别。”

小李的脸色瞬间白了。他只是个负责登记的干事,哪里懂这些。

许峰的脸色沉了下来。在万用雷达的扫描下,他能清晰地“看到”这批棉衣里棉纤维的密度和杂质含量,与旁边另一批来自东北本地生产的棉衣相比,差了不止一个档次。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质量问题,而是人命关天的大事!

“这批棉衣的负责人是谁?”许峰的声音冷了下来。

“是……采购科的刘科长负责接收的。”

“让他马上来见我!”

这是许峰上任后烧的第一把火。

半小时后,一个脑满肠肥的中年胖子被带到了许峰面前。他就是采购科的刘科长,看到许峰年轻,脸上还带着几分不以为然。

“许副部长,您找我?”

许峰把那件撕开的棉衣扔在他面前:“刘科长,你给我解释一下,这是怎么回事?”

刘科长看了一眼,脸色微变,但很快镇定下来:“哦,这个啊。许副部长,您有所不知。现在后方生产压力大,新棉花供应紧张,服装厂也是没办法,用了一些陈棉。但质量绝对是过关的,都经过检验了。”

“检验?”许峰冷笑一声,“谁检验的?检验报告拿给我看。还有,这批货的供货商是谁?把所有单据都拿来!”

刘科长的额头开始冒汗了。他没想到这个年轻人如此较真,一上来就直指要害。

“单据……单据都在档案室,我得回去找找。”

“不用找了。”许峰平静地看着他,万用雷达早已将他内心的恐慌和算计看得一清二楚,“根据仓库的入库记录,这批棉衣的单价比东北本地产的棉衣还要高出两成。用劣质棉冒充优质棉,还抬高价格,刘科长,你好大的胆子!”

刘科长腿一软,差点瘫倒在地。他怎么也想不通,这个年轻人是怎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知道得如此清楚的。

“来人!”许峰喝道,“把这个蛀虫给我拿下!立刻封存所有相关账目,交由保卫部严肃处理!”

两名警卫冲进来,将瘫软如泥的刘科长拖了出去。整个仓库的人都惊呆了,看着许峰的眼神从轻视变成了敬畏。

许峰的第二把火,烧向了运输站。

奉天的铁路运输站,同样是一片混乱。无数的物资等待装车,但站台上的火车却寥寥无几。许多军用卡车停在院子里,车上盖着帆布,一动不动。

“这些卡车怎么回事?”许峰问陪同的站长。

站长是个愁眉苦脸的中年人:“许副-部长,别提了。这些都是缴获的美式斯蒂庞克卡车,好是好,就是金贵,容易坏。我们这儿的修理工弄不明白,坏了就修不好。你看,这几十辆车,都趴窝半个多月了,零件也找不到。”

许峰走到一辆卡车前,掀开引擎盖。张大山和约翰已经在他身后待命。

“约翰,你来看看。”

约翰上前,只扫了一眼,就指出了问题:“长官,这辆车的化油器堵了,分电器也受潮了。都是小毛病,半小时就能修好。”

他又走到另一辆车前:“这辆是离合器片磨损过度,需要更换。”

“这辆是发动机缺缸,估计是火花塞或者高压线的问题。”

约翰如数家珍,对这些美式卡车的毛病了如指掌。运输站的修理工们围在一旁,听得目瞪口呆。这些让他们束手无策的难题,在这个鹰酱人嘴里,竟然都成了小毛病。

“好。”许峰点点头,“约翰,我任命你为修车队队长。张大山,你带人配合他。我给你们一天时间,把所有能修好的车,全部给我修好!需要什么零件,列出单子,我来想办法!”

“是!长官!”约翰激动地敬了个军礼。这是他加入志愿军后接到的第一个正式任务。

许峰的第三把火,烧得更是让所有人大跌眼镜。

晚上,他召集了后勤部所有科室的负责人开会。王部长也坐在旁边,板着脸,想看看他到底要耍什么花样。

许峰没有讲大道理,而是直接在黑板上画出了一张图。

“这是我们目前的运输模式。”他指着图上的一条直线,“从奉天,走铁路到安东,再到朝鲜境内。这条线,路程长,目标大,是敌人轰炸的重点。效率极低,代价极大。”

众人纷纷点头,这是不争的事实。

“所以,我决定,改变模式。”许峰又画了几条线,“从今天起,除了铁路运输,我们还要开辟三条新的运输线。东线,从中朝边境的长白县出发,翻越长白山。中线,从辑安出发,渡过鸭绿江。西线,从安东出发,但不走铁路,而是利用沿海的公路和乡村小路。”

“这不可能!”一个负责运输的处长大声反驳,“朝鲜北部的路况你根本不了解!到处都是山,路又窄又险,很多地方连卡车都过不去!冬天大雪封山,更是寸步难行!”

“路,是人走出来的。”许峰的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卡车过不去的地方,可以用马车。马车也过不去,就用人力背。我要建立一个分段式、接力式的运输网络。每一段路程不超过五十公里,设立一个补给站。化整为零,多路并进。敌人可以炸毁我们的铁路,但他能把朝鲜北部的每一条小路都炸断吗?”

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这个计划太大胆,太疯狂了。

“还有,”许峰继续说道,抛出了一个更重磅的炸弹,“关于战士们的口粮问题。从下周开始,停止供应炒面。”

“什么?”王部长再也坐不住了,“不供应炒面,那战士们吃什么?总不能真的只吃雪吧!”

许峰微微一笑,从随身的公文包里拿出几块黑乎乎、方方正正的东西,递给众人。

“大家尝尝这个。”

王部长将信将疑地拿起一块,闻了闻,有一股豆粉和油脂的香味。他咬了一小口,眼睛顿时亮了。

这东西口感很硬,但嚼起来很香,甜咸适中,而且很顶饿。只吃了一小块,胃里就感觉到了明显的饱足感。

“这是什么?”

“我叫它,压缩干粮。”许峰解释道,“主要成分是炒熟的黄豆粉、玉米粉,加入了食盐、糖,还有动物油脂。营养丰富,热量高,体积小,便于携带。最重要的是,开袋即食,不需要生火。”

所有人都震惊了。他们搞了一辈子后勤,怎么就没想出这么个好东西?

“这……这东西好是好,可原料从哪来?黄豆、玉米,还有油,这可都是金贵东西。”王部长提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许峰看着他,胸有成竹地说道:“原料的问题,我来解决。”

新官上任的三把火,烧得整个后勤部天翻地覆,也烧得所有人心服口服。人们开始相信,这个年轻人,或许真的能创造奇迹。


  (https://www.02ssw.cc/5029_5029445/4430881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