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三国:事后诸葛亮,三兴大汉 > 第401章 刘备称帝,曹入西域孙入倭诸葛入蜀

第401章 刘备称帝,曹入西域孙入倭诸葛入蜀


“罢了!”

    “输给玄德,乃天命也!”

    在荀攸的劝说下,曹操并未拍桌子摔碗的要跟刘备分高下决生死。

    夺取荆州本就是曹操在冒险行计,赌的是刘备不能及时应对,继而借助兖豫旧部及颍川世家的力量反夺许都。

    不曾想,刘备的及时应对远超曹操估计,反让曹操措手不及。

    颍川世家全面倒戈让曹操失去了内应,文武部下的家眷在许都让曹操失去了军心,刘协主动跑来襄阳“碰瓷求死”让曹操失去了大义。

    没有内应、没有军心、没有大义,对手还是刘备,曹操若还能反败为胜就只有一个办法:召唤陨石!

    若没有召唤陨石的本事,曹操就只能答应刘备的条件。

    显然,曹操是不具备召唤陨石的能力的。

    “孤答应刘备的条件,但刘备必须亲自来襄阳城见孤。”曹操瞪着眼:“只要刘备来了,孤便配合行事。若不肯来,孤情愿死战!”

    曹操这话,即是让刘备先乔装入襄阳见曹操,随后再离开襄阳与曹操配合演戏。

    但其中风险亦不小,万一曹操心存歹意,刘备就得被扣留在襄阳城。

    荀攸不敢做主,忙派人入许都传讯。

    一听曹操要让刘备入襄阳,徐庶、郭图等人皆认为曹操心存歹意,劝刘备不可上当。

    然而刘备却力排众议,并留下了遗命:“若我在襄阳有失,我子阿斗,可继大业。”

    不得不说,刘备有超越常人的胆魄;换个胆小畏死的,根本不敢孤身犯险。

    而在刘备内心,对此行却毫无担忧。

    跟曹操斗了几十年,曹操了解刘备,刘备也了解曹操。

    在刘备看来,曹操其实已经同意了休战言和的方案,然而曹操自觉面子上过不去,故而需要刘备亲自走一趟襄阳。

    而事实上,曹操也的确是这般想的。

    故而在探得刘备自樊城渡江后,曹操便自襄阳来到了江口见刘备。

    虽然两人的政见、德行都不同,彼此仇恨亦不少,但如今国家即将统一,两人亦生英雄相惜之感。

    时值梅子成熟季节。

    看着亲侍端上来的梅子,曹操不由感慨:“遥想昔日,孤与玄德青梅煮酒论英雄,畅谈天下,自那之后,玄德便如有神助,短短八年间,就执掌大势,问鼎天下。今日又见梅子,孤感慨良多啊。”

    刘备亦有感慨,郑重而道:“天下苦战已久,若能早日止战,乃我大汉之福。孟德兄,你我间的恩怨,乃私怨,若因私怨厮杀而坏国家大事,非英雄所为。自古以来,每当中原纷乱时,周边小国便会对中原虎视眈眈而生寇略之心,我委实不愿再看到边民被外族所掠。”

    虽然刘备没明说,但曹操亦听懂了刘备之意:内战,不能再打了!

    若曹操真要跟刘备对峙,以荆益之力,再联合江东的孙权,即便不能北上与刘备争锋,也可保住三州跟刘备对抗数十年。

    然而这数十年间会死多少人,统一后是否已经将中原诸州打残,国外诸胡是否会崛起,等等,都未可知。

    可若曹操放弃与刘备对峙,不论是江东的孙权及江东豪族,还是荆州益州的豪族,亦或者辽东公孙氏,塞外鲜卑、西部羌人、南部蛮人等等内外隐患,刘备都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解决。

    这回,曹操没有再寻理由,在看到刘备如约渡江后,曹操就已经没有再战之心了。

    是夜。

    半醉的二人,在江边临时营帐中,抵足而眠。

    刘备不怕曹操梦中杀人,曹操亦不怕刘备夜生歹意。

    而接下来的事,跟郭图的剧本相差无几。

    刘备秘密返回了许都,紧接着便传来曹操请降以及刘协退隐的消息,而群臣则以“国不可一日无君”“太尉乃汉室宗亲,理当效仿光武帝继位大统”等等理由,在许都拥立刘备称帝。

    刘备则以曹操为征西将军、西域都户,挑选文武将士入驻龟兹境它乾城,重建西域都护府,督辖西域诸国。

    对此安排,曹操亦不推委,反而激起了曹操少年时想当征西将军的大志。

    或许是惺惺相惜,兼之为了让曹操的文武将士能安心去督辖西域诸国以及和平接受荆州益州,刘备给曹操的待遇颇为丰厚。

    但孙权就没这待遇了。

    一者孙权被撵出许都后一路南逃到了寿春,二者陈登攻破了张昭守的吴郡,孙权及其麾下文武家眷都被陈登所得。

    故而,当孙权带着文武将士急救吴郡的途中,将士逃亡者不知凡几,最后只能带着不到三千人远遁会稽,苟延残喘。

    大皇帝的美梦,也因此而烟消云散。

    而刘备为了拉拢周瑜等人,并没有对孙权赶尽杀绝,而是以孙权为邪马台都护,让孙权引族人亲信入邪马台。

    孙权虽然不情愿,但又没自刎的勇气,只能在自我安慰“邪马台只有女王,我去了亦可称孤道寡。”

    而辽东的公孙康,见刘备势大,果断的选择了认怂,自请入朝为官。

    所谓入朝为官,等于是公孙康放弃了在辽东的一切,只愿当个朝官图个安稳。

    对此,刘备亦不拒绝,不仅许了公孙康高官厚禄,更以曾在辽东待过了解辽东民风的国渊为辽东太守,督辽东诸县。

    随着大汉战事的消弭,各州各县百废待兴,迈入了恢复期。

    就在刘备准备拜诸葛亮为丞相时,诸葛亮却主动寻到刘备,自请为益州牧。

    此举令刘备百思不得其解:“如今天下初定,诸事尚需军师为朕决策,军师却要入益州,此为何故啊?”

    诸葛亮早知刘备会如此询问,遂道:“自刘焉入蜀,益州便断了与朝廷的联系,数十年间,益州豪族自成一系。昔日曹操得益州又是以武力夺取,益州豪族对曹操并不服气,故而曹操虽降,但益州未必肯服朝廷。亮对益州颇有了解,愿为陛下当几年益州牧,让益州士民皆服大汉。”

    顿了顿,诸葛亮又道:“况且,益州能人颇多,亮此番亲往,亦可为陛下寻觅良才;朝廷百废待兴,处处皆要钱粮,亮入益州亦可整顿蜀锦工坊,以朝廷之名建工坊制蜀锦,如此,方可让陛下无钱粮之忧。”

    诸葛亮将当益州牧的好处给刘备罗列了十几条,条条皆是为了国家,让刘备更生感动。

    虽然很不舍,但刘备亦知当前国家的困境:百废待兴,处处皆要钱粮,若不能将民生经济发展起来,这个新兴的大汉朝廷亦无法持久。

    随着诸葛亮入蜀,诸事皆暂告一段落。

    除了给刘备罗列的十几条好处外,诸葛亮亦是怀念蜀地,故而才会自请为益州牧。

    而在诸葛亮入蜀后,不断有消息传出。

    “章武元年(208),益州牧诸葛亮颁布法令建蜀锦坊,招募三千织工。”

    “章武元年(208),益州牧诸葛亮颁布法令岁修都江堰,制作清淤的石标尺,调派一千二百名士兵常年负责河道的清淤和堤堰的维修。”

    “章武二年(209),蜀地暴雨,河堤垮塌、洪水肆虐,益州牧诸葛亮设计了长九里的防洪大堤,募士民共同修提。”

    “章武三年(210),南中生乱,益州牧诸葛亮亲自引兵征讨南中,擒叛将而归,南中各部皆服。”

    “.”

    “章武十年(218),益州牧诸葛亮请归洛阳,天子论诸葛亮十年治益之功,遂设丞相,以诸葛亮为丞相,并以太子阿斗以诸葛亮为相父,恩宠至极。”(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5029_5029056/11110742.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