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有分歧
记者们刚拍完照,正收拾器材准备跟着去轧钢厂的时候,分管干部的苏部长闻讯赶来了。
他和孙荣捷关系微妙,素来不睦。
更清楚李怀德不过是轧钢厂的后勤主任,如今却被锦旗捧成了厂长,这其中的猫腻和孙荣捷的私心,他一清二楚。
苏部长清咳一声,说道:“孙部长,各位记者同志。”
“群众的心意是朴素的,值得肯定。不过,据我所知,李怀德同志目前只是轧钢厂的后勤主任,并非厂长,这锦旗上的称谓,似乎有些名实不符,我们宣传报道,还是要讲究实事求是,避免误导群众。”
这话一出,会议室里的气氛多少有些凝滞。
记者们一个个面面相觑,停下了手中的动作,嗅到了不同寻常的气息。
孙荣捷笑容微敛,但眼神依旧沉稳。
不等他开口,同阵营里分管生产的张部长率先开口,说道:“苏部长的这个看法,我认为值得商榷。”
他指了指办公主任手里的那两面锦旗。
“职工群众的好厂长,工人兄弟的大靠山,这不是组织任命,也不是自封的,是乡亲们自发表达的心声,这不是瑕疵,而是恰恰体现了最真实的民意,群众心中认可的厂长,其分量在某些意义上,甚至超越了组织程序上的任命。”
紧接着,部挡委李书记也开了口。
“苏部长,我理解你坚持组织程序的原则性,但今天这个情况特殊啊。”
“轧钢厂的李怀德和王天来同志,在这次事件中展现出的担当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群众是是有目共睹,‘火车头’、‘大靠山’是最具说服力的群众评议,它为我们考察干部、选拔人才,提供了极具价值的依据。”
他进一步强调,“苏部长,我们挡的干部工作原则,历来强调走群众路线。”
“民心所向,就是最大的实!李怀德同志虽然目前在后勤岗位,但他的能力和在群众中的基础,通过这次事件和这面锦旗,得到了最直接的印证。”
“这恰恰说明了他具备担当更重要职责的潜力和广泛的群众认同。”
“我们选拔干部,不正是要善于发现,尊重并响应这样的民心所向吗?僵化地拘泥于现有职务,岂不是有悖于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精神?”
“也辜负了群众这份沉甸甸的信任和期盼啊。”
苏部长这边的盟友,这时也有人出来打圆场了。
“张部长,李书记重视群众意见,自然正确,毕竟群众路线是我们挡的生命线。”
“但是同志们,我们也要警惕另一种倾向, 群众的感情是朴素的,这非常宝贵。但干部任命,尤其是像厂长这样重要的岗位,涉及的是复杂的生产管理、技术革新、队伍建设和国加计划的完成,这需要全面的考察、专业的评估和严格的程序把关。”
他继续说道:“一面锦旗,体现的是群众对李怀德同志,在特定事件中表现的认可,这值得肯定。”
“但它能全面、客观地反映一位同志是否具备统领全局、驾驭复杂局面、带领上万人大型工厂完成国加任务的能力吗?这值得我们深思啊。”
他说完这个以后,直面孙荣捷等人。
“部长、张部长、李书记,我担忧的是,仅凭此锦旗代表的民意,便仓促调整重要职务,甚至跳过程序,看似尊重群众,实则可能轻率, 此例一开,是否凡有民意送达便须满足?那组织原则与纪律的严肃性何以保障?”
最后,他总结道。
“群众意见是基础,须听须重,组织原则与程序是底线,是保障!”
“两者须兼顾,不可偏废替代。”
“对李怀德同志的贡献应表扬,其潜力可深入考察。但厂长任命,必须严格依循干部管理权限与组织程序,经充分酝酿、考察及党委讨论决定!这才是对事业、干部及群众信任的真正负责!”
陈部长的这番话,逻辑严密,直指核心。
他并没有否定锦旗代表的群众感情,而是巧妙地将其定位为,某一具体事件中的认可,同时也强调了该走的程序还是要走的。
苏部长听到这里,脸色稍霁,表示认同陈副部长的观点。
他补充道:“陈部长说得很好,切中要害。干部工作无小事,尤其是重要岗位,更要慎之又慎。我们既要对群众的热情负责,更要对钢铁事业负责,不能因一时一事的热闹,就动摇了组织工作的根基。”
有个还想要记笔记的记者,连本子都被同行的前辈给没收了。
孙荣捷脸上的笑容尽收,说道,
“陈部长提出的问题,非常深刻,也非常及时!这提醒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两点论,不能搞一点论。群众路线是我们的根本工作路线,组织原则是保障我们事业健康发展,两者缺一不可!”
他首先肯定对方:“尊重民意绝不等于取代程序;重视群众评价绝不意味忽视干部全面考察。陈部长的担忧负责、站得住脚。”
接着,他话锋一转,将焦点重新拉回到民意的价值上。
“但是同志们,乡亲们敲锣打鼓送锦旗至部里,这民意仅是对一件事的肯定吗?”
“不!它更深层地昭示,我们的干部只要真心为民办事,纵在平凡岗位,也能赢得群众衷心拥戴!”
“这份拥戴与信任,火车头和大靠山的评价,本身即是关键的政治素质与领导力体现,它难道不是考察干部德才兼备中德的重要标尺?不是衡量干部可靠的核心指标吗?”
“程序是冰冷的,但民心是火热的!”
“程序需要时间,但群众的期盼不能无限期等待! ”
“我们讲程序,是为了选好人、用好人,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推动工作。”
“如果因为僵化的程序,让一个在群众中拥有如此深厚基础、展现出卓越担当能力的同志,迟迟不能走上更能发挥其作用的岗位,这难道不是另一种形式的不负责任?不是对程序初衷的背离吗?”
他最后提出了一个更具操作性的方案。
“我提议,鉴于轧钢厂班子建设需要,及怀德同志展现的潜力与认同,由苏部长牵头,干部处即刻组成联合考察组。”
“进驻轧钢厂进行快速考察,考察须特事特办,但标准不降、程序不减, 若确证其堪当重任,则当机立断大胆任用,若不足绝不勉强!这样,才是对民意与事业的双重负责!”
孙荣捷的这个提议,表面上是接纳程序,实际上却是以特事特办为名,为李怀德的火线提拔铺平道路。
会议室里静默了片刻。
苏部长眉头紧锁,孙荣捷的提议滴水不漏,他一时找不到更充分的理由反对。
“孙部长的提议,比较周全。”
苏部长最终沉声表态,“组织部尽快拟考察方案报挡委审定。考察工作必严格、客观、公正。”
(https://www.02ssw.cc/5026_5026961/2483694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