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4章 南洋之议
倭国的这帮俘虏,如何处置。
朱翊钧并未给臣子们议论。
可,老大的事情,他不得不亲自出面,召见大臣们了。
万历二十三年,十二月初,连续下了数天大雪的北京城,好不容易迎来了一个好天气。
朱翊钧也在这日召见了诸多大臣,共同商讨康藩之事。
朱翊钧端坐于龙椅之上,面色平静。
下首,首辅申时行、户部尚书张学颜核心阁臣分坐两侧绣墩之上,而王家屏,方逢时等官员则垂手恭立。
一场关于康王朱常洛就藩南洋具体事宜的御前会议正在进行。
朱翊钧没有绕圈子,直接将朱常洛当面提出的,以及他已然应允的各项条件,简明扼要地陈述了一遍:自募五千护军之权,南洋府赋税除定额上缴外三成留用,亲王岁禄折价送达,以及最关键的一条,南洋府作为康藩永镇之地,后世之君不得再分封他王。
尽管在场众人或多或少都已风闻,但当皇帝亲口以平静无波的语气确认这些远超常规的条款时,乾清宫还是出现了一阵短暂的寂静,空气中弥漫着惊讶与思索。
首先开口的是户部尚书张学颜,他眉头微蹙,带着官员特有的谨慎:“陛下,康王殿下所请之护军数额……五千之众,且许其自募土兵,并自设匠坊……此权柄,是否过于……沉重?虽远在海外,然……”
他的话没说完,但意思很明显,担心藩王军权过重,恐生后患。
朱翊钧目光扫过众人,缓缓道:“张卿所虑,朕知晓。然南洋非中土,四面环海,强邻环伺,土人未附。若无足够兵力震慑、自卫,康王何以立足?”
“朝廷驻军,可保港口要冲,却难顾及其全境。予其兵权,非为纵容,实乃令其有安身立命、开拓守土之根本。此五千兵,是守土之刃,非作乱之资。”
他的语气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朕信得过常洛,亦信得过大明的法度与后续措置。”
后续措置,这四个字也是在告诉群臣,朕知道有点问题,但问题不大,后来之君能搞定的。
兵部尚书方逢时沉吟片刻,接口道:“陛下圣虑深远。南洋情况特殊,确需便宜行事。只是,这护军之制、军官任免、与朝廷驻军协同等具体章程,需由兵部细细拟定,明确权责,划定界限,以防日后滋生弊端。”
他更关注的是如何将这支力量纳入可控的框架内。
朱翊钧点了点头:“此事,便由兵部牵头,与五军都督府议定条陈上报。”
这时,首辅申时行轻咳一声,将话题引向了财政:“陛下,赋税留用三成……数额不小。”
“南洋府初立,百业待兴,初期投入巨大,产出有限。若骤然截留三成,恐影响朝廷对其地之投入与掌控。”
“是否可定个年限,或按其逐年收入,划定阶梯比例?”
申时行的考虑更为实际,担心这会成为朝廷财政的长期负担,或者导致王府过早尾大不掉。
朱翊钧微微摇头:“先生,欲速则不达。朕予此利,是望其能尽快自给自足,乃至将来有所反哺。若锱铢必较,限以年限比例,恐使其束手束脚,难有作为。初期朝廷投入不可少,待其根基稳固,这三成赋税,便是其养军抚民、继续开拓之血髓。此事,朕意已决。”
皇帝的态度明确,申时行便不再多言,只是默默记下,后续需与户部仔细核算,确保朝廷利益。
至于康藩永镇,不再分封他王这一条,反而没有引起太大争议。
众臣心里都清楚,那片遥远的海外之地,情况复杂,环境艰苦,能有一个亲王愿意前去镇守已属不易,若再分封多个亲王,徒增管理困难和内部纷争,反而落了下乘。
将其划为康王一脉世镇,有助于形成稳定的统治核心。
王家屏立于人群中,听着皇帝与几位重臣的对答,心中虽也觉这些条件过于优厚,打破了太多祖制成例,但他也敏锐地察觉到,无论是申时行还是方逢时,提出的都只是技术层面的修正意见,并未从根本上反对皇帝的决定。
他略一思忖,便也明白了其中关窍。
正如皇帝所言,南洋毕竟远在海外,与中原腹地相隔万里重洋。
即便康王拥有这些权柄,其影响也被浩瀚的大海所局限,动摇不了大明的根本。
在这些秉持着“大陆中心”观念的文官潜意识里,那片岛屿终究是“化外之地”,即便给予亲王较大自主权,其重要性也无法与本土的江山社稷相提并论。
陛下愿意用一块遥远的“飞地”和优厚的条件来换取长子为其镇守海疆、彰显大明存在,虽然代价不小,但尚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也可以换个思路。
这些文官到此时还觉得,大明朝的海外领土,是因为现在这位陛下的意志而存在。
就如同成祖皇帝的安南,漠北……
他在,海外领土就在……至于之后,大明朝是否还会去管理海外领土,在这个时候,只是一个未知数。
因此,尽管内心或有非议,但在场的重臣们最终都保持了沉默,或仅就具体执行细节提出了建议,无人真正站出来强烈反对……
朱翊钧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知道此事在高层已无太大阻碍。
他最后总结道:“既无他议,便照此办理。内阁会同相关部衙,尽快拟定康王就藩全盘章程,包括护卫编练、赋税分割、官吏设置、与朝廷联络机制等,务求详尽周密。”
“臣等遵旨。”申时行等人齐声应道。
此次南洋之议似乎即将结束,众臣准备告退。
然而,朱翊钧却并未起身,他用指节轻轻敲了敲光滑的龙案表面,发出清脆的声响,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他抬起眼,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大臣,语气平淡,却抛出了一个足以让所有人精神一振的问题:“康藩之事,暂且如此。那么……诸卿以为,倭地……又当如何治理?”
这个问题,如同在平静的水面投入一颗石子,瞬间在众臣心中荡开了新的涟漪。
相较于已经大致定下调子的南洋康藩,那片刚刚被彻底征服、百废待兴,且与大明一衣带水的倭国故地,其治理方略,无疑将牵扯更为复杂和深远的利益与考量……
所有人的思绪,都被皇帝这轻描淡写的一问,引向了东边那片硝烟刚刚散尽的岛屿……
(https://www.02ssw.cc/5026_5026461/4370812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