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5章 恼怒的王家屏
相较于远在天边的南洋,倭国这片与新近设立的“朝阳省”隔海相望、曾给大明带来百年边患的岛屿,其处置方式无疑更为敏感、复杂,也更牵动人心。
那里如今由两位国公坐镇。
李成梁镇守九州。
戚继光坐镇本州,皆是万历朝功勋卓著的顶级将帅。有
他们弹压,短期内自然无虞,但长期治理,却是另一回事。
短暂的沉默后,众臣心中已闪过诸多念头。
陛下此时提及,是想着效仿朝鲜,设为行省,直接纳入版图?
这看似一劳永逸,但倭国情形与朝鲜大不相同,其民风、语言、习俗更具独特性,且刚刚经历血战,抵抗意识未必全消,设流官治理,难度极大,恐需长期投入重兵维稳,靡费甚巨。
不少大臣心中暗忖,此举是否值得……
可打完就撤,这好像真的要赔到奶奶家了。
首辅申时行感受到众人的目光,知道此时需要自己这个首辅先开口。
他从绣墩上站起身来,而后,朝着坐在龙椅上的朱翊钧微微躬身,谨慎地问道:“陛下圣虑深远,倭地新定,如何长治久安,确是当务之急。不知……陛下对此,可有圣意垂示?”
朱翊钧似乎早有所料,他身体微微后靠:“申阁老问朕有何想法……朕近日,又将自万历二十年以来的相关战报、奏疏,重新翻阅了一遍。”
“自王师跨海东征,至今已近三载。大小数十战,累计耗银……逾三百万两。阵亡、因伤重不治、病殁之将士,合计……亦近三万之数……各地民夫死伤……更是有万余人……。”
他每报出一个数字,殿内众人的心头便沉重一分。
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代价,是国库的白银和无数大明儿郎的性命。
“如今战事虽毕,然李成梁、戚继光两部大军仍需驻守弹压,岁耗钱粮依旧是个天文数字。”
朱翊钧继续说道,话锋却是一转:“诚然,倭地有石见银山等矿藏,戚继光奏报,已组织降卒、民夫近八万人日夜开采,所得颇丰。然……”
“即便如此,其岁入之银,于填补我军费之窟窿,仍是杯水车薪,远不足以覆盖我大明此番征伐之巨耗与日后长期驻军之靡费……”
这个结论,让一些原本指望靠倭国银矿来回血的官员心中一凉。
朱翊钧将众人的反应看在眼里,终于抛出了自己的核心想法:“故而,朕思之再三,倭地……或不宜仿朝鲜之例,即刻设为内地行省。”
他手指在御案上轻轻一点,语气变得坚定:“朕意,于倭地行‘分封’与‘流官’并立之策!”
“分封?”
这两个字一出,底下顿时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
陛下这是要在倭国也封王?
朱翊钧肯定道:“朕拟在倭地,择其要冲、富庶或险峻之处,分封数位藩王,令其就藩,各镇一方。”
“一如太祖高皇帝初年之于边疆塞王,赋予其练兵、守土、抚民之责。”
“同时,于倭地设立‘总督府’,舟山将军府,由朝廷派遣重臣担任总督,武将担任大将军,文在前,武在后,二人统辖全局,协调诸藩,管理重要港口、矿山及不封王之地,并执掌大规模军事调动之权。”
“诸藩受总督节制,向朝廷纳贡,奉大明正朔。其境内赋税,除定额上缴总督府外,余者自留,以养军行政。”
“如此,则可借诸藩之力,分担朝廷镇守之责,减轻驻军与财政之压力。”
“藩王为自身基业计,必用心经营,可加速倭地之安定与开发。而朝廷通过总督府与流官体系,亦可确保对倭地之掌控,不致尾大不掉。”
这一套“藩王镇守、流官统筹”的混合治理模式被朱翊钧清晰地勾勒出来。
本质上,他是想将治理成本和风险部分转嫁给即将就藩的藩王们,同时保留中央的核心控制权……
为此,他甚至愿意在诸多藩王头上,安上两个能管的住他们的大人物。
一个是舟山将军。
一个是总督。
当然,臣子能不能管的住藩王,还是要经受时间的考验……
首辅申时行听完,低着头,面上不动声色,心中却是暗自叫苦,涌起一阵无力感:“唉……陛下这开拓之心,真是亘古未有。南洋之事方才议定,倭地这更为棘手的摊子又至。”
“分封诸王,牵涉众多,利益纠葛,章程拟定更是千头万绪,这……这真是一刻也不得清闲啊……”
户部尚书张学颜则是眉头紧锁,他从财政角度提出了质疑:“陛下此策,固然有减轻朝廷长期耗用之考量。然……然分封诸王,初时之册封、建府、赏赐,乃至其初期立足之支持,皆需朝廷投入巨资。”
“诸藩能否如期稳定地方、产生收益,尚在未定之天。臣恐……恐前期所费,亦非小数,徒增国库负担耳。”
他担心这看似省钱的方案,前期投入可能更大,成了一个无底洞。
兵部尚书方逢时则从军事和安全角度思考,他沉吟道:“陛下,分封诸王,各拥兵力,虽受总督府节制,然天长日久,难免形成割据之势。”
“倭地远离中原,若诸藩心怀异志,相互攻伐,或联兵自重,届时朝廷鞭长莫及,恐再生祸乱,反噬自身。昔日汉初七国之乱,不可不察也。”
其他官员也纷纷低声议论,有的认为此策能更快稳定倭地,有的则担忧会重蹈历史上藩镇割据的覆辙,更有人觉得在倭地这种刚刚征服、情况复杂的地方分封亲王,是否过于冒险,不如维持目前的军管状态,徐徐图之。
乾清宫内,因为皇帝这一个突如其来的问题,展开了一场关于帝国新领土命运的热烈讨论。
每个人都从自己的职责和认知出发,提出赞同、疑虑或反对的意见。
朱翊钧静静地听着,并未打断,他知道,治理倭地远比征服它更为复杂,需要权衡各方利益,考量长远得失。
而他提出的“分封与流官并立”之策,无疑是在挑战传统的治理模式……
可朱翊钧却也清楚,所谓的分封亲王,设置流官,这都是想要彻底征服那片土地的手段……
这些都是可以谈的,朱翊钧“从不搞一言堂”。
王家屏这个礼法的坚定维护者,听着大臣们的进言,心中越发不快。
为何,朝堂之上,衮衮诸公,都在提意见,却没有一个敢直面问题,反驳陛下呢,那倭地有什么好治理的……什么前期分封,设置流官,难不成,还真的想把小人之国,变成华夏领土吗?
(https://www.02ssw.cc/5026_5026461/4370812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