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声名远扬的云清一
萧瑾澜正磨磨蹭蹭地往门口挪第一步,闻言立刻停住,飞快地回答:“没有!”
声音响亮得差点破音。
云清一憋着笑,一本正经地说,“哎呀,真巧,我们刚点完菜,也还没吃呢。要不……殿下您将就一下,一起?”
萧瑾澜几乎是瞬间转身,动作快得带起一阵风,斩钉截铁:“好!”
那架势,仿佛慢一秒对方就会反悔一样。他顺势就在离姜晚宁最近的那个空位坐下了。
腰板挺得笔直,脸上那点醋意和怒气早已被强压下去,换上了一副“我只是刚好饿了顺便吃个饭”的矜持表情,只是微微发红的耳根泄露了他的真实情绪。
清风默默收回了按剑的手,面无表情地退到云清一身侧,只是嘴角似乎微不可察地抽搐了一下。
姜晚宁看着瞬间坐定的萧瑾澜,忍不住低头抿嘴笑了起来。
云清一拿起菜单,遮住半张脸,对着姜晚宁无声地做了个“瞧他那点出息”的口型。
追个人,脸都不要了。
萧瑾澜:要啥脸,人都还没追上,要脸干什么?脸能让晚宁成为自己的皇子妃吗?
用过午膳后,云清一约定好时间来送姜晚宁回去后,就把剩下的时间留给他们了,她清楚这二人见面机会难得,更知道他们做事都有尺度。
怎么感觉自己在帮闺蜜搞地下情呢。
*
云清一用扇子一边扇风一边挡着脸,慢悠悠的就溜达到黄金书屋了。
现在的黄金书屋已经被各大才子占领了。
黄金书屋内,人头攒动,往日清雅的墨香几乎要被蓬勃的热气与喧嚣所淹没。
书架之间,廊柱之侧,乃至那小小的天井之下,皆挤满了身着各色儒衫的学子才俊,他们的目光炽热,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皆是因为最火爆的《诗神仙集》。
人群熙攘,议论的声浪几乎要掀翻屋顶。
“妙极!真是妙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此等气象,此等胸怀,非仙人之笔不可为啊!”
一位青衫学子摇头晃脑,反复吟诵着仙集中新收录的名句,激动得满脸通红。
他身旁的同窗立刻接话,声音更高昂,“何止!你再看这首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旷达超逸之中又蕴含多少人生至理!诗神之名,实至名归!能得此集,此生无憾矣!”
另一位学子摇头晃脑,“且看这首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何等雄浑磅礴的气象!若非诗仙亲临,焉能写出如此撼人心魄的字句?能得此集,日夜诵读,实乃三生有幸!”
他们现在对诗界神仙的诗爱不释手,尤其是诗神苏轼,诗仙李白等。
热烈的崇拜之情在人群中弥漫,但很快,这崇拜便自然而然地转向了将那缥缈仙踪凝练成册呈现于世的人。
“说来,我等能有幸得窥诗神仙韵全貌,全赖小云大人之功啊!”一位年纪稍长的书生捋须感叹,语气中满是敬服。
此言一出,立刻引来一片浪潮般的附和。
“张兄所言极是!若非小云大人贡献此等诗神仙集,我等恐怕至今仍在迷雾中摸索,焉能得见如此璀璨光华?”
话题一旦打开,关于小云大人的赞叹便如开了闸的洪水,倾泻而出。
“小云大人岂止于此?听闻她不仅精通诗书,于数算、格物乃至农桑水利皆有涉猎,且见解独到!”
“是啊,据说前些日子京郊水患,便是她献上的疏浚图稿,工部的大人们看了都连连称奇,采纳后成效显著!”
“更难得的是那份心性!不慕虚荣,不居功自傲,!”
“真乃奇女子也!”人群中,不知是谁高声总结了一句,立刻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同。
“是啊,奇女子!才华横溢,心系百姓,却又如此低调……”
“堪称我辈楷模!”
……
在一片由衷的赞叹声中,谁也没有注意到,在书架的一角,一位扇子挡脸的翩翩少年郎。
云清一听着周围毫不吝啬的夸赞,脸颊微微有些发烫。
这些赞誉之词她并非第一次听闻,但每次置身于如此热烈的公开场合亲耳所闻,仍觉有些无所适从。
她做那些事,只是遵从自己的本心,从未想过要博取如此声名。
而书屋里的夏无名和钱世全都无比庆幸,自己遇见的贵人是小云大人!
一位挤在人群边缘的瘦小学子,忽然神秘兮兮地压低了声音,仿佛要分享一个惊天秘闻。
“诸位,诸位!且听我一言!”他左右张望了一下,成功吸引了周围一小圈人的注意后,才用一种近乎气音的调子说道,“我有个远房表兄在礼部当差,他昨日酒后失言,透出个风声,据说啊本届春闱大考,圣上钦点了非同一般的监考官!”
他故意顿了顿,吊足了周围人的胃口,看着数十双好奇的眼睛紧紧盯着自己,才一字一句地,石破天惊般说道。
“其中一位,便是神谕使者小云大人!”
这话如同平地一声惊雷,骤然在那一片赞誉的声浪中炸开!
方才还热烈无比的气氛瞬间凝滞了一瞬,随即爆发出更大的哗然!
“什么?!”
“此话当真?!”
“小云大人……做春闱监考?这怎么可能!”
在场的许多学子的脸上写满了震惊与不可思议。
正议论间,一声沉喝突然划破书屋的热闹。
“荒谬!简直荒谬绝伦!”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位身着半旧藏青儒袍,鬓角已见星霜的老学子排众而出。
他年纪约在五十上下,面容清瘦,皱纹深刻,眉头紧紧锁成一个川字,一双略显浑浊的眼睛此刻却因激动而睁大,捻着花白胡须的手指微微颤抖。
“科场重地,国之典仪,千百年来规矩森严!岂容……岂容一女流之辈置喙?”
他声音不高,却因激动而带着破音,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充满了难以置信和根深蒂固的抵触。
“《周礼》有云:外言不入于阃(kǔn),内言不出于阃。牝(pìn)鸡司晨,惟家之索!此乃纲常所在,岂可因一人而废?”
《周礼》是儒家经典,与《仪礼》《礼记》并称“三礼”,并被列为“十三经”之一,是儒家礼乐文化的核心典籍,对古代礼制和政治制度影响深远。
(https://www.02ssw.cc/5026_5026363/4415654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