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备战展会显身手
孙二牛的话像颗小石子投入春潭,在苏婉儿心湖荡开层层涟漪。
她望着远处被苕子染成浅绿的荒坡,指节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布囊——那里面装着陈叔新晒的土茯苓种子,还带着正午日头的余温。
"二牛,你再说一遍。"她声音轻得像怕惊飞了什么,指尖却重重按在本子上,把"排水沟"三个字压出浅浅凹痕。
"镇上来了个穿青布衫的先生,说清河县要办农产品展览会,让咱们青山坳去参展。"
孙二牛喘匀了气,裤脚的草屑簌簌往下掉,"那先生还说,参展的都是各乡的好把式,要是能拿了彩头,往后卖粮卖药材都能挂"展优"的牌子......"
"展优。"苏婉儿重复这两个字,喉间泛起热意。
那日在镇上报社看到的皇商招募告示突然浮现在眼前,朱笔写的"十万石贡粮"四个字像火炭般灼着她的记忆。
展览会,这不正是把青山坳的地、青山坳的粮送到贵人眼前的梯子么?
"走,去晒谷场。"她突然扯了扯衣襟,把本子往怀里一揣,"得把老少爷们都叫上。"
晒谷场的槐树上还挂着去年过年的红绸,被风掀起一角,露出底下新刷的白灰——那是上个月苏婉儿带着孩子们写的"勤耕"二字。
村民们陆陆续续赶来,扁担还扛在肩上,裤脚沾着泥,李四的铁锨尖在地上划出半道浅沟。
"都坐近些。"苏婉儿站在碾谷石上,阳光透过槐叶在她脸上投下斑驳光影,"镇上来信说要办展览会,咱们青山坳要去。"
底下炸开一片嗡嗡声。
王二麻子把铁锨往地上一杵:"咱这穷山坳的东西,能比得过镇上的富户?"
孙大嫂捏着围裙角,眼神发亮:"可上个月县太爷还夸咱的苕子耐旱呢......"
陈守拙蹲在碾谷石旁摸石头,忽然开口:"展会上要的是"稀奇"和"实在"。
稀奇能抓人眼,实在能得人心。"
苏婉儿望着陈守拙银白的发顶,心里的算盘噼啪作响。
她想起前几日在坡地发现的野菊,花瓣金黄得像撒了层蜜;
想起陈叔改良的土茯苓,块根比寻常的大了两指;
更想起村后那片用草木灰养了三年的熟地,挖开半尺就能见着黑油油的肥土。
"双管齐下。"她提高声音,风掀起她的衣袖,"一是把现有的苕子、土茯苓管到最好,选十株最壮的做样品;二是试种新东西——我前日在林子里瞧见野菊,这花泡茶清肝,晒干了能放一年;还有田埂边的马齿苋,焯水凉拌脆生生的,城里人没吃过。"
"可就剩一个月了。"李四挠着后颈,"新苗来得及长么?"
"来得及。"苏婉儿从怀里掏出本子,翻到画满标记的那页,"野菊我数过,从抽芽到开花要四十五天,咱们现在育苗,展会前正好打朵;马齿苋更皮实,插枝三天就能活。"
她看向蹲在角落的老胡——六十来岁的老头,从前总爱蹲在村头打盹,此刻却直起腰,浑浊的眼睛亮得惊人,"老胡叔从前在药行当过伙计,辨得清药材品相,等会跟我去挑野菊苗。"
老胡猛地站起,草鞋在地上蹭出沙沙响:"成!
我明儿个天不亮就去后山,挑最精神的苗子。"
接下来的日子像被抽了鞭的陀螺,转得人脚不沾地。
苏婉儿天没亮就往地里跑,裤脚总沾着露水,本子上的字迹越来越密,从"苕子打顶时间"到"土茯苓晒制火候",连马齿苋的摆盘都画了三版草图。
李四和王二麻子带着青壮守在坡地,日头最毒的时候也不肯歇,说是"要让苕子喝饱了光";孙大嫂带着妇女在晒场支起竹匾,把土茯苓切片晒成半透明,边晒边哼:"这片要留给展会上的大老爷瞧。"
陈守拙搬了个小马扎坐在沟边,手里攥着个铜尺,量完排水沟又量套种间距,嘴里念叨着:"一寸宽一寸收,半寸窄半寸丢。"
老胡最是稀奇,往日见了人就缩脖子,如今扛着竹篓满山跑,见着野菊就弯腰摸叶片,嘴里嘟囔:"这株茎秆直,那株叶色匀",回来时篓里的苗子排得整整齐齐,像士兵列阵。
终于到了出发那日。
晨雾还没散透,村口停着三辆带棚的牛车,车板上蒙着新织的蓝布,露出底下码得方方正正的竹筐——最上面一层是裹着稻草的土茯苓,颗颗饱满得像小娃娃的拳头;
中间是用红绳扎成小把的苕子,豆荚鼓囊囊的;
最底下铺着晒干的马齿苋,黄绿相间,还缀着两朵没摘净的小黄花。
"婉儿啊,这筐野菊你收着。"张婶塞给她个粗布包,"我夜里熬了糖,抹在花瓣上能保色。"
"苏姑娘!"小栓子举着个泥罐跑过来,"我在灶膛里烤了松枝,放在车板下能去潮气!"
苏婉儿摸着怀里的布包,里面装着村民塞的鸡蛋、烙饼,还有张婶硬塞的银镯子——"压个吉利"。
她望着围在牛车旁的人群,王二麻子的媳妇抱着刚满月的娃,陈守拙往车辕上系了串红辣椒,连平时最懒的刘三都扛着扁担站在最前头:"我给你们护车!"
"走了!"李四甩了个响鞭,牛儿"哞"地一声,车轮碾过青石板。
就在这时,村外的土路上突然扬起一阵尘土。
"苏姑娘!"放哨的狗剩子从树后窜出来,脸涨得通红,"我刚才在山梁子上瞧见周大少的马队了,往县城方向去的,带头的那个穿墨绿缎子,腰上挂着个翡翠坠子——跟上个月来收山货的周管家一模一样!"
苏婉儿的手在车沿上一紧。
她望着渐渐消散的尘烟,想起那日在镇上报社,周文昌的跟班把茶盏重重磕在桌上:"青山坳的泥腿子也配跟我们抢皇商?"
牛车继续往前,山风掀起车帘一角,露出她紧攥的本子,最新一页上用红笔写着:"展会对策:一、突出改良成果;二、强调独家品种;三......"
后面的字被风掀起,模糊成一片。
但苏婉儿知道,有些东西已经在心里扎了根——就像青山坳的苕子,就像她怀里的种子,任谁也拔不掉。
远处,县城的青瓦顶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像幅没干透的水墨画。
而在另一条土路上,墨绿缎子的马队正扬着尘,马蹄声碎成一片,朝着同一个方向,急急赶来。
(https://www.02ssw.cc/5026_5026333/1111111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