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为了抄古诗词,我把历史写成小说 > 第383章 才藻非女子事也

第383章 才藻非女子事也


第三百八十三章,才藻非女子事也

【在这之后,李清照更加深居简出,基本断绝了与上层社会的交往。】

【一个风烛残年的老太婆,和两个同样年迈的老仆,静静地、沉寂地在这小小的院落中,细数着时光的流逝。】

【时光匆匆。】

【转眼间,到了绍兴十一年。】

【正是春天。】

【日影西斜,将李清照寄居的小院染成一片昏黄。】

【她正对着一方歙砚出神,墨已研好,笔已润湿,但案上的素笺依旧空白。】

【那首《声声慢》之后,她似乎已将人间的愁苦写尽了,再提笔,只觉万籁俱寂。】

【一阵轻微的叩门声打断了满室的寂静。】

【老仆引着一对母女走了进来。母亲衣着素净,举止得体,身旁跟着一个约莫十岁左右的女孩子,梳着双丫髻,眼睛亮晶晶的,像两粒浸在清水里的黑葡萄。】

【“易安居士,”妇人深深一福,语气恭敬而带着一丝怯意,“冒昧打扰。小女姓孙,单名一个‘璞’字,自幼痴迷诗词,于居士文章尤为心折。今日斗胆携她前来,只望她能以弟子之礼,侍奉左右,聆听教诲。”】

【妇人轻轻推了女孩一下。女孩立刻上前,依着最标准的弟子礼,跪拜下去,声音清脆如黄莺:“学生孙璞,拜见先生!愿随先生学习诗词文章。”】

【小女孩抬起头,目光炽热,充满了对眼前这位传奇才女的崇拜,以及对那片文学殿堂的无尽向往。】

【那眼神,如此熟悉,瞬间刺痛了李清照。】

【曾几何时,在汴京的归来堂,在青州的静治堂,她也曾用这样纯粹而炽热的眼神,望向满屋的金石书卷,望向与她志趣相投的赵明诚。】

【那时,她以为才华是翅膀,可以载着她与心爱之人翱翔于九天之上。】

【可后来呢?】

【战火、流亡、死别、诬陷、牢狱之灾……这半生的颠沛流离,如同一场永无止境的暴雨,将那双翅膀彻底打湿、摧折,沉重地拖曳在泥泞之中。】

【才华,未曾护她周全,反而让她在命运的漩涡中,体味了更深的痛楚与孤寂。】

【她看着女孩洁净无瑕的脸庞,那上面还没有被愁苦刻下纹路,还没有被失望蒙上阴翳。】

【一个声音在她心底尖锐地响起:你要将她引上这条路吗?引上这条以心血浇灌文字,却可能被文字所累,被世道所伤的不归路?】

【室内静得能听到烛芯轻微的噼啪声。老仆和孙氏母女都屏息等待着。】

【良久,李清照缓缓地、极其沉重地摇了摇头。】

【她的目光越过女孩,投向窗外沉沉的暮色,声音沙哑而空洞,仿佛来自一个极其遥远的地方:】

【“才藻……非女子事也。”】

【一句话,七个字,像七块冰冷的石头。】

【孙夫人愣住了,脸上写满了错愕与不解。一代词宗,竟会说出这样的话?】

【那名叫孙璞的女孩,眼中的光瞬间黯淡下去,困惑、失望,还有一丝未被理解的委屈,让她的小脸垮了下来。】

【李清照没有解释,也无法解释。】

【她难道要说,正是这身“才藻”,让她在丈夫死后更觉孤清?让她在流亡路上备受瞩目也备受非议?让她在再嫁风波中成为更大的笑柄?让她清醒地承受着这国破家亡的每一分痛楚?】

【她只是疲惫地闭上了眼,微微侧过身,示意送客。】

【母女二人终究是失望地离开了。脚步声渐行渐远,小院重归死寂。】

【李清照缓缓坐回椅中,身影在烛光下缩成小小的一团,显得异常苍老、脆弱。】

【她拒绝了那一颗向往文学的、纯真的心,也捍卫了那女孩或许平凡却可能安稳的一生。】

【李清照不知道自己这样做到底是对是错,但她真的不想再让其他任何一位女子,经历一遍自己经历的这些蹉跎了。】

【她拒绝了那个小女孩,仿佛也亲手掐灭了自己生命中最后一点可能燃起的微光。】

……

这个故事是记载在陆游所作的《夫人孙氏墓志铭》中的。

这个孙氏并不是陆游的妻子,而是侄女。

并且,墓志铭中写的是,李清照晚年想收这个孙氏为徒,但孙氏却拒绝了,说才藻非女子事也。

这里,稍作改编。

这更能体现李清照晚年的幻灭与悲凉。她一生以才学自负,但才华并未给她带来幸福,反而伴随着无尽的痛苦。因此,她不愿看到一个天真少女再踏上这条可能充满艰辛的道路,于是用“才藻非女子事”这句话,来保护她,也饱含了自己对命运的愤懑。

墓志铭原文:夫人幼有淑质,故赵建康明诚之配李氏,以文辞名家,欲以其学传夫人。时夫人始十余岁,谢不可,曰:才藻非女子事也。

李清照还有三首词了,基本没什么情节故事了。

她返回临安后,就一直隐居隐居,直到去世。

甚至是什么时候去世的,去世后怎么安葬的,都没有记载了。

所以,这个故事马上就要结束了,征集下一个故事的主角。

想写个正能量一点,爽文男主模板的人物,老爷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https://www.02ssw.cc/5026_5026281/4369666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