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为了抄古诗词,我把历史写成小说 > 第384章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第384章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第三百八十四章,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今天的更新,情节不算多,诗词也没有。

就一篇《金石录后序》写的又长又难懂。

书友们怨念很大。

“这啥啊?这么一大段,是个啥啊?”

“看不懂,不明觉厉……”

“教授在吗,出来解释一下?”

京大教授清风时雨:“金石录后序这篇文章,写的就是李清照大半辈子的具体经历,从刚嫁给赵明诚的幸福时光,到屏居青州收集金石,再到淄州的时候金兵南下,最后到南逃,到丈夫去世,到跟着皇帝流亡,最后一直写到钟家人偷了仅存的金石收藏……这其实也是写的金石收藏从收集到一点点的遗落的过程。前后还有些人物典故,或许是复来大神随手加上的,感觉不太重要。”

“好吧,那就不用翻译……”

“为什么张汝舟骗婚的事没写进去啊?”

“金石录后序,写的是关于金石录的,写的是那些金石收集和遗失的过程,到遇到张汝舟的时候,金石已经没了,所以就写不到那个地方去。”

“哦哦……”

“那个小女孩为什么不拜师啊?李清照这么有名,那个孙夫人那么大官的老婆,都对李清照挺客气呢。”

“李清照无儿无女的,收了这个小女孩,能做个伴,甚至能把她当女儿或者孙女。还能把金石录传下去,自己的学问,也能传下去,多好啊!”

“为什么让那个小女孩决定啊?一个十岁的孩子,懂个屁啊!”

“就是,我如果让我儿子选择,他一定选择零食和游戏,上课什么的,补习班什么的,最好永远不要出现!”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你最好不要完全尊重孩子的天性,因为孩子,甚至是全人类的天性,都是好吃懒做,不劳而获,只想享受。”

“对啊!”

“那个母亲也不强硬一点,李清照也是,也不多劝劝,就直接这样放走了。”

“李清照估计也有自己的考量吧——她也不敢替这个小女孩做决定,她更怕,把这个小女孩教成了自己,让她经历自己这一生的苦难,这就太残忍了。”

“这么说也有道理啊。”

“人为什么会感到痛苦?因为人知道的太多了!”

“李清照若是个大字不识的农家妇女,她一辈子就在地里面种田,她虽然愚昧,但一定比现在快乐。”

“虽然这个道理不正确,但确实没法反驳。一辈子待在农村,没有手机没有电视,可能会在农村辛辛苦苦但是快快乐乐的生活一辈子,但如果你去大城市上了大学,见识了那些花花世界,你就忍不了那种诱惑,幸福平淡的生活,对你来说就成了寡淡无味、无聊至极的牢笼了。”

“但是,人总应该要清醒地做决定啊!”

“清醒的痛苦,和愚昧的快乐,大家会怎么选呢?”

“不论怎么样,这都不是李清照能替别人决定的……”

“古代的时候,也就这个李清照,再哪有什么有名的女性文人啊,那个时代就不允许女性站起来。”

“妻子举报丈夫直接要坐牢的年代,谈女性地位什么的,纯粹就是扯淡。女性越觉醒,就会越痛苦。”

“才藻非女子事也……这才是古代女性的真正写照,李清照只是个异类。”

“不,不能说是异类,而是个难得的巾帼英雄,是旧时代杰出的进步女性——李清照的性格底色是骄傲刚烈的,是坚韧不拔的,她落魄过,忧愁过,唯独没有放弃过。她是自信的,自主的,唯独不是随波逐流的。她在这样的时代,这样的境遇里,艰难的挣扎求生,不曾抱怨,极具使命感,可见其坚强和格局。在丈夫回乡守孝时,她敢一个人孤身去青州转移金石,面对丈夫的懦弱逃避,她会写《夏日绝句》相讥,丈夫离世后,她仍能独自承担保护文脉的责任,可见其勇敢自主。她从未停止写词,永远傲娇与自己的才华、智慧、勇气和志向。”

(本段摘抄自书友祁连玉的评论,感谢感谢。)

“说的好,李清照永远是骄傲的,是清醒的!”

“只是,李清照现在快六十岁了吧,这下就不会再漂泊了吧。”

“一个老太婆,不知道以后怎么过哟……”

时光匆匆。

转眼第二天。

韩复来继续写。

【绍兴十一年的临安,冬雪来得格外早。】

【腊月里,西湖边的雪下得敷衍,落在瓦檐上,像一层薄薄的孝布。】

【李清照独居在清河坊的小院里,望着庭中那株伶仃的老梅。】

【街巷远处隐约传来卤簿仪仗的鼓吹声——今日是冬祀南郊的大日子。】

【北边传来消息,官家的生母韦太后,坐着“太平车”,回銮了。】

【“太平……”她喃喃自语,唇角泛起一丝苦涩。】

【炭盆有气无力地燃着,江南的湿冷钻进骨头缝里。】

【李清照看向窗外的雪,看的出神。】

【恍惚间,又是另一场雪。】

【那是宣和年间的汴京,雪总是下得痛快淋漓。】

【赵明诚会携着她的手,踏着没踝的深雪去寻梅。他会亲手折下最美的一枝,为她簪在鬓边。发间是梅的冷香,唇齿间是烫好的酒香,整个人便醺醺然醉倒在那个永不醒来的梦里。】

【“夫人,窗边冷。”老仆的声音将她惊醒。】

【她回过神,才发现自己正无意识地揉搓着窗台上那盆蜡梅的花瓣。】

【淡黄色的花瓣被碾碎,汁液沾在指尖,像永远擦不干的泪。】

【她又想起建炎年间逃亡的日夜,泪水就是这样濡湿衣襟,在江南的冬日里结成薄冰。在那些逃亡奔波的日子里,哪还有什么心情,去看梅花啊!】

【李清照看向铜镜。】

【铜镜里映出一张憔悴的面容。两鬓斑白,是那种再名贵的染料也染不回的苍老。】

【窗外天色彻底暗了下来,风势更加急了,风声凄紧如困兽哀嚎。】

【风雪已至。】

【风雪中,回忆中,清泪中,李清照写下了这首《清平乐》。】

【《清平乐》】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https://www.02ssw.cc/5026_5026281/4367775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