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士兵突击:从钢七连开始 > 第250章 留给“六爷”的字母不多了

第250章 留给“六爷”的字母不多了


虽然陈江的主要关注点一直都放在海军装备研发上,但并不等同于其它军种就不管了。

    尤其是在今天他参加空军装备研讨会的时候,就遇到了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那就是“六爷”的去留问题。

    “六爷”其实就是大名鼎鼎的“轰六”,

    它其实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参照毛熊国的中型喷气轰炸机图-16研制的轰炸机,是咱们空军中服役时间最长的机种,没有之一。

    由于建国伊始,国内最好的轰炸机是轰五型轻型轰炸机,载弹量与航程根本就不够看,所以只能从毛熊国引入新型轰炸机并仿制。

    而毛熊国因为有了更先进的图-22型轰炸机,加上那个时期的特殊性,所以对图-16型轰炸机的技术转让没有卡的那么严格。

    我们通过在图-16型轰炸机的基础上进行仿制,后续再进行改进,就成了国内唯一的中程轰炸机。

    它的机翼为悬臂中单翼,双梁盒形结构。

    整个机翼由中央翼、左右内翼、左右外翼组成。

    中央翼装在机身上,与内翼在机身两侧对接。

    内翼可卸,平面形状呈梯形。

    在内翼上装发动机短舱的前、中段及主起落架。

    在后部的滑轨上装襟翼。

    轰六的早期型号采用国产涡喷-8发动机,主要担任战术战略轰炸、侦察、反舰、巡逻监视等多种任务。

    该机是空军战略轰炸力量的核心,通过对动力、航电及机载武器进行不断改进和发展,发展出多种特种平台,比如空中加油机等等。

    谁也没想到的是,人家在70年代中期就退役的中型轰炸机,到了我们这里,会服役到现在,而且似乎还要服役很久。

    所以空军方面强烈要求研发部门尽快搞一款新型的重型轰炸机,初步设计要求是:能实现超音速巡航、隐身性强、续航距离不低于一万五千公里,此外还对最大起飞重量、挂载点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这些几乎就是五代机的标准了嘛~现阶段咱们根本就做不出来啊。”一名军工科研专家苦着脸说道。

    “是啊,这不是强人所难吗?这数据超过了轰六的一倍,如果咱们有这个技术基础,早就把五代歼击机给弄出来了。”另一名高工也随声附和。

    “哼,”一名空军军官极为不客气的反驳道,“你们就是干这个的,不然要你们来干什么?你们强人所难?那让我们航空兵开着老旧飞机去跟敌人玩命就不是强人所难?”

    “对啊,轰六飞出去,速度慢不说,而且载弹量也不行,根本不隐身,如果真的打起来,就是活脱脱一个靶子!”空军对于这个“六爷”,那是又爱又恨,爱的是这已经是空军唯一的选项,恨的是这飞机太过于古董。

    陈江见双方剑拔弩张起来了,急忙劝阻,“都少说两句,咱们这个是研讨会,不是吵架会!有事说事,都不准带情绪!”

    陈江代表着总装,权威性自不必说,空军对于他们还是很尊重的,不尊重也不行啊~

    至于研发部门的高工,其实就是总装下面的科研单位职工,当然也要听命令行事。

    一时间大家都只能不说话了,但不说话并不代表事情就解决了。

    “对于先进轰炸机的研制,不仅你们想要,我也想要!”陈江坦言道,“但从目前的条件来说,我们确实有很大的困难。”

    听了陈江的话,那些高工立刻就感觉到陈江是站在他们这边的,眼神里充满了认可。

    但空军的军官们则是不然,一名军官刚想要发言,陈江就用右手往下压了压,“别急,听我把话说完!等我说完后,有什么意见都可以提。”

    陈江让人打开了会议室投影仪,一番操作后,他走到前面点着上面的数据开始讲解,

    “这是目前世界最强大的军事强国,漂亮国与毛熊国的主流轰炸机相关性能数据。”

    这部分的资料,是国家情报部门搜集得来,数据要比外面百度得来的要靠谱许多。

    所有人看后都被深深震撼,顿时有种时不我待的感觉。

    “看了以后,有什么想法?是不是很受触动?”陈江的表情变得异常严肃,“确实,我们的轰六与他们的轰炸机一比,在这些性能数据上确实差了不少,坦白说,我拿到数据的第一时间,我也感觉到深深的悲愤,有了一种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造出我们自己的超一流隐形重型轰炸机来!”

    下面很多空军军官的眼眶红了,没有人能比他们更感到空军装备的差距有多么无力了,在朝鲜战场的硝烟散去,西方国家的空中力量可谓是日新月异。

    当对方装备了三代机,可以超视距作战的时候,我们还在驾驶老式的二战战机,机炮对空空导弹,这种差距是非常恐怖的,“空中拼刺刀”反而成了一种奢侈,因为人家根本就不给你这个机会啊。

    “但我们也要看到,毛熊国的战略轰炸机走的是高空高速路线,这种速度与最大起飞重量,是我们短时间之内根本无法企及的。”

    “而最恐怖的还是漂亮国的隐形战略轰炸机,不仅载弹量惊人,同时兼具极强的隐身性,突防能力极强。在这一方面,绝对是冠绝全球。”

    “看到这里,估计很多人都会在心里呐喊:那还不奋起直追?更待何时!”

    陈江平静的看了一眼在座的人,长叹一口气,

    “不是我们不想,而是力所不及!至少目前来看,我们还没有那个工业基础!”

    “别的先不说,就是这个大型战略轰炸机的发动机,就是个巨大的瓶颈,目前这项技术咱们还没有拿下来,最关键一点,就算咱们真的弄成功了,它真是咱们军队最迫切的么?”

    众人相视一眼,难道不是?

    “相比于国产大型轰炸机,我觉得还是要先立足防御更加现实,歼击机的技术革新更加迫在眉睫,而且从目前国际战争趋势来看,需要使用到大型战略轰炸机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陈江的话让会场陷入短暂的沉默。空军军官们眉头紧锁,研发专家们则若有所思。

    “陈处,您的意思是,我们就不发展自己的战略轰炸力量了?”刚才那位情绪激动的空军军官忍不住开口,语气虽然缓和了些,但依然能听出其中的不甘,“没有战略轰炸机,我们的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就始终缺一条腿,战略威慑就不完整啊!”

    “我理解你的心情,也完全同意战略轰炸机的重要性。”陈江沉稳地回答,目光扫过全场,“我说的是‘现阶段最迫切的’是什么,而不是‘永远不需要’。我们必须分清主次,集中力量办大事。”

    他切换了PPT,屏幕上出现了一组更加复杂的图表和数据。

    “大家请看,这是近三十年来全球各类军用飞机在实战中的出动率、战损率以及任务完成效能的对比分析。数据很清楚,随着现代防空体系的日益完善——尤其是远程预警雷达、高性能防空导弹和四代战斗机的普及,传统非隐形大型轰炸机在高强度冲突中的生存概率正在急剧下降。”

    “漂亮国的轰炸机为什么强调隐身?因为未来的空中战场,发现即摧毁。没有隐身能力,轰六这样的平台,即使我们给它换上最新的发动机、装上最先进的导弹,它也很难突破现代化的防空网。”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专家推了推眼镜,缓缓点头:“陈处长说的是事实。从技术积累的角度看,直接挑战超高难度的隐形战略轰炸机,风险极大。我们的航空发动机、大型飞翼式布局的气动控制、全向隐身涂料等等关键环节的技术储备都还不足。如果现在倾尽所有资源强行上马,很可能耗时漫长,最终成果也无法形成绝对优势,反而拖累了整个航空工业体系的均衡发展。”

    他的年纪摆在那里,当年航空工业一味地模仿别人的高空高速,最后也走了许多弯路,教训不可谓不惨痛。

    “但是,总不能因为难就不做了吧?”另一位年轻的空军校官争辩道,“敌人不会等我们准备好了再来!”

    “当然要做!”陈江肯定地说,声音提高了八度,“但不是现在。我们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走一条更务实、更符合我们当前国情和军情的路。”

    他再次操作投影,屏幕上出现了一个模糊的概念图轮廓,标题是“未来空中打击体系构想”。

    “我的建议是:‘远近结合,高低搭配,跨越发展’。”

    “第一,远近结合。对于轰六,我们不能简单地说退役就退役。它的很多机型才服役不久,寿命长,平台成熟,载弹量对于中低强度冲突仍足够。我们应该依托导弹技术优势,继续对其进行现代化改进。比如,重点发展其作为防区外打击平台的能力,为它挂载最新的空空、空地导弹、高超音速反舰导弹甚至可以作为无人机蜂群母舱。让它在相对安全的空域,就能远距离目标实施精确打击。这样,既保留了现有平台,又极大提升了威慑力和实战能力。”

    不少研发人员若有所思,这个思路显然更贴近现实。

    “第二,高低搭配。我们在全力攻关新型歼击机技术难关的同时,是否可以一边解决它的隐身、超音速巡航和先进的航电武器系统?为未来真正的重型隐形轰炸机积累经验、培养人才、验证技术。这比好高骛远直接瞄准终极目标,更可能成功。”

    会场里响起一阵低语,很多人听明白了。

    这是一个折中且极具操作性的方案。

    “第三,跨越发展。”陈江加重了语气,“我们是否可以把眼光放得更远一些?未来的空中主力打击平台,就一定是一架有人驾驶的轰炸机吗?我们能不能大力发展无人隐形打击平台?或者探索更新概念的空中武器系统?在某些领域,我们和世界顶尖水平差距相对较小,甚至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

    他顿了顿,总结道:“同志们,我们的目标是明确的: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能够有效捍卫国家主权和利益的战略空军。但通往目标的道路,需要智慧和策略。我们不能被一时的焦虑冲昏头脑,也不能被过高的指标吓倒。轰六的去留,不是一个简单的是非题。它的背后,是我们如何规划未来二十年空中力量发展的战略抉择。”

    陈江的话,既让大家提振信心,同时也是紧跟当前实际情况,作出的一种研发思路调整。

    在座的诸位,都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自然分得清孰优孰劣,一时间,会场上讨论的风向随之一变。

    之前的那名头发花白的高工站起来激动地表示:“想象一下,经过深度改进的轰六机群,不需要冒险突入敌方严密的防空圈,而是在距离目标几百甚至上千公里的安全空域,通过发射大量远程精确制导武器,对敌航空母舰编队实施饱和打击。那将会是何等的壮观?”

    一位负责导弹研发的专家立刻补充道:“确实,思路改变后,它不再作为一个‘炸弹卡车’,而是一个强大的现代化‘武器投射平台’。这在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期的战略环境下,其威慑力和实战价值是巨大的,足以应对绝大多数战略挑战。我们正在研制最新型的鹰击反舰导弹,射程已经非常可观,精度也很高。如果轰六的载弹量和航程能进一步提升,轰六确实可以堪当重任。”

    另一位气动方面的专家接过话茬:“轰六的机体结构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通过换装新型国产涡扇发动机,可以适当提升它的挂载与续航能力。”

    “没错,”陈江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总结道,“有了这些深度改造,即便不隐身,无法实现超音速巡航又怎么样?轰六依旧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等我们攻克了其它技术难关,到时候什么样的轰炸机造不出来?别人有的,我们最终都会有,而且会更好更强!”

    (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5025_5025773/11110900.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