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开局五百人,结局一个国 > 第143章 北大西洋银行

第143章 北大西洋银行


几分钟后,柳绍原和张俊鸣聊完,同时看向贝鲁奇。

“贝鲁奇先生,张市长说价格方面可以让步,但你得答应他几个条件。”

贝鲁奇闻言,激动地站起身,摘帽行礼。

“太感谢你们了,威尼斯共和国愿成为你们在欧洲最忠实的盟友。”

“贝鲁奇先生别急着感谢,先听听我的条件。”

“第一,合资银行的总部得设在新安市。”

“第二,结算货币得使用华币,计量单位也统一使用华制单位。”

“第三,希望贵方的威尼斯国家银行能与合资银行开展深入合作,方便合资银行顺利在欧洲开展业务。”

“第四,建立银行所需的八成黄金储备,放在总部,也就是新安市,你们得出一半。”

柳绍原简单提了四个条件。

说实话,这些条件很过分,一点都不平等,但谁让贝鲁奇是有求于人呢。

在这个时代,控制粮食的人,类似后世掌握资本的人。

毕竟粮食是永远的硬通货。

贝鲁奇没有立即表态,而是沉默思考起来。

明国人打的算盘声,他在威尼斯都能听见。

把总部设在新安,黄金储备也放在新安,就代表明国人对合资银行有绝对的控制力。

明国人还想借助威尼斯国家银行的信用,让合资银行在欧洲遍地开花。

这不就是纯纯的借鸡生蛋。

明国人只需每年出售一批粮食,就能丝滑地融入欧洲金融圈。

正常情况,外行人想挤进去,都得付出巨大的代价做投名状。

不管是金融圈子还是什么圈子,都不是那么好融的。

威尼斯金融业在欧洲不算顶尖水平,但也是有头有脸的存在。

“这件事我得和其他代表好好聊聊,只能过几天再给你们答复。”

“没关系,贝鲁奇先生应该没吃过我们东方的美食吧,不如现在一起去尝一尝。”

柳绍原知道贝鲁奇不可能答应全部的条件。

但谈判就是如此,本质上也是一种砍价,坦诚相待的一方往往容易吃亏。

所以他先提出一个上限,后面再讨价还价。

就算这次交易黄了,共和国也不会损失什么,他们的粮食卖不到欧洲,可以拿去东方换移民。

三天后,双方开始了第二次谈判。

贝鲁奇同意银行总部设在新安,但在合资银行控制权上不肯让步。

经过一番激烈拉扯。

最后柳绍原同意威尼斯派驻的代表对合资银行具有监督审查的权力,并且黄金储备不用全部运到新安。

殷洲和欧洲各放一半。

并签订了一份为期20年的粮食贸易协议,规定华联共和国每年必须出售三万吨粮食给威尼斯谷物署,粮食价格一年可协商改动一次。

在原则性问题上谈妥。

又过了几天,双方就金融领域合作的细节展开讨论。

例如将合资银行的名称命名为‘北大西洋银行’。

还有,柳绍原希望共和国其他银行的票据也能走北大西洋银行网络流通。

在日常买卖中,可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但大规模的国际贸易不行,没人愿意随身带着一箱子贵金属或者宝石去海外做生意。

如果华联共和国的银行能与威尼斯的银行合作。

那么国际贸易就能直接走银行账户交易。

商人只需负责运货。

前提是欧洲银行认可华联共和国银行开的各类票据。

这就需要威尼斯国家银行做担保人。

过去十多年里,内阁一直在努力的融入欧洲金融业,去里面吃肉。

同时也方便双方的贸易。

但一直未取得实质性成果,欧洲银行家不想跟他们玩。

现在,是个杀过去的好时机。

贝鲁奇没有反对,提出了对等条件,华联共和国也得认可威尼斯银行的票据。

如果有商人拿着威尼斯银行的支票来取钱,华联共和国必须兑付。

双方的商人都可以在双方的银行开设账户。

北大西洋银行类似两国金融业合作的桥梁。

最后,双方就金融合作的安全问题和一些细枝末节,一一达成共识。

贝鲁奇以每吨2.5华银的价格,购买了三万吨小麦。

他没有直接运到欧洲,而是就近运往南美圭亚那,卖给了尼德兰西印度公司,换了一张商业票据。

而后轻车简行返回欧洲,从尼德兰人粮仓中,用票据换了三万吨粮食。

贝鲁奇省去了高额的运输成本,减少了风险。

尼德兰人则从中赚了一笔不菲的手续费。

除了粮食贸易和金融领域的合作。

华联共和国还与威尼斯共和国签署了十几项贸易协议,涉及到的商品包括纺织品、皮革、生铁、纯钢、金属制品、基础化工品、鱼类、加工食品。

......

一个月后。

新安市一家名叫‘大西洋贸易公司’的组织成立,主要经营大西洋两岸的殖民和贸易活动。

类似尼德兰西印度公司。

只有魔法才能打败魔法,共和国成立这家公司的目的是为了打破欧洲殖民公司对大西洋贸易权的垄断。

在海桥、巴哈马群岛、马岛和火地岛均设立了办事机构。

背后有两大股东,一是共和国财政部,代表国家持股99%。

二是方鼎保险公司,持股1%。

方鼎保险公司就是鼎公司在水面之上的壳子。

起初穿越者的计划是一人一份原始股,想让后人世代繁荣。

但如今,几乎每个穿越者都有了属于自己的家业,大部分人根本瞧不上‘鼎公司’的那点分红。

因为总感觉那并不属于自己,都是别人在管。

内阁不断对‘鼎公司’进行削弱,也没人表示有意见。

毕竟大家都懂一个道理,只有握在自己手里的,才能真正属于自己。

别人的承诺,不过是一张大饼罢了。

万一后面上来一位‘不近人情’的首辅,把鼎公司取消都是有可能的。

之所以还让鼎公司占有1%股份,是因为许平不想违背自己一开始的承诺,无论穿越者在不在意分红。

别看1%少,等公司经济规模壮大,会是普通人无法想象的财富。

而且鼎公司投资的地方不止这一处。

不过,许平今年把自己和妻子的股份全部上交了国家。

他们不要。

后代出现败家子,关他们屁事。

有许平带头,不少穿越者也都将自己的股份上交。

这些人认为过于安逸的生活容易养出废物后代。

让家族长久繁荣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优秀继承者,没有第二个办法。

当然,每个人想法不一样,很多人依旧保留着分红权。


  (https://www.02ssw.cc/5024_5024808/2565173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