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村里人的哲学课
“因为每个地方生长的东西不一样啊!”
宋明珠望望她娘,又望望她爹,一脸“这你们都不知道吗”的欠揍表情。
梅氏忍啊忍,极力忍住才没动手。
“汪伯伯说了,我们现在吃的米饭,是从交趾那边引进的稻子,产量高,一年能种两季。
以前那种稻子一年只能种一季,产量又低。百姓们种了一年田,回头还要饿死。”
当然了,这里面也不全是稻种的锅,还有赋税的原因。
“像村正家今年种的西瓜,是从西域那边过来的,我们这里根本就没有。”
但如果能种出来,那就是一项极大的创收。
“所以我就想啊,看能不能找到一些东西,是我们大夏没有的,但是对百姓又很好的。
反正就是这个意思!
爹、娘,你们听懂了吧?”
梅氏跟宋长河互相看了一眼,都觉得有点惊讶。
他们原本都以为女儿是一时兴起,没想到竟然怀了这样……弘大的想法。
“那……”梅氏也不骂人了,就问,“找些这东西,很费钱吧,你那里钱够吗?”
宋明珠就道:“娘,放心吧!要是真能找到,并且种出来的话,所有花掉的钱都会有人还给我们的!”
“谁会还啊?”梅氏顺口问。
“唐知县啊!陛下啊!”宋明珠理所当然地回答道。
这世上最粗的大腿,她怎么可能放?
夫妻俩这才恍然大悟。
是哦!
他们头顶上的青砖大屋,不就是这么来的?
“那要是找到了什么,你得及时跟我们说!”梅氏交代道。
“那当然了!我又不会种!”宋明珠就道。
于是,一场狂风大雨,就这么消失在无形之中。
“多吃点!”梅氏也给女儿夹菜。
“唔,娘也吃……”
不管爹娘以后还爱不爱自己,但至少眼前这一刻,爹娘都是爱她的。
这就足够了。
不要为还没发生的事惩罚自己。
如此,宋明珠便放下了。
相比宋长河家的安静,村里的情况,倒是很不一样。
村里,第二天大家就发现,他们宋家台如今不仅多了朝廷工部的工匠,还多了县里的农事官。
哟,可热闹了!
这农事官呢,去年秋季收粮的时候下来过宋家台,对宋家台的田印象颇佳。
他先跑去村正家养鱼的田看,然后又去二狗子家养鱼的田看。
他负责问,跟下来的书吏就负责记。
巧了,这名书吏也是宋家台的熟人!
——正是去年在镇上搞自来水的时候,县里负责记录的那名书吏!
既然是熟人,就没那么拘谨了。
农事官索性跟村正组成巡视二人组,每天就在村里看田。每看到一块田,两人就停下来指指点点。
搞得村里人十分紧张,每天睡觉前都要反复问自己几个问题。
“村正他们,今天看的是不是我们家的田?”
“他们骂的谁?”
“我们家的田,今天看水了吗?”
“抓虫了吗?”
“除草了吗?”
想来想去,是被看了也不安心,没有被看也不安心。
纠结到半夜,最后做了个决定。
“不管了,明天请村正跟农事官来我们家田里看看!挨骂就挨骂,下一茬好好种就是了!”
农事官这样的大腿,怎么能不抱呢?
于是,村正跟农事官反倒成了村里最忙的人,每天不是被东家请过去,就是被西家喊过去。
路过湖边,几个大点的孩子正在湖里泅水。
“你们几个泥鳅!”村正指着他们骂,“这湖深着呢,居然敢下水!还不赶紧上来!仔细你们的皮!”
几个孩子慌慌张张爬上来。
最大的一个笑嘻嘻地往村正手里塞了两个嫩莲蓬,撒腿就跑。
跑到村正打不到的地方,才停下来喊:“村正,别告诉我爹跟娘——”
书吏忠实地记录下了这一幕。
并配旁白——
“……观此,宋家台小孩儿们的顽皮,大致有迹可循。”
村正:“……”
怎么办?又想套人麻袋了!
看完稻田,村正又邀农事官去看自家种的瓜。
因为当初不知道能不能种出来,他们家也没有专门划一块地出来种瓜,就缝隙里插针,点缀在田间地头。
“哎呀,这是……”农事官惊喜地道,“西瓜啊!”
村正很惊奇:“大人您认得?”
“你们哪里来的籽?”农事官问。
“知县夫人赠给明珠的。”村正道。
“原来这籽,被你们拿走了呀!”
去岁知县大人上任,知县夫人的娘家送了几车东西来,其中就有西瓜。
听说这东西原本有一车,但是长途损耗,到了就只剩几个。
知县夫人切了两个,请县衙众人尝鲜。
农事官当时觉得新奇,就把籽留了起来。
后来再去问知县夫人讨要剩下的西瓜籽,知县夫人就说送人了。
他当时也没好意思追问送谁了。
没想到,这籽居然来了宋家台!
可谓缘分是也!
“你们这籽,什么时候下的?怎么下的?”农事官问。
怎么比他种的要好?
宋老大过来回话:“瓜籽的话,其实插秧的时候我就拿到了。只是我当时不敢种,等到五月才开始搞的……”
农事官:“我是插秧的时候开始弄的……”
两人一交流,就发现农事官的籽下得早,出苗慢,长得也慢。
好不容易等苗长起来了,移到田里,就跟朵娇花似的,风吹狠了藤蔓就折断,雨下大了就溺死。
特别难伺候。
到现在,就两株藤结出了瓜,还小。
倒是宋老大的,下籽晚,出苗快,苗也长得壮,瓜也出得多。
“这苗发起来不容易,遇到下大雨,我就拿稻草盖上……”
说实在的,宋老大对这瓜苗,比对他老娘老爹都要贴心恭敬。生怕哪里没照看好,废了这金贵的籽。
他实在是害怕极了。
却没想到误打误撞,时机反倒选对了。
而农事官那边,还按照惯有的思维来下种,导致效果远不如宋老大这边。
“你这瓜,比我的大多了!”农事官羡慕道。
他的才拳头大,宋老大的起码两个拳头大,差别太明显了。
“我那瓜,今年应该是不行了!”农事官就道,“也不知道知县夫人娘家,今年还送不送瓜来……”
(https://www.02ssw.cc/5024_5024759/25685222.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