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砍竹做饭盒!我带爹爹赚万千金银 > 第195章 西瓜的种植办法

第195章 西瓜的种植办法


宋明珠去上学,跟宋榴从村正跟农事官旁边经过,看了一眼,走了。

今天又是二师父当值。

师徒俩上完课,又玩了会儿数独,宋明珠便找她师父说别的话。

“师父,去年我去县里,知县夫人请我吃西瓜。

我从来没吃过那种瓜,觉得好吃,就跟知县夫人讨了籽。

今年呢,我爹把籽给了村正家,大虎哥他爹负责种。

但是吧,今天我从田里经过的时候,听大虎哥他爹跟县里的农事官说,田里的瓜结得多,但是个头小。

师父,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上辈子她家种过田,但是她没种过。

她平常也是个连花花草草都不碰的人。

唯一养过的绿植是一盆仙人掌,结果还让她浇水浇死了。

这辈子就更不用说了,她还是个小毛孩,田里的那些经验还轮不到她插话。

二师父想了很久,久到宋明珠怀疑他自己也不知道或者忘了的时候,才听她师父慢慢开口。

“瓜太小的话,有几个原因。

第一,藤蔓长得太盛了,抢走了瓜的营养。

这种情况呢,要在瓜长到拳头这么大的时候,把藤蔓上长出来的尖尖,掐掉一些。

这种手法叫做掐尖。

这样的话,营养就会流向瓜,而不是流向藤蔓的尖尖。

瓜就会长大,而不是藤蔓长大。”

宋明珠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样啊!”

“第二,果实太多的话,一些弱果小果,就适当的去掉。留下长得好的、长得壮的。

瓜少了,营养不变的情况下,每个瓜能分到的营养就多,长得就大。

道理跟上面是一样的。”

宋明珠乖巧地点头:“嗯嗯,我记住了!”

“第三,土壤跟施肥也很重要。

首先,种西瓜的土壤,要肥沃、疏松,透水透气。

在定植之前,肥料就要下够。

然后,在果实膨大的期间,要追加磷钾肥……”

宋明珠就睁着大眼睛望着她师父:“什么肥?”

“磷肥。”二师父言简意赅地道,“吃剩的鸡蛋壳、鸡骨头、鱼骨头,晒干,磨成粉,混到泥土里,发酵。就这样。”

其实二师父也没有亲手种过西瓜。

只不过,当年伟大领袖决定成立生产建设兵团,一边戍边一边垦荒。同时招揽各界人才,大力发展边疆。

二师父当年想着要投身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所以在“农”跟“科学”方面做了两手准备,学了一点跟“农”相关的知识。

结果后来他投身了科学,“农”的知识是一点都没用上。

这会儿能还能想起来,已经是奇迹中的奇迹了。

老实说,二师父说得也挺抽象的。

但跟宋明珠的比划相比,倒是详尽多了。

看吧,这就是读书多跟读书少的差别!

“第四,种完西瓜的地,第二年不能继续种西瓜,要轮播四五年,养一养,才能接着种西瓜。”

“那第二年能种别的吗?”宋明珠问。

不然太费地了。

“能,但是残株要清理干净,耕地的时候要耕透,土壤要消杀……”

宋明珠嚷嚷:“师父你慢点讲,我记不住这么多!”

“讲完了,你可以走了。”二师父干脆利落地道。

宋明珠就道:“我早上出来的时候,听我娘说晚上要烧鱼汤。我在想里面是炖菌子好呢,还是炖豆腐好。”

二师父:“刚才说的你记住没?没记住的话再讲一遍。另外,鱼汤里还是炖菌子比较好。”

然后,二师父又把后面两点重新说了一遍。

“谢谢师父!”

宋明珠从山上下来,牵着宋榴的手一路小跑去找村正。

“五嗲嗲,我问过我师父了,他说西瓜要这样……这样种!”

村正一脸懵:“哎?不是!你说慢点!你等等!”

村正喊来正准备吃饭的老大跟农事官,把他们往宋明珠面前一掼。

“明珠啊,你现在可以说了!”

于是,宋明珠小手一挥,跟学舌的鹦鹉一样,呱呱道:“我师父说啦,西瓜呀,要这么种呢……”

----------

宋明珠在村正家大展威力的时候,她爹娘还在家里等她回来吃饭。

左等右等不见人回来,家里就急了。

“会不会是跑哪儿玩去了?”

“应该不至于……”

宋明珠跟宋榴都不是喜欢乱跑的人。

“那怎么还不回来?”

“我出去找找。”宋长河道。

他出了门,路上遇到刚干完活儿回来的村里人。还没开口呢,村里人就先说话了。

“找你家明珠吧?我看到她去村正家了!”

宋长河谢过村人,直接去了村正家,老远就看到女儿站在村正家天井里,不知道在说什么,眉飞色舞。

村正、宋老大、农事官三人蹲在她面前,听得十分认真。

宋长河来的时候刚好赶上最后一句话。

“就这样,我说完了!”

不是,你什么说完了?

“哎呀!”农事官听完宋明珠的话,懊恼得一拍大腿,悔恨道,“我要是早点听到这话就好了!”

宋老大比较务实,就问:“那我现在掐尖跟掐瓜,还来得及吗?”

“我也不知道哇!”宋明珠叫。

她又没种过西瓜。

农事官想了想,道:“你的瓜都长这么大了,现在掐瓜估计来不及了。”

掐了也挺可惜的。

“掐尖的话,倒是可以试试。”

两人饭也不吃了,马上就去地里,实地琢磨该怎么补救。宋明珠也拉着她爹一起跟过去看。

实践是一件漫长的事,所有的经验,其实都是失败的教训。

宋老大也不敢全部掐尖,还是留了一半瓜藤没有掐。

反正行不行,一对比就出来了。

搞完之后,各人各回各家吃饭。

宋长河家的田,已经跟二狗子爹几个说好了,田给他们弄,算工钱。宋长河每天看一看,检查检查,其他时间就用来做套娃。

二狗子爹几个每天先去忙活田里的事,忙完了再来宋长河家,帮着一起做套娃。

家里木料不够,宋长河就去村里收木头。

宋家台自己没有山林,自然也就没有林场。

全村只有村正家有几根多余的木头。

但那是村正给自己跟老妻攒的棺材木。

——这边的习俗,是人到一定的年纪之后,只要家里有点余力的,都会打一副棺木放在家里养着。

要是没有钱找人打棺木,至少也要囤几根木头。

这样才安心。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

这几根木头都放了好几年了,是先卖给宋长河呢,还是继续搁在梁上吃灰呢?


  (https://www.02ssw.cc/5024_5024759/2568522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