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砍竹做饭盒!我带爹爹赚万千金银 > 第321章 知县大人的期许

第321章 知县大人的期许


送走了唐玉珠,二狗子娘跟二虎娘帮着梅氏收拾了灶屋里的大小事儿,然后就是拿帮工钱。

为了让村里人少说点话,梅氏如今都直接给帮工钱,这样大家都不用为难。

送走二狗子娘跟二虎娘,梅氏关了门,长长地吁了口气。

她今天是不想再看到任何客人了!

“娘,你累不累?”宋明珠也乖,见她娘这个样子,就知道她娘肯定是累了。

忙请她娘坐下,殷勤地帮她娘捏腿。

“娘,您可太厉害了!那么短的时间就做出了那么一大桌饭菜!还都那么好吃!”

因为英红答应给常喜多分点鸭子,宋明珠她们这桌没吃完的干煸鸭子都让常喜包圆了。

梅氏听到女儿这么说,到底是没忍住,重重地叹了口气。

人人都夸她能干,但从来没有人问过,她到底想不想这么能干呢?

“行了,去找你爹玩吧,让娘歇会儿!”

宋明珠便听话地找她爹玩去了。

其实,哪怕是宋明珠,都没有意识到,她娘其实一直都处在困境当中。

但大家都把这个困境叫做人生。

而梅氏的人生路,在村里的女人们看来,已经是她们做梦都想到达的高峰了。

女性的觉醒之路啊,任重而道远。

----------

唐玉珠回到县里,夕阳正浓。

她爹虽然下了衙,但还没有下班,还在县衙的前头给前两天来应聘宋家台夫子的秀才们批改文章。

唐玉珠心情激荡,迫切地想要跟她爹分享自己在宋家台的感受跟见闻,因此并没有去后宅,索性就在屏风后头听她爹判改文章。

那几份文章,唐知县没有一份满意的。

“你们的论据,全是先人的,那你们自己的呢?”

几个秀才站在厅中,脸上还带着不服。

唐知县实在没空照顾他们的那点矫情,一针见血地点出他们的问题。

“你们所举的这些典故,你们读过、我读过、陛下也读过,你们觉得陛下还需要你们来提醒吗?”

几名秀才:“……”

仔细一想,好像也是。

但那些锦绣文章,谁不是这样引经据典呢?

“引经据典,只是让你们找个破题的依据而已,并不是叫你们把这个依据反复论述三遍。

是花拳绣腿还是真材实料,一读便知!”

这就是时下一些文章的毛病,满纸都是圣人训,看着花团锦簇,但里面半句实在的都提炼不出来。

全是废话。

“你们啦,当立足于己身,或立足于百姓,或立足于朝堂,真心实意地提出自己的看法。”

唐知县直接拿他出的题来举例。

“比方说这道题,如何才能做到入眼皆是我大夏国土?

是守土,还是开疆?

如何守,又如何开?”

陛下有雄主之心,先是借着肖家村一事,震慑了朝中官员与乡绅豪族结党营私。

然后又借着彻查隐户一事,割掉了许多痈疽恶疮,基本上统计清楚了本朝的人口数。

但凡明眼人都能看出来,陛下这是在治理内患。

而现在朝廷最需要的,就是清除内毒之后稳定又快速的发展。

所以,像宋家台这样愿意为朝廷着想、听朝廷指挥、又能走在朝廷想法之前的村子,将会越来越受到陛下的表彰。

“你们又何如让百姓归心,来庇佑这山河无恙?

是靠打击,靠压迫,还是靠蒙蔽?

亦或靠教化除愚,开化除昧?”

在唐知县的层层引导和质问之下,几名秀才脸上的不满淡下去,都换上了沉思。

“还是说,庇佑山河无恙,只是百姓一方的事情?

若是如此,那你们这些读书人,又为什么而读书呢?

那我们这些做官的,两脚又该站在何方?”

几名秀才听到这儿,脸上不禁浮现出惭愧之色,纷纷跟唐知县认错。

“听知县大人一席话,犹如醍醐灌顶!”

“是学生们浅薄了!”

“我们这就重新去写!”

见这几人态度良好,可以教导,唐知县又放轻了声音,语重心长地道:“诸位都读过史书,便该知道,史书千载,弹指一挥间。

史书中间虽然不见百姓,但字里行间填充的,全是百姓。

帝王将相都会化作一捧黄土,你我皆不能免俗。

唯有百姓,将会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而看不见百姓、无法善待百姓的人,终将和历史一起化作尘埃。”

这是唐知县的内心剖白,也是他对所有读书人、或者即将迈入官场之人的期许。

须知,一个盛大的王朝,必定是以庞大的百姓为基础的。

民富,则国强。

国泰,则民安。

“几位如果只是将目光放在宋家台,那格局也未免太小了。”唐知县勉励几人道,“我们站在先贤的肩膀上,理应有更高、更广阔的天地。

望几位能够发奋读书,明察大道,将来要成为大夏的栋梁之材!”

几名秀才听到唐知县这番话,才明白知县大人是真的在点拨他们,心中都很触动。

有两位甚至热泪盈眶。

“知县大人放心,我们必将——不负知县大人的期许!”

“我们愿为大夏的强盛,肝脑涂地!”

如此,唐知县也在这几人心中撒下了名为理想的种子。

而屏风后面,唐玉珠也终于明白她爹为什么会对宋明珠另眼相待了。

因为他们呀,都心怀着同样的理想!

----------

宋家台,日子转瞬就过了两天,马姑娘的身子好了很多。

她也真是个好姑娘,刚能下地便抢着帮老婶儿干家里的活儿。

那姿势,一看就是惯常干活儿的。

老婶儿心里也很怜惜这姑娘。

想留吧,也不知道该以什么样的身份来留人家。

不留吧,又委实不忍心看着马姑娘再去寻死。

便悄悄跟老头子说了这事儿,让老头子给想个办法。

“我能有什么办法?”村正也很头痛,“我只是宋家台村正,又不是县里的里正,管不了那么远啊!”

“你好歹是个村正啊!”老婶儿就道,“难道我们村连个无家可归的姑娘都容不下吗?”

这哪是容得下容不下的问题呀!

这姑娘藏在他们村,就是妥妥的隐户啊!

村正哪里敢冒这个险?


  (https://www.02ssw.cc/5024_5024759/2568509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