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砍竹做饭盒!我带爹爹赚万千金银 > 第560章 好事坏事都有

第560章 好事坏事都有


肖郎中拿到药,熬了药汤出来,老村正喝了一剂,睡了自生病以来的第一个好觉。

醒来后,老村长让老幺把宋长河跟宋明珠都叫过来,说有事要讲。

“长河啊,我想跟你说说明珠的亲事。”老村长靠在床头,虚弱地对宋长河道,“明珠这孩子一贯有主见,她想成亲,那我们整个宋家台都是她的娘家。

她要是不想成亲,那她就是我们整个宋家台的姑奶奶!”

宋明珠泣不成声。

“老幺啊,你记下,我们宋家台这些所有姓宋的孩子,都要侍奉明珠!”老村正专门交代儿子,“谁要是敢违背,那就逐出门墙!”

宋老幺表态:“爹,您放心,我一定不会让人欺负明珠的!”

宋明珠再也忍不住,趴在老村长的被子上,失声痛哭。

“五爷爷,对不起,是我没用!”

“我没有早点发现您身上的病痛……”

“也没有早点想到做药出来……”

“哪里,这是老天爷要收我,关你什么事呢?”老村正伸出枯瘦的手,轻轻摸摸宋明珠的脑袋,道,“其实老天爷也待我不薄了……”

他这辈子挣了这么大的家业,三个儿子都有出息,大孙子已经看到了希望,其他几个孙子看着也不差,他还得到了皇帝的褒奖,享了好几年的福。

不差了,真不差了。

“生死有命,只望你们能够团结一心,眼光长远,将宋家台发扬光大,我就……”老村正的眼睛里含着望子成龙的期盼,“真正放心了……”

到时候去到老祖宗跟前,他也长脸。

老村长说完宋明珠的事儿,就让父女俩走了。

村里人听说老村长精神好了一点,都猜到了情况,纷纷带着孩子们来跟老村长告别。

“村正,当年是我不明白,不听您的话,给您痛打了一顿……”曾经的懒汉流着泪道,“您现在看到了吧?我家的日子过得可好了!”

“啊,以后也对婆娘好点。”老村正就道。

“我一直记得您的话呢!”老大不小的汉子呜呜哭着道,“我不敢的……”

二牛婆婆也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来了。

她老伴儿早几年前就死了,大儿子一家人数十年没有音讯,根本找不到人。

大孙女得知了消息,直接学宋明珠之前离家出走那样,去了县里。等丧事全部办完了才回来,全程连面都没有露。

“老村正,当初是我错了……”二牛婆婆在老村正床前抹着老泪,哭诉道,“我真的错了,让老大跟老二兄弟俩离心,又让宋榴跟老大两口子离了心……

我老了,也不行了,就这几天了!

我就想求老村长您一件事,您能不能……让宋榴……回来送送我?”

老村长刚开始还真以为这老虔婆悔改了呢,听到后面的话,呵呵笑了。

“你呀,还是没搞明白宋榴的性子。”老村长毫不留情地戳破这老虔婆最后一点脸面,“你不是想着让宋榴回来送送你,你是还记着宋榴当初说要给你家老大五两银子的事儿,觉得你家老大不回来,你有权利去收那五两银子!”

对着蠢人,老村正不想浪费自己的力气。

“宋榴爱给不给,那五两银子都跟你没关系!你省省吧,再作妖,就让你老二喝西北风去!”

她老二当年就是个蠢的,现在也是个蠢的,看着老娘来作妖,以为自己能占这个便宜。

他们就不看看宋榴如今的样子是他们攀得起的吗?

老村长把人赶走,叮嘱儿子:“以后这家人听话还好,不听话直接撵了!”

自从宋明珠修了三座棉工坊之后,他们自己村的屋子不够住,县里来务工的租屋都租到隔壁村去了。

如今多少人想落户他们宋家台啊!

只要他点头,怕是后山上都能住满!

还想拿捏宋榴,呵!

用了麻沸散之后,老村正的精神好了几天,然后就去了。

村里人有腿的、能走的都来吊唁。宋明珠和她爹披麻,跟着一起戴孝,然后吹吹打打将老村长送上山。

老村正就葬在他爹——上一任老村正旁边,父子俩隔了几十年,还能对个话。

“儿啊,你也来啦!”

老村长惊奇地道:“爹啊,您还没去投胎?”

“这你就不知道了!”他爹就道,“我们宋家台的香火太好了,在我们宋家台修行,不比重新投胎做人差!”

老村正:“……”

这是他能知道的吗?

哦,如今的他的确也能知道了……

好吧,他如今也成了庇护宋家台的老祖宗。

新晋升的老祖宗吸了吸香火,开始干活儿。

哎,这就是做鬼,也没有真正退休的那天啊!

----------

村里,宋明珠提笔,为老村长写下属于他的小志。

“宋培民,男,澧阳县宋家台人。生于前朝景福‌二年,卒于大夏隆兴三十三年五月,享年六十一。

祖籍江陵县,地址不详。随父逃难至澧阳县,其长辈结宋姓之人立村,村名宋家台。

妻胡氏,生三子。年三十三从其爹手中接过村正之位,挑宋家台村正大梁二十八年,公正仁义,引领宋家台村人筑梦前行,步步皆实。

荣获朝廷褒奖,皇帝赐匾‘德善之家’。为大夏弹花匠祖师爷。

今村中不见老村正,惟余弹花声梆梆。”

第三年年末,谢老娘又去了。

梅氏回去哭了几天灵,累得回来睡了两天才缓过来,宋明珠也跟着服了五个月的小功孝期。

……宋明珠觉得,好像开始长大之后,周围的人就都在离别。

但这个三年也是有好事的。

首先是二世祖编纂组经过几年奋战,终于完成了大夏字典的编纂工作。他们按照字、音、释义、组词、造句的方式,收录了他们能找到的几乎所有的字。

又请翰林院学士、大学士以及民间大儒来进行审校,竟然并没有审校出多少错误。

可见这帮二世祖其实还是有点水平的。

二世祖们得意极了。

想他们严格按照宋明珠的要求,三审三校,还在其中引入了标点符号,可谓创新,力争词义、句意通达,不留模糊的地方。

任谁看了不说好?

就是他们这头秀发啊,日益渐少,年纪轻轻就已经有了老学究的趋势。

二世祖们觉得有点慌。

他们还没成亲呢,这可怎么办?


  (https://www.02ssw.cc/5024_5024759/2568485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