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四合院:收走贾家房秦淮茹抵债 > 第424章 给年轻人谋个前程

第424章 给年轻人谋个前程


顾英华拿出一包烟,刘知言立刻过来拿过去,散了一圈,拿出火柴,给老村长们挨个点上烟。

看着刘知言,几个老村长都是满意。

“到底是跟着小顾连长的人,就是懂礼貌。”

刘知言笑笑。

什么样的领导,就有什么样的属下,就有什么样的工作风格。

顾英华面色平静下来,严肃的看着这四个老村长。

这都是当初最早跟着种蘑菇的,也算是顾英华在这里的嫡系。

“这个事情,比较大,已经不只是我们几个村的事情。”

“因为我们几个村发展的好,上面大力表彰。”

“同时呢,因为咱们国家穷啊,到处都缺各种物资。”

“如今城里吃口菜都难。”

几个老村长面色也都严肃下来。

顾英华接着说道:“所以呢,省里和县里,决定把咱们周围一共三十九个村,划过来,成立一个新的公社,就叫三山公社。”

“这个公社呢,就按照目前咱们的运行模式,属于省里供销社和县里直管,我来当这个公社的书记。”

“这个活,可不轻松,咱们先富裕起来的几个村子,要帮忙带着他们一起富裕起来。”

“大家都过好了,才是社会主义啊。”

吴老生微微眯着眼:“别的咱不说,只要是小顾连长你要干的事,你只管招呼一声。”

王传山笑着说道:“小顾连长你放心,咱们几个村,那可是跟着你的老村了。”

“咱们要是不配合好你的工作,那良心不是让狗吃了?”

其他俩村也是纷纷笑着点头。

顾英华笑笑点头:“这都是老村长们帮忙,我才有了这点成绩。”

“知青,我今天就分完,明天你们就带回去。”

“还有一部分,会分配到其他村子去。”

“另外,就是各个村,要挑选种蘑菇最好的好手,准备成立一个蘑菇培训班,还有,王山村的那个……谁来着,种果树很拿手的那个。”

王传山立刻得意起来:“叫王厚生。”

顾英华笑了起来。

这个王厚生,虽然不是科班出身,纯野路子,可三代人都喜欢侍弄果树,倒是有点这方面的特长。

如今王山村的果树,已经种了一万多棵,远比其他几个村强,发展的最好。

而且,今年秋天,王山村就摘了上万斤果子送过来,还是顾英华帮忙和供销社联系的。

“王厚生,就别在村里了,调到三山村这边,负责果树种植。”

“我这边,正好有个种果树的教授,他跟着好好学。”

王传山顿时心里打鼓了。

他看看顾英华:“小顾连长,厚生过来肯定是好事。”

“可我们村这几百亩果树了,明年我们还打算继续种,种到至少一千亩。”

“以后这罐头厂……”

顾英华顿时笑了起来。

罐头厂,肯定要建。

这是目前这里最合适的生产力。

关键是技术门槛低。

罐头又不需要多高的技术门槛,都是简单的流水线。

可现在奇缺!

“放心,这个事情,我就做主了,罐头厂,一定建在王山村。”

吴老生心里悻悻,其他两个村长,也是有点不开心。

可没办法,年初的时候,顾英华让大家种果树,大家都心思在蘑菇上。

唯有王山村当事办了,而且出成绩了。

本来,人家王山村也有这个基础,村子里就有几百亩山果树。

后来这今年又种了上万棵果树。

早知道,自己村那点果树苗,说啥也不给王山村。

当初王山村可是跑了周围数十个村子,到处搜罗果树苗。

结果其他村乐的没有果树苗,还能专心种蘑菇……就都给了王山村。

这下好了……

这眼界就是不够长远啊。

就该听小顾连长的话。

王传山顿时眉开眼笑。

顾英华笑着接着说道:“不过这个罐头厂,要多久能建,那得看你们多久一年能有至少稳定的二十万斤水果。”

“不然,建起罐头厂还闲着,那也浪费不是?”

王传山含着烟袋,悠然说道:“明年,明年就能二十万斤。”

“到时候,各个村的山果我们安排人收了,附近百里内,最少收百万斤不是问题。”

这个时代,对罐头的水果要求可没后世那么苛刻。

只要是水果,都行。

山里野果不少,只要肯下力气,能摘不少。

只是这玩意不当粮食,只能当零嘴,储存也是个大问题,以前的人们也只能让果子烂在山里。

顾英华点点头:“收野果,只是权宜之计,种果树,培养更好的果树,有更好的果子,才是长久之计。”

王传山当即点头:“您放心,我们村专门成立了果树组,如今虽然没产出,但是我们村可是规划长远。”

这几个事情解决,顾英华笑笑,看着几个老村长:“最后一个大事。”

“这三山公社成立,可目前什么都没有。”

“除了我这个公社书记,县里的崔书记担任副书记,还差几个副书记和管事的。”

“不能咱们公社成立了,公社八大员都凑不齐。”

吴老生几个互相看了看。

这个事情,和他们商量做什么?

这不是领导们的事情吗?

顾英华笑笑,点根烟,靠在石桌上。

“而且,咱们这个公社呢,比普通的公社级别要高,是副处级的单位。”

“也就等于副县长级别。”

“那么,这个公社除了书记,还要有副书记,还要有个其他的管事的,我就不具体细说了。”

“不过咱们这个公社,和其他公社不一样,我不需要那些当官的,我需要干事的。”

“当然,干事干好了,肯定要当官。”

“我的意思是,您几位,先帮我拉一把,把这个架子拉起来。”

顾英华很清楚,在农村,让这些人去把架子搭起来,远比去带几个干部强。

这个公社的情况又特殊,别人来了,未必合用。

这个事情,让吴老生他们面面相觑。

这……当官?

可他们没有这个想法,都是一辈子的老农民,虽然是村长,但是他们从不觉得这是官。

可要是去公社做事,那就是真正当官了。

“我们年龄大了,让年轻的去吧。”

“年轻的跑得动,我们怕是不行。”

吴老生率先开口。

其他几个人也是点头。

顾英华很清楚,他们这是要趁着这个机会,给村里的年轻人谋个前程。

他们几个,最小的都七十多岁了,已经没有什么前途可言。

但是村里的年轻人可以啊。


  (https://www.02ssw.cc/5024_5024748/23750630.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