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朕为将军挽红妆 > 第三百八十六章 还是砸过来了

第三百八十六章 还是砸过来了


成楹坚定点头,萧瞻仰头望天,眨了眨眼睛,双手扶起她:“好,我答应你。”他传下诏令,命少府准备拜将仪式。

萧瞻此次要拜的,是诸将之中,地位最高的大将军,四将之首,位同三公,秩万石。按照礼制,骑士列队于广场之上,文武百官身穿吉服,齐聚太庙前,在天子登基的地方观礼。萧瞻祭祀天地,上告宗庙,然后取下供奉在太庙中的黄钺,钺,其实就是一把斧头,安装有木柄,黄钺,用黄金装饰的斧头。他一手托着斧首,一手托着斧柄,交到一身戎装,跪拜在太庙前的成楹手中,朗声道:“社稷之命在将军,今逢国难,请大将军,将而应之。上至天者,将军制之;下至渊者,将军制之。”

假黄钺,意味着成楹既可以代替皇帝出征,行驶征伐之权,亦可以随意斩杀触犯军令的节将。

上一个,被萧瞻这么郑重假黄钺,拜将出征人,是力扛西南六部蛮夷的萧子瑜。

.

萧瞻此次不但拜了大将军,还封了四将中排名第二的骠骑将军。

陇右,幽州军营地中,聂君游捧着皇帝使者匆匆送来的诏书和印绶,表情有些僵硬,还是使者催促他赶紧行礼谢恩,他才缓过神来。

他不是不甘心屈居成楹之下,也不是不垂涎骠骑将军的位置,只是心里有些意外,千躲万躲,还是没能躲过去。

当初,听闻北楚收复了兖州,聂君游叹息不已,九州之中三个皇帝两个王,谁能想到,一口气吞下兖州,收复二十万流寇军的,竟然会是据说早死透了的楚国太子呢?他分析了下九州局势,不打算等了,遂带着天下兵王出来建功立业了。

兵王一共有两支,另一支归小武管辖,聂君游想了想北楚皇帝在关中大肆打压豪强、杀得血流成河的事情,再一想自己的豪强背景,感觉自己家族之后几十年,在皇帝眼皮底下可能没好日子过。他也没太大的野心,保住家族目前的财富和地位不丢失就行,因此也没打算建立多大的功业。

聂君游遂问小武:“时局艰难,皇帝在兖州和流寇军的鏖战已经接近尾声,下一步可能要进取青州,而北地郡和羌胡也展开战斗,两个地方都很危急,你想去哪里?”

他就直接把话挑明了:“青、兖之地建功立业的机会多,毕竟就在皇帝身边,只是局势复杂,难度也大,北地建功的机会可能少,但与羌胡作战,都是咋们的老手艺了,实在没什么难度……”

聂君游就怕小武选了北地郡,毕竟这里是他出生长大的地方,故乡有难,怎么着也得帮一把不是?因此他灵活把握年轻人胆子大、渴望青云直上的心理,刺激他往青、兖走,好把北地郡留给他。聂君游和小武不同,天大地大,家族利益最大,当初打王庭之战当然不全是为了家族,很大程度上还是民族情怀的激励,但现在和那时候不同,他打算效忠北楚皇帝,却不想立太大的功劳惹眼,只想在边边角角苟着。

至于当初萧瞻跟成楹说的“聂君游竟然派小武来了兖州,他恐怕没想明白自己错失了一次多重要的机会”,完全不存在,聂君游压根儿就不想要这机会。

小武自然也是效忠北楚皇帝的,毕竟他爹,武邑,都带着北地军帮皇帝收复京都了,他们是一根绳上的蚂蚱,荣辱与共。小武痛快地选了兖州。

但是理由,却不是聂君游想的那样,小武信心满满道:“不必去北地郡,秦叔叔定然能将胡寇挡在境外。”那时候他正对范氏想把孙女儿嫁给他的事情满心幽怨,遂带着上谷突骑一溜烟跑了。

从小武口中,聂君游第一次知道北地还有秦竹书这号人物,嗯,名字听着文绉绉的,不太厉害的样子。

待他发挥优势,带着渔阳突骑到羌胡大单于的王庭中做了回客,弯弯拐拐绕到北地军营,数日后见到传说中的秦竹书,北楚皇帝亲封的卫将军之后,发现自己想错了,这明明是很有脑子,胆识与勇毅俱全的一个人啊。

看,两人都想到占陇县,夺萧关。

只是,两支友军莫名其妙交起火来,互殴了一顿,有些尴尬。当时的场面实在是精彩,两个将军还能客客气气、有模有样说着话,北地精骑和渔阳突骑见了面,龇牙咧嘴,互看不顺眼,就差扑过去打一架。

随着五万虎贲军奉命北上,驻守北地边境之后,聂君游不打算在北地待了。毕竟不管怎么说,秦竹书都是卫将军,职位比他高,他待在北地,得听秦竹书指挥。

溜了,溜了,聂君游本想溜回幽州苟着,结果皇帝眼尖,一道诏书把他拎来了右扶风,右扶风原来的将军沈宏伯,被皇帝调去守褒斜道。聂君游想了一想,来都来了,不立点功劳似乎说不过去啊,瞅瞅东边,小武都成车骑将军,都灭扬了。

聂君游终于打起精神来,专心致志对付起凉州军。

几个月下来,幽州突骑逼近陇右,切断了凉州和益州的联系。

本来聂君游想着,就算他拿下了陇右,拿下了凉州,皇帝应该也不会给他封太高的官职。毕竟凉州这块地皮,并不是很值钱,地广人稀,穷鬼一堆,一个郡的人口加起来,还比不上徐州或者关中一个县,还与羌胡小部族为邻。这个地方就是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也就他不嫌弃,嚼吧嚼吧吞了,打完这一仗,皇帝给他封个平西将军,跻身重号就行,就像武邑打襄阳之战时的官职那样。

谁能想到皇帝这么大方,竟然直接把骠骑将军扔他头上来了。

这下子,聂君游不想放光芒也不行了。

其实骠骑将军这名号,本来落不到聂君游头上,萧瞻最中意的人是武邑。

小武的灭国之功,很大程度上,是沾了他老爹的光,否者也不能打得这么顺手。萧瞻将来从长江水道逆行而上,进取夷陵、江都郡等地,少不得要武邑出力,因此给他封个骠骑将军,一点不过分。

问题是,萧瞻已经给小武封了车骑将军,要是再给他爹封四将,那完蛋了,武氏父子拥北楚泰半之兵,萧瞻没法玩儿了。

还是怪当初兖州灭黄尚的时候,萧瞻一心想着把成楹替换下来,一考察小武,觉得这小子还不错,直接将车骑将军砸他头上,这就导致后面小武灭扬之后,封无可封,只能从爵位入手。儿子已经占据这么高的位置,无论如何,武邑也不可能封骠骑。

骠骑落到聂君游头上,其实是皇帝想要制衡朝中另外两位四将,秦竹书和武氏父子。


  (https://www.02ssw.cc/5010_5010340/1111076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