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0章 侯君集的恶意
绕过前院,结果也是不出李斯文所料。
兵部后堂热闹非常,大大小小的官吏正在打扫落叶,但没有一人前来引路,尽是些冷眼旁观之人。
若说这背后没有侯君集的暗示,李斯文是不信的。
没有深仇大恨,谁敢如此轻慢一位朝廷勋公,携开疆大功归来的功臣。
唯一有些出乎意料的,便是侯君集这货,竟然这么按不住性子。
明明大可虚情假意,与其他国公府再合作个几年,等麾下兵强马壮后再谋大事。
只能评价为,出身限制了侯君集的思维。
见小利而忘命,干大事而惜身,好谋无断,当年曹丞相对袁绍的评价,一字不改的放到侯君集身上,也丝毫不差。
兵部正堂,方脸三角眼的侯君集,正大马金刀的坐在门口,面无表情的监管手下干活。
等抬头注意到龙行虎步而来的李斯文,顿觉心烦意乱。
虽然只是大概了解了边关的几次大捷,还没有更详尽的军报汇报上来。
但被押送回京的吐蕃主帅,还有陆续赶来的西域行商,多方验证下,侯君集对五日守城的战况,心里已经有了个大概。
不出意外的话,这个备受皇帝宠信的徐家小子,将是大唐二代子弟中最为耀眼的那人。
再加上其背后,自李靖出将为相后,便已隐隐有了朝中军方第一人之实的父亲李绩...曹国公府已经成了他前进路上,最大的拦路虎。
就算自家老二,和李斯文交情莫逆又如何,孩子没了可以再生,更别提是个没啥能耐的次子。
升官机会不一样,稍纵即逝,这次把握不住,将来也不会再有。
更别说,他预想中的第二条路——效仿长孙无忌,撺掇太子兵变以求从龙之功,也被这小子搅和了个稀巴烂。
瘸腿,养猪,荒废政务...李承乾的名声已经彻底完了!
本来在侯君集的预想中,两种权倾朝野的路子总有一条能走通。
可没想,全都毁在了此子手里,这如何让他不心生埋怨,乃至敌视。
再加上心里不愿意承认,但确实存在的对李绩的嫉恨...
新仇旧恨叠加一起,已经快让侯君集冲昏头脑,萌生转投魏王门下之意。
太子失德,有李建成之兆,而魏王心存大志,深受皇帝偏爱,未尝没有继承大统的可能。
当然,此事还需从长计议,毕竟魏王的名声,也险些毁在了李斯文手上,想要挽回一二,可不是个容易的工程。
院落里正在干活的官吏,本就战战兢兢,生怕一个不留神惹恼上司,招来祸端,见侯君集眼神死死盯着门口,脸色愈发阴沉,手上动作更勤快了些。
无论早晚,天气明朗与否,尚书大人总是一张冷脸,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但也很少见到,这种下一秒就要拔刀的架势。
好奇心作祟,顺着侯君集的眼神看去,却见一位俊朗少年稳步而来,一袭紫袍更为本就挺拔的身姿,添了几分华贵。
难不成是哪位深居浅出的皇子,但听到耳边传来惊呼,众人才恍然大悟,竟然是大名鼎鼎的蓝天县公,李斯文。
惊艳过后,众人心里只留惶恐不安,这位爷本就不是个好相与的角色,再加上尚书今日心情不佳,一会儿怕是要天雷勾地火,唇枪舌剑呐!
李斯文是亲眼看着,侯君集本就阴翳的神色愈发低沉,心里打起警惕,加快脚步,一丝不苟的拱手施了一礼:
“末将见过尚书大人。”
故意晾了他半晌,见李斯文依旧保持着拱手动作,没了半点不满,侯君集深吸口气,阴沉脸上露出几丝冷笑,重重点头后转身走入正堂。
“不错,随某来吧。”
秉承着多做多错,少做少错的心思,李斯文紧随其后进了正堂,将侯君集已经坐好,便将准备好的战况汇总递了过去。
这是在王忠嗣的配合下,记录的有关凉州大小战役的详细过程,以及对旱天雷的使用结论与建议。
包括但不限于,战争过程中战死、负伤者的数目,斩获敌军数额,以及辎重军械的调配用度,凡涉及战事,事无巨细,必须如实上报,归为兵部存档。
按理说,与兵部交接的负责人,应该是西征主帅,也就是秦琼来配合完成,但因为李斯文赶到凉州后便不停搞事,逼迫吐蕃主动攻城,而后败退。
这就导致,当时还在路上的秦琼,对边关战役的了解并不深入,只能由李斯文这个亲历者代为汇报。
侯君集接过战报后,并未在第一时间浏览,而是盯着李斯文看了半天,沉声问道:“大战告捷,你身为监军本应第一时间来此交接鱼符,为何本官在此等候良久,却迟迟未见你的身影?”
“鱼符有关调兵遣将,关系重大,不得遗失半刻,你公然拖延进城时机,莫不是心怀不轨?”
(https://www.02ssw.cc/2431_2431545/2390338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