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谍海孤雁 > 第1480章 全面剿匪

第1480章 全面剿匪


革屯事宜解决,在这边刺探情报的弟兄汇报,发现其中有我党活动痕迹,且已基本锁定。

不过,林默一摆手,便让手下弟兄不用多搭理,理由总比抄了好,反正人已掌握,就在监控中,干啥咱们也清楚,抓了再有人派来,可就不知道对方会藏在哪个犄角旮旯里,偷摸搞事。

反正,走了别人的路,对方也无路可走,分田那套也搞不起来,而且本地有能耐有野心的人,也足以借此机会往上爬,变成对方要打倒的那一员。

没田分,没人可鼓动,对方还能成什么事?难不成,还想靠着那些地痞懒汉无赖成事?那不纯扯嘛!

林默也表现得底气十足,相关情况,也写入记录、报告之中,这事便这么揭过去了,上面应该也不会推翻他这些安排。

林默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也不敢过多去关注,他可不敢保证,自己身边,没眼睛盯着自己。

革屯的事基本平息,便轮到湘西这位陈某人了,不过这一次,发力的主要是南京,先是训斥其处事不当,再是其随意盘剥,引得治下动荡,最后,一纸严令下达,要将人调离。

而林默这边,几支剿匪队伍,隐隐在湘西周边汇聚,摆出一副,但凡你不听令,便把你当匪剿了的架势。

光是这轮剿匪,剿掉的可不止一个师数量的土匪,何况动手的还只是特战队这些人,后面还跟着半个师的部队,那还是一个形成战斗力的调整师,手上大大小小炮管无数。

湘西这位陈某人,犹豫、观望、活动了几天,可惜蒋校长态度毫不动摇,不仅把说情的人臭骂一通,还下达了措词更加严厉的命令。

最终,在林默这边的蠢蠢欲动与进一步进逼下,这位陈某人还是选择了妥协,集结部队,开出湘西进行整编,彻底成为没有地盘的部队,国军众多旁系中的一员。

随后,便是湖南的何某人了,林默插不上手,情报处,也只是在舆论上做了点文章,其算是蒋校长给强制调离的。

不过,事后处置,跟情报处沾了一点边,那就是对两湖进行清查,查日谍,一方面,不清楚何某人与日本人之间是否还有其他事,但不管怎么说,日本人在其治下活动,肯定是没什么阻碍的,为免已被渗透成筛子,肯定要清查一番。

另一方面,对于将来一旦战争爆发,首都迁移,国府目前其实更倾向于武汉、长沙,所以,上面需要情报处,专门清一清这边的日谍。

不过,这跟林默没啥关系,他还在一口气,清剿黔东南、湘西、湘北及鄂西的土匪,做恶的地方武装,乃至其他小军阀。

其实就是鄂渝湘黔交界地带的大片山区,因为有了湘西陈某人的例子在前,林默一路上,又雷霆绞杀了不少保安团、警察武装这些,所以该区域的小军阀势力还挺识趣,要么收缩让出这一片,要么被国府调离进行整编。

反正,最后结果大概率不会变,还不如主动点,至少不会因为触犯上面,导致受到特殊对待,像湘西的陈某人,待遇绝对好不了。

将这些势力清剿后,国府也顺势往这片区域驻扎了新的嫡系部队,湘西一个师,除镇压当地,估计也是在防范广西,不过他们是驻扎在山外,只是派了部分人入山。

还有一个师,则驻扎在了长江边上,盯着湘北、鄂西地带,同时靠近长江,附近还有一个舟艇部队,把控出入川道路基地,有状况,也能及时将这个师运走。

林默这边,则是工作组人员开始入场,这工作,已经从三组队员手上让出去了,是前期工作时,逐渐吸纳的人员,有地方公职人员,也有青年学生,以及其他一些能胜任买地、安抚、推介工作的人。

这些人,后续估计会被吸纳进情报处体系,可能成为特工,也可能进入修械所、贷款银行以及情报处下属或投资的其他单位中。

其人员规模已不小,工程队那些也一样,林默离开这段时间,重庆这边能建的基础工程,就是不影响农作生产的基础水利、道路工程,基本已建成,待本季农作物收割后,再补充建设一下,便能进行分地。

而稍大型的水利、路桥工程,进度也不慢,除去建设难度颇高的那一部分,剩下的,半数地区已基本完工了。

林默下去视察一圈,没什么大问题后,便调集大批人员,进入刚刚清理的地域,开展相关工作,这一次,可算得上全面开花,几乎在总地域的三分之一地区上,同时开展工作。

没办法,工程民工已破百万,去当地再一招募,怕是还能翻一翻,能同时开工的工程自然多,林默等的也是这厚积薄发的一刻。

有这么多人的原因,一个,是渝地的农民,不少人,已经适应了打工挣钱模式,多数家庭,都有壮劳力,在农活不那么忙的季节,出来打工。

林默手底下的这部分民工,还只是其中一部分,甚至占比不高,因为当地的厂矿业发展迅猛,从建设到生产运输等,都吸纳了大量劳动力。

另外,工程队这上百万民工,更多的,其实是川地灾民,那边的灾祸是彻底显现了,虽未演变成人祸,但众多受灾者,存粮也在陆续耗尽,包括受灾较轻,甚至非灾区的人。

这些人,虽没有搅乱当地秩序,但也为了活命,拖家带口,跟着招工队伍,离乡来此讨口饭吃,很多受灾地区,已是十室九空,空的都是无粮撑不下去的。

可想而知,若没有招工,任由他们化作流民,自个乞活,将为川地带去何等冲击,又将何等惨烈,赤地千里,百骨遍地可能都不足形容。

至于人涌入渝地后的粮食问题,有一定压力,但不大,主要得益于林默推广种植的佛手瓜,这玩意产量实在太大。

一丛长得丰盛的,进入盛果期,你一天摘十颗,可以天天摘都不成问题,因为用了地膜,五六月份,便有早种的瓜丛开始零星挂果,七月份,多数都开始挂果并进入盛产期。

那些沿公路搭建的瓜棚,现在上面挂满了密密麻麻的佛手瓜,为了及时采摘,还组织了人数不少的人工进行采摘运输。

再算上在水渠山谷、田间地头以及林家在川地种植或推广的,粗略估算,日产量,得用千吨计量,因为大量供应,以菜代粮,有些都吃腻了。

另外,林家种植的杂交春玉米,早种的部分,也成熟开始下粮,产量确实大,配合合理的水肥管理及地膜种植,产量极高,亩产是寻常玉米的两倍以上。

这部分玉米收割后,也能极大缓解粮食紧缺状况,倒不是说能解决粮食缺口,林家种植的杂交玉米,面积还是相对有限的。

不过,其收割早,正好能顶上,今年粮食收割前,青黄不接的这段时间,而且如此之高的粮食增产,也能奇振信心,减少人祸发生的概率。

但是吧!这一宣传,也搞出不少麻烦,有人来偷掰玉米棒子,估计是想要留种,只能派人去种植地周边劝说、宣讲,避免造成新人祸,杂交种是不能留种的。

好在,还是劝住了多数人,因为林家承诺低价提供种子,林家今年除了进口杂交种,还进口了足够的母种回来,目前已大规模育种,明年便可大面积铺开。

另外,林家还替重庆周边,从国内挑选了新稻种,一种成熟期较短的双茬稻,根据测算,使用薄膜棚将育苗时间提前,更早种下田,再施以充足肥料,能让改革区多数地方,实现稻米一年双熟,推广工作,已提前筹备并展开,有高产玉米珠玉在前,此工作尚算顺利。

大量人力,自然让工程进度推得极快,不过钱也哗哗往外流,尤其先收田,充许种完本季的政策,更是占用了大量资金,结果现在手头都有一点紧了,戴老板数次提醒,悠着一点花。

好在,秋稻即将开镰收割,秋稻一收,剩下的部分水渠道路,便能迅速修建,不用多少时间便可建好,将田地也修整开荒后,便能卖田回拢资金。

再次进入山城,其变化颇大,好多老建筑被推倒重建,还开出了不少新城区,道路也进行修整拓宽,能通车的更多了,不过受制于地形,不少地方还是走路快。

街上的车辆也多了,甚至因为拥挤在几条路上,给人的观感,车比上海更密,尽显繁荣之色,江上也出现了专门摆渡车辆的渡船,还修了专门渡口码头。

车的数量确实不少,较原先,不知翻了几翻,不过其有一大特点,多数都是烧颗料或气的,因为有大量相关厂子投建,这些燃料,已实现平价且大量的供应,不少非林家造的车,也进行了改装。

街面上,也出现了好多的食摊食铺,经营火锅或箜饭快餐,不用说也知道,黄海生应该将事办得还挺漂亮的。

尤其红澄澄的火锅,街面上到处都是,空气中,都感觉泛着股辣味,细看,光顾的不少还是外来者,这通过精神面貌,能做出粗略判断。

当然,肯定不可能是外来者多嗜辣,而是重庆夹在两江之间,水汽极大,外地人,多数一时半会难适应,而辣有怯湿之效,所以外地人,只能适应这一口爆辣,继而缓解环境带来的不适。

至于箜饭,价格平价,还有肉有菜有油,吃起来也方便快捷,所以看上门顾客,也是得到挺多人钟情,只不过,用餐速度偏快,所以能开起的摊铺较少。

林默也搞了一份箜饭,看了下,大米不多,玉米粒、土豆仔、红薯块这些较多,肉是午餐肉,也不少,一碗有好几大片,但其是粗粮的,油用的也不少,油光铮亮的。

玉米粒不用说,这算粗粮,原先种植便不小,并非林家种植杂交玉米的原因,红薯也一样,几乎遍及全国各地,民国种植量极大。

至于土豆仔,倒是跟林家有关,林家也开展了对土豆的选种育种相关工作,也取得了成果,有几款产量大的品种可推广,不过还没有正式的推广。

不过,林家在早期的土豆选种育种时,意外发现了一个品种,产量很不错,只不过,土豆长不大,而是一窝土豆仔。

而且,小土豆淀粉含量偏低,储藏时间也较短,但其生长周期也短,也算有点优势,估计林家是在这边推广种植了,且目前产量伯还不小。

另外,这款土豆还能水培,摘了又长、长了又摘,能持续收获上一段时间,当然,在这边应该不是采用这种方式,建池子之类进行栽种,成本比较高,并不划算,利用现有水沼生产才合理,但这边这类环境不多。

午餐肉,应该是林家的食品产业供应的,虽因要腾出粮食救灾,发展受到一定限制,但生产一直持续,毕竟很多食物需妥善保存,或加工后,也能改善一些食物的口感,且这并不影响救灾。

而这边就有厂子,黄海生这边批量拿货,连包装都不用上,还是粗粮制成,价格自然低廉,摊子铺子自然舍得用,对于顾客,有肉味便好,还要啥自行车?

至于油,肯定来自舟艇部队,其在榨油产业的投入很大,一个原因,自然是为获利,采取的也是走量的模式,所以前有大量平价油供应。

另一原因,且是植物,必要的时候,也可做为发动机燃料,对其进行加工,还可提炼汽油、柴油、煤油这些,虽然不太划算,但特殊时候,也是一个来源,可避免他们的船无油可用。

话归正题,林默去看了下特战室的据点,城内的也建设完成,对岸的大基地,码头地基已搞好,只差进一步完善各类训练设施。

而情报处总部,也把地基这些搞好了,配属在山中,被划定为了军事禁区,外人看不见的附属设施,则已接近收尾。


  (https://www.02ssw.cc/2427_2427510/85715713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