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谍海孤雁 > 第1481章 意外来客

第1481章 意外来客


不过,林默进城,看这些只是顺带的,拦下坐上一辆载客三轮,往林家商行而去,那里,有一位让他挺意外的来客在等着他。

重庆城里,最多的,其实还是种类繁多的三轮车辆,以及二轮的摩托与自行车这些,相关的上下游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已基本成型,这些车辆,已能大批量下线。

而且,不止是林家的品牌,还有其他一些人,也借助此供应链,开始生产这些产品,只不过在名气及规模上,远不及林家。

对于此,林家并不针对打压,甚至还提供一些便利,毕竟起来的企业多了,林家才没那么显眼,能省去很多麻烦,至于利益,产业链中也有林家大量份额,不少赚的。

其他各类产业也是,林家并不排斥其他经营者,有困难还会帮忙,入股啥的,原因除上述所言,还包含这些人的身份背景,以及他们入局后,会成为供应链利益网络一环,把他们拉入局后,将来某些人才不敢胡乱施为。

来到地方,还没到约定时间,林默便处理起家里生意的一些事项,其实就是出出主意,不过很多行当,生意多已迈入正轨,林默也就是调整修正一下发展路径之类。

比较重要的一事务,林家正与盟友乃至其他一些人,想梳理构建后方的金融体系,没办法,这是绕不开的一步,没有金融辅助,林家在国内的发展,很快便会进入停滞。

不过,对于进入金融行业,林家虽已拿定主意,但却很谨慎,或者说顾虑颇多,因为国府那边,已借着白银涨价带来的金融危机,插手其中。

而在国府,绝大多数事务,可以说公私不分,被插手的金融业,其实就是握在宋孔两家手上,林家之前的遭遇还历历在目,不可能不担心。

林默给的建议,是银行、保险之类的,只做圈内业务,也就是做林家下属公司、所投公司的资金存取、周转、清算等业务,可以涵盖职工,但不做外面普通人的业务。

至于交易所,像股票、期货、大宗这些,仅有限参与,不参与也没办法,融资、原料产品买卖,都需要这样的平台提高流动性,而且旗下各企业的结算,也需利用其确定价格。

前面不多解释,说最后定价这一点,旗下及盟友的产业,虽然由林家串联各方,但不意味着,大家一起吃大锅饭。

像某家企业效益不行,你在圈内拿货,可以有一定优惠,但不能多,否则很容易变成养巨婴,让其缺乏发展动力,丧失市场竞争力,最终变成累赘乃至淘汰。

优惠多少好办,但要锚定的价格如何确定?要知道,东西价格是时时波动的,定价低了,上游企业可能因原料、人力等上涨而亏损,价格定高了,肯定不愿意,若没个大家都认同的定价方案,最终,大概率自己内部先闹成仇人。

最好的方案,就是随行就市,以市场价而定,最多,就是对一些特殊情况,特事特办一下,且最好尽量不特办。

而期货、大宗商品交易,便是最好的定价标的,但是吧!这东西的价格是可操控炒作的,为了生产秩序不被破坏,他们需要参与其中,让价格尽量保持在可接受范围,也防范有人靠此,对林家相关产业进行狙击。

具体操作,就是将一部分原料及产品投入此市场,圈内圈外皆可进行交易,以此确定市场价格,像标准颗粒料、油气、粮食、矿石乃至使用量大的零部件等等。

另外,林默还提了个建议,把土地也放到交易所交易,这主要是为林家旗下那些土地准备的,持有太多,太过瞩目,容易被盯上。

当然,出让的只是所有权,经营权依旧在农垦公司手上,由其负责种植等等,每年派发一点分红,可以是相关作物的期货单,非实物。

林家购买经营的地田,多是品质不好的,水利灌溉、良种农资等投入较大,把地权出让后,能让绝大多数人打消念头。

至于为何非留不可,因为农业产出,是林家食品工业,乃至诸多产业的原料来源,像酒精、纺织等等皆是如此,肯定需在原料供应中,掌握一定话语权。

至于分红,所有权在人手上,你相当于租地,肯定需要地租,不然人肯定不乐意,不过分得不会多,否则就太不划算了。

至于派期权,一方面是简化运作流程,毕竟把实物送上门,然后再让企业去采购,太繁琐,也会导致成本激增,而变成期权,企业在市场买了期单,直接到指定交割地提货即可,省了太多流程。

另一方面,也是增加地权的流通性,毕竟不同作物、不同地域,作物收割时间不同,那派发分红就只能在不同时间,地权交易会极其繁琐,且其也不是标准标的,而派发期单,可选在统一时间,只要调整期单交割时间即可,如此,地权也会成为一种相对标准的标的,方便交易。

聊得差不多,人也如约而至,乌力吉木仁,林默同学同寝,其毕业后留在了南京,在后勤部门,算是有油水也有实权的单位。

原因嘛!跟家世有一定关系,按理,边疆有地方势力地区的学生,学成后,不少是选择让他们回去,国府借此将触角延伸过去。

但XJ情况特殊,当地势力,虽然没有明着脱离国府统治,但却明着亲苏,司马昭之心不而言喻,人回去了,只会受到排挤打压,甚至更严重也并非没有可能。

而乌力吉木仁,家世虽然算不上显赫,但也不差,其族群不大,但他家在其中有不小话语权,且常年与其联姻的盟友家族,虽没什么实际的势力,但在宗教挺高。

反正,在XJ,属于那种不至于引来猜忌针对,但又有一定话语权的家族,最主要的,其并没有分裂独立这类倾向,也比较清明,这从乌力吉木仁来报考军校便可见,国府也是考虑到这些,将他留在南京,还安排进不错的部门。

话归正题,其来的目的,并非叙旧,而是有事,此事与林家、刘家等有关,准确说,是林刘两家及部分盟友,在西北的布局有关。

有林刘两家掺合,川陕公路早已开通,且全线路况很不错,还往甘肃宁夏等地进行了延伸,而各家也沿公路这些进行了诸多布局。

主要是农业上的,购买陕甘宁三省,沿路或黄河干支流沿岸的荒地、旱地这些,然后修水利,或引水或抽水灌溉,掌握了大片田亩。

多数在今年开种,刘家主要种棉花,林家则各类作物都种,因为那边的播种时间较晚,且有很多田亩是边开边种,又因地处干旱区,所以很多田亩上使用了地膜。

林默提供的吹塑成型技术,很快便被攻克了,且在充足资金及研究资源,也就是钱、人、设备、耗材的支持下,技术迅速更新迭代。

生产速度翻了无数倍,单平米薄膜成本,也是骤降数十倍,既与生产速度有关,也与耗料有关,因为薄膜能做得更薄,同等物料做出的面积,是原先的十几甚至几十倍。

不过,大量供货时,仅追上川渝耕作期的尾巴,但正好,衔接上了西北那边,虽然因设备、原料有限,不太供应得上,因为那边的地,开垦出的数量不低,但还是有不少用上了地膜。

而因肥料这些也比较有限,所以水肥都优先供应地膜田,结果,导致两种田,农作物生长出现了巨大的差异,引来很多目光。

其中便包括乌力吉木仁他二哥,他二哥掌管着家里一支商队,往返于XJ与甘肃之间,但因路修到甘肃,他二哥听说公路能直达川地,便想一路过来瞧瞧,顺带看看有没有什么商机。

他留下了部分带来的货物,带着半支商队便来了,结果在路上,看见了田里的地膜,打听出有何用,认为非常适合他们那边,便写信给乌力吉木仁,让他帮忙打听购买。

因为跟林默的关系,所以乌力吉木仁也找了林家帮忙打听,结果直接找到正主头,且听说此事与林默有关系,他便没直接买,而是先来找林默问清楚情况。

东西肯定是可以卖的,也确实适合XJ的环境,不过,那边的粮食作物是小麦,肯定用不上,需推广玉米跟土豆这些,还有棉花,反正能种的也不少。

不过,林默也提醒,他们那边到处是沙漠,若随意开垦种植,很可能如古代那些古国一样,最终遭风沙侵袭吞噬。

所以,若真准备大搞,需要搭配农业、治沙相关的人员,在他们的指导下,做好防范风沙,乃至治理沙漠的工作,且需协调当地各方,相互配合约束,毕竟水有限,大肆取用,会带去巨大问题,最好再配上水利相关专家,合理进行水利规划。

还好,乌木吉木仁并非自私得只顾自己的人,采纳了林默建议,并郑重表示,能说服家里人,再去说服其他人,他的家族传承不短,这类事,还是有记录与传承的。

像是某某部落、某某绿洲,因养太多牛羊,把草啃光变成沙漠,或某地把麦子种到沙漠边,最后全被沙子埋了,往往生活在当地的人,对自然的破坏力了解更深,也更敬畏。

见此,林默也放下心,带着他去找人,相关人才,林家也在持续招募培养,毕竟在西北地区,林家所开垦的,也多是半荒漠地区。

去的也是那处试验农场,与治沙防沙相关人员有十来位,当然,他们多是农学林学出身,只不过,现在选择了这个方向,补学相关知识,考了下,掌握得还行。

互相引见了下,林默便把地方让给乌力吉木仁与他们交谈,去不去,看乌力吉木仁接不接受,也看对方愿不愿意。

有五人接受了乌力吉木仁招揽,见此,林默将去不去的都召集过来,说了防风林,沙漠特殊经济作用,以及草方格固沙等知识,当然,只说是猜想,让他们自己去试验。

之前没提出,只是因为没太多专业人才,且林家所垦地区,也不太用得上,只是提醒,开田的同时裁上一圈树,防风沙之类。

至于水利人才,目前不算缺,不过沙漠是特殊环境,需要知识丰富,且愿意吃苦钻研探索的,询问有空闲的人后,有两位愿意。

林默把沙漠环境脆弱,需要着重考量相关问题,这些说了后,给他们留出时间,找人找书,了解相关的情况,做好准备再启程。

随后,林默又带着同学,参观了养殖、沼气、土肥、颗粒料、饲料等产业,这些都是配套的,毕竟目前农作需要畜力这些,且当地的牧业占比也很大,可转为养殖。

随后是沼气车、沼气发电、颗粒料取暖这些,一是介绍给其,让他推广相关产品,二是,这些东西,于当地有利。

说白了,就是充分利用资源,像有的地方没柴火,烧牛粪,烧一堆才能做一顿饭,但若发酵成沼气,可能一公斤鲜牛粪,发酵出的沼气,一顿饭都用不完。

颗粒料也一样,秸秆、树枝这些烧火取暖,热量浪费太多,换成特殊配比的耐烧颗粒料,能极大节省。

在降水丰沛的地区不明显,但在资源珍贵的沙漠,每一点节省都很关键,因为这是在减少对土地的索取这些。

当然,设备要调整,林默示意,开发更小更轻便也更易操作的沼气发酵袋,毕竟当地有很多游牧或半游牧牧民,他们对简单易携设备有需求。

再配一套沼液淋洒设备,其实就是一个液袋,加上一根管子,管上开口,打开阀门,袋中液体便可以缓缓流出。

再搭配一个车架,液袋放上面,可由牛马拖拽,让牧民将发酵后的沼液,淋洒在草场上,施肥以壮牧草,以此减少牧场退化,毕竟放牧,一定程度也在用牲畜粪便养牧场,不能破坏这循环,甚至利用得更高效。


  (https://www.02ssw.cc/2427_2427510/85707472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