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年方八岁,被仓促拉出登基称帝! > 第一百五十二章 真相

第一百五十二章 真相


在东吁境内渗透的隐龙卫,将东吁国主之死定为非正常死亡,因为东吁国主正值壮年,虽说被东吁权臣架空,但却不至于说死就死掉,为此随这份密报传回大虞的,还有数份参考性机密情报。

其中一份即暗害东吁国主怀疑对象,排在首位的,即北虏公主慕容天香,尽管此前在东吁渗透的隐龙卫,没有发现慕容天香的踪迹,但在东吁国内却接连出现数次风波,以至东吁国主与国相周钊矛盾加剧,甚至在一次重要场合下,东吁国主更一改先前做派,当着群臣的面质问,这使国相周钊极为难堪。

使得周钊如此难堪的,是与走私密切相关的,因为此事,一度使东吁国廷严抓走私,以明和大虞的敌对态度。

但这不过是表面文章罢了。

真实的情况是东吁朝内一批掌权派,借此机会打击其他参与走私的群体,使得大虞流入的丝绸、茶叶等热销品被他们实际垄断。

大虞境内的走私为何难以根除?

根子就出在这里。

大虞所产之物,不止在本国热销,在敌国也热销,这世上但凡牵扯到了利益,就没有什么是办不到的。

楚凌在明特设榷关总署,在暗设立察事,表面来看是为打击走私,将榷税再度纳归中枢征收范围,使边榷能受中枢管控约束,当然除了上述这些外,还有一些是不能上台面讲的。

一个是避免违禁品,被人走私到敌国去。

一个是严查与敌国有利益牵扯的国贼!

楚凌从不惧怕活跃在表面的敌人奸佞,但对于一个国朝来讲,藏在暗处的硕鼠家贼,往往是最可恨的,也是危害最大的。

因为只要利益到位,他们什么都敢出卖。

这要不进行严厉打击,迟早要出大问题。

也是这样,在东吁渗透的隐龙卫,将国相周钊排在怀疑对象次位,不过针对这个怀疑,隐龙卫主官还附加了别的。

简而言之,是国相周钊有嫌疑,但可能不是策划者,甚至东吁国主之死,周钊是处于被隐瞒境地的。

毕竟他是东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真要做了这样的事,一旦对外暴露出来,其位置必然会受动摇的。

也是这样,排在周钊后的几位被列入重点怀疑范围,一种猜想是他们中的人,与慕容天香有勾结,借着暗害东吁国主之死,以扳倒东吁国相周钊,一种猜想是他们皆参与进来……

总而言之就是东吁国主之死是有隐情的。

在御览完涉吁密报后,楚凌最直观的感受,是高度怀疑慕容天香所为,毕竟东吁出现动乱,这对北虏是最为有利的,而没有过几日,征东大将军府传回急递,言东吁打着为国主复仇的旗号进犯大虞,楚凌更坚定了心中的猜想。

因为事情形成完美闭环。

站在最高维度去复盘全局,东吁因为国主之死势必生乱,这件事直接影响到国相周钊的地位,在东吁国内出现汹涌国情下,周钊必然需要一个宣泄口,以此来转移矛盾,使自己的位置能够巩固。

毫无疑问跟东吁是死敌的大虞,就成了东吁国主之死的宣泄口,因为只有对外,周钊才有可能对内梳理,如果周钊选择直接对内,势必会出现不可控因素,从而导致自己的权位不保。

但问题是,东吁这样做,无疑是给了大虞机会。

跟东吁打,大虞占优啊!!

此前大虞几次出兵,想要一举灭掉东吁,使东吁之地重归大虞治下,如果不是北虏、南诏、国内相继出现问题,这世上就再无东吁这一国度。

“东吁哪儿来的底气,敢将叛国贼首之死,嫁祸到我朝身上!!”楚徽冷冷的声音,在大殿内回响起来,这使在看机密简报的群臣,不少揣着各异思绪,循声看向了面色冷峻的睿王。

给群臣派发的机密简报,是楚凌命人誊抄汇总的,隐藏了隐龙卫的身份,将其所呈密报与征东大将军府所呈混在一起,使得这一对外的国之利刃不被人所知。

“陛下!如果这一切是真的,那针对东吁国主之死,继而引起的所谓动乱,最占便宜的就是北虏了。”

孙斌皱眉上前,抬手朝御前作揖行礼,“当初臣奉旨北伐,与北虏在拓武山脉交战,据所派斥候探查,就发现了这个北虏公主的旗号。”

“此女要真像简报上所提那样,是直接潜入东吁境内,参与到挑唆我朝与东吁叛逆的战事,那臣怀疑此事定不会到此结束。”

“陛下,臣以为定国公说的没错。”

张恢紧随其后,顺着孙斌之言讲起,“东吁叛首之死真相怎样,暂可搁置一旁不提,这个周钊有此行径,明显是错判了周遭形势,是按着先前的境遇对待。”

“在他的潜意识里,跟我朝的战事,即便是打起来了,到时只要有北虏、南诏任一与我朝有敌的介入,那么对外战事就能结束。”

“此人是知晓北虏在与我朝交战失利,损失了拓武山脉过半之地,但他觉得一旦其与我朝交战,北虏定然会怀恨向我朝发起攻势。”

“当然,在此人的盘算下,即便北虏到最后没有介入,但只要南诏得知此事,其肯定会趁势对我朝进犯的,甚至散布消息,说我朝不止跟其打起来,还与北虏打起来,那南诏定然不会错此良机的。”

楚凌笑了。

张恢所想的这些,恰是他此前所预想的。

因为只有这个假设,能使东吁行径成立。

按着东吁权臣周钊所想,跟大虞先打一段时期,待他趁势解决了内部问题,便寻求外部的介入,这样就能跟大虞停战了,到时他的地位在东吁会更加巩固,关键是大虞还拿他没有办法,至于说这期间战死的将士,那根本就不再周钊考虑之内。

这就是个标准的政客!!

“陛下,臣有一点很担心。”

在这等境遇下,孙河上前行礼。

孙河的话,引起不少人关注。

跟先前比起来,孙河改变很大。

“说。”

楚凌打量着孙河,语气平和道。

对于孙河彻底低头之变,楚凌是很欣慰的,这样一个人,虽说犯了些错,但考虑到所处时期的特殊,没必要彻底打倒,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孙河想要的,跟徐黜想要的,那是完全不一样的。

站在孙河的角度,其是想在朝巩固地位,待到正统朝格局稳固了,其能够参与到对外征伐去。

可徐黜呢?

其是想把持朝政,当权臣。

前者,新君要表现不错,那是愿意交还权力的。

但后者,一定是不会的。

甚至大虞境内敢出现状况,发生废帝这种事,也不是什么稀奇之事,而一旦废帝,大虞后续会怎样,楚凌不知道,但他的下场是注定的。

也是这样,徐黜为何要以死来破局。

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行为,也是注定的。

要么成,要么死。

但是这个死,是可以商榷的。

“如果我朝跟东吁打起来,北虏出兵的可能不大,毕竟其先前受到重创,且北虏治下并不安稳,针对北疆只需戒严即可,即便真出战了,依托陛下在北疆所置内外双线体系,足以应对北虏之动。”

在君臣的注视下,孙河讲述着心中所想,“但西川就不一样了,此前与北虏交战下,不止我朝取得了胜利,西川同样也取得胜利。”

“因为此战,西川国内会发生什么,臣知晓的不多,但是臣却了解西川这个敌国,其一定不会错失任何与其有利的机会。”

“如果在我朝跟东吁打起来,并有机会一举杀进东吁境内,西川是否会趁此机会,向我朝西凉一带展开攻势,这是必须要提防的。”

孙河的话,让一些人表情变了。

特别是楚徽。

其目光看向孙河,随即跟在龙椅上坐着的楚凌撞上。

这件事,在早先是被预判了的。

“还有。”

尽管殿内气氛有变,但孙河却没有停下,而是继续说道:“尽管在此之前,我朝趁着南诏境内出现动乱,征南大将军梁牧借此机会,出兵夺取了龙虎关,使我朝在南域一带,对南诏占据不小的优势。”

“可我朝要提防一种情况,即一旦西川介入其中,我朝双线作战下,南诏余孽是否会出兵!!”

“臣附议!”

“臣附议!”

“臣……”

孙河话音刚落,韩青、萧靖、张洪等文武纷纷上前作揖,这的确是要考虑的事,真要跟东吁打这一仗,就必须将方方面面考虑清楚。

‘这就是大虞所处境遇啊,牵一发而动全身。’

看着群臣的反应,楚凌面无表情,可心底却生出唏嘘,也是在充分了解国情后,对太祖、太宗他们,楚凌是有敬佩的。

能够在这样的处境下,保持住大虞国土完整,使大虞处在安稳下,国力是不断向上攀升的。

这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讲一句不好听的话,真要是出现特殊境遇,使得大虞周遭敌国,相继对大虞展开攻势,形成了四国伐虞之势,那大虞真就岌岌可危了。

这也能从侧面反应,为何在太祖一朝时,大虞频频对外展开征伐,甚至在后期开启一系列大案,最根本的一点,是太祖朝的使命不一样,其必须要对外扬威,以叫周边敌国知道招惹大虞的代价,对内整肃,以叫国内知道过线的代价是什么。

正是有太祖打下的基础,才能使太宗克继大统后,能够将主要精力放在内政上,使大虞国力节节攀升。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这从不是空话套话。

这是有依据在的。

到了后继之君,大虞要面对的使命更大,不止要对外扩张,还要顺势解决内忧,这是要交替前行的。

这个交接棒,交到了楚凌手中。

“陛下,如今对我朝而言,最重要的是提出严正抗议!!”在这等境遇下,一直沉默的刘谌,此刻上前作揖道。

“东吁叛逆内部出现状况,却将此事嫁祸在我朝身上,这摆明是别有用心,陛下当颁布旨意,加急派至征东大将军府,以叫信国公王昌派人斥责东吁叛逆无耻行径!!”

“与此同时,以中枢的名义向朝野颁布政令,言明此次东吁叛逆的无耻行径,好叫……”

“武安驸马,东吁叛逆都进犯我朝了!!”

不等刘谌将话讲完,孙河皱眉看向刘谌,语气冷冷道:“现在提出抗议,斥责叛逆无耻行径,你不觉得可笑吗?!”

“不,此事一点都不可笑。”

迎着孙河的注视,刘谌语气铿锵道:“甚至本官严重怀疑,此前发生在我朝东域的哗变,是东吁叛逆暗中所为,其歹毒之心不加遮掩,东吁叛逆定是想以此,来遮掩与其在东域的走私勾结。”

要论坏,还是你坏啊。

楚徽听到这里,看向刘谌的眼神都变了。

不管这一战,跟不跟东吁打,至少现在,自家皇兄还没有提及此事,但是这个大义必须要占住了。

而且,东吁能将脏水泼过来,大虞为什么不行?

别忘了,大虞东域发生的事,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特别是刘谌做的事情,把一批富户给强迁走了,这在朝野间是有大争议的,如果这个大义占牢了,不管是国外,亦或是国内,都不能有人拿这个做文章,谁要是做文章,中枢是可以对此展开反击的。

孙河是典型的武将思维,认为出现这种事情,直接打就是了,这也是太祖朝惯用的一种方式。

但刘谌却是文官思维,不管仗打不打,但该占的便宜必须要有,而且就算是打了,有先前占的便宜,那更能凝聚人心,激发斗志。

太祖朝已是过去了,好的的确是要借鉴继承,但是不好的也要甄别掉,继而形成正统朝的方式。

很显然,猜想到刘谌所想的,不止是楚徽一人,王睿、张洪、萧靖、史钰等一众文官,也看出了刘谌的想法,这使得他们露出各异神色,很明显在思考这件事情……


  (https://www.02ssw.cc/2426_2426541/5032908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