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5章 向往自由的奴婢
就在刘理顺忙着规划新区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时,苏松新区和嘉定县的交界处,来了一群衣衫褴褛的人。
这些人的衣著虽然破旧,眼睛却很有神。而且拿着棍棒,似乎还磨尖了用作武器。
眼看脚下的道路由泥泞的土路,变成了如石头一般的硬地,人群顿时有些骚动,一个年轻人大声道:
“罗叔,这就是新区吧?”
“听说新区的路特别宽,是不是这个样子?”
被称作罗叔的中年人狠狠跺了跺脚脚下,发现路面真的像石块,顿时狠狠点头道:
“这就是新区,只有新区舍得用水泥铺地!”
“咱们到新区了,以后就是自由身!”
话音刚刚落下,人群顿时欢呼起来,有的人还流出了眼泪。
他们都是奴婢出身,听说苏松新区释放奴婢、尊重雇工,这才冒着风险逃了过来。
一路上不知经历了多少艰险,如今终于抵达了目的地。
想到自己到新区后就能成为自由民,这些受够了奴役的人群,顿时蜂拥而上,争着踏上了水泥地。
似乎只要这样,就代表他们成为了新区人。
距此不远,一处像是驿站、又像是军营的地方,已经有人发现了异常。
在信号塔上值勤的瞭望手看到这边的景象,顿时敲响铃声,大声道:
“有新人到新区,大约二百人。”
“雇工协会速去迎接,安置这些新人。”
顿时,驿站里出现数人,正是雇工协会的人员。
还有一队像是士兵的护卫队,随他们一起过去。
显然,新区没少遇到这种事,已经有完善的流程——
作为执行雇工政策最彻底的地方,江南有不少地方的奴婢,逃到苏松新区,获得雇工身份。
苏松新区也很欢迎这些人,因为他们想获得公民身份,就必须服兵役三年。
新区的工程营就是为此而设,他们为新区的道路修建、产业园营造,付出了汗水和心血。
雇工协会同样欢迎这些人前来,壮大协会的实力。
尤其是在苏松新区工商联合会成立后,他们更欢迎新人到来。用人数上的优势,抗衡工商联合会的钱财。
刘新光就是其中的一员,他原本是个力工,同张溥一起发动罢工,因此被选举为雇工协会集议会成员,属于常务委员之一。
和嘉定交界处的工人事务,就是他负责的。他熟练地上前询问道:
“前面是谁,可有领头人?”
“把名号给报上来!”
人群一阵骚动,被称为罗叔的中年人上前走出,拱手道:
“麻城罗六,敢问军爷名号?”
“是不是太子爷在新区的军队?”
一番话软中带硬,显然是提醒对方,不要给太子抹黑。
他是听说过苏松新区的军队,都是属于太子的,驻扎在这里的是羽林后卫。
相比地方如同匪徒的军队来说,太子的卫队显然更让人放心。
不过他这番小心计,却用错了地方。
对面的工人护卫队并非属于军队,而是属于雇工协会的保安部队。
因为朝廷力量不足,无法顾及到方方面面,一些民间武装力量获得授权,协助军警巡逻、维护地方治安。
工人护卫队就是如此,他们大多是工程营退役士兵,轮流参加护卫。
刘新光向罗六大声道:
“鄙人刘新光,忝为雇工协会委员,带领工人护卫队欢迎新人。”
“无论你们是什么身份,只要到达新区,就能通过服役,获得公民身份。”
“工友们,你们自由了。”
“从今以后,你们就是自由人,再不受到奴役!”
大声说着这番话,语气非常熟稔。
这一年多说过不知多少次,他对这番话极为熟练,而且非常有感染力。
罗六等人最关心的就是这件事,听到后欢呼声更大,有些人甚至瘫软在地——
在得到明确的答案后,他们的神经猛然放松,身上也没有了力气。
刘新光对此早有预料,当即吩咐身边的护卫上前,引导他们去驿站的安置区,并且特别嘱咐道:
“这些人来自湖广,不知那里是否有时疫。”
“你们带他们清洗一下,做好防护隔离。”
这是新区接收新人,所得来的教训。
最初他们对此还不重视,但是在新区因为新人到来接连发生数次大规模拉肚子等疫疾后,相关制度很快完善起来。
刘理顺仿照沧州移民大营的措施,对所有进入新区的新人,实施防疫隔离。
医科院设在苏松新区的研究所,还开始专门研究针对这一带流行疾病的药丸。
工人护卫队同样因此扩大,他们拥有安置新人的权力和责任。
为了镇压可能的反抗,他们还装备了武器,甚至有火铳存在。
刘新光身上就携带着火铳,丝毫不怕对方突然发难。
罗六等人来新区的目的就是获得自由身,当然不会到了地方还闹出事来。
眼见新区的人员如此热情,并且有专人欢迎他们。这些来自麻城的人群顿时喜形于色,顺从地跟着他们去安置区。
刘新光还熟练地和罗六称兄道弟,询问道:
“罗老弟,你们是从麻城来的,那可真是够远。”
“怎么没坐船来,陆上可不容易。”
罗六见他如此和气,虽然没完全放下警惕,还是积极回应,苦着脸道:
“我们麻城的雇工苦啊,哪里有钱买船?”
“这是一路辛辛苦苦讨饭过来的,到新区才聚在一起。”
诉说麻城的雇工环境有多恶劣,他们实在是活不下去了,所以逃到这里。
刘新光听得一阵惊疑,问他道:
“你们将近二百人,可不少了,沿途的官府难道都不管?”
大规模流民移动,是这几年朝廷要求地方关注的重点。
袁可立主持的戡乱救灾委员会,一直在解决流民问题。
在皇帝预言旱灾会越来越严重、并且得到证实后,现在朝廷对流民的态度,就是尽量组织他们迁徙。
只要发现大股流民,地方官府都要按要求上报,由朝廷组织他们迁徙出去。
罗六当然是知道这点的,但是相比迁徙海外,他们自然是愿意留在内地、尤其是传闻中很富庶的苏松新区。他有些狡黠地道:
“官府当然会管,但是只是把我们送出去。”
“要不是沿途都有地方施粥,我们还到不了这里。”
这让刘新光听得大笑,心里却知道这群人吃了饭不听安排,一定用了些手段。
不过不管如何,到新区他们就接收。三年服役期间,能看出这些人的品性来。
如果是流寇、罪犯,三年期间不可能什么错都不犯。到时候新区会按礼法,把他们发配海外。
他们雇工领还需要军户服役呢,想闹事自然有办法整治他们。
——
安抚住这些人的情绪,刘新光在他们都进入安置区后,立刻道:
“快,备马,我要去见刘区长。”
“湖广的雇工都抵达新区了,接下来要做好迎新准备。”
安排这些人注意,刘新光骑了一匹快马,去新区的政务署,告知刘理顺这个消息。
作为雇工协会的常务委员之一,他是享有爵士身份的,自然能拜见新区官吏。
刘理顺一直在政务署工作,听到刘新光以雇工协会的名义求见,很快请他进去。
得知有麻城的奴婢来到了新区,刘理顺神情严肃,认识到这是一件大事。他向刘新光道:
“这个消息很重要,我代表新区官府,感谢你们的贡献。”
“接下来你们要注意观察,看看还有没有湖广的人过来。”
“我会向苏州府发文,让他们注意流民。”
嘉奖了刘新光一通,并且为他记下这个功绩——
作为享有爵士身份的人员,他立功后会被授勋,并且有可能获得真正的世袭贵族身份。
雇工协会的高层,因此和官府关系很密切。对能立功的事情,都是极为上心。
他们同样是朝廷掌控工业的一环,被纳入统治秩序。
工人护卫队等等,都是朝廷力量的外延。
刘理顺对这个消息很信任,很快行文苏州府,提醒他们注意。
但是更远的府县,他却鞭长莫及,那些地方的衙门对他也不一定理会。
所以,刘理顺在思索后,前往移驻新区的江南巡抚衙门,向曹文衡告知这个消息。
曹文衡和他一样,听到此事后就察觉背后一定有隐情,麻城那边一定发生了大问题。要不然那些奴婢也不会跑到新区,一路跋涉千余里。
而且这么多民众迁徙,沿途却没有府县报上来,是地方官府的失职。
他气得拍案说道:
“沿途府县官吏,都是尸位素餐。”
“这些流民若是闹事造反,他们如何察觉?”
“你放心,我这就行文各地,让他们阻住流民,不让他们到新区来。”
刘理顺却劝阻道:
“不用阻止,让流民过来即可。”
“新区现在经济活跃,工业又开始大发展,正需要更多工人。”
“这些人过来恰逢其时,只要有足够的粮食,新区就能养活他们。”
这是他的想法,把这些逃亡过来的奴婢,视为新的廉价劳动力来源。
在新区的雇工因为立功、交钱等原因陆续结束服役后,正需要补充一批人。
曹文衡听他这么说,一时有些犹豫。因为他身为江南巡抚,考虑的不止是苏松新区。
江南的富庶众所周知,如果不加限制,流民会蜂拥而来。
他可不想为了新区招工,引得江南大乱。
对此,刘理顺道:
“现在需要确定,有多少从湖广来的流民。”
“如果麻城这些人只是先遣队,我们就要做好迎接大规模流民的准备。”
“江南除了苏松新区外,没有更好的地方安置这些移民。”
这是一个事实,作为朝廷设置的新区,苏松新区的政策自由度很高,甚至有试行礼法的权力。
流民放在这个地方安置,远胜于其他府县。
只是想抵达苏松新区,流民会穿越苏州府、常州府等府,曹文衡不想让他们通过这些府县过来,影响沿途安稳。
刘理顺也知道这件事情很麻烦,思索之后说道:
“与其让流民分散过来,不如安排他们集中迁徙。”
“北方有延沧公路,作为移民专线。”
“近来还开始修建陇海公路,同样用于移民。”
“下官觉得,咱们南方也应该有移民专线,引导流民通过专门道路流动。并且将周围一定范围划分为戒严区,调动兵马维持治安。”
“这条路还可以连接各府,在将来作为运输物资的通道。”
建议曹文衡向朝廷申请,修建连接江南各府、甚至南直隶各府的公路。
曹文衡听到这个提议,顿时十分动心。
他是知道公路用途的,因为他身上的一个兼职,就是太湖巡阅使。
太湖水路对苏松新区的崛起有多重要,凡是在新区的人都深有体会。
如果新修建的江南公路网能比得上太湖水路,那就是一大利器。
只是,新区修建公路的巨额花费,又让他有些谈之色变。
如果江南公路的造价同样这样高,江南巡抚衙门可承担不起。
刘理顺闻言笑着道:
“苏松新区的公路成本高,是因为要求了高标准。”
“其他地方就不一样了,除了主干道外,可以因地制宜。”
“依下官估算,这个花费并不高,江南各府完全能承担起。”
将自己核算的公路成本道出,刘理顺还提醒道:
“分税制实行之后,江南各府现在都有了余钱。”
“如果巡抚衙门不定下用途,那么这些钱粮……”
没有继续往下说,但是曹文衡当然知道,这些钱粮会被各府官吏瓜分,以各种名目侵吞。
与其如此,还不如让这些钱粮变成实实在在的东西,修路就是其中之一。
而且能利用迁徙的流民,像延沧公路一样,利用流民修路。
所以他点头道:
“本官这就向朝廷上疏,请太仆寺规划江南公路。”
“湖广流民迁徙到江南,这件事不能不重视,一定要规划出移民路线。”
打着这个旗号,申请江南公路修建。(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2421_2421252/1111012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