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崇祯重振大明 > 第1013章 限制社团膨胀

第1013章 限制社团膨胀


“北方东林学社?”

    听到这个提议,成基命心中一惊。

    因为他心里曾经有过这个想法,在各省成立东林党的分社,按照集议制原则,完善东林组织。

    只是他不是东林党魁,皇帝又显示出压制党争的态度,因此没有实施。

    如今黄立极提出这个建议,他敏锐地认识到这可能是皇帝的意思,试探道:

    “北方东林学社,是不是能在北方各省设立分社?”

    “按照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集体、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组建各级集议会?”

    黄立极吓了一跳,因为按这些原则执行的话,北方东林学社就有了堪比官府的执行力。

    如果被皇帝知道是他撺掇的话,只怕连他都要卷进去。

    他急忙劝阻成基命道:

    “你是不要命了吗?不知道皇帝在压制党派?”

    “现在各级集议会都没完全建好,你用集议会的原则组建党社,是想另立朝廷?”

    “若是你放不下结党的心思,以后可别和我往来!”

    作势就要告辞,不敢和结党的成基命商议下去。

    成基命同样吓了一跳,因为他没有想到,自己打算用集议制原则组建社团,性质竟如此严重,被黄立极称为“另立朝廷”。

    别说他没有这个心思,就算是有,被黄立极提醒后也不敢了。

    连忙向黄立极解释道:

    “亲家翁,你这着什么急!”

    “我不就是问问嘛,哪里还有党争的心思。”

    “不过我是真担心,有的社团会用这种方式组织。”

    “那样朝堂上其他党派,如何与他们匹敌?”

    黄立极也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他向成基命道:

    “这件事不能不防,你可以写封奏疏,向皇上递交过去。”

    “皇上本就因为你有结党嫌疑,对入阁之事有些疑虑。”

    “如果你能撇清嫌疑压制党争,皇上一定会龙颜大悦。”

    “到时候谁还能以此攻讦,大学士定然是十拿九稳。”

    成基命在他提醒下,同样认识到这是一个机会。

    如果他能成为压制党社的急先锋,还有谁能攻击他这一点?

    想到这里,他当即邀请黄立极一起执笔,把这篇奏疏递上去。

    黄立极却推辞道:

    “这是反对结党的奏疏,适合一人执笔。”

    “你我联合执笔像什么话,外人还以为你和我在结党派。”

    拒绝了这件事情,不敢和成基命交往太深,惹来结党嫌疑——

    他是真的害怕,已经退居二线的自己,因为这件事情惹来皇帝的忌讳。

    成基命斟酌一番,也觉得这种文章不适合多人写。他向黄立极道:

    “那我就愧领这个功劳了!”

    “就是我写了这篇奏疏,是不是不适合组建北方东林学社?”

    黄立极对此也拿不准,建议道:

    “可以问问皇上,允许什么样的社团存在。”

    “社会团体也在重制礼乐的范畴内,要纳入新的礼法秩序。”

    成基命这下明白了,黄立极就是个传话的。

    不过他的建议确实很好,解决了自己的为难。

    尤其是想到社团政策能和重制礼乐有关,他就更兴奋了。觉得能靠这个功劳,毫无疑义地登上大学士之位。

    在黄立极离开之后,他当即写了奏疏。通过银章密奏,秘密呈给皇帝。

——

    朱由检看到成基命的奏疏,心里也吃了一惊。

    因为他没想到,竟然有人想把集议制用于党社。

    那样的后果是什么,他心里非常明白:

    每个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政党,都是非常难缠的存在。

    这样的党就算核心人员有损失,都能从下面补上去。

    不摧毁它的组织,就要一直斗下去。

    想到东林党转型成这种政党的后果,朱由检都惊出了一身冷汗——

    他是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根据民主集中制提出的集议制,已经有人想要用于党社。

    此时,他只能庆幸自己一直压制党争,成基命在结党的指责下,没有把这个设想推行下去。

    现在他为了撇清结党的嫌疑,转变成党社的压制者,那就更值得庆贺了:

    大明最了解党社、认识最深的人才,将会成为社团政策的制定者。

    朱由检亲自写了一篇回复,勉励成基命好好做事,将社会团体纳入礼法秩序,并且防止有人利用社团结党,尤其要注意防范结党营私、党同伐异。

    并允许他组建学社,作为模范社团。

    这篇回复,让成基命深受鼓舞。

    因为他已经认识到,这不但是自己的入阁道路,还是封爵机会。

    能纳入社会团体的可不少,除了会、党、社、团之外,帮派、宗教等等,都称得上社会团体。

    新出现的学会、协会、联合会、基金会……同样也属于社团,并且被纳入国会之中,受各个专门委员会监管。

    如果他能把这些都纳入礼法秩序,将来史书之上,定然有他的一笔。

    把这些长期事务列下来,成基命没有忘记,他首先需要和东林党撇清关系。

    按照皇帝的指示,他打算组建个学社,成员主要是北方人。

    如今北方学术声望最隆的,毫无疑问是孙奇逢。

    这位在皇帝支持下创办师范学堂的学者,在师范学堂的学生回乡教学后,已经成为天下最有名望的人之一。

    只要有他加入,学社就能立起来。

    成基命希望这位北直隶同乡,能和自己一起树立北方东林的大旗。

    但是孙奇逢虽然钦佩东林君子,在营救东林君子上出了大力。他本人却并非东林党,和其他东林党人也毫无交集。

    面对成基命成立“北方东林学社”的要求,孙奇逢道:

    “圣学之道,何止东林?”

    “泾阳先生的学问固然让人敬仰,但是天下儒学,却不止于东林。”

    “周子、二程子、张子、邵子、朱子、陆九渊、薛瑄、王守仁、罗洪先、顾宪成,皆为儒家道统传人。”

    “要建就建儒学社,而非东林学社。”

    认为称为东林学社太小气,远远不足以囊括圣贤学问。

    北方不属于东林的学者有很多,不能把他们全都推出去。

    成基命闻言沉思,有点明白孙奇逢的用意:

    显然,孙奇逢虽然尊重东林,却不代表他要屈居其下。

    更不愿自己的师范学堂,成为东林书院的分校。

    他若想请孙奇逢加入,只能改为儒学社。

    考虑到自己和黄立极、张我续等阉党中人的关系,成基命最终决定,成立北方儒学社。

    邀请孙承宗、鹿善继等北直隶党人,还有山东的张凤翔、刘策、翟凤翀等人,加入这个社团。

    他本人则以组建新学社为由,自称精力不济,与东林学社断绝关系。并且郑重声明,自己不属于东林党人。

    北儒学社的章程中,也明确说明,学社的集议会成员,不允许加入其他社团。

    他打算以北儒学社为试点,制定社团方面的政策。

    禁止社团经营实业盈利、避免结党营私等措施,都被写进了学社章程里。

    社员加入和退出社团同样自由,公民都拥有自由结社的权利。

    社员也可以有不同意见,不执行社团的决议。以此避免党同伐异,被弹劾事实结党。

    这些措施,都得到朱由检的称赞,认为成基命确实出于公心。

    他是希望大明的社团演变成现代社团的,但是又担心它们太有战斗力。

    所以就决定分散成小党派,多个社团组成联盟,才有可能控制朝局。

    为此,他规定了分社数量和社团人员的总数量。除了受国会专门委员会监管、得到特许的社团外,其他分社数量超过二十、总人数超过二百的社团,必须分裂出去建立新社团。

    社团的经费也只能来自于捐献,而且还不能强制社员捐,数额必须公示。

    社团收取到的经费,还要仿照宗教税纳税。经费越多的社团,缴纳的赋税就越多。以此限制社团的膨胀,把它们纳入统治秩序。(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2421_2421252/1111010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