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大秦:隐忍十八年,废柴皇子杀疯了 > 第450章:谁打下来算谁的

第450章:谁打下来算谁的


马车缓缓驶过咸阳宫厚重的宫门,包铜的车轮在青石御道上发出富有节奏的辘辘声响,惊起了栖息在宫墙檐角的几只灰鸽。

车厢内,熏香袅袅,赵凌随意地靠在软垫上,目光透过摇曳的窗纱,望着窗外掠过的宫阙楼阁。

韩信端坐在他对面,年轻的面庞在晃动的光影中显得格外沉静。

这位年仅二十余岁便已位列三公的太尉,他的举止从容不迫,已然褪去了初入咸阳时的青涩,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沉稳气度。

“还记得三川郡初见时,你我在市井酒肆中对饮的情形吗?”赵凌忽然开口,打破了车厢内的寂静,“那时你还是个怀才不遇的游士,如今却已是大秦的太尉了。”

韩信微微一笑,目光中流露出几分怀念:“臣岂敢忘怀。若非陛下慧眼识珠,臣恐怕至今仍在市井间蹉跎岁月。”

“哦?”赵凌挑眉,“朕倒觉得,是金子总会发光。即便没有朕,你韩信也绝不会被埋没。”

韩信却轻轻摇头,语气平静得令人惊讶:“陛下过誉了。臣近来常常思忖,其实臣参与的两场战役,从三川郡兵不血刃直抵咸阳,再到北疆与蒙恬将军合击匈奴。即便换成其他将领,在陛下的运筹帷幄之下,想必也能取得同样的胜利。”

赵凌闻言,不禁坐直了身子,仔细打量着韩信。

这番话若是从别人口中说出,他或许会认为是谦逊之词,但韩信的神情太过认真,仿佛在陈述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结论。

“朕一直担心你年纪轻轻便居功自傲,目中无人,”赵凌语气复杂,轻声笑道,“没想到你竟然妄自菲薄起来了!”

韩信苦笑道:“臣只是实话实说,何谈妄自菲薄?”

赵凌一时语塞,暗自思忖是否对这位年轻将领过分压制了。

但转念一想,自己不仅将太尉之职相授,更将王翦的旧部尽数托付,这份信任与重用,朝中无人能及。

这算打压了他吗?

马车转过一个弯,驶上通往章台宫的甬道。

两旁持戟而立的禁军见到御驾,纷纷躬身行礼。

“好,那朕便与你细细分说。”赵凌正色道,目光锐利如刀,“首先,朕问你,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统领十万大军,在短短数日内从三川郡一路北上,沿途收服各郡守军,且军心不乱,将士用命?”

韩信闻言先是一怔,随即嘴角微微上扬:“应当……不能。”

他深谙兵法,自然知道其中的难度。

“再者。”赵凌继续逼问,语气愈发凌厉,“蒙恬是何等人物?北疆宿将,眼高于顶。你一个毫无根基的年轻人前去,若没有真才实学,他岂会正眼相看?更别说听从你的建议,亲自率领精锐充当诱饵,直捣匈奴王庭了。你觉得他是眼瞎了,还是昏了头?”

韩信被这一连串的质问说得面颊微红,竟显出几分难得的腼腆,与平日那个在军中雷厉风行的太尉判若两人。

赵凌见状,语气稍缓:“行了,既不必骄傲,也无需妄自菲薄。你的才能,朕比谁都清楚。”

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说,“待会儿到了章台宫,朕要让你看的是这个世界的全貌。”

“除了大秦,外面的天地还很大。我们这一代人未必能全部征服,但一定要让大秦的威名传遍四海,为后世子孙铺平道路。”

韩信眼中闪过锐利的光芒,方才的谦逊瞬间消失不见:“既然外面的世界如此广阔,为何不趁现在大秦国力强盛,一举拿下?”

赵凌摇头,手指轻轻敲击着车窗框:“疆域过于辽阔反而难以治理。你可知,大秦现有的土地已经足够广阔,从东海之滨到陇西高原,从北疆草原到百越丛林,各地风俗迥异,语言不通。而人口尚且不足,若再扩张,既要分兵驻守,又要派遣官吏,治理成本将成倍增加。我们这一代人恐怕难以完成如此宏图。”

“陛下此言差矣。”韩信目光炯炯,身体忍不住微微前倾,“大秦继承始皇帝遗志,本土自然不容分裂。”

“但大秦之外的蛮荒之地,何不让将士们去开拓?谁打下的疆土就封给谁,许他们建立藩国,奉大秦为宗主。百年之后,天下尽是大秦子民,何乐而不为?”

赵凌闻言,先是沉默片刻,随即大笑起来:“好一个‘谁打下的疆土就封给谁’!韩太尉,你这想法倒是大胆!”

韩信的建议确实有其道理。

赵凌深知,大秦本土必须保持统一,但境外广袤的土地却可以放手让将士们去开拓。

只是他比谁都明白,单纯的征服而无有效统治,终究难以长久。

就像他记忆中的那些藩属国,一旦中原王朝衰落,便会反噬其主。

棒子、本子、猴子,赵凌比谁都清楚……

别人都是以前车为鉴,赵凌却是以后世之事为鉴。

“只是此事需从长计议,”赵凌沉吟道,目光变得深邃,“你可知,若依你之言,大举对外用兵,需要多少粮草?需要多少兵力?又需要多少官吏去管理新得的土地?”

他抬手指向窗外:“你看这咸阳城,看似繁华似锦,但关东六国故地,仍有不少人心怀故国。北疆匈奴虽败,但治理起来也非容易之事。”

“百越之地,看似臣服,实则暗流涌动。眼下当务之急是巩固根本,解决内忧外患,让百姓休养生息。”

韩信凝神倾听,不时点头。

作为太尉,他自然明白这些现实困难,但眼中的火焰并未熄灭。

“陛下所言极是。”韩信恭敬地说,“但臣以为,正因为内忧外患尚存,才更需要开拓外部。如此既可转移国内矛盾,又能为大秦获取更多资源。至于治理,不妨效仿周朝分封之制,但又有所不同。”

“哦?细细道来。”赵凌来了兴趣。

“陛下可记得商鞅变法前的秦国?”韩信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当时秦国国力衰弱,被魏国夺去河西之地。孝公任用商鞅,奖励耕战,使秦人‘勇于公战,怯于私斗’。如今大秦也可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将士对外开拓,凡打下疆土者,许其自治,但必须尊奉大秦为宗主,使用大秦文字,通行大秦货币。”

赵凌静静地听着,心中波澜起伏。

韩信的提议与他这些年的思考不谋而合。

作为穿越者,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在今后的历史中,整个世界将迎来大航海时代和殖民浪潮。

如果大秦能够抢先一步,或许真能改变历史的走向。

但风险也同样巨大。

分封制一旦重启,难保不会重蹈周朝覆辙,诸侯坐大,尾大不掉。

“你的想法,朕不是没有考虑过。”赵凌缓缓道,“但你要明白,各地封王之事,关系重大。今日许你封王境外,来日你的子孙若与朕的子孙兵戎相见,又当如何?”

韩信神色一凛,立即躬身道:“臣绝无二心!”

赵凌摆手笑道:“朕非疑你。只是作为帝王,必须思虑周全。”

他顿了顿,语气转为深沉,“天下这么大,朕何尝不想让大秦的黑旗插遍四海?但治国如烹小鲜,火候把握至关重要。”

马车缓缓停在章台宫前。

侍卫上前打开车门,秋日的阳光倾泻而入,为宏伟的宫殿镀上一层金色。

赵凌率先下车,回头对韩信道:“你我尚且年轻,不必急于一时。匈奴与百越,近几年应该就能彻底解决。到那时,再议远征之事不迟。”

韩信躬身称是,但眼中闪烁的光芒暴露了他内心的渴望。

赵凌暗自好笑。

方才还表现得淡泊名利的韩信,到底还是暴露了封王拜侯的野心。

若他是个心胸狭窄的君主,单凭刚才那番封王的言论,就足以让韩信万劫不复。

不过赵凌确实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天下如此之大,若是鼓励大秦将士向外开拓,谁打下的疆土就归谁管辖,但必须尊奉大秦为宗主国,使用大秦文字和度量衡,想必全军上下都会士气高涨。

长此以往,何须后世子孙再去学习什么外语?

但现实的问题是,人口不足,生产力有限。

大秦现有的土地尚未完全开发,若将青壮年和人才都派往境外,国内必然空虚。

这正是赵凌所说的“这一代人难以完成”的真正原因。

“随朕来。”赵凌迈步走向章台宫大门,“让你看看这个世界的真实面貌。”

韩信紧随其后,两人一前一后步入这座决策帝国命运的核心所在。

宫门在身后缓缓关闭,将初夏的阳光隔绝在外,只有墙壁上那幅巨大的《坤舆万国全图》在宫灯照耀下熠熠生辉。

韩信望着眼前这巨大的《坤舆万国全图》呆在了原地,便如始皇帝当时看到此图时一般模样。


  (https://www.02ssw.cc/1_1842/5026926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