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又赌赢了
且不说周硕如何吩咐孟思齐,准备跟张子良学阀小团体秋后算账。
单说刘清澜教授这边,经过一番活动,最终还是请出了几位史学界的大小牛,为周硕说话。
几位史学界的大小牛一下场,网上对于周硕一边倒的批评风向马上就有所转变。
双方有来有回,也算是正常的讨论了。
按理说,以刘教授的师兄王立元的地位,完全可以请动更高级别的巨牛,甚至是巨犇,为周硕说话。
但还是那句话,在看到周硕的作品之前,巨牛和巨犇们是不会轻易下场的。
而且,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双方的战争才刚刚开始,一切都要等周硕的作品问世才会揭晓,此时请出几位巨牛来,完全就是用高射炮打蚊子。
说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介绍一下学术界的等级划分:
首先是本科生,除了极个别天赋异禀或者家里实在有能量的本科生之外,绝大部分的本科生,都迈不进学术界的大门,至于他们写出来的那些毕业论文,不过是一些学术垃圾而已。因此,本科生们,就只能算作是入门级别。
接下来就是硕士研究生,研究生们,一般都自嘲为研究僧。这个自嘲,说的就是研究生们宛如苦行僧一般的科研生活。
绝大部分研究生,都只不过是老板们(即项目、课题负责人)手底下的免费牛马,好一点的,还能从老板那里要到一两个署名权,差点的根本就什么都捞不到(尤其是工科和生物化学一类),这些人,在学术界就是基本劳动单位。
只有极个别优秀的研究生,才能做出一些成果,把自己的文章发表在相关杂志上,这样的人,就算是在学术研究上登堂入室了,特别优秀的,也勉强可以称得上是小牛。
然后就是博士研究生,能够顺利硕士毕业,读到博士,不管怎么说,都表明着这个人已经具备了独立的研究能力,做出了一些研究成果,这些人,就是学术界的中流砥柱,大部分正常的学术研究,都是由他们完成。
一些优秀的博士研究生,他们的研究能力扎实,有想法,有灵性,偶尔能够做出优秀的成果,文章经常发表在相关杂志或者期刊,在相关领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这些人,就可以称得上是小牛。
部分教授、专家,也都处于这个层次。
接下来就是大牛。大牛们就厉害得多,他们往往属于各自领域的精英人士,能够独立负责一个项目/课题,经常做出突破性的成果,更是各大学术期刊的常客,他们在自己的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再然后就是巨牛。学术巨牛们,就不是我等普通人可以企及的了。这类人一般能够主导重要的研究方向,推动国家级的研究项目。他们作为一个领域的权威人士,顶级期刊求着他们发表论文,部分巨牛还是顶级期刊的审稿人、编委等。
我们从电视里看到的院士们,多数属于这一级别。
再高一级,就是巨犇,也就是学术泰斗级别。他们始终走在各自领域的最前沿,他们就是权威中的权威,他们的一些成果,甚至有资格被载入教科书。正如某一位泰斗所说:“我的论文不必参考其他文献。”
这些人往往是国家战略级的资源,也是世界最高奖项的获得者,或者有力竞争者。
刘清澜教授在学术研究上,只能算作是大牛,在创作领域,才能称得上是巨牛。
而他的师兄王立元,在学术研究上便可以称得上是巨牛级别。
张子良教授就属于泰山北斗、学术巨犇,而他的学生们,基本上都是大牛小牛,没有一个算得上是巨牛。
这次双方斗法,就可以称得上是兵对兵将对将,双方下场的都是一些大牛小牛,并没有巨牛或者巨犇入场。
不过等到时候周硕的书一发布,凭着过硬的质量,到时候别说他们请巨牛,就算是张子良这个巨犇亲自下场,那也无济于事了。
况且,张子良作为学术泰斗,是不可能亲自下场的,他根本丢不起这个人!
-----------------
再说围脖那边,他们最近的心情,就跟坐过山车一样。
本来微博方面的负责人得知周硕新书要写历史题材,就觉得不太稳妥,周硕给他们做了承诺之后,才勉强放心。
结果张子良的“得意门生”们请出来的历史领域大小牛们一下场,网上对周硕新书不看好的舆论几乎呈一边倒的趋势,他们刚刚放下的心又悬了起来。
等张子良教授一方请的人入场之后,双方争论得有来有回,舆论不再是一边倒形势。
这时候,围脖相关负责人可谓是喜忧参半。
喜得是双方讨论越来越激烈,周硕新书的热度自然越来越高,可谓是万众瞩目,到时候这本书的火爆情况自然可以预见。
忧的是周硕的新书一旦质量不过关,他的口碑将会受到冲击,也许会沉寂三五年再复出,围脖方面再不能以如此低廉的成本代替各类广告宣传,吸引新的读者。
他也很可能因为这次决策的失误,失去这一份高薪且省事的工作。
围脖负责人对面这样的局面,难免有些颓丧之意:“果然是世事如棋,谁能想到局面会走到如今这种地步呢?”
而当两天之后,他收到了周硕发来的《明朝那些事儿》第一部的内容,并且认真拜读之后,却又如重获新生一般,激动不已:
“这一局,我又赌赢了!”
“周硕果然不愧是千古罕见的奇才!”
(https://www.02ssw.cc/147_147994/2367834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