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七九章 突进(二合一)
大军在临沂盘桓三日,第四天一早开拔启程前往蒙阴。路途之中,李荣派人送来的捷报抵达。李荣的兵马已经攻克高平郡,歼敌两万余,正在向北进发。
李徽得知此消息自然是心中欢喜。李荣大军旗开得胜,这给整个北伐行动开了个好头。不过这也说明,燕国并没有打算投降。居然纠集了五六万兵马在高平郡拦截作战,这说明对方已经完全拒绝了自己的劝降。
一个已经实力衰落之极的燕国都不肯识时务,可以预见和魏国的作战必无回旋余地。
李徽写了回信给李荣,提醒他燕国必固滑台而守。倘若滑台难攻,拖延太多的时间的话,对围攻邺城的大计不利。所以,如有必要,可动用一切手段解决滑台,将燕国快速攻灭。不计代价的攻灭燕国,扫清障碍,让后续无忧。
李徽还告诉李荣。燕国做了一个很不好的先例。如其抵抗意志强烈,则破城之后必须做出严厉的惩罚,以震慑其他势力。具体举措,由李荣自专行事,不必考虑太多。
李徽知道,此次北伐不能拖泥带水,避免陷入泥潭之中。故而行事当果决狠辣,无论是进攻还是占领城池之后的稳定局面的举动,都必须快速坚决。时间拖得越久,对东府军越发不利。因为这是一次大军奔袭作战,各方面都受限制。也很难说有什么群众基础。在关东之地,胡族统治已久,百姓中的大部分恐怕已经对大晋没有了归属感。所以他们很可能帮的不是东府军,而是敌人。所以,必须要对此有所考虑。
三天后,大军抵达蒙阴边城。而最令李徽担心和期待的事情也发生了。抵达蒙阴当晚,天降大雪。一夜之间,天地一片白茫茫。天气骤然极寒,顿时局面陡变。
李徽其实期待着这场大雪,因为他的进攻计划之中,避免和魏军骑兵野外遭遇作战,受其骑兵袭扰是计划的一环。天降大雪,将会让魏军骑兵无法野外奔袭作战,这正是李徽所希望看到的。
而由此带来的另外一个李徽希望看到的后果,便是在进攻邺城之时,对方会蜷缩在邺城之中,形成攻城决战之局。
如果骑兵无法奔袭作战,他们必会收拢兵马固守城池,这正是李徽希望看到的结果。
不过,虽则早已预料到会遭遇这样的天气,并有所应对。但当大雪落下之时,还是给大军带来了巨大的困难。这场雪比李徽希望的来的早了些。因为大量的军备后勤物资还没有到位,大量的辎重弹药还在路途之中。这场雪来的太早太急,这无疑打乱了李徽的计划。
面对这种情形,计划必须进行调整应对。李徽下令大军做好防寒防冻的准备,同时下令清扫驰道积雪,让后勤兵马将粮道物资迅速运抵蒙阴。在这种情形下,蒙阴将成为囤积粮草的重要前进据点。大量的粮草物资必须囤积于前进基地,缩短前运距离。一旦进入敌境之后,因为道路的原因,很可能粮草物资会供应困难。
虽然李徽很想即刻发起进攻,但他必须要等待。等待粮草物资囤积的差不多了,才能安心进军。另外,他也必须等待上下两路兵马的消息。
李荣的兵马必须要尽快灭燕渡河,和自己形成合围邺城的态势。时间上必须要协同前进,避免被对方邺城周边兵马打个时间差各个击破。
而更重要的是周澈的兵马,他们的行军路线是直插邺城西北,截断中山方向敌人援军的路线,那是攻城打援计划的关键。这场大雪显然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麻烦,影响他们的行军。
……
就在李徽驻军蒙阴,囤备物资之时,东府军北路大军正在茫茫雪原之中奋力西进。
周澈的北路大军兵马三万人,全由骑兵和轻步兵组成。此番北伐,周澈的北路军的任务是从北海城西进,一路推进到位于邺城西北的长乐郡,攻克信都,对中山和邺城形成分隔。以此保证李徽和李荣的兵马能够从容攻克邺城,完成对关东腹地的占领。
这个任务显然是极为艰巨的。行军路程颇为遥远,要奔袭一千多里的距离。中途遭遇魏国兵马的几率极大,可能要经历连续的作战。但这还不是最困难的。最困难的时候反倒是抵达目的地之后,一则要迅速攻占信都。信都是关东坚城之一,是连接中山和邺城的枢纽要道。魏军攻占之后必有大量兵马驻守,攻城便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任务。二则,攻占信都之后,还要面临来自中山方向的魏军的进攻压力。
一个多月前,周澈亲赴淮阴,参与制定北伐作战计划的时候。当李徽提出这条路线,询问周澈有无信心之时,他曾有过短暂的沉默。周澈向来不会拒绝李徽的任何命令,他总是会想尽办法的完成李徽交给他的任务。但这一次,周澈确实心里没有底。
他倒不是担心自己会失败,他所担心的是失败带来的后果。他知道,李徽的攻城打援计划是个雄心勃勃的计划。一旦成功,将全歼邺城之敌,将冀州一带全部占领。可以一下子将徐州的边境向西北推进数百里,咬下一大口的肥肉。
邺城一旦被东府军占领,凭借邺城作为支点,东府军将全面控制关东东南。站稳脚跟后,将对后续将魏军赶出关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计划的关键便在于挡住中山增援的魏国兵马。要知道,魏军在关东陈兵十几万,中山以及左近占据绝大部分。邺城拓跋仪手下兵力便有五万余,一旦全面收缩邺城防守,对东府军而言也将是难啃的骨头。很难再极短的时间里攻克邺城,全歼对手。而在攻城期间,一旦中山之敌增援到来,局面将不堪设想。
正因为深知此次任务的艰巨,若失败后果将极为严重。所以周澈才犹豫不决。但他很快便坚定的接受了这个任务,因为他看到了李徽眼中的信任和希冀。他知道,李徽之所以将如此艰巨的任务交给自己,便是出于对自己的绝对信任。这么多年来,兄弟二人经历了多少艰难时刻,经历了多少风雨艰险。李徽从未对自己有半点不信任,而自己也努力的提升自己,以适应越来越高的职位越来越重的职责。
这些年来,李徽将青州交给自己,毫无保留的信任自己。那是多年的相交和历经艰险得来的感情,是不掺杂任何杂质的。在关键时候,他将这个重任交给自己,自己又怎能畏难拒绝?
当然,周澈提出了条件。
其一,为了尽快的穿插行军到位,他将采用骑兵奔袭和轻步兵乘车突进的方式行军。故而需要将原本运抵中军的八千匹战马截留,并从东莱马场之中征调五千匹马匹用来拉车,携带物资和让步兵随行。
其二,因为无法携带重火器,周澈需要李徽调拨三千火铳,手雷五万枚,炸药包两千斤作为北路军的火力的保证。
其三,周澈要求调拨大量加厚的帐篷睡袋冬衣等,要求拨付最高规格的压缩干粮五万斤肉脯五万斤,战马压缩精料三十万斤,半个月内调拨到位。
这三个条件都是针对性的条件,从行军奔袭速度,火力配备,以及后勤方面提出了要求。
李徽听了之后,一下子便明白周澈要干什么。他为了确保计划的成功,将会放弃后勤补给,一路奔袭信都。骑兵和车兵将携带单兵粮草和高能压缩干粮上路,一路不作补给,直到攻入信都,就地补给。那些炸药便是为了攻信都,火器则是为了全力防守信都准备的。
李徽全部答应了周澈的条件,虽然这会大大的削弱中路军的战斗力。骑兵数量,火器数量都将大幅度削减。但是打援乃是关键。只要信都拿下,顶住援军,则进攻邺城的战斗便可有更多的容错空间和回旋余地。
周澈领命之后回到北海城,集结两万骑兵和一万步兵,征集马车两千辆,步兵乘坐马车随同骑兵一起行行动。
最终,除了自身装备之外,大军单兵携带面饼十五斤,战马草料四十斤,压缩干粮和肉脯两斤,战马压缩精料二十斤。每一匹战马所承载重量控制在三百斤以内。另外分出五百辆马车携带帐篷手雷火器弹药等辎重之物,组成了一支便于行军的机动兵马。
除了放弃补给的拖累之外,周澈甚至放弃了携带大量的石炭,只以单兵十斤为限,分出五十辆马车携带了不到三十万斤石炭饼用作极寒之时的不时之需。可谓是精简到了不能再精简的地步。
半个月前,周澈率军从北海出发,进入济南郡。绕行泰山北麓济南郡,抵达黄河渡口。冷锋南下,黄河已然封冻,这给周澈节约了不少渡河的时间。虽然黄河上冰层并不甚厚,但是周澈为了抢时间,冒着危险强渡冰层成功。随后兵马抵达平原郡,三日后抵达广川郡。
至此,整个行军的路程整整花了十五天的时间,横跨黄河南北,途径五郡十九县,行军路线达到了一千六百里。
路途之中,周澈采取了规避作战的做法。事实上,周澈的骑兵进入敌境之后,魏军兵马便立刻察觉。一路上,魏军各郡兵马集结,对周澈的兵马进行追击围堵等各种行动。但周澈不予理会,即便对手兵马数量不多,完全可以战胜他们。
周澈的目标只有一个,那便是信都。他耽搁不起,因为携带的粮草物资有限,毫无补给。一旦在路途之中被纠缠耽搁,则给了敌人示警和防备的时间。
一开始由于单兵携带物资较多,兵马行动速度还不算快。但随着物资的消耗,兵马行动的速度越来越快。也更加游刃有余。但这是以物资的消耗为代价的,所携带的所有粮草,在极限情形下只能支撑二十余日,随着粮草的消耗,紧迫感和焦虑感也随之而来。
此时此刻,当漫天大雪落下之时,周澈的大军已经跨过广川郡,进入了长乐郡治所信都的所辖范围之内。
这场大雪对于周澈的大军而言,来的及时,但却又是一场严峻的考验。所谓及时,是大军距离信都只有不到四十里,哪怕是下马步行,一天时间也能抵达。而后方的追兵在这场大雪之后恐怕不会再跟来了,他们同样丧失了快速行动能力。就算追来,也非急迫之事。
但是,这场雪下来之后,天气将进入极寒状态。在青州长期驻守的周澈知道严寒的威力,那可不是凭借意志力便可抵挡的。仅有的一点石炭能撑数日,但那也仅仅是杯水车薪而已。粮草物资都已经即将告罄,饥寒交迫即将成为现实。在这种情形下,攻克信阳成为了最为紧迫之事。
周澈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底线,两日之内必须攻下信都。否则的话,这三万大军将会在风雪严寒之中活活冻死饿死。
当日天黑时分,在严寒风雪之中,周澈的兵马抵达信都东城外的茫茫雪原之上,连夜扎下营盘。
……
东郡,滑台城。
寒冷的夜风在城头上盘旋,满天寒星闪烁,天气冷得让人肢体麻木。
滑台皇宫后殿之中,慕容超站在雪地里,单薄的身影在风灯照耀下拉出长长的影子,显得孤单无助。
公孙五楼站在他身后不远的地方,佝偻说身子,缩着脖子,冷得有些发抖。
“公孙五楼,你说他们会遵守承诺么?若朕离开滑台,他们会让朕率兵马去往陈留么?让朕据有陈留之地,保全朕的大燕社稷么?”慕容超轻声开口道。
公孙五楼上前一步躬身道:“李荣乃徐州之主李徽的族弟,他丹阳李氏近年来也已经是豪阀之族,李徽又素来以诚信自居。李荣答应的事情,怎会反悔?臣今日可谓是费劲口舌,几度谈判破裂的情形之下,那李荣才答应了此事。我本来想保全滑台,但那李荣说,他东府军要北伐关东,驱逐魏国兵马,滑台是他重要的前进支点,必须要占领。这种情形下,我们要想议和,只能率兵马百姓移往他处。陈留是臣选定的地方,据此距离不远,否则这严寒大雪的天气,我怕臣民兵马不肯跟随。陈留郡虽小,只要能得安身,保全我大燕国祚,未尝不是权宜之计。”
慕容超沉吟半晌,轻声道:“可是,朕总觉得他们是在骗人。”
公孙五楼轻声道:“陛下,我们其实别无选择。要么鱼死网破,要么遵从他们的意愿。陛下也看到了,他们的云霄车已经树立起来了,那东西攻城,攻无不克。之前慕容镇说什么他们缺少粮草柴薪,我在他们营中看到了,他们有燃烧的石炭,热力四射,在军中堆积如山。他们还有一种干粮,那李荣请我尝了,方寸之块便可饱腹。而他们的军中也堆积如山。他们的兵士无一冻伤冻死。我还偷偷进了他们士兵的帐篷,帐篷密不透风,兵士都有密封的睡袋,外缝牛皮,防水御寒。陛下,他们早有准备,根本不怕严寒。”
慕容超紧锁眉头不说话。
公孙五楼继续道:“陛下,他们的目标是拓跋珪,其实不是我们。只是我们挡了他们的路了。慕容镇若不是非要率军去阻击他们,或许当时便可议定更好的条件。或许他们可以绕过滑台北上。陛下,臣认为,眼下保全为要,万不可冲动行事。他们不是要和拓跋珪争关东么?必然打的你死我活。我们只要保全下来,便一定有机会。说不定,将来可得渔翁之利,能够乘机回到关东,收复故地也未可知。”
慕容超转身喜道:“可以么?当真有这个可能?”
公孙五楼道:“事在人为,万事皆有可能。只要陛下有心,自能成功。陛下,你还年轻,年轻便是资本。陛下只要保全自己,跟他们耗下去,他们耗不起,陛下耗得起。反正我大燕……也已经一无所有了,我们又担心什么呢?我们又能失去什么呢?”
慕容超缓缓点头,叹息道:“是啊,朕又能失去什么呢?朕其实也没什么可以失去的了。五楼,你说的对,保全下来,才有机会。”
公孙五楼道:“陛下,这么说,你是同意了?”
慕容超苦笑道:“朕难道还有别的选择么?辛苦你了,今日也忙碌了一天了,回去歇息吧。明日一早,召集众人上朝,宣布撤出滑台的消息。愿意走的,跟朕一起走。不愿意走的,朕也不强求。”
公孙五楼躬身道:“臣遵命。臣无能,让陛下受委屈,让大燕蒙羞了。明日陛下殿上,便说是我的主意。若群臣唾骂,便让他们骂我吧。臣自问无愧于心,将来后世之人会明白臣是为大燕社稷着想,为陛下着想。此刻的骂名,又算得了什么?如慕容镇那般,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才是害了大燕,害了陛下。臣此心昭昭,可鉴日月。臣告退!”
慕容超点点头,公孙五楼佝偻着身子踩着积雪后退离开。慕容超没有动,他静静的站在庭院之中,似乎感觉不到寒冷一般。他仰头看着天上,天上的寒星璀璨闪烁,雪后的晴朗夜空格外的深远和神秘。
一颗流星飞驰在天际之间,瞬息湮灭,但却绚烂无比。慕容超拱手向天,轻声道:“列祖列宗在上,原谅慕容超的无能,守不住我大燕江山。此番被迫迁移自保,也是无奈之举。希望能够保全国祚,待机再起。望列祖列宗保佑我,渡过险关。如果祖宗有灵,在天保佑的话,便请让流星划闪过,让我知晓,以坚信心。”
慕容超抬头仰望着天上的繁星,寻找着流星的踪迹。然而良久时间,都无流星闪过。他又等了一会,终于叹息一声,失望的转身,如孤魂野鬼一般进入寝殿之中。
(https://www.02ssw.cc/1109_1109476/108849384.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