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章 感谢汉斯老铁刷的大火箭
二战结束了。
南洋的内部的问题一样千头万绪。
国内的经济政策需要改变,以适应之后的和平时期。
类似战时的总动员体制自然要结束。
婆罗洲和苏门答腊岛上的石油、煤矿、铁矿、钴矿、镍矿要尽快勘探出来。
在身毒东北几个邦国和波斯的合作要深化。
……
需要张弛这个大统领决断的事物有一大堆。
但他依旧特意抽出时间,飞去了槟城南部的火箭基地视察,原因也很简单,原子弹是护国盾,火箭或者说导弹才是未来之矛。
作为穿越者,张弛最大的优势就是知道什么才是未来,因此在发展中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至于之所以张弛独断专行,把重要的火箭基地,设置在远离首都的马来半岛南部的槟城,则是考虑到了未来的航天发展前景。
专机正在下降高度。
张弛俯瞰着下方翡翠般的半岛。
选择槟城作为火箭基地,是他力主的决定。
这里靠近赤道,地球自转带来的线速度红利,能让火箭节省高达30%的燃料,这意味着更重的有效载荷,更远的射程。
未来若要发射同步轨道卫星,这里是绝佳的起跑线。
而且,这里地质结构稳定,槟城东南部沿海多是平缓的冲积平原,地质结构稳定,远离环太平洋地震带。
建设发射台不需要过多平整土地,后续建设的跟踪站的天线阵列可以毫无遮挡地指向苍穹。
更重要的是,火箭起飞后,各级助推器残骸的坠落区可以直接规划在公海,既避免伤及平民,也减少外交纠纷。
约翰殖民时期留下了槟城港和基础路网,那些超长的火箭箭体、精密的发射架组件,都能通过海陆联运直达基地。
而当地密集的河网水系,恰好满足火箭发射时巨量冷却用水的需求。
当然,还有更重要的一点——人心。
槟城是早年下南洋的那些华人的聚集地地之一。
就连孙先生都曾五次来到这里募捐,这里的华人社群对以张弛为首的南洋合众国的认同感极高。
将国之重器置于此地,他放心。
车队行驶在槟城南部的沿海公路。
窗外景色渐趋荒凉,茂密的椰林和未开发的荒地交替出现,仅有的一条公路像灰色丝带延伸向远方。
此时的槟城与后世那个繁华的旅游城市相去甚远,因此火箭基地附近更是没什么人烟。
代号“夸父”的火箭基地的轮廓在远处上显现。
哨兵立正敬礼,大门滑开。
车刚停稳,一个穿着绿色作训服、皮肤黝黑的中年男子便快步迎上。
他是基地负责人,吕国富。
“老团长!” 吕国富挺直腰板,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眼眶有些发红。
他是滇省讲武堂出身,在独立团时期就被张弛从发掘。
后来发现他在管理方面更有潜力,就把他一路提拔至工业口独当一面。
张弛拍拍他的肩膀,仿佛还是当年刚刚起家的时候:“唉,国富,辛苦你了。看看,又黑了不少”
“为您分忧,不敢言苦。” 吕国富声音洪亮,随即略显疑惑地看了看车队,“怎么没见广松首相一起来视察?”
张弛摆摆手,语气随意:“我留他在家看家,处理那些头疼的政务。我自己跑出来躲躲清闲。”
这话半真半假。
他确实需要从繁琐政务中抽身,但更重要的是,这是一次对张广松的考验。
战后经济转型,政策必然触动本土世家大族的利益。
他不在,正是要看这位本家首相,能否顶各方住压力与诱惑,坚定不移地推行既定的改革路线。
若能,便是真正的股肱之臣;若不能,换人宜早不宜迟。
试验场核心区,巨大的发射架矗立在海天之间。
一枚修长的银灰色火箭已然就位,在烈日下泛着冷冽的光芒。
箭体上,曾经的汉斯字母依稀可辨。
两名主要科学家等候在发射架下。
一位是日耳曼人阿尔布雷希特·施密特,原佩内明德基地惯性导航小组的成员,在战败前的混乱中被“请”到了南洋。
另一位是动力专家陈志远博士,早年留学白鹰,听闻祖国新生后毅然归来的华人学者。
“大统领阁下。” 陈志远上前一步,用带着点闽南口音的国语介绍,“这就是我们初步组装好的V-2火箭。全长14米,重约13吨。采用液氧和75%浓度乙醇作为推进剂。配备惯性制导系统和燃气舵控制技术。”
“按照汉斯人的数据,这款火箭最大射程320公里,速度超4.8马赫,可以携带一吨左右的烈性炸药。”
接着,他指向复杂的燃料管路:“这些燃料极其危险,腐蚀性强且易爆,通常只在发射前临时加注。”
张弛凝视着那巨大的箭体,点了点头。
他记得早期的大型火箭和导弹都是液体燃料的,这点和那些反坦克火箭或者火箭炮不同,发射之前要现加燃料。
因此这些火箭兵实际上承担的危险非常大。
加注时如履薄冰,万一剧毒的燃料泄露。
或者加完燃料发现火箭点不着火,他们还得负责排空燃料,都是冒着危险在干九死一生的任务。
后世毛熊一次火箭爆炸,直接葬送了整个顶尖科研团队的前车之鉴犹在眼前。
“安全规程必须放在第一位。” 张弛转向吕国富和其他科学家,语气严肃,“诸位都是国家的栋梁,任何实验,都必须以人员安全为最高前提。防护措施、应急预案,要做到万无一失。”
“是,大统领!” 几人齐声应道。
张弛又将目光投向施密特:“阿尔布雷希特先生,我记得贵国在战争末期,似乎在固体燃料和分级推进技术方面,也有些探索?”
施密特愣了一下,随即回答:
“是的,元首阁下。”
听到翻译说出的元首二字,张弛挑了挑眉:“我们这没元首,叫我大统领就好。”
施密特有些尴尬,只好硬着头皮继续道:
“比如‘莱茵使者’计划,设计了四级固体燃料推进。理论上,每一级燃料耗尽后分离,可以减轻死重,提高射程和速度。”
他耸了耸肩,语气中带着一丝遗憾:
“可惜...战争结束了。莱茵使者还没来得及完善……”
(https://www.02ssw.cc/1101_1101835/42091344.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