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远征军,从收编溃兵开始称霸南洋 > 第687章 受降仪式

第687章 受降仪式


施密特说完,灰蓝色的眼睛瞪大,脸上混杂着骄傲与愤愤不平。

“只要我们再有半年…不,三个月。V-3的增程型号就能投入实战,‘莱茵使者’的试射数据也很理想……”他握紧拳头,讲述着那些还未完成的黑科技,“还有喷气机,Ta-183的风洞实验已经…”

他却没想过,汉斯的败亡是全方位的。

资源枯竭、后勤崩溃、两线作战的绝境,远不是一两件末日武器所能挽回的。

张弛对施密特话里那股不甘没什么表示。

汉斯与南洋远日无怨近日无仇,只要这些科学家能勤劳肯干,把一身所学留在南洋,平时发发牢骚,怀念一下“昔日荣光”,也无伤大雅。

说不定,这种不甘反而能转化成研发的动力?

不过他算是听明白了,施密特描述的莱茵使者,其分级燃烧、逐级分离的思路,已然摸到了后世航天火箭和洲际导弹的门槛。

这确实是未来方向。

“分级推进的思路很好,可以作为长远目标。”张弛肯定道,“但目前,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吃透V-2,仿制并改进出一款可靠、堪用的战术导弹。”

施密特闻言,情绪稍缓,转而提到另一件事:

“大统领阁下,你们提供的那些微型晶体管…实在是太精妙了。”

他眼中放出光来:

“我们正在尝试用它来改进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的电路。配合我们原有的机械平台,理论上可以构建更小巧、更精密的惯性制导系统,我认为这对提升命中精度会有很大帮助。”

张弛心里暗笑,60年代水平的晶体管技术,自然能让这40年代的汉斯佬惊为天人。

他点点头,示意施密特继续说下去。

“惯性制导,其核心在于‘自主’与‘封闭’。”施密特谈到专业领域,语速快了起来,旁边的翻译都有些跟不上。

“它不依赖任何外部信息,比如星光或者无线电。它的核心是一个平台,无论火箭如何翻滚、俯仰,这个平台通过陀螺仪的努力,始终要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指向…”

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

“想象一下,火箭肚子里的这个平台,就像在一个暴风雨的海面上,无论如何颠簸,都死死指着北极星。安装在平台上的加速度计,则像最敏感的耳朵,时刻倾听着火箭每一个微小的速度变化——快了,慢了,偏左了,偏右了…”

“所有这些细微的变化,都被加速度计捕捉,转换成电信号。然后……”施密特看向张弛,眼神灼热,“依靠您提供的那些神奇的晶体管,我们建造的计算装置,就能像最聪明的数学家,根据这些速度变化,飞快地计算出火箭已经飞了多远,偏航了多少,现在具体在什么位置…”

“最后,计算装置会发出指令,驱动那些燃气舵或者未来的空气舵,像骑手操控缰绳一样,不断地、细微地调整火箭的飞行姿态,努力把它拉回预定的轨道,直至命中目标。”施密特总结道,“整个过程,完全自洽,像一套精密的内循环,不受外界干扰。这就是惯性制导的魅力所在。”

张弛听得很仔细。

他明白,在没有卫星导航的时代,惯性制导是唯一可行的远程导弹导航方案。

但他也清楚其天生的局限——陀螺仪再精密也会有漂移,加速度计再灵敏也有误差。

这些微小的误差在长途飞行中会不断累积,导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精度再高,也有其物理天花板。

想要精度更进一步,就需要卫星和其他制导方式帮忙了。

话题随后转向更现实的成本问题。

吕国富拿出准备好的文件:

“大统领,根据初步核算,单纯仿制V-2,不算研发分摊,单枚成本大约在2万美元,折合4万南洋元。”

“成本的大头主要在液氧和酒精燃料,其次是弹体特种钢材的冶炼加工、火箭发动机的精密制造,以及这套惯性导航装置。”

张弛心算了一下,4万南洋元,目前自产一台1.5吨卡车也要

他指着报表上的数字:“如果我们要进行改进,比如提升射程、增加载荷、提高精度,那研发费用摊进去,单枚成本就不好说了…”

张弛斜了他一眼:“怎么,研发预算还想再多要些?”

吕国富被点破心思,毫不尴尬,反而哈哈大笑:“阁下,您真是火眼金睛。这点小心思都瞒不过您。您看,这后续的改进,用钱的地方确实多啊…”

张弛没再说什么。

他心里清楚,国防开支,尤其是这种关乎未来战略优势的技术,绝对不能省。

V-2及其后续型号的研发,不仅关乎南洋未来地对地导弹科技树的形成,更是解锁航天科技的钥匙。

别的不说,未来的通信卫星、侦察卫星,哪一样不需要可靠的大推力火箭送上太空?

“钱,会按计划拨付。”张弛最终拍板,“但我要看到进展。下一步,除了吃透惯性制导,还要尝试在火箭上加装无线电指令系统,让地面可以在初期阶段辅助修正弹道。”

“另一方面,重点是提升有效载荷,1吨的战斗部重量,带不动核弹,单纯的炸药更是威力远远不够。”

-----

45年9月2日,东京湾。

密苏里号战列舰巨大的舰体在晨光中如同钢铁山峦。

星条旗在主桅高高飘扬,主炮巨炮炮口指天,肃穆无声。

南洋远征军司令齐泉,穿着笔挺的南洋军礼服,站在盟军受降代表的行列中。

他的位置不算最核心,但足以让他将前方的一切看得清清楚楚。

在齐泉的注视下,鬼子外相重光葵、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等一行代表,神情木然地登上战舰。

他们穿着陈旧的礼服,脚步沉重。

在无数道目光,胜利者的审视,历史的见证,以及摄影机镜头的记录下,重光葵艰难地弯下腰,在投降书上签下了名字。

那一瞬间,齐泉感觉胸口有一股热流涌上,他强行抑制住,只是下颌的线条绷得更紧了些。

结束了。

从当年野人山的丛林到东京湾,无数牺牲与奋战,终于换来了这一刻。

他在心中默念:弟兄们,你们可以安息了。

同一天,仰光郊外,第一战俘营。

前鬼子仆从军军官,如今的战俘朴中树,正和几个同乡在营房里无所事事地躺着。

门被推开,熟悉的管教军官走了进来。

“朴中树!”

“到!”朴中树一个激灵跳起来,立正站好,脸上习惯性地堆起谄媚的笑容。

管教军官脸上带着一丝难得的轻松:“通知你们一个消息。鬼子,今天在东京湾,正式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战争,彻底结束了。”

朴中树愣住了,眼睛瞬间瞪大。

“你老家半岛,也解放了,不再是鬼子的殖民地了。”

巨大的喜悦像炮弹一样在朴中树脑中炸开。

他张着嘴,想笑,又想哭,表情一时扭曲起来。

他猛地抓住管教军官的手:“长官,这是真的吗?真的吗?太好了!太好了!”


  (https://www.02ssw.cc/1101_1101835/4202102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