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那里民风彪悍啊(4K)
两个人在网吧跟小伙子又聊了二十多分钟,想尽可能的多了解一些关于TT聊天器的消息。
真是越听越悲观,据说这款聊天器还有企业版,可以辅助办公、数据查询,但小伙子没用过,他只是听说而已。
还有一个让他们更悲观的消息,隔壁的世纪风云电脑城,工程师据说是总部派来轮岗的,不但能配电脑,还能修电脑。
人家是真懂技术,连主板坏了都能修,比电脑城绝大部分维修人员都厉害。
再加上这里同样的电脑配置比外面的电脑城便宜不少,对电脑小白相当友好,所以现在生意是越来越好!
有时候一天就能给客户配三四台电脑,还免费给客户装一堆软件,像TT聊天器那绝对是必装的,还免费送号!
作为既得利益者,小伙子当然希望TT聊天器火爆,使用的人越多越好,这样他手里存的号才能越来越值钱。
小伙子还向马腾他们俩展示自己的“事业群”,里面有十几个好友,都是同道中人,大家互通有无,当然主要任务还是保持TT号和T币的价格同步,以免太大的波动造成损失。
就跟菜市场的大爷大妈一样,早上摆摊之前先跟同行商量商量“今天茄子什么价格”,大家保持一致,别扰乱市场。
目前来说,小伙子最大的担忧还是T币价格,因为应用场景确实不多,消费的都是些孩子,也就买个三五块钱的。
他这几个月在TT上赚的两千多块钱,基本上都砸在T币上了,万一哪天T币的价格崩盘了,他也跟着倒霉。
离开网吧之后,两人心情沉重的站在网吧门口,也不知道该往哪儿走。
“马总,现在怎么办?”曾青小声问道。
马腾扶着路灯柱,沉默半响才道:“他们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比如跨界合作,这是咱们以前没想过的。”
“以前,我以为我们的对手是MSN,PICQ、CICQ(同时代国内兴起的另外两款即时聊天工具),目光也仅仅盯在即时通讯市场,没想到真正的老虎却是这个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TT。”
曾青用力搓了下手指:“或许我们应该去找雅虎、网易这种大网站,把TT崛起的消息散播出去,争取跟他们合作。”
“还有,给聊天工具穿戴皮肤这个方案,确实很有创意,但千纸鹤只是个不怎么知名的服装品牌,我们可以试试跟一些大品牌合作。”
马腾摇摇头,反问道:“盈利模式呢?”
藤迅发展遇到的最大瓶颈就是盈利模式,你不管找谁融资,必须告诉别人你这款软件怎么盈利。
至少目前看来,TT虽然扩张的很快,但仅靠小孩子买皮肤,玩游戏用的那点T币,根本不可能盈利,纯粹是烧钱扩张。
借鉴可以,但前提是有庞大的资金。
TT这种商业模式看似笨拙,不符合互联网思维,实际上却稳扎稳打、环环相扣。
人家网吧是盈利的、千纸鹤服装大概率也是盈利,你烧钱都未必能对抗。
等网吧装机量达到十万以上,服装销量达到千万级别的时候,便大势已成。
“马总,要不我抽个时间去一趟青州吧?”
“知己知彼嘛,我想了解这个TT聊天器背后到底是个怎样的公司。”
马腾抬头看了他一眼,犹豫片刻点头道:“可以,如果有可能的话,想办法见见这个TT的创始人。”
…………
上海,中山公园。
草坪上有家长带着孩子在放风筝。
不远处外国游客正举着相机对远处的凉亭拍照。
香樟树下的长凳上,有个年轻的小伙子一本正经的端坐着,对面坐在轮椅上,穿中山装拿画板的中年人正为他画像。
“眼珠不要乱动!”
中年人善意的提醒道。
小伙子尴尬的笑了笑,但那双眼睛却忍不住朝远处又瞟了一眼。
不光是他,附近不少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的朝同一个方向看去。
甚至连远处的老外游客都把相机镜头对了过来。
“她朝我这边走来了?”
长凳上的小伙子激动了,眼珠控制不住的乱转,身体还有点颤抖。
二十米外,那个身材高挺,穿着浅棕色职业装的大美女,居然真的朝这边径直走了过来,站在了中年人轮椅的背后,盯着画板上的素描看了起来。
淡淡的幽香顺风飘了过来。
小伙子口干舌燥,贪婪的嗅了一下,激动的差点坐不住了,眼神游离,抬手干咳一声:“你……你也要想画像吗?”
美女抬手轻轻晃了晃手指:“不,我看看!”
轮椅上的中年人不动声色,鼻孔中出了口闷气,继续用手中的铅笔画像。
过了五分钟,一幅素描完成。
中年人在下面写了日期3/15.1999,然后从画板上拿下画像,伸手递给了年轻人。
“真好,谢谢老师,谢谢。”
年轻人看后一边感谢,一边从口袋里拿出十块钱递了过去。
“谢谢光临!”
坐轮椅的中年人接过钱装进口袋,这才抬头看了一眼旁边的美女,额头上显出两道抬头纹:“留张纸条就玩失踪,怎么?这么大的上海容不下你?”
“对不起,爸!”
本来不想那么快走的小伙子一听这称呼,才知道人家是一家人,美女不是冲着自己来的。
他是多想跟着喊一声“爸”呀,但强忍着实在不好意思,于是赶紧低头走了。
美女抿着红唇轻轻耸肩,浅笑道:“我不是给邻居阿婆打电话让她给你带话了么!”
“本来以为三五天就能回来,谁想那边的老板出差了,于是多等了几天。”
美女就是韩静姝,这趟青州之行足足耗费了11天,就这还是因为今天上午是坐飞机回来的,不然还要在路上再耗费一天时间。
中年男人叫韩子文,并不是天生残疾,而是当年被石板砸断了两只小腿,所以裤腿之下戴的假肢。
他收起画板,转动一下轮椅,认真打量了女儿一番,轻轻眯了下眼睛:“这身衣服是你去面试特地买的?给你妈要的钱?”
韩静姝轻轻摇头,走到后面推着轮椅朝前面走去:“不,公司给配的!”
“你在那边上班了?”
中年人靠在轮椅上,脸色虽然平静,但眼中还是闪过一丝落寞。
“嗯,公司很有前景,待遇也很好,我就签了合同。”
韩静姝小声说道。
韩子文良久不语,其实去年下半年女儿就去了一家不错的公司实习,只是后来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女儿放弃了实习机会,决定再去找份工作。
外面的世界跟校园里的世界不是一回事。
女儿很漂亮,在校园被男孩子追很正常,就算有两个痴情的情种,好歹也还是有来有回,你拒绝他,充其量他痛哭流涕,下跪干嚎,以死相逼。
但到了社会上,那些男人是真下手啊!
为达目的,多龌龊的手段都能用出来,防不胜防。
“哪个城市的公司,什么规模,我听说过吗?”
这个家,就剩下他们父女两个了。
韩子文的老婆八年前就在外面有了男人,但还是拖到静姝上大学两个人才离婚。
女儿要长相有长相、要学历有学历,韩子文对她抱有很大的期望,不敢说叱咤风云吧,但找个好老公,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绝对是没问题的。
只是他也只能期望期望,作为一个残疾人,他无力干涉女儿的选择。
“青州,江东省省会。”
“数字动力集团,一家港商背景的大公司。”
韩静姝平静的说道,其实她到现在都不知道数字电路集团在哪儿,更没见过那家公司的一根人毛。
来之前,是徐琳告诉她,如果家里人问起来,说这个公司名字就可以了。
“哦,青州,我去过,民风彪悍啊!”
韩子文干笑一声,回忆道:“青州有个宁湖吧!”
如果说其他地方,韩静姝还真不知道,因为她去青州这些日子,都没到外面转过,开始住酒店,回头就进了别墅区。
但好巧不巧,那个别墅区就在宁湖区。
“是,确实有个宁湖区,爸,你真去过?”
韩子文点点头:“应该是85或者86年吧,那边有个‘干部进修学院’盖宿舍,用的是我们设计院的图纸,我跟另外两个同事去那边住了一个多月。”
“学院领导很热情,安排人带我们到附近能看的景点都去转转。”
“为啥对宁湖印象深刻呢?就因为当地民风彪悍~~”
“我们去宁湖玩过两次,当时还叫宁湖县,我们第二次去的时候正好赶上下雨。”
“那会儿没那么多公路,雨下大了,土路泥泞不堪,我们坐吉普车路过,眼睁睁的看着一辆拉煤的卡车陷进去侧翻了。”
“不大会儿功夫,我们就看到无数老乡从村子里冲了出来。”
“当时,我们都以为要上演一出军民鱼水情,乡亲们齐心合力把车从陷阱里抬出来的感人故事,我们几个冒雨下车,都准备去帮忙了。”
“结果你猜怎么着?”
“呵呵,数百个老乡,冒着大雨把一车煤给抢了。”
“那辆车好像还是给当地发电厂送煤的,属于公家车、公家煤。”
“但是没人在乎这个,老乡们用袋子的用袋子,用背篓的用背篓,最小的孩子我看着大概也就十岁左右,真是……呵呵!”
韩子文苦笑一声。
“后来呢,司机报警了吗?”
韩静姝关切的问道。
“那个年代怎么报警,拿什么报警?”
“老乡们很多都拿着铁锹,他连一句硬话都不敢说。”
“司机也很懂事,给老乡借了个袋子套在头上,找了棵大树避雨。”
韩静姝俏脸神色变幻,她生长在魔都,这种事甚至没听说过,更别说遇到了。
韩子文讲这个故事的目的,其实也是给女儿打退堂鼓:你一个漂亮的女孩子,孤身一人跑到那么远的地方去,万一被人欺负,连个帮忙的人都没有,你哭都没地哭去。
不过这个故事还真不是他编的,确实是亲身经历。
“嗯~~”
推着轮椅经过一片杉树林,韩静姝抿唇干笑一声:“不过,这么多年过去,青州市变化很大的。这些日子在青州,我感觉周围的人还挺好的,也挺和善。”
韩子文沉默片刻:“静姝,怎么这么仓促的做决定?去年你在那家公司实习了一个多月,不是才看清某些人吗?谨慎点没错的。给你妈说过这事吗?”
韩静姝摇摇头:“没有!我暂时也不想告诉她,过些日子工作适应以后再说吧。”
停顿片刻之后,韩静姝继续道:“爸,跟我去青州吧!这次回去,我尽快租好房子,接你过去。”
其实,这个家很难。
韩子文勉强能自理,做饭、买菜、洗衣服都很费劲。
他当年工作的单位是国有设计院,前几年也改成了混合所有制,虽然是因公致残,但他现在只能拿很低的工资待遇。
离婚之后,老婆承担韩静姝大部分学费,他则承担女儿的生活费,社区和学校都会有一些帮扶。
为了多赚点钱,韩子文经常来中山公园,给人写生画像,也算是有了一笔小小的收入。
如果韩静姝真的去了青州,韩子文自己一个人生活,绝对是很难的。
“静姝,已经决定去青州了么?”
从风华正茂到坐上轮椅,这些年韩子文经历了很多,也看淡了一切,所以他很少去干预女儿的决定--干预也没用!
韩静姝停下脚步,看着远处的牡丹亭,良久才道:“决定了。公司的待遇不错,上司是个很优秀,人品也很好的姐姐。我也打听过了,青州那边房租不高,我住公司提供的公寓,给您租个一室一厅,没问题的。”
“嗯!”
韩子文点点头:“决定了就去做吧,我就不去了。在这里已经习惯了,小区的邻居们都挺好,社区也给了很大的帮助,到了那边人生地不熟,哪里再去找这么好的邻居。”
“爸给你提供不了帮助,但也不能成为你的负担。”
正所谓“人微言轻”。
韩子文是老同济,七十年代的同济大学生,如果没有残废,不管是同事关系还是同学关系,他都会想办法帮女儿一把。
但现在,家里穷的连个电话都没有,同事、同学早就没了联系,怎么好开口求人呢?
(https://www.02ssw.cc/8_8224/1111055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