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4章 与众不同的卷子
邓教谕的建议,众人均不采纳。
孙山无奈地说:“教谕啊,沅陆县的教化就如此,你比我们更清楚,哎,没办法了,只能矮个子里挑高个子了。”
孙山这么说,邓教谕完全理解,刚才也只不过抱怨几句。
鸟粪肥料作坊关系到沅陆的生计,哪里能请外地人。
哎,沅陆县的教育水平就这样,邓教谕也一直好头疼,唯一幸运的是不用垫底,不用挨知府大人的批评。
王县丞看了看卷子,一脸懵逼。
试卷是孙山出的,跟传统的内容完全不一样,简直颠覆王县令的认知。
把自己代入应聘者的身份,竟然一道题也不会做。
王县丞根本不知道这些卷子考的是什么。
比如有一道题是这样的:你刚应聘成为鸟粪作坊的管事,发现作坊上下的工人都是知县的皇亲国戚。
其中有一个更是知县大人的小舅子,负责作坊的账本,非常有号召力,工人都听他的。
随着深一步的了解,你发现这个小舅子是鸟粪作坊做大做强的绊脚石,想要发展好作坊,必须把知县家的小舅子辞退才行。
有一天,这个小舅子告诉你,账房的印章放在抽屉里,不翼而飞了,丢了。这时候你身为作坊管事,将会如何处理账房印章丢失事件,以及“小舅子”这个人的难题?
王县丞看到这样的题目,每个字都看懂,但合在一起就不知道要表达什么?
王县丞问:“孙大人,这道题考的是什么?”
艾玛,怎么有这样的题目?让他做,根本不会做啊。
作坊是知县大人筹办的,派个小舅子自己人来做账房先生天经地义,要不然外人乱做账,亏空作坊怎么办?
身为管事的遇到这种事,肯定会讨好小舅子了,哪里敢有辞退“小舅子”的想法。
至于作坊能不能做大做强,是个问题。但得罪小舅子,到时候别说辞退他,反而自己灰溜溜地走人呢。
孙大人出的这些题,到底是什么题,怎么这么难做的。
孙山两手一摊,直白白地说:“王县丞啊,这些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啊,肯定要考一考管事处理能力了。”
吴主薄和梁巡检早就注意到卷子的与众不同。
这题跟王县丞想的一模一样,得罪谁,都不能得罪小舅子。
作坊能不能发展起来,那是以后的事,目前要是得罪小舅子,自个分分钟滚蛋。
呵呵,皇亲国戚最难对付,首要的方法就是讨好他们,之后再办其他事。
不过孙山说的对,这些问题的确日常生活中遇到,这时候就要考验管事的应变能力了。
这道题的确出的好,然而答案,哎,只能见机行事。
王县丞又问:“孙大人,如果你是今日的应聘者,你怎么回答?”
孙山给出自个的答案:“第一,作坊是鸟粪作坊,里面的知县指的就是我。想要做好这道题,必然要对我的性子有些了解才行。一个人,过来应聘管事,得做到知己知彼。
第一步就考验了应聘者有没有认真对待这次应聘,稍微一打听,都知道鸟粪作坊如何建成的,也能打听到这是本官主持,更能打听本官的性子。如果”打听”的功夫也不花,证明此人难以堪大任。”
大家被孙山说得一愣一愣的,想一想,孙山说的还真有道理。
去一个作坊应聘,怎么也要了解这个作坊的情况吧。莽撞撞地过来应聘,啥都不懂,怎能在一众面试者中取胜?
不是考这个人答题答的怎样,而是考应聘者的态度。
邓教谕欣赏地看着孙山说道:“邓某佩服,想得真周到,题目出的真好。”
孙山接着往下说:“回归到这个题。第二步就是考管事抓重点的能力。这道题管事需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小舅子账房印章丢失问题,第二个就是处理小舅子。
账房印章丢失,又不是作坊的印章丢失,所以并不是大事,并没有妨碍到管事办理其他事情。
如果管事有魄力,借此时把小舅子的权利收回来,账房印章丢了,咱们就直接用作坊印章,往后所有进账销账必须用到作坊印章,让小舅子变得可有可无。
毕竟印章是小舅子丢的,责任在他那,要怪罪也无法怪罪到管事身上。所以就有借口,把账房之事全归自己手里,变相地掌握作坊的账房,权利变大。
下面的干活的伙计涉及到钱财问题,不得不找管事,慢慢地,伙计也不得不听管事的了。”
王县丞四人目瞪口呆地看了看孙山。
这,这也行?
想了想,发现还真行。
账房印章丢了,小舅子又是绊脚石,所以趁机把小舅子踢出去,自己掌权。这么好的契机不利用,更待何时?
就算知县大人知道了,也无话可说,谁叫小舅子做事稀里糊涂,不把他打一顿已经算好了。
王县丞四人眼光亮了亮,不由地侧着身子,试图远离孙山。
这个孙大人,果然是个奸人。见到能利用的事立即利用起来,果然是个利欲熏心的家伙。
跟他做事,不知道会不会被阴了?
此时此刻,最害怕的就是王县丞,因为坐得离孙山最近。
一脸兴奋的邓教谕问道:“大人,管事怎么处理小舅子这个人?这可是知县大人的小舅子,难道真的要把他剔出作坊吗?”
小舅子在作坊作威作福,妨碍作坊做大做强,有他在可误了大事。
但这是皇亲国戚,不好对付。
说不定知县大人偏爱小舅子,反而把管事炒鱿鱼了。
孙山笑了笑说道:“如果本官是管事,除非小舅子危害到自己的利益不得不除去,一般都不会做绝。
第一步试图和小舅子好好相处,第二步实在无法相处,就看知县的性子怎样。
如果发现知县任人唯亲,便什么都不做,自个离开作坊。这样的作坊,根本没办法让自己展现本事,干脆另谋明主。
如果知县是个公正严明的,直接挑明,告诉知县安排小舅子做些轻松又不妨碍作坊的活计。”
最后孙山又说道:“回归最开始说的那样,来应聘之前,打听作坊事宜,应聘者大概能知道本官的行事风格,就能回答怎么处理“小舅子”的问题了。”
(https://www.02ssw.cc/7_7674/2373191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