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崇祯重振大明 > 第1030章 货币发行的争议

第1030章 货币发行的争议


说是采用金本位,但是实际操作中,朱由检采取的还是复合本位。

    在有限金块本位制之外,平行采用银本位,以及物资本位。

    这些结合起来,大明才有可能获得足够的货币。

    商品的货币化,又是发展资本主义的重要一环。

    如果一直采用以物易物,朱由检无法想象,资本怎么发展。

    所以,在通过金属交易所收购到容易收购的黄金后,朱由检很快决定,推动朝廷采用金本位。

    本来他是打算发行金币的,结果陈继儒一说,他发现纸币在大明的接受度,要比想象中好。

    只要能够维持稳定,大明的百姓并不排斥纸币。

    所以他决定改造代金券,从最初打算的以徭役物资为抵押,加上黄金、白银。

    最终锚定物是黄金,尽可能维持安稳。

    这样一来,原本打算让供销集团和内廷银行合作发行的代金券,就变成朝廷发行的正式货币了。自然不能再随意发,需要朝廷机构负责。

    这个机构也是现成的,就是发行辅币券的金银储备委员会。

    它由内廷、外廷、国会合作组建,各拥有三个委员席位。

    负责执行的内阁次辅杨景辰道:

    “金储会发行辅币券,没有出现大问题。”

    “臣以为代金券应该由金储会发行,接受朝廷监管。”

    负责徭役物资调配的计发委不乐意了,韩爌道:

    “代金券首先以物资为抵押,需要投放物资维持币值。”

    “徭役物资的采购和销售,由供销集团执行。”

    “代金券的发行,不能绕过供销集团。”

    同时向皇帝提议:

    “供销集团负责徭役物资的采购和销售,臣以为应该纳入计发委。”

    “朝廷应该出钱,赎回供销集团的股分。”

    这下朱由检不乐意了,因为供销集团的股份,有四成掌握在内廷手里。

    他是打算通过这个企业控制大明经济的,怎么可能让出去?

    所以他回绝道:

    “内阁各个委员会,都是协调机构,除了一些办公人员之外,不允许有下属衙门。”

    “计发委想监管供销集团,把集团的董事长吸纳为计发委的委员即可,不要想着直接管理。”

    “金储会那边也是,可以让出一个席位给供销集团。”

    韩爌不敢在皇帝面前揽权、给计发委增加部门,只能旁敲侧击道:

    “外廷在金储会只有三个席位,户部已经不满。”

    “如果供销集团再占一个,户部不会同意。”

    朱由检皱着眉头,似乎不耐烦道:

    “外廷不愿意让席位,那就从内廷出。”

    “朕会让皇资委把苏松新区占据的一成股份收购,这样供销集团的股份内廷就占了一半,称得上内廷企业。”

    这个决定,让韩爌张了张口,心里十分反对。

    因为计发委最大的权力就是徭役物资调配权,通过供销集团实施。

    如果这个集团被内廷掌握,他在调动时必然受到制约。

    同在计发委的徐光启道:

    “陛下,供销集团虽说是企业,其实却更像是衙门。”

    “如果归于内廷,外廷不便管理。”

    朱由检摇头道:

    “企业就是企业,绝不能办成衙门。”

    “供销集团所从事的销售业,是竞争性行业,必须按行业规律经营。”

    “朕就是担心你们办成人浮于事的衙门,所以才让内廷控股。”

    “不过你们也放心,除了确保供销集团盈利外,内廷不会插手其它事情。”

    韩爌、徐光启哪里能放心,但是皇帝都这样保证了,他们也只能接受。

    供销集团的一半股份,被纳入了皇资委。

    然后朱由检又提到了一件事,向群臣道:

    “还有,朕看金储会要扩大,原有的九个委员组成常务理事会,下面增设委员。”

    “将来藩国存放在金储会的黄金多了,要给他们发言权。”

    这个问题,群臣没有想过,韩爌道:

    “藩国黄金存放金储会?”

    “为何这样安排?”

    朱由检理所当然地道:

    “大明和藩属国统一货币,他们也要使用代金券。”

    “如果被藩属国的人带走,大明的代金券岂非不足?”

    “所以他们需要把黄金存在金储会,用以多发行代金券。”

    “为了让他们放心,自然要给一些藩属国委员身份,可以监督黄金。”

    这是从藩属国敛财,或者说是抢劫。

    群臣对此是没有丝毫心理负担的,甚至急着敛财的韩爌,还说道:

    “藩属国的白银,是不是要同样存过来?”

    “还有藩属国的企业,同样要服徭役。”

    朱由检听得险些笑了,摇头道:

    “藩属国的徭役赋税,由藩属国自行征收,户部会和各国签订相关协议。”

    “至于白银存储就算了,有些土著可能不认代金券,藩属国需要白银和他们交易。”

    “但是黄金是必须存在金储会的,藩属国进贡的十分之一赋税,也要收取黄金。”

    “哪个藩属国隐瞒赋税偷漏贡赋,那就剥夺爵位。”

    这个说法,让群臣想到了“酎金夺爵”。

    当年汉武帝就是用这招,剥夺了很多贵族的爵位。

    皇帝提前警告,说明对此事的重视。

    以后各个藩属国都要努力赚黄金,以便交上贡赋。

    同时对藩属国的金矿也做出了规定,开采出的黄金必须卖给金储会。

——

    这样交流之下,代金券的发行算是敲定了。

    朱由检把这件事和顺天府议会组建挂钩,府议会建立后立刻表决修改的《货币法案》。

    然后根据法案,发行新的代金券。

    辅币券会并入代金券中,成为代金券的辅币。

    银币则仍旧发行,作为金属货币。

    想到这个,他向群臣说道:

    “出使泰西的使团,这次带回来的机器中,有一种螺旋造币机。”

    “这种机器制造复杂,比较难以仿制,而且制造出的钱币更精美。”

    “朕决定用它制造银币,用机制币取代打制币。”

    “避免一些匠人手工打制,伪造劣质银元。”

    这又是一件新事物,群臣听得茫然。

    不过皇帝说的避免伪造,他们是赞同的。

    虽然朝廷打制银币不过数年,但是大明的匠人,已经有人能仿造出一模一样的银币。

    现在银币流通的范围小,问题还不是很大。

    但是将来大规模发行后,必然要进一步考虑防伪问题。

    还有就是打制银币实在太麻烦,以大明市场需要的四亿两白银来说,需要打制银币至少四亿枚。

    那需要的人工实在太多了,按现在每年七百多万枚的生产速度,需要五十多年才能打制出足够的银币。

    这也是群臣支持代金券的原因,他们都希望货币发行能快点。

    当然,辅币券发行后的稳定,也是决定性因素。

    在皇帝用辅币券代替折钞发俸后,他们很欢迎发行这种有抵押的纸币。

——

    这场会议的决定,很快由刚成立的中书监整理,在内参上发表出去。

    内参上的文章虽说有一定保密要求,但是要求并不严。

    参议以上知道了,官场上消息灵通的基本就知道了。尤其是这种关乎切身利益的事情,官员们非常关心。

    在朝廷用辅币券收益给他们增加俸禄后,很多人都期待发行代金券,进一步提高收入。

    尤其是代金券的收益,明确用于养士,身为士人的他们,当然不会反对。

    冒起宗是关心这个政策的人之一,在太常寺任职的他,很快得知朝廷即将启用金本位:

    “朝廷要发行代金券,能够兑换黄金,但只能由金融机构和用金企业兑换,个人存储黄金不得超过十千克。”

    “那我在金属交易所购买的黄金怎么算?”

    和日本佛教有交流的他,早就察觉到日本的金价更高,会让大明的黄金价格攀升。

    所以他早早在金属交易所买了黄金存着,等着黄金升值。

    数年下来,他购买的黄金收益不菲。

    如今听到这个规定,顿时非常关心。

    他买黄金的事情很多同僚都知道,尤其是冒辟疆去朝鲜后,他要经常去交易所看价格。

    太常寺卿钱谦益好奇道:

    “冒兄,你买了很多黄金吗?”

    “已经超过十千克?”

    冒起宗道:

    “肯定超过十千克!”

    “最初我买了一千两,后来黄金涨价后,又从家里拿了五千两购买。”

    “再加上俸禄、稿费等收入,我也多半拿去买黄金了。”

    “当时金价便宜,陆陆续续买了七百两黄金。”

    “按照一两37.5克计算,接近三十千克。”

    这个数字,让钱谦益都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因为按皇帝规定的一比十五换算,这就是10500两白银。

    冒起宗投入的本钱是多少?最多不超过7000两。

    这意味着他这几年炒黄金的收入,能够超过3000两。

    如此巨大的收获,让钱谦益忍不住感叹道:

    “交易所真是赚钱啊!”

    “难怪报纸上面,经常有人在交易所暴富的消息。”

    冒起宗摇头道:

    “赚钱的多半是证券交易所。”

    “股票涨个两三成很常见,甚至能涨几倍。”

    “我这黄金也就涨了两三成,还是花了几年时间。如果不是皇上强制规定,根本到不了一比十五。”

    这个说法,让一些听到的官员好奇道:

    “大明的金价从未达到一比十五。”

    “朝廷以这个价钱收黄金,岂不是要吃亏?”

    “冒兄,你要早点卖,万一朝廷不收就麻烦了。”

    冒起宗听得有些心动,因为他也这么认为。

    大明周边金价最高的日本,也就是一比十三。

    现在朝廷一举拉升到一比十五,黄金很难有再往上涨的潜力。

    钱谦益这时说道:

    “朝廷不会不收的,代金券印刷又没多少成本。”

    “只要收购到黄金,朝廷就能发行对应的代金券,根本不会吃亏。”

    冒起宗疑惑地问道:

    “那有人拿着用白银换到的代金券,去换金块怎么办?”

    “朝廷用十五换一的高价购买黄金,又被人给兑走了,那就是在吃亏。”

    钱谦益哈哈笑道:

    “你啊,没看清楚内参。”

    “上面明确说了,代金券优先兑换物资,就是去银行也只能先换银。”

    “用代金券换银币是随行就市换,就现在的价格,朝廷怎么会吃亏?”

    现在黄金和白银的比价,仍旧是一比十三。朝廷如果用十五两白银收购一两黄金、用以发行代金券。拿到代金券的人再按市价换成十三元银币,朝廷根本不会亏。

    这大概也是朝廷拉高金价的目的,避免有些人拿到代金券,就大量兑换银币。

    不过这里面也有风险,冒起宗皱眉道:

    “现在的价格是不吃亏。”

    “但是如果金价涨到十五两以上,那就麻烦了。”

    “银行随行就市,岂不要拿出更多的白银?”

    这个问题,让钱谦益沉默了,不知道朝廷怎么应对。

    很多得到消息的人,都开始金属交易所,看看黄金的价格,会不会继续涨上去。

    会不会有人用更高的价格,和朝廷抢着收黄金。

    朱由检同样在关注,因为相关决定发行在内参上,就是他故意放出消息,看看外界反应。

    如果外界的反应果然如他所料,那么代金券的发行,就多半会成功。

    如果反对声音大、或者变着法反对,就说明有人在阻止。他可以派出锦衣卫,把故意捣乱的人抓起来——

    在辽东之战取胜后,他是越来越大胆,已经不吝于使用暴力。

    在货币发行这种关键问题上,他不介意使用武力,强行推行下去。

    收缴黄金的事情,就被他安排了下去,作为发行代金券的准备。

    同样愿意发行代金券的户部,因此下了一道命令:

    所有民众、尤其是士人都应主动申报,把超过限额的黄金卖给金储会。

    如果限期不卖,那就是非法藏金,发现后士人会被剥夺身份,民众则处罚金。

    户部和金储会拿出大量银币,用于收购黄金。

    冒起宗身为官员,当然属于士人。他买黄金的事情又有很多人知道,根本躲不过去。

    所以他在思索之后,选择直接清盘,把自己持有的黄金,全部卖了出去。(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6_6404/11110090.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