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大明求生记 > 第四百四十二章 重要情报

第四百四十二章 重要情报


明初,蒙古各部那时还远在鄂尔多斯高原和阴山的以北,明朝最初的防线也在大小黑河(呼市地区)以北。明正统(1436∽1449年)之后,蒙古军大举南下,占据土默川平原,明朝防线也大踏步向内收缩。当时的大同镇防区西起丫角山(县境口子上村)东至阳和(阳高县)全长640多里,是“川原平衍,无山设险”,易攻难守之地,因此,明朝从一开始就对大同防区非常重视,先后设置了十个卫所(城)加强防御。十卫分别是镇虏卫、天成卫、阳和卫、高山卫、大同左卫、大同右卫、威远卫、平虏卫、云川卫和玉林卫。

此时可没有清水河这个地名,如果硬要追溯的话,就是叫做五眼井堡的地方,所以说清水河只是一个泛称,也就是说五眼井堡所管边墙自大同镇平鲁卫丫角墩起至水泉南海子止,周长三十六里。设防守一员,兵二百零二名,后添兵六百零二名,马匹十二匹。

五眼井堡是一座砖石结构的方城,和其他堡一样,兵员全都驻守堡内。而清水河拥有明长城155公里,敌台243  座,马面253座,烽火台108个,小型城堡5座。

百年后随着上游流向河套内的许多河道淤塞,此地的黄河水流增大在老牛灣形成了一个大湾,黃河化身一灣恬靜碧水,宛如玉帶般鑲嵌於奇峰峽谷間。明長城在此與其相逢,這是長城與黃河在內蒙古境內的第一次擁抱。老牛灣贏得“天下黃河第一灣”之称,

在五眼井堡边上有一个叫做口子上的地方,只因长城上筑有驻军城堡,重要的关险、隘口、城墙、敌楼均为砖石砌筑,大部分坐落在高山绝顶之上。

在长城脚下的一个通道口,所以叫做口子上,居住着几十户窑洞人家百十口人,别看多是兵户人家,在这小小的口子上村中,汇集了朝廷锦衣卫,鞑靼的密探还有章子俊“议事办事处调查部”属下的药材铺子。当然还有各路人马大佬的私探,这些私探有大同总兵的,有西路总制的,墩堡守备的,都不是一般人家。可谓是古代的一个情报交接之地,  鞑靼的各种情报从这里送入京城,京城的各种情报从这里送往察哈尔汗帐,目前还多了一个章子俊“议事办事处调查部”,当然所有人都不说破,各自收集对自己有用的情报,时日久之后,自然出现了相互情报交换和买卖,这种情报很细密,连明军驻守堡内的人员年龄都清清楚楚,敌台内及马面上有多少弓箭一清二楚。相反鞑靼在察哈尔,土默特部余下的云中,沙岭等地驻兵也翻了个底朝天。

随着时间的推移,情报的范围也随之扩大,达延汗的哪一个儿子又娶了一位妻子等等,在明朝时期,蒙古王子的婚姻制度与汉族的“一夫一妻多妾制”有所不同。蒙古王子可以娶多个妻子,这种多妻制度在蒙古社会中是普遍存在的。例如,三娘子一生先后嫁给了祖孙四人,所以说古代蒙古人在婚姻关系上,以一夫多妻制度是最大的不同。每一个男人,能供养多少妻子,就可以娶多少妻子个人有一百个妻子,另有人有五十个,还有人有十个人多些,另一个少些。当然,能够占有许多妻子的人只能是贵族首领。即使如此,在许多妻子中,必有一个是长妻,她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于其他的妻子们,其他妻子们则相当于汉人中的妾。父亲死后,儿子可以收娶除生母以外的其他父亲的妻、妾作为自己的妻子;兄死,弟也可以收嫂为妻。实际上妻子们被看成本家族内的财产。

这样的情报很有用,可以看成是部落之间的联姻关系,从而推算出属于那一部落的人。又比如那一位首领每日吃什么,吃多少也是情报,从而可以推算出首领的身体状况。像这一次四子阿尔苏博罗特还没有发兵,从结集兵力起南下清水河时,口子上的众多“情报专员”第一时间就获悉了。

章子俊在整个河套地区已经形成了一个“帝国”,工业的规模化,采矿冶炼技术的提高加上机械化,已经成为当今大明的最大的重要工业区,其治理管辖沿用了保甲制度,以十户为单位,由保丞和保正负责监督和管理社区的治安问题,包括防火防盗、打击犯罪等。其上一级为架阁库,架阁库是管理档案的机构,架阁多层,便于分门别类存放和检寻。它还负责清理驻军军籍,检查补充兵员,以及勘核刑名案件、刑事审判及量度刑罚。掌管本府监狱事务,设司狱一人,一般为正九品,配司吏、公使等人。

架阁库的上一级为察院的办公衙署,相当于机关办公厅。它负责往来文移及衙署内部事务,检查官府档案有无失错、遗漏,管理财务及物资,类似于机关会计室。下设多个分部,税课司,巡捕房,学堂,运递所,驿站,工运部,电报电话局,广播局,宣传队等。所以察院就是所有运转机构的最高部门,其院正就是章宝,章宝是章子俊跟姚颖生的嫡子,将来是要接任平安伯爵位的第一人选。

辅助章宝的察院有几位副正,第一位就是项忠,说起项忠很是复杂,项忠,字荩臣,号乔松,是浙江嘉兴人。曾经跟随明英宗北征瓦剌,结果兵败被俘。瓦剌人让他养马,但他趁机偷了两匹马,南逃回大明。马跑不动后,就弃马徒步,走了七天七夜回到家乡。天顺初年(1457年),任陕西巡察使。天顺七年(1463年),朝廷被提为右副都御史,巡抚陕西。

项忠胸怀大略,精通军务,刚正不阿,善于处理政事。成化六年(1470年)冬天,朝廷下诏任项忠为总督军务,与湖广总兵官李震一同征讨李原率领的流民。项忠上奏请调永顺、保靖士兵,先分兵守住各要害部位,派人进山招降,共有四十余万流民返回家乡。他们又率大军二十五万,分八路进逼,擒获李原等人,将流民遣散。

成化八年(1472年),朝廷召项忠回京,两年后拜为刑部尚书,不久任命为兵部尚书。后来项忠因带领九卿弹劾汪直,引起汪直怨恨,结果反被诬告削职为民。汪直垮台后,项忠恢复官职,只因看穿了时局,后辞官回乡时,来到了平安镇要看看如雷贯耳的平安伯究竟是怎样的一位人物,能把一个边区治理的如此安定,把一个黄土地的百姓安居乐业,生活蒸蒸日上,在章府跟章子俊密谈了三天后,决定留下来,章子俊求之不得,委以重任辅助章宝,让章宝拜为老师。项忠后又拉来了两位自己的学生,分别为季清,王牙子担任了税课司长和运递所长。

第二位察院副正是昔日吏部左侍郎吴道宏的三子吴清寿,弘治元年中举,举人出身,后又三次会试不中,吴道宏临终前托付让子前来平安镇找章子俊求前路,先前担任统计课司正,经过二年后,章子俊看其为人清廉刚正,又有大局志气,后升任为察院副正。

第三位察院副正是王之道,字德宗,号鸣子、西安府武功县人,文才出众,时提学副使杨一清督学陕西,见德宗文,盛赞其才,言必中状元。28岁与三原马理同举于乡,次年赴京会试落榜。章子俊知道日后此人必将登进士第,所以招来让王之道出任要职,可是王之道不允,三年后又会试落榜,章子俊再一次招安,这才答应下来。

这一天章宝会同察院副正王之道前往河曲处理工运部的一桩集体贪污大案,刚到就传来重要情报说是鞑靼阿尔苏博罗特领二万兵马进逼清水河一线。章宝一行迅速逃回老牛湾,正要起程时,亲兵又来重要报一股鞑靼三百兵游骑精锐已经占居了老牛湾要冲,切断了跟黄河对岸准格尔旗镇的渡口。

章宝及王之道属于文职,随行警卫的亲兵只有百人小队,属于家将之类的角色,为了安全也不能硬冲渡口,因为章宝是少主,目前整个西北的二号人物。就像是皇宫里面的太子,哪怕有一点点的冒险,也不会去做,所以就被亲兵队长韦宝强一口否决,取山中小道走北堡躲避,可是北堡是朝廷边关的一个军事堡,驻堡长及一个百户长,有兵员一百六十人,目前北堡内没有章家的“议事办事处调查部”和属下的药材铺子,明显是进入了朝廷的控制区域,北堡往前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偏头关,偏头关驻有朝廷千户所,这就更加进入到了朝廷控制区域。

这些年来章子俊虽然跟朝廷没有撕破脸,可是相互提防却是一年紧似一年,如果章宝被朝廷控制的话将是章子俊的恶梦,这几年来不知有多少次,公然抗旨把朝廷要求章宝去京城为官的旨意,全被拦下,那是妥妥的人质啊,章子俊当然不会上当。


  (https://www.02ssw.cc/691_691326/5047428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