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1章


“呀,我们这些苦哈哈也能被印在钱上?”

“朝廷恩典,这是朝廷的恩典啦!”

“我听说这次的钱是财部尚书、也就是当今太子亲自设计的。”

“太子竟然对我们这么好,真是一位好储君啦,大明的将来会越来越好的。”

“当今皇上这么英明,没想到生的儿子也这么优秀,我们可有的盼头了。”

“这张钱我要留作纪念,将来让我的儿子、孙子、重孙子看。”

“太上皇万岁,皇上万岁,太子万岁。”

“……。”

这一日,草原之上不知有多少刚强的汉子对着铜钞流下了眼泪。

……

过了腊八就是年。

过了小年是大年。

过了大年是元宵。

过了元宵是雨水……惊蛰。

总之就是时间匆匆如流水。

一晃眼,草原上的颜色由白变成绿,气候由冷变成暖,春回大地。

雪水化开,汇聚而成,于是一条条小溪、河流重新在草原上曲曲折折的流动起来,浇灌着新鲜的绿草嫩芽,同时滋润着大地。

一望无际的绿草地上,不知何时开出了红的、黄的、白的、蓝的花。

路过的牛羊马群却没有那个品鉴的境界与心思,嘴一张,舌头一卷,‘咔嚓咔嚓’统统咬碎咽下了肚。

见到这样的情景,人总是心情愉悦的,并难免感慨一日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因为春天总能给人带来美好、生机勃勃、幸福的感觉,正如人早上起来之后是头脑最灵活、身体最健康的时候。

这样的时节是最适合活动的,也是更适合放羊放牛的,所以朱七牛带着人马和各种板车、马车不远千里来到了边关接人。

边关指的当然不是太平城、太安城一带。

只要那条城墙没有从东一直修到西,堵死鞑子进犯中原的路,那太平城沿线到大宁、宽河、会州、富峪沿线这中间的大片草原就还是随时处于鞑子的铁蹄之下。

因此,大明的边关还是燕王等藩王镇守的北平、大同等防线,也还是大宁、宽河、会州、富峪等防线。

朱七牛他们要来边关接什么人?

当然是即将迁移过来的百姓。

去年时,皇帝那边一同意,朝廷发布的准许百姓自愿迁徙的公文便快速发了下去,想去的百姓也都统计好了,准备好了。

如今正值草原回暖时节,这些人终于要正式搬过来!

为了不至于在迁徙途中被鞑子搅扰,朱七牛可是特意让朱棣、朱四牛、张冰洋、常森等率队在周边巡逻护卫。

一到松亭关,朱七牛第一时间让孟毓崇去跟当地官府沟通,将这几日内汇聚而来的各地想要迁移的百姓接上,浩浩荡荡往太平城一带运送而去。

自然地,这批百姓汇聚至此是朱七牛早就安排好的。

就连当地官府也是在他的授意下、这才周到的暂时安置着这些百姓。若否,百姓们怕是要在陆野寒天等着他们过来接人。

却还不只是朱七牛这里,事实是,根据想要迁徙的百姓各自原户籍的不同,朱七牛给他们安排了不同的集合点,为的是让百姓少走一段路。

而另一些集合点的百姓自有朱七牛安排的其他人去接应。

他时间掐得准,那些百姓就算是来的最早的,等候的时间也不会超过七天。

孟毓崇他们领着百姓回去了,朱七牛却没急着走。

因为就在今年二月,在朱七牛的督促和朝廷的重点倾斜下,由京城到松亭关的铁路正式通车了。


  (https://www.02ssw.cc/5040_5040828/4240745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