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1章


李成桂对朱二牛的‘了解’又岂能不‘透彻’?

他早就想到朱二牛会这么说了。

并且他其实也是这么想的。

既然他自己偷不到朱二牛的秘方,那他也不想别人偷到,免得因此催生出一个国籍为本国的朱二牛这样的大资本,将来对他的王位构成威胁。

可以的话,李成桂希望按照桃花仙酒厂的模式无限套娃下去。

那他作为国王,便可永远居中掌控下去。

便是他自己的商队不赚钱,靠着日益增多的税收也足以潇潇洒洒了。

就这样,朝鲜国内地位最尊贵的两人达成了下一阶段的合作共识。

事情也就彻底定下来了。

之后数月,朝鲜国内彻彻底底的四处动工,修桥铺路建厂多线开花,那叫一个忙得不可开交。

而农税的直接上涨一成、也果然逼得大部分农民都种不了地了,直接卖田卖地,拿钱走人,另寻生路。

原先朝鲜的农税就高,再加上一层层的官府盘剥,百姓就是一天吃两顿,那也得就着不少野菜树皮来过顿,动不动就有人饿死。

如今朝廷直接下令加一成农税,各地官府岂能不借着机会上下其手?

实际上的加税便远不止一成。

被逼的走投无路的农民们,只能是大部分投入了朱二牛等人的怀抱,被他们直接或间接招募着在全国各地做活路、领工钱。

之所以只有大部分,并非少部分人不想去,而是各地官府为了完成建立农场的指标、给自己增加好看的政绩、强行下令留了一些人当种工。

为了效仿大明,李成桂倒也定下了不错的种工的工钱和各项福利。

然而,有鉴于朝廷这种粗狂野蛮的做事风格以及过去的种种朝令夕改的劣迹,眼睛雪亮的老百姓怕不知啥时候改革的大刀就又落下来了,因此还是不愿意去当种工,反而情愿在朱二牛这个外人手下搞活路。

另有极少部分不甘人后、有冒险精神的农民卖了田地,拿钱做起了买卖。

这部分人里,有的亏了,不得不进厂做工,有的赚了,摇身一变成了财主。

关于农户们的消息传到李成桂这里,财政大臣忧心忡忡,各种劝诫,让他力保粮食生产。

但被钱财迷了心智的李成桂完全当做了耳旁风,反而巴不得更多农民离开故土,改行为工人,这样才好尽快把道路、桥梁、工厂等修建起来。

所谓上行下效。

李成桂这样的态度,底下人瞧见了,那就更无法无天了,各种虚报农场种工人数吃空饷,或是虚报田亩数拿补偿款。

许多农场干脆在上级官员的调动下,把农场给关了,把种工给放了,全都派去做工。

更有甚者,为了图方便,许多地方官府都私自把原先定下的荒芜地带的工厂地址给改成了好地带。

所谓好地带,自然就是过去百姓的聚集地、连同良田、河道等都算上了。

这些地方的普遍共同点是道路、河道原先就有,基础工程修建起来不麻烦,且地势相对平坦,建厂施工难度很小。

财政大臣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数次提醒李成桂,让他下令斥责那些乱来的官员,紧守耕地红线不动摇。

结果呢?李成桂根本就无动于衷。

李成桂给出的解释倒也让财政大臣无可辩驳。


  (https://www.02ssw.cc/5040_5040828/4240719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