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荒野独居365天 > 第63章 海上科目一

第63章 海上科目一


“逐风”号安静地漂浮在浅滩上,海波轻轻拍打着竹制筏身,发出有节奏的轻响,仿佛这家伙本就属于海洋。

林墨站在平整的竹席甲板上,感受着脚下传来的沉稳浮力,嘴角扬起一丝笑容,看来自己参赛前的魔鬼训练并没有白费功夫。

上了逐风号之后,林墨并没有急于扬帆远航,首先进行的是最基础的稳定性测试,他在筏上不同位置行走、跳跃,甚至搬了几块石头到筏上,模拟搬运重物的情况。

双层结构和舷外浮筒提供了惊人的稳定性,即使他刻意在边缘跳动,筏身也只是温和地倾斜,并无侧翻风险。

【好稳啊!看着比一些公园的游船还稳!】

【这平衡性绝了!】

【墨神牛逼!这手艺没谁了!】

紧接着,林墨升起那面独特的棕榈叶硬帆,海风立刻将船帆鼓胀,产生一股不小的拉力,竹筏开始缓缓移动。

然而,这第一步就给了他一个下马威。

林墨原本以为,扳动那根连接尾舵的长竹竿,筏子就会像想象中那样顺滑地转向。但事实是,他用力扳动舵杆后,筏首的反应却迟缓而笨重,仿佛一个不情愿的巨人,慢吞吞地才开始改变方向。

而且,由于对舵效的力度和筏身惯性估计不足,他第一次转向就过度了,筏子几乎在海面上打了个横,船帆被风兜住,发出令人不安的嘎吱声,整个筏体都倾斜了起来。

【哎呀!要翻了吗?】

【感觉好难操控啊!】

【看着好紧张!】

【哈哈哈感觉要翻车!】

林墨心头一紧,立刻反向扳舵,同时手忙脚乱地去调整船帆的角度,减少受风面积。

一番折腾后,筏子才勉强恢复了平稳,但他的额头上已经渗出了细汗。

这“逐风”号远比看上去要难以驾驭,看来光会造船只是第一步,每一艘船都有它的脾气,要想适应,还是得慢慢来。

林墨想了想,没有急于远离海岸,而是将竹筏控制在离岸百米左右的浅水区,开始了最基础的操纵练习。

首先是感受帆与风的关系。

林墨不再随意扳动舵杆,而是先固定舵位,专注于调整船帆。

他发现,当船帆正对风向时,也就是顺风时,推力最大,但方向最难控制,当船帆与风向成一个夹角时,船速适中,但前行路线稳定,而当船帆逆风时,船会慢慢停下甚至后退。

这时候,林墨像个小学生一样,反复调整帆的角度,观察竹筏速度和大体方向的变化,用心记住每一种状态下帆的形状和风的触感。

在初步掌握帆的基本操作后,林墨开始结合尾舵进行练习。

在试验几次之后,林墨发现了问题所在:竹筏宽大沉重,惯性极大,舵效有明显的延迟。扳动舵杆后,需要等待一两秒钟,船首才会开始响应。

而且,转向幅度不能过猛,否则巨大的惯性会让筏子失控旋转。

林墨练习着轻柔、预判性的操舵动作,慢慢体会那种“引领”而非“强行扭转”的感觉。

最后才是帆与舵的配合。

这是最关键,也最困难的一步。

单纯的扳舵转向效率很低,尤其是在侧风航行时,必须协同操作:要想左转,需要先稍微右扳舵让船首吃上点风,同时调整帆向利用风压推着船尾左移,然后再回正舵角……一系列细微操作需要在一瞬间完成判断和执行。

最初的一个小时里,林墨的航行轨迹可谓惨不忍睹:时而原地打转,时而之字形乱窜,有几次甚至差点撞上近岸的礁石。直播间的观众看着这位一向沉稳的“荒野之王”像新手学车一样手忙脚乱,既觉得有趣又替他捏把汗。

【哈哈哈,墨神也有今天!】

【关于荒野之王在海上变成马路杀手这件事】

【看着好难啊,比我考驾照还难!】

【别急,慢慢来,肯定能学会!】

演播室里,龙爷笑着解说:“航海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问,尤其是帆船的操控,需要对风、水流和船只惯性有深刻的直觉理解。林墨正在建立这种‘船感’,这比他造出船本身同样重要,甚至更难。”

腾哥乐了:“墨神这状态,就跟我刚去驾校一样,要是海上有树,我估计他都能一头撞上去!”

虽然林墨的第一次航海成绩并不理想,但他没有任何表现的不耐烦的样子,每一次失误都让他对“逐风”号的脾性了解更深。他甚至跳下海,推着竹筏感受它在水中的阻力和浮心,从另一个维度理解它的特性。

渐渐地,他的操作变得流畅起来。

扳动舵杆的力度和时机越来越精准,调整船帆的动作也变得果断而有效。“逐风”号在他手下,从一个笨拙的巨物,逐渐变成了一个可以操控的工具。

林墨能感觉到风透过帆面传递来的力量,能预判到筏身在水流中的微妙偏移,能通过脚底传来的震动感知航行的稳定与否。

当夕阳开始西下时,林墨已经能够比较熟练地让“逐风”号沿着一条相对笔直的航线航行了,也能完成比较平稳的转向。虽然距离“如臂使指”还差得远,但至少,他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起步、停车和转向”,不再是那个会在海上打转的“新手司机”了。

初步测试完成,林墨决定在第二天进行首次环岛试航。

第二天是个风和日丽的天气,潮水正在上涨,有利于航行。

林墨随船物资携带的比较简单:一竹筒淡水、几块肉干、长矛、火种和那柄生存刀。

“逐风号,第一次航行,出发。”

林墨抬头看了看太阳,又感受了一下风吹过来的角度,调整帆向,筏子便借着稳定的信风,缓缓离开了海岸,沿着岛屿的边缘,开始了顺时针的环绕。

视角骤然开阔。

从未有过的角度,让林墨和屏幕前的观众都为之精神一振。从海平面望去,这座他生活了数十天的岛屿呈现出全新的面貌。

陡峭的悬崖、隐蔽的海湾、金色的沙滩、茂密的雨林轮廓……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立体画卷。

他小心地操控着帆和舵,保持与海岸线半公里左右的距离。

这个距离既能看清岸上细节,又能避开近岸的暗礁和破碎浪。林墨仔细观察着航行状态,记录下帆在不同风向下的表现,舵的精确度,以及筏体在小型浪涌中的起伏情况。


  (https://www.02ssw.cc/5040_5040570/4267355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