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那是自然。”许青亲热道,“今日是咱哥俩聊天叙旧,算不上议政。”
李善长放下心来,推心置腹道,“江苏、浙江、山东、福建、天津……所有临海地区加起来,有三十余个,
王爷想过没有,若是真如你期望的那般,与万国交易,那咱们需要多少水师管理?
还有,这些水师需经常在海上航行,若是时间久了,占岛为王怎么办?”
“呃……”
许青看着他那饱含深意的目光,心中一凛。
开海通商的政策是他提出的,且他之前又掌过水师,一旦开海朱元璋必定让他掌管水师。
要真是全面开花,就算每座港口5000千水师,也得十五万大军。
届时,俨然是海上之国,他许青,便是海上的皇帝。
李善长就是这个意思,只是碍于颜面没有挑明罢了。
……
告别了李善长,许青心情沉重,但想到开海解禁所带来的好处,实在不甘心就此放弃。
于是他又找到刘伯温,想听听他的看法。
对于这个被后世传得神乎其神的人物,许青还是很看重的。
刘伯温确有才学,只听许青讲了个大概,便已明白他意思。
“王爷,开海通商有利有弊。”刘伯温斟酌着说道,“诚然,我们可以取长补短,强国惠民,但害处也不小。”
许青试探道,“先生是觉得有堕我天朝威严?”
“确实有点儿。”刘伯温实话实说,“但这只是其一。”
他叹了口气,“一旦真的大规模通商,我大明出口的必然以瓷器、丝绸为主,百姓趋利之下,只怕都会毁稻种桑,尤其是江浙一带,丝绸工艺本就发达,若都种桑,吃什么?”
“届时,粮食涨到天价,两省必然大乱。”
许青目瞪口呆,久久不语。
ps:抱歉,迟到了!
简单了,想简单了。
眼下刚恢复生产,米粮本就不富裕,现在就大搞海外贸易,于国于民绝非好事。
许青意识到问题所在,也息了立即开海的念头。
不过海是一定要开的,等到第一批粮食收割,百姓们也有了口粮,时间上……嗯,最多再等半年。
想到刘伯温的担忧,许青笑道,“先生所言极是,不过也有解决的办法。”
“等到科举过后,大批人才入仕,各地方都有县府管辖,朝廷可以对耕地严加管控,规定每户可以种植多少桑树,便不会出现粮食危机了。”
刘伯温摇头失笑,“王爷想的太简单了,不可能的。”
“为何?”许青心里有些恼火,今儿是咋了,说什么都有人唱反调。
他明白刘伯温不是无的放矢,但心气儿很不顺。
利国利民的良策,到了你们这儿怎么就处处有害呢?
刘伯温叹道:“凡有利益,必起争端,即便朝廷严加管控,也无法阻挡百姓逐利之心,百姓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养蚕植桑,例如……贿赂当地官员。”
“退一步讲,就算所有官员都清正廉明,就一定能保证面面俱到,不失公允吗?”
刘伯温苦笑道:“王爷,不患寡,而患不均啊!”
许青心中恼火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愧然,还有深深的无力感。
刘伯温说的很对,而且很无解。
许青忽然觉得,治理天下远比自己想象的要难得多,不是一项好的国策,就一定会利国利民。
要是把握不好,时机不对,再好的政策也会变成苛政。
尤其像大明这样庞大的国家,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不慎可能就会再起祸端。
许青苦涩笑笑,又和刘伯温聊了些别的,出了小院,他的满腔热情已被熄灭的火苗都不剩。
(https://www.02ssw.cc/5040_5040528/4272109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