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2章
“我反倒要问陛下个问题,之后打算如何治理高句丽?”
他这个问题算是问到点子上了。
若只是顺其自然,仅仅只派遣官员、士兵,虽然庆修可以凭借他的一时威望让高句丽人心悦诚服。
但名声总归是有时效性的,总有一日高句丽人当中会有人耐不住寂寞。
毕竟他们自认与唐朝汉人并非同一族类,时间久了不再认可那些高高在上统御他们的官员。
到了那时,只怕征讨高句丽的事情还得再度重演一遍!
在庆修提到此话题时,李二的神色也出现了些焦虑,显然他此前也在被这个问题所困。
“目前能想到的最好办法,就是把高句丽人迁往内地,让其接受王化,不断被我中原汉化影响,自我融入汉人中。”
“然后再往高句丽的土地上不断迁移汉人,直到汉人占据七成以上时,这个未来的潜在威胁就会自行瓦解。”
李二叹了口气,他这番话说的简单,可真要办起来却是极其麻烦。
本来他为了能尽快掌控高句丽领土,派遣官员第一件事便是许诺绝对不强行将他们迁往汉地。
如果出尔反尔,不顾当地的民力,强行征发他们迁移,结果必然是让本就活得苦不堪言的百姓更加怨声载道。
那样会提前引爆高句丽这颗炸弹,让庆修这半年以来的努力直接浪费掉一半!
庆修也放下酒杯细想,这确实是一个麻烦事。
他是在高句丽征战过的,高句丽的耕地情况也一清二楚,那里的耕地人口承载已经到达到了极限。
就算强行将中原的汉人填到高句丽,却没有更多的土地能分配,结果可能是逼得高句丽人、汉人同时暴乱。
不论怎么看都是大麻烦啊!
略作考量后,庆修又道:“我返回中原时,曾路过辽东以北的建州地,那边虽然是尚未开化的原始森林,但土地肥沃程度不次于中原,只是将其开垦成农田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如果,能将高句丽的遗民分批次转移至建州地,同时从中原迁移出一些汉人和他们一同开垦建州,那时高句丽的耕地便可腾出来让汉人耕作。”
既开垦了新耕地,又解决高句丽遗民的归属,两全其美。
李二倍感意外,“辽东建州?那不是女真人所居住的蛮夷之地?而且听说那边的土地像沼泽一样贫瘠,只能生长杂草和树木,并无法耕作。”
他从未去过辽东,但是根据边军、地方官员的报告中,他只知道辽东漫山遍野都是茂密的原始森林,还有和沼泽一般漆黑,不知能否耕作的土地。
本来大唐的人口正处于恢复期,土地充沛,暂时并不需要向关外去开拓耕地,所以李二对那一带的蛮夷之地一点兴趣也没有,更遑论去了解。
“陛下此言差矣,辽东虽然气候寒冷,但那里的黑土地,整个辽东平原,都是肥沃程度与中原不相上下的绝佳耕地!”
庆修可一点也没有夸大其词,在工业化时代,辽东的黑土地产量高的惊人,只是唐时无人知道黑土地的肥沃。
更没有彻底占据建州,完整据有辽东平原,所以黑土地在唐朝时并未被发掘。
但毫无疑问,眼下就是开发辽东平原的绝佳时机,让百万计的高句丽人、汉人同时进入辽东,一同开垦黑土地,绝对是一箭双雕的好事!
(https://www.02ssw.cc/5040_5040481/42755364.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