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1章
越想他越觉得奇怪,不得不问:“若是如庆国公所说,我又如何亏待军士了?陛下可鉴,我一向对兵部的种种事务都是尽心尽力。”
庆修缓缓道:“前线的事情,杜大人从未渎职,这一点我也认同。但是下了战场,甚至是离开战场,杜大人亏待士兵的事情,我并没有夸大其词。”
他早就有所准备,自怀中取出一封册子,当着众人面前将自己所收得的情报于朝堂上给满朝文武亲自叙述。
这封册子中所提到的,全部都是关于军中士兵退役之后,朝廷给的报偿。
唐军的军饷并不低,除了钱银之外,每个月还有米面等口粮分发。
士兵甚至不用花军饷,只需要用朝廷分发的口粮就能养活一家人。
可一旦士兵退役离开军队,能得到的报偿便少的微乎其微了。
如果士兵从军征战期间,立下一些功勋,若是能看的过眼,还可以每半年从朝廷领取一些饷银和钱粮作为报偿。
可若是没有功劳在身,离开军队后便再也领不到一文钱报酬,泯然众人。
最为糟糕的是,哪怕是从军时落了一身的伤病,甚至是伤残,在没有功劳的前提下,竟然也得不到半文钱的抚恤补偿。
不少士兵在一场战役后伤残,被军中辞去归家后,就只能顶着一身的伤残谋生,甚至在从军时积攒下来的钱都不够医治伤病。
甚至还因为伤残连妻儿都无法养活,穷困潦倒乃至于家破人亡。
“如此长久以来,士兵们在战场上怎敢安心投入战斗,甚至是身先士卒?”庆修当庭质问杜如晦。
众大臣们听罢后,便是面面相觑,无人言语,反复斟酌庆修这些话。
可杜如晦听罢后认真的斟酌了一会,竟然有些疑惑的反问庆修:“这,有何不妥?”
“自先汉以来,中原从南北朝至前隋,不一向都是如此么?”
杜如晦这话说的并不太妥当,如今大唐对士兵们的待遇,可要远远比仍然用府兵制的前朝、南北朝强多了。
府兵制下,不但战死、伤残没有抚恤,甚至随军都得自备铠甲武器、口粮,而朝廷给的也仅仅只有少量的保底饷银。
若是那时候在战场上拿到军功,自然可以升军阶、拿土地和钱银,可要是寸功不立,结果就是碌碌无为,最后带着一身的伤病告老还乡。
在那个连续动乱三百多年的时代,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可不是一句空话。
两相对比,至少现在的府兵制经过庆修的一定程度改革,士兵们能够拿到的粮饷也越来越多,虽说退役之后并没有多少补偿,但当兵几年下来,多多少少能攒下来一些钱。
至少杜如晦自己来看,朝廷已经是做的相当到位。
而且不仅仅是他,朝堂下的官员们也觉得,这似乎并无不妥。
还是李二看的深远,他直接问庆修:“你觉得如今的军饷制度,不妥?”
“确实。”
庆修点头,“士兵不同于士农工商,他们上战场打仗,是真的冒着生命危险,而且维持军队战力,于国于民都极其重要。”
“要维持住军队的士气,自然就要丰足粮饷,要是士兵冲锋作战时,总是想着自己负伤之后,退役无人能赡养,一身的伤势连糊口都勉强,他们还能拼命作战吗?”
“正如突厥人,打比他们弱的对手时,一个个打起来骁勇无比,生怕落后片刻抢不到战利品,可要是面对同水平的敌人,或者是远远强过他们的,开战时便畏首畏尾,不敢冲锋,生怕战死沙场。”
(https://www.02ssw.cc/5040_5040481/4275435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